資源簡介 專題強化練4 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與當代外交 20分鐘1.許多研究者認為龐貝(意大利古城,79年毀于維蘇威火山爆發(fā))壁畫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顯貴所穿的迎風飄展的長袍大褂都是用絲綢制成的。據(jù)歐洲學者考證,2世紀時,絲綢已出現(xiàn)在地處羅馬帝國最西部的倫敦,其風行程度不亞于中國的洛陽。材料中反映的現(xiàn)象主要得益于( )A.羅馬帝國疆域不斷擴大B.羅馬與東漢的官方往來C.中國絲綢備受西方歡迎D.東西方經(jīng)濟往來的發(fā)展2.唐代時,各國使者、教派所帶來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時唐朝的律令制度、漢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東亞乃至東南亞,其文化影響甚至遠及大食(阿拉伯)、拂林(今東地中海一帶)等地。這表明唐朝( )A.科技成就領先世界 B.深受外來文化影響C.政治制度優(yōu)越先進 D.包容開放影響世界3.嘉慶十九年(1814年),由于英美戰(zhàn)爭,英國兵船竟在中國海面任意拘捕美國商船,引起中英之間的糾紛,英國乘機提出許多要求,如反對清朝地方官行用文書稱外國“蠻夷”等。清朝地方官答復:“‘蠻夷’二字,系外國統(tǒng)稱……并無輕侮之意……豈可推敲字句 ”這反映出當時( )A.英國獲得兵船自由航行權B.國人對世界形勢茫然無知C.清朝中央權力呈下移傾向D.傳統(tǒng)的夷夏觀念依然存在4.20世紀70年代,在東盟走向中立化的前提下,中國也改變了對東盟的批評立場,與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盟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府發(fā)表了中國與東盟關系的基本原則,強調(diào)和平共處、平等互利、共同發(fā)展,反對霸權主義。中國政府的這些主張旨在( )A.參與東盟區(qū)域經(jīng)濟一體化B.為國家建設營造良好環(huán)境C.支持東南亞反對霸權主義D.突破西方國家的經(jīng)濟封鎖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zhàn)爭政策。”中國現(xiàn)行憲法也明確指出“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堅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nèi)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fā)展同各國的外交關系和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努力”。70多年來,國際格局風云變幻,中國的外交政策也隨之不斷調(diào)整,然而,中國外交獨立自主的基本立足點沒有變,中國外交“和”的理念沒有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始終是中國外交工作的基石。——摘編自金燦榮、董春嶺《中國外交現(xiàn)狀與發(fā)展戰(zhàn)略》從材料中提取一到兩條信息,圍繞“新中國外交”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釋。(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釋須有史實依據(jù))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1.D 2.D 3.D 4.B1.D 漢代絲綢之路的開辟促進了東西方的經(jīng)濟往來,故而在羅馬帝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了中國的絲綢,故選D項。羅馬帝國疆域擴大與中國絲綢的傳入無因果關系,排除A項;官方往來對貿(mào)易雖有促進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項;中國絲綢備受西方歡迎是材料反映的信息,不是原因,排除C項。2.D A 材料沒有體現(xiàn)唐朝科技領先世界 B 材料不僅提到唐朝深受外來文化影響,也涉及唐朝文化對外國的影響(表述不全面) C 材料不僅涉及唐朝的政治制度,而且涉及漢字文化、儒家文化等(表述不全面) D 唐朝時大量外來文化融入中國,同時唐朝文化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其他地區(qū),這表明唐朝包容開放、影響世界 √3.D 清朝地方官堅持稱外國為“蠻夷”,體現(xiàn)了當時仍然按照傳統(tǒng)的朝貢體系處理中英關系,這反映出當時傳統(tǒng)夷夏觀念依然存在,故選D項。外國兵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是《天津條約》的內(nèi)容,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部分地方官員,排除B項;清朝中央權力下移是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后,排除C項。4.B 東盟國家多是中國的鄰國,在其改變對華態(tài)度、走向中立的前提下,中國與東盟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并一同反對霸權主義,這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營造了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故選B項。5.答案 示例 論題:新中國一貫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闡釋:新中國成立之初,正值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逐漸形成并走向對峙之際,中國政府提出“另起爐灶”的方針,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外交關系。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政府面臨蘇聯(lián)的霸權主義和威脅,毫不妥協(xié),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動搖。20世紀80年代,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政府提出“不結盟”政策,堅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邊。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奉行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積極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綜上所述,新中國成立以來,面對紛繁變幻的國際形勢,我國政府在處理對外關系時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方針,開展積極靈活的外交工作。(10分)解析 根據(jù)材料中的“中國外交獨立自主的基本立足點沒有變”等信息得出“新中國一貫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論題。然后聯(lián)系所學知識進行論述,如可以列舉新中國成立、20世紀60年代、改革開放后等不同時期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動,說明中國一貫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