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復習提升易混易錯練易錯點1 對中國古代不同階段選官制度的影響認識不準1.漢代通過“舉孝廉”制度,將官吏選拔與恪守、踐行孝道結合起來,既體現出官僚選拔制度的鮮明特點,又是漢代倫理觀念向選官制度滲透的成功經驗,在社會上形成了“在家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輿論風尚。據此可知,兩漢時期的察舉制( )A.保證了吏治的清明與高效B.具有和諧社會關系的作用C.使儒學正統地位得以確立D.使封建等級觀念逐漸消亡2.(2024河北滄州運東七縣期中)魏晉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在各地設立中正官,其中大中正官必須由在中央任職的官員且德名俱高者擔任,同時規定中正官只有品評權,任命權由朝廷作主。這表明九品中正制的推行( )A.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B.使官員選拔有了客觀標準C.提升了官員政治素養D.打破了士族壟斷官場局面3.北宋殿試制度以皇帝親自檢閱試卷的方式篩選出“天子門生”,這些政治精英被授予官職后為報君恩,出于貫徹施行皇帝政治綱領的目的,發揮了鞏固皇權的作用。這表明( )A.科舉制完善有利于維系統治B.文官政治占據重要地位C.儒學發展影響國家發展進程D.科舉制度強調公平競爭易錯點2 對中國古代監察制度認識不全面4.宋朝中央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機構——御史臺和諫院,前者負責行政監察,后者專司輿論,皇帝的錯誤、朝政的缺失,御史和諫官都可以提出批評。御史臺和諫院的設置( )A.提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B.有利于增強專制統治的效能C.限制了皇帝的至上權威D.反映了王安石變法的有效性易錯點3 不能正確認識國民政府公務員制度5.1934年,國民政府舉行第一次普通考試,涉及行政人員、法院書記官、教育行政人員、建設行政人員及監獄官,這類錄取人員屬于政府較低級的技術類官員。從1931年到1947年,此類普通考試舉行14次,錄取委任級文官6210人。由此可見,普通考試( )A.成為公務員主要選拔方式B.標志近代文官考試制度建立C.有利于公務員隊伍專業化D.禁絕了官員任用親信的現象6.1933年,國民政府頒布的《公務員任用法》中明確規定:曾于民國有特殊勛勞、勛勞或成績者并致力于國民革命若干年,經證明屬實,便可留任或升任簡任官、薦任官和委任官,與考試及格人員同等錄用。這一規定( )A.試圖實現政治與行政的分離B.繼承了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C.意在強化國民黨的獨裁統治D.推動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進程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易混易錯練1.B 2.A 3.A 4.B 5.C 6.C1.B 根據材料可知,漢代以察舉制為紐帶,將倫理觀念滲透于官僚體制建設中,形成了“在家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輿論風尚,利于建設和諧社會關系,B項正確;察舉制是一種人才選拔制度,并不能保證吏治的清明與高效,排除A項;漢武帝尊崇儒術,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排除C項;古代中國封建等級觀念一直存在,兩漢時期并沒有消亡,排除D項。2.A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九品中正制由中央任命中正官評定地方士人等級,獲得資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選官權由地方收歸中央,這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官員選拔的具體標準,排除B項;材料只是涉及選官權的變化,無法得出提升了官員政治素養,排除C項;九品中正制發展到后期造成了門閥士族壟斷官場的局面,排除D項。3.A 根據材料可知,北宋殿試制度下,政治精英貫徹施行皇帝的政治綱領,發揮了鞏固皇權的作用,說明科舉制的完善有利于維系統治,A項正確。僅從材料信息無法判定文官政治的狀況,排除B項;材料未強調儒家思想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科舉制的作用,并不是科舉制的特點,排除D項。4.B 根據材料可知,宋代的監察機構分工明確,表明監察機構的專業化,有利于增強專制體制的效能,B項正確。本題主旨為監察機構的作用,與提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不符,排除A項;宋代設立監察機構的根本目的是加強皇權,排除C項;王安石變法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易錯分析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最大弊端在于它是皇權的附屬品,監察官員的職權任命、免職都取決于皇帝的個人意志,監察制度并不是為了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安定,而是為了維護皇權,監察職能的發揮,也取決于皇帝個人的重視程度和官員個人品質、工作經驗的好壞等。5.C 根據材料可知,對行政人員、法院書記官、教育行政人員、建設行政人員及監獄官等政府較低級的技術類官員,通過考試的方法錄取,有利于豐富政府隊伍,有利于公務員隊伍專業化,C項正確。材料僅涉及普通考試,無法得出其是公務員選拔的主要方式,排除A項;1913年初,北洋政府頒布了《文官考試法草案》等法案,這是文官考試制度建立的標志,排除B項;D項“禁絕了”的表述過于絕對,排除。6.C 根據材料可知,1933年國民政府頒布的《公員任用法》規定,任用公務員,與功勛、國民黨派有密切關系,這有利于加強國民黨對政府的控制,其目的是強化國民黨獨裁統治,C項正確。國民政府的做法主要是為了強化國民黨的獨裁統治而不是實現政治與行政的分離,排除A項;材料所述的這種公務員選任方式與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不符,排除B項;這種公務員選任方式不利于推進政治民主化進程,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