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03-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知識點課件+分層作業-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選擇性必修2備課資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03-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知識點課件+分層作業-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選擇性必修2備課資源

資源簡介

(共17張PPT)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知識點1 世界經濟的發展
1.20世紀以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
(1)一戰前(20世紀初)
①表現:壟斷資本主義繼續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重新瓜分世界的
斗爭。
②結果: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一戰后
①特點: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猶存。
②結果: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
必備知識 清單破
③影響: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遭受重創;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扭轉危機,德國、意大利、日本走
上法西斯道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3)二戰后
①條件: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經濟計劃、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
等,將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結合起來;現代科技的進步。
②結果: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產業的升級,極大提高了多個
部門的生產效率。
③消極影響:這些變化并沒有解決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隨
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并且波及范圍更大。
2.20世紀以來社會主義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
(1)蘇聯與東歐
①1922年,蘇聯成立,并繼續實施新經濟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
②此后,斯大林逐漸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
③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發展進程中,指令性計劃和官僚化管理
效率低下、運轉不靈等問題越來越突出,隨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1989年,東歐發生劇變;199
1年,蘇聯解體。社會主義經濟面臨挑戰。
(2)中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國現
代化的工業基礎。
②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此后,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建立
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功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飛速發展。
(3)其他發展中國家
①條件:二戰后,原先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并通過發展國有經濟與制訂經濟計
劃加速自身的工業化進程。
②結果: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國家的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
③趨勢:由于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和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經濟發
展道路充滿挑戰。
3.21世紀以來
(1)世界
①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②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2)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倡議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
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
知識點2 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
1.20世紀以來新的國際貿易體系的建立
(1)背景:從19世紀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于戰爭與經濟危機,各國通過貿易封鎖與提高
關稅保護本國貿易,國際貿易總量因此增速放緩,落后于生產的增長速度。世界經濟蕭條,人
民生活困難。
(2)過程:1947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達成。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1997年,《全球基
礎電信協定》簽署。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
新的階段。
(3)意義:各締約國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使生活成本不斷下降,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服
務貿易迅速增長,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1)表現
①商品貿易同國際投資、技術貿易、勞務承包等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更多樣的經濟合作方
式。
②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手段,電子商務興起。
(2)作用:電子商務興起后,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商品、技術和服務交換,突破
了時空障礙,極大提高了商業效率,降低了相關成本,同時也便利了人們的生活。
2.20世紀后期貿易形式發生的變化
知識點3 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
1.布雷頓森林體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建立。
(2)構成
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宗旨:重建國際貨幣制度,以維持匯率的穩定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增強會員國維持經濟繁榮的
信心。
業務活動:向會員國發放短期貸款,用于進行國際收支調整。
②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
宗旨:鼓勵對外投資,促進戰后經濟的復蘇與發展。
業務活動:向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用于恢復和發展經濟。
2.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的發展
(1)表現
①資本流動全球化、金融市場一體化和金融機構全球擴張。
②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相互融合。
③電子金融與網絡金融日益普及。
(2)影響
①積極:為人們提供了各種資金便利,促進了各國經濟的發展。
②消極:現代國際金融具有一定的風險,金融風險一旦失控,就會導致大范圍金融波動,甚至引
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3.中國在國際金融中的影響力
(1)2009年,中國政府開始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2)2010年,中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成員,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3)2015年,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
(4)2016年,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定點 二戰后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
材料 20世紀的世界經濟一方面得益于技術變革帶來的加速發展,另一方面蒙受了兩次有史
以來最具毀滅性的戰爭的困擾,因此呈現出新穎而獨特的特點。……隨著二戰的展開,國際
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重組,也影響著世界經濟的格局。歐洲失去了政治和經濟上的霸權地
位。……非殖民化、新興國家的獨立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現代化經濟以獲得穩定的
經濟增長的種種嘗試,給世界經濟關系注入了新的元素。……這期間誕生了一些新的國際組
織,其初衷是便于開展積極的對話和消除不必要的敵意。……在20世紀還有一個重大的制度
變革影響著所有國家,這就是大大擴大了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
特點
1.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之一。
2.科學技術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增強。
關鍵能力 定點破
3.世界經濟朝體系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4.世界經濟呈現全球化趨勢。
5.世界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
6.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7.形成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經濟并存格局。
典例 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1995年發達國家在有形產品貿易中的比重是73%,發展中國家
僅占27%,而到2015年,這個比例變成發達國家占51%,發展中國家占49%。這表明 (  )
A.發達國家經濟利益受到較大損失
B.發達國家在國際分工中受到重大沖擊
C.發展中國家經濟利益成比例增加
D.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分工的程度加深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發展中國家在有形產品貿易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27%變為2015年的4
9%,體現了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參與國際分工的程度加深,D項正確。
發達國家有形產品貿易所占比重的下降,不能說明其經濟利益受到較大損失或其在國際分工
中受到重大沖擊,故A、B兩項錯誤。發展中國家有形產品貿易所占比重的上升不能說明其
經濟利益增加,C項錯誤。
D
素養 史料實證——經濟全球化的起點
學科素養 情境破
情境探究
材料 經濟全球化作為一個歷史發展過程,它的起始時間存在著以下四種不同的觀點。
序號 起始時間 標志事件
① 15世紀末16世紀初 哥倫布到達美洲
② 18世紀中后期 工業革命
③ 20世紀中期 二戰結束
④ 20世紀80年代末 90年代初 東歐劇變、
蘇聯解體
問題 從表中提取關于經濟全球化起點的觀點并加以論證。(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
觀點展開論述,觀點明確,史論結合)
提示 明確設問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論述”,然后根據所學知識,從政
治、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對所選取的觀點進行論證。
講解分析
  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
法。史料實證要求論從史出、史論結合,以可信的史料和史實為依據,得出對歷史的正確認
識。本題要求提取關于經濟全球化起點的觀點并依據客觀史實加以論證。
在解題時,首先選取表格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作為自己的觀點。如選取①作為觀點,經濟全
球化起始于15世紀末16世紀初,以哥倫布到達美洲為標志。然后,對選取的觀點從多方面進
行論證。針對“經濟全球化起始于15世紀末16世紀初,以哥倫布到達美洲為標志”這一觀
點,從新航路開辟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影響進行論證。如隨著新航路開辟,人類才
真正開始全球范圍內的交往;經濟上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的狀態,歐洲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
立了商業聯系,伴隨著西歐國家早期殖民擴張,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世界經濟活動相互密切影
響;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走向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時代,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最后對
論述進行總結。如綜上所述,將新航路開辟作為經濟全球化的起點有一定的道理。
典例呈現
例題 1453年,日本向明政府進貢時,使者攜帶的附進物數量相比于1433年大幅度增加,明政
府委派“牙人”(中間商)居間估計其價值,然后立即調整收購政策,將貢物的給價大幅削減。
這表明當時 (  )
A.對外貿易急劇擴大
B.朝貢使明政府獲利豐厚
C.抑商政策逐漸瓦解
D.朝貢貿易已有市場意識
D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史料實證核心素養,要求學生根據材料得出答案。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
知,1453年,明政府委派“牙人”居間估計日本使者攜帶的附進物的價值并調整收購政策,將
貢物的給價大幅削減,這表明明政府沒有固守“厚往薄來”的傳統,而是依據附進物的價值
調節其收購價格,這體現了當時官方已有一定的市場意識,故選D項;“急劇”一詞說法夸大,
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明政府獲利豐厚,且朝貢貿易并不注重經濟效益,排除B項;明朝時政
府固守抑商政策,排除C項。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基礎過關練
題組一 世界經濟的發展
1.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霍萊—斯姆特法令”,再度提高關稅,規定對890種商品增加稅率,其中有50種商品由免稅改為征稅。這一規定的實質是(  )
A.緩解了商業危機   B.刺激了外貿出口
C.促進了經濟發展   D.加劇了世界矛盾
2.1935年后,羅斯福愈加強硬地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聯邦政府控制的復興計劃上,推動實施了許多越過州政府而直接作用于各州公民的改革政策。這說明羅斯福新政(  )
A.成功擺脫了經濟危機的沖擊
B.動搖了自由企業制度的基礎
C.威脅美國聯邦制的正常運轉
D.凸顯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3.從1947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法國政府先后實施了11個經濟發展計劃,重點發展的汽車、航空、原子能等產業也以國家投資為主。同樣,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政府也積極制定了一系列經濟發展計劃。法國和日本的這些措施(  )
A.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B.緩解了“滯脹”現象
C.仍然堅守自由放任的政策
D.徹底粉碎了軍國主義
4.1993年,我國民營順豐速運誕生。2009年,全國特許加盟民營快遞企業的營業收入達到275億元,占到國內快遞市場份額的58%左右;2014年,民營快遞網點已超過107 000個。這可以用來說明(  )
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始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全建立
D.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化
5.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實施以來,僅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就使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8%,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到9.7%,全球貿易增長1.7%到6.2%,全球收入增加0.7%到2.9%。這些數據有力地證明了(  )
A.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加速
B.國際貿易發展改變人類生產生活
C.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
D.“一帶一路”為全球化增添活力
6.20世紀90年代中期,發達國家的大企業以實行行業內的合并達成“世界第一的全球規模經營范圍”作為一種戰略優勢,如1995年,日本三菱銀行和東京銀行合并,成為東京三菱銀行,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銀行。同年,英國的葛蘭素公司成功并購英國另一大醫藥公司—韋爾康姆公司,躍居世界第一大醫藥公司。這說明(  )
A.逆全球化暗流涌動   B.跨國公司壟斷市場
C.產業結構快速變革   D.國際經濟競爭激烈
題組二 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
7.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后,美國通過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將2萬多種產品的進口關稅提升到歷史最高水平。英國頒布《緊急進口稅條例》,對進口貨物征稅50%。法國在提高關稅的同時,在對外貿易中實行大規模的進口配額制度。這些措施(  )
A.踐行了凱恩斯主義學說
B.緩解了世界經濟危機
C.導致了金本位制崩潰
D.加劇了國際緊張局勢
8.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負責監督成員經濟體之間各種貿易協議的執行。2018年11月,有媒體報道稱,世界貿易組織決定成立一個專家組,調解多國與美國之間由于美國對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而引起的爭端。這說明世貿組織(  )
A.消除了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B.是解決貿易爭端的唯一機構
C.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D.促進了政治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9.二戰以來,特別是近二十年來,國際技術貿易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中,國際技術日益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純知識或信息形態的軟件技術轉讓,如專利、專有技術、技術情報等等,在世界貿易組織體系內,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表明(  )
A.世界貿易組織主導國際科技交流
B.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C.科技推動了國際貿易趨勢的變動
D.技術貿易成為當今世界貿易主流
10.據統計,2019年我國網絡購物交易規模達10.63萬億元,同比增長16.5%;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達1 862.1億元,增長了38.3%。這能夠表明(  )
A.中國網絡購物領先于世界
B.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迅速
C.數字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
D.網絡支付成為主要方式
題組三 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
11.為控制中東石油,排擠英國在中東的傳統勢力,在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中,美國不惜運用金融權力,迫使英國從埃及退兵,并使其最終喪失了對中東的控制權。據此可知(  )
A.石油是引發中東沖突的根源
B.美英之爭取代美蘇全面對抗
C.美英之爭引發中東石油危機
D.金融工具服務美國對外戰略
12.按照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規定,接受IMF的國際貸款援助的國家,必須在IMF的指導下進行一系列的經濟整頓和政治改革,受援國政府實行的重大政治、經濟舉措也都需要得到IMF的首肯。此規定(  )
A.便利北約插手各國事務
B.勢必造成南北問題嚴重
C.是美國冷戰政策的反映
D.影響該機構作用的發揮
13.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是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總部設在北京。2015年3月12日,英國成為首個申請加入亞投行的主要西方國家。截至2015年4月15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擴至57個。這表明(  )
A.中國經濟國際化進一步發展
B.經濟區域集團化向縱深發展
C.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起決定作用
D.資本主義貨幣體系宣告瓦解
14.2021年7月中國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不久又推出《關于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2021年9月中國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11月正式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這些舉措表明中國(  )
A.積極投身于全球市場的聯通
B.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穩步增長
C.提出了解決人類難題的方案
D.正在享受信息化帶來的便利
能力提升練
題組一 世界經濟的發展
1.1935年,羅斯福發起草原州林業計劃,希望打造一個林木防護帶以阻止或減少狂風裹挾沙塵現象的發生。此后7年間,美國政府、部分民間環保組織和3萬多農場主“在長達1.8萬英里的防風帶種植了2.1億多棵樹”。該計劃的實施(  )
A.基本消除了環境對經濟的桎梏
B.利于克服自由資本主義的不足
C.強化了美國冷戰中的競爭優勢
D.旨在改善美國民眾就業問題
2.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報告指出,理論上的凱恩斯主義和實踐中的羅斯福新政,實際上是把計劃用作國家干預的一種手段,從那時候起,計劃與市場相結合成為世界經濟體制優化的普遍趨勢。據此可知,該報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國家干預經濟的發展模式
B.闡明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張擺脫傳統經濟模式的束縛
D.剖析西方經濟體制的實質
3.1983年,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試行國有企業“利改稅”的第一步,即實行稅利并存的制度,國家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稅,然后對稅后利潤采取多種形式在國家和企業之間合理分配。1984年,國務院決定試行第二步“利改稅”,完全以稅代利,稅后利潤全歸企業留用。這一改革(  )
A.增強了企業自我改造的能力
B.加快了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
C.推動了國家個稅制度的調整
D.促進了國家財經工作的統一
題組二 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
4.從1947年4月到1956年5月,關貿總協定成員進行了四輪貿易談判,主要是美國和西歐國家之間以及西歐國家相互之間關于降低關稅水平的協商談判。1960年啟動的第五輪多邊貿易談判解決了歐洲關稅同盟等問題。這反映出(  )
A.國際貿易形式多樣化
B.歐盟的影響力擴大
C.多邊貿易體制的完善
D.資本流動的全球化
5.1989年的關貿總協定指出,正在生效的出口限制協定有236項,其中由美國發起的有67項,涉及對歐共體發起的有127項。這些出口限制大多沒有遵守關貿總協定的規則或約束。這反映出當時(  )
A.區域集團化阻礙全球化進程
B.資本主義陣營開始發生分化
C.經濟全球化導致了貿易沖突
D.國際貿易秩序面臨嚴峻挑戰
題組三 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
6.某一歷史時期被學者描繪為西方世界“復合型相互依賴”的發展時期。該時期國際政治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自我調整,以適應美蘇對抗的新形勢。為了應對蘇聯,美國以軍事力量為后盾,并以多元化原則為基礎制定了體現美國利益的規則,并建立了自由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經濟秩序。這個時期(  )
A.蘇俄(聯)實行新經濟政策使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B.美國主導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C.金融市場一體化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趨勢
D.電子商務成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7.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創建于1973年,總部設在布魯塞爾,主要職能是在全球銀行系統之間傳遞金融信息。截至2021年底,在SWIFT系統中,排在前四位的美元、歐元、英鎊、人民幣的支付業務市場份額占比分別為40.5%、36.7%、5.9%、2.7%。據此可知(  )
A.SWIFT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組成部分
B.國際金融領域的多極化格局已經形成
C.世界范圍內的逆全球化現象愈演愈烈
D.發達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占主導地位
題組四 思維訓練
8.邏輯思維 下圖為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徽標。其中上方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英文縮寫,下方的橫線寓意世界貿易在公平的基準上進行。中部呈“U”字形,是英文“聯合體”的縮寫。“U”字形由下往上逐漸解除,對這一設計理解正確的是(  )
A.表達對戰后美蘇冷戰的擔憂
B.象征世界貨幣體系正在解體
C.體現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
D.寓意各國關稅壁壘逐漸瓦解
題組五 綜合題組
9.(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紀80年代,拉美國家爆發債務危機,進入“失去的十年”。與此同時,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想因成功緩解“滯脹”而風靡全球。1989年,美國推出“布雷迪計劃”,對拉美國家提供援助,并要求受援國進行經濟改革。拉美國家的關稅大幅度下調,非關稅壁壘也大為削減。拉美各國對外資銀行開放國內金融市場,外匯限制被取消,匯率自由浮動。政府出售大量國有企業,1990年拉丁美洲私有化收入是72.28億美元,1991年則迅速擴張到180.81億美元。各國還修改勞工法,使企業在雇用和解聘工人時有更多的自主權,降低企業勞動力成本。
  材料二 經過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拉美經濟一度恢復增長,但好景不長。外資涌入之后大肆收購各類資產,經濟危機多次發生,經濟大幅波動,失業問題嚴重,社會貧富分化嚴重,貧困問題仍然頑固存在。總體來看,新自由主義在拉美并沒有起到類似于歐美那樣的作用。
(1)根據材料一,概括拉美新自由主義改革的背景和措施。(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針對材料二中拉美新自由主義改革帶來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6分)
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基礎過關練
1.D 2.D 3.A 4.B 5.D 6.D 7.D 8.C
9.C 10.C 11.D 12.D 13.A 14.A
1.D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930年的美國正處于經濟危機中,此次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生產的相對過剩,而此時美國提高關稅實際上是為了對外轉嫁危機,進行貿易壁壘,從而加劇了世界矛盾,故選D項;這一規定實際上是加劇了世界各國間的矛盾,并不能緩解商業危機,排除A項;提高關稅并不能刺激外貿出口,排除B項;這一規定加劇了世界矛盾,不能促進經濟發展,排除C項。
2.D 材料“愈加強硬”“聯邦政府控制的復興計劃”“越過州政府而直接作用于各州公民”體現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故選D項。材料沒有涉及羅斯福新政的作用,排除A項;羅斯福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自由企業制度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排除B項;威脅美國聯邦制的正常運轉的表述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
3.A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法國和日本政府積極干預經濟,制定經濟發展計劃,故選A項。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滯脹”現象,各國適當減少對經濟的干預,B項與題意不符,排除;材料體現的是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C項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說法過于絕對,且與材料無關,排除。
知識拓展
經濟計劃與計劃經濟
(1)經濟計劃是指人們側重于對未來經濟活動的主觀籌劃與安排。從微觀上看,它表現為企業組織生產所作出的籌劃與安排,目的是使企業內部資源得到最佳配置,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從宏觀上看,它表現為國家和社會對社會資源配置與調控所作出的預先籌劃與安排,從而使國民經濟的發展達到某種特定的目標。
(2)計劃經濟是一種經濟體系。在這種體系下,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等方面,都由政府事先進行計劃。
4.B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93—2014年,民營快遞業務不斷發展,運營規模擴大,市場份額不斷增長,反映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故選B項;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排除A項;“完全建立”與史實不符,到21世紀初,中國才基本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C項;民營快遞業的發展與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更密切,排除D項。
5.D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一帶一路”實施以來,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全球貿易額顯著增長,減少了全球貿易成本,參與國之間真正實現互利共贏,這表明“一帶一路”為全球化增添了活力,故選D項;“一帶一路”不是區域集團,排除A項;這些數據有力地證明了“一帶一路”的積極性和影響力,B、C兩項內容材料未涉及,均排除。
6.D 據材料“發達國家的大企業以實行行業內的合并……作為一種戰略優勢”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國際經濟競爭激烈,導致發達國家意圖通過同行業之間的兼并重組來應對社會競爭,故選D項;同行業之間的兼并重組以便提高社會競爭力,是發達國家應對全球化競爭的重要方式,也是發達國家不斷融入全球化的表現,排除A項;僅憑材料無法得出跨國公司壟斷市場,排除B項;產業結構的變革主要體現在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變化,材料并未體現相關信息,排除C項。
7.D 結合所學可知,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后,美、英、法等國提高關稅,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加劇了國際緊張局勢,故選D項。凱恩斯主義主張國家采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關稅戰不利于緩解世界經濟危機,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貿易政策,不是貨幣政策,與金本位制關聯較小,排除C項。
8.C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經濟全球化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也必然會增加世界各國的沖突,調解貿易爭端是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職能,這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故選C項。A、B兩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材料體現不出政治多極化趨勢,排除D項。
9.C 據材料“國際技術貿易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世界貿易組織體系內,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可知,二戰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純知識或信息形態的軟件技術轉讓等技術貿易在世界貿易組織體系內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表明科技革命推動國際貿易趨勢發生變動,故選C項;材料反映的是科技發展推動國際貿易趨勢的變動,并非世界貿易組織主導國際科技交流,也沒有關于經濟全球化的描述,排除A、B兩項;材料只涉及技術貿易,沒有涉及其他貿易形式,沒有對比,不能得出“主流”的結論,排除D項。
10.C 據材料可知,中國國內的網絡購物交易規模增長迅速,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的商品零售總額也增長迅速,說明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故選C項。材料沒有與其他國家的比較,無法得出中國領先世界的結論,排除A項;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不是“平臺”發展迅速,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不同支付方式的比較,無法得出網絡支付成為主要方式的結論,排除D項。
11.D 據材料“美國不惜運用金融權力,迫使英國從埃及退兵”“并使其最終喪失了對中東的控制權”并結合所學可知,美國利用二戰后初期自身的經濟優勢(世界金融和貿易中心地位),利用金融工具(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處于中心地位)和手段對外擴張稱霸,故選D項;民族矛盾、宗教糾紛、領土紛爭、對石油和水資源的爭奪,是中東地區發生戰爭和沖突的重要因素,排除A項;1956年時還是美蘇冷戰時期,美英之爭并未取代美蘇全面對抗,B項不符合史實和題意,排除;C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
12.D 據材料“必須在IMF的指導下進行一系列的經濟整頓和政治改革”“受援國政府實行的重大政治、經濟舉措也都需要得到IMF的首肯”并結合所學可知,該規定會使受援國擔憂自己獨立自主的地位受此規定的干擾,進而影響該機構援助效果的發揮,故選D項;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并不被北約控制,排除A項;南北問題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差距問題,IMF是國際經濟組織,其主要業務活動是向會員國發放短期貸款,用于進行國際收支調整,這項規定不會造成南北問題嚴重,排除B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于1945年,此時冷戰尚未開始,排除C項。
13.A 亞投行總部設在北京,截至2015年4月15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有57個,遍布世界各地,說明中國經濟與世界各國聯系緊密,故選A項。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包括歐洲發達國家,不屬于經濟區域集團,排除B項;C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
14.A 據材料“發布……正式申請……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可知,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進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合作與聯系,故選A項;材料信息體現了中國參與全球化的表現,并未涉及其對世界經濟的作用,排除B項;中國主動融入全球市場是為了助力中國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提出了解決人類難題的方案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材料表明中國正在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正在享受信息化帶來的便利的說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
能力提升練
1.B 2.C 3.A 4.C 5.D 6.B 7.D 8.D
1.B 據材料“1935年,羅斯福發起草原州林業計劃,希望打造一個林木防護帶以阻止或減少狂風裹挾沙塵現象的發生”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正值美國經濟大危機時期,羅斯福總統發起的草原州林業計劃屬于羅斯福新政政策的一部分,提供了工作崗位,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有利于克服自由資本主義的不足,故選B項;建立林木防護帶有利于阻止或減少狂風裹挾沙塵現象的發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環境問題,但不能說“基本消除了環境對經濟的桎梏”,排除A項;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是美蘇冷戰開始的標志,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該計劃的根本意圖是幫助美國渡過經濟危機,“旨在改善美國民眾就業問題”說法不全面不準確,排除D項。
2.C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布什政府和克林頓政府都減少了對經濟的直接干預,故題干中報告的主旨是主張擺脫傳統的國家干預經濟模式的束縛,實行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經濟調節手段,故C項正確,排除A項。材料內容重點不是強調經濟全球化,而是討論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排除B項。從材料中只能看出西方經濟體制的手段特征,排除D項。
3.A 據材料“實行稅利并存的制度”“完全以稅代利,稅后利潤全歸企業留用”等可知,通過逐步“利改稅”,企業對于利潤的分配權增加,這就有利于調動企業生產的自主性,從而增強企業自我改造的能力,增強企業活力,故選A項;進行“利改稅”是國有企業分配制度改革,與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無直接關系,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國有企業的稅收改革,而不是個人所得稅調整,排除C項;統一國家財經工作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重要舉措,排除D項。
4.C 材料提及以美國、西歐國家為主的關貿總協定成員針對降低關稅水平及歐洲關稅同盟等問題進行了多輪談判并取得了成效,這反映了多邊貿易體制的完善,故選C項;材料強調的是貿易談判,與國際貿易形式無關,排除A項;歐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B項;“資本流動”不符合題意,與材料中“貿易談判”“降低關稅水平”等相悖,排除D項。
5.D 據材料可知,當時一些國家并未真正遵守關貿總協定關于減少出口限制的規定,說明國際貿易秩序面臨著嚴峻挑戰,故選D項。區域集團化阻礙全球化進程說法片面,排除A項;資本主義陣營“開始發生”分化的表述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經濟全球化導致了貿易沖突的表述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
6.B 根據材料“以適應美蘇對抗的新形勢”可知,此時應為美蘇冷戰期間,這一時期已建立了“自由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經濟秩序”,結合所學可知,為了協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在美國的主導下,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強化了美國的經濟霸權地位,故選B項;蘇俄(聯)的新經濟政策是在20世紀20年代,排除A項;20世紀90年代以來,資本流動全球化、金融市場一體化和金融機構全球擴張成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主導趨勢,排除C項;20世紀90年代以來,電子商務成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排除D項。
7.D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在SWIFT系統中,占據絕大多數份額的是發達國家使用的貨幣,反映了發達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占主導地位,故選D項。20世紀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向瓦解,SWIFT不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組成部分,排除A項;國際金融領域的多極化格局正在形成,排除B項;材料所述現象與逆全球化無關,排除C項。
8.D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據材料“下方的橫線寓意世界貿易在公平的基準上進行”“‘U’字形由下往上逐漸解除”等信息進行觀察分析,并結合所學可知關貿總協定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續增長。在該協定框架下,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這一設計寓意各國關稅壁壘逐漸瓦解,故選D項。關貿總協定是多邊貿易協定,致力于推動戰后世界貿易的自由化,而非擔憂戰后美蘇冷戰,排除A項;關貿總協定屬于世界貿易體系,排除B項;這一設計無法體現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排除C項。
9.答案 (1)背景:拉美經濟衰退;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在拉美傳播;美國的誘導與推動。(4分,每點2分,任答2點即可)
措施:大幅下調關稅;開放國內金融市場;出售國有企業;強化企業用人自主權。(4分,每點2分,任答2點即可)
(2)建議:堅持國家經濟主權;合理利用外資,實施適度的金融和外匯管控;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平衡發展,防止國有企業過度私有化;注意保護勞工權利;完善分配機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保障貧困人口生活。(6分,每點2分,任答3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第一小問背景,據材料一“20世紀80年代,拉美國家爆發債務危機”可知,拉美經濟衰退;據材料一“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想因成功緩解‘滯脹’而風靡全球”可知,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在拉美傳播;據材料一“1989年,美國推出‘布雷迪計劃’,對拉美國家提供援助,并要求受援國進行經濟改革”可知,美國的誘導與推動。第二小問措施,據材料一“拉美國家的關稅大幅度下調,非關稅壁壘也大為削減”可知,大幅下調關稅;據材料一“拉美各國對外資銀行開放國內金融市場,外匯限制被取消,匯率自由浮動”可知,開放國內金融市場;據材料一“政府出售大量國有企業”可知,出售國有企業;據材料一“各國還修改勞工法,使企業在雇用和解聘工人時有更多的自主權,降低企業勞動力成本”可知,強化企業用人自主權。
(2)據材料二“外資涌入之后大肆收購各類資產,經濟危機多次發生”可知,針對外資大量涌入造成的影響,應注意在吸引外資的同時,要合理利用外資,并堅持國家經濟主權;同時對外資銀行開放國內金融市場和取消外匯限制時,要實施適度的金融和外匯管控;針對材料一中“政府出售大量國有企業”建議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平衡發展,防止國有企業過度私有化;據材料二“失業問題嚴重,社會貧富分化嚴重,貧困問題仍然頑固存在”可知,針對失業、貧困問題,要注意保護勞工權利,完善分配機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保障貧困人口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龙县| 轮台县| 阳山县| 友谊县| 嘉善县| 隆安县| 屏山县| 贵溪市| 威海市| 色达县| 元谋县| 平原县| 信丰县| 巴青县| 龙门县| 大宁县| 青阳县| 临湘市| 汝阳县| 宁波市| 子长县| 洛浦县| 来安县| 盐源县| 长白| 琼中| 通渭县| 思南县| 江陵县| 普陀区| 乌兰浩特市| 东乡族自治县| 罗田县| 张家港市| 遂宁市| 阿图什市| 崇州市| 体育| 修文县| 酒泉市|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