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強化練2 科技進步與歷史發展1.管子曰:“今鐵官之數(辦法)曰,一女必有一針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若其事立。行服連軺者,必有一斤一鋸一錐一鑿,若其事立。”材料所述現象反映的本質是( )A.冶鐵技術的發展B.工商食官被打破C.生產工具的重要性D.家庭手工業的重要性2.元代農學家王禎在《農書·農器圖譜》中詳細考察了當時社會上存在的農具,并逐一寫出文字說明,繪出農具圖譜,配上易吟唱的詩歌。這一做法( )A.推動了農業工具的變革B.有利于農業生產發展C.促進了鐵犁牛耕的推廣D.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3.下表內容是明初官營手工業工匠的服役規定(部分),這些規定( )時段 政府的服役規定明太祖 時期 輪班匠人以三年為限,輪番到京城“(聽工部安排)輸作三月” 除服役三個月外,其余時間不再服役,可以自由從事手工業勞動明成祖 時期 住坐匠人就地服役,每月為官府服務十天 外地匠人不必長途跋涉來京;每月服役外的時間,可自由生產手工業品出售A.保證了工匠技藝傳承B.體現了勞動方式的改進C.適應了商品經濟要求D.弘揚了勤勞致富的理念4.英國歷史學家卡內夫斯基研究發現,在工業革命時期,水動力供應了英國工業生產所需的大部分動力。美國學者路易斯·亨特在其專著中詳細論證了水動力在兩個半世紀中對美國經濟和社會變革的巨大貢獻。由此可知( )A.工業革命對動力的需求體現為多元化B.傳統動力在工業革命中發揮重要作用C.蒸汽動力未對工業革命產生任何影響D.人類將逐漸擺脫對自然力的過分依賴5.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和技術的聚集催生了一批資本、技術密集的新產業,企業規模的擴張產生了長流水線的生產工藝,對企業提出了更復雜、更高端的要求,泰勒制、福特制等生產組織形式因此建立。泰勒制和福特制的建立,反映出( )A.技術專利的壟斷 B.國家管控力的加強C.資本流動的加快 D.管理方式的科學化6.有學者指出,近現代歷史上兩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動著各大國的綜合國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著近現代以來英國“鶴立雞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蘇“兩極爭霸”和美中日俄等“一超多強”的國際格局。由此可見( )A.科技革命決定著國際格局的演變B.經濟多極化導致政治多極化趨勢C.科技革命最終導致兩極格局解體D.科技革命影響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專題強化練2 科技進步與歷史發展1.C 材料強調婦女、耕者、修造各類車輛的人必須有相應的工具才能做成事,這反映了生產工具在生產中的重要性,故選C項;材料強調的是生產工具在生產中的應用,冶鐵技術的發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工商食官是國家對工商業的一種管理制度,與材料強調的生產工具的重要性無關,排除B項;家庭手工業是農戶的副業,材料中“耕者”“行服連軺者”所從事的并不是家庭手工業,排除D項。2.B 據材料可知,王禎通過考察農具、繪制圖譜等,促進了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客觀上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故選B項;王禎只是對農具進行整理、說明和推廣,并未對農具技術進行變革,排除A項;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開始使用并逐漸推廣,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促進了其推廣的表述不準確,排除C項;我國封建社會的農業生產方式始終是鐵犁牛耕,排除D項。3.C 據材料信息可知,明初對輪班匠和住坐匠的服役時間和生產產品有所放松,這使得明初匠人生產的手工業產品得以更多地投入社會的商品流通之中,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故選C項;材料中的規定與保障工匠技藝的傳承關系不大,排除A項;材料強調政府對匠人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與勞動方式無關,排除B項;材料中的服役規定并未鼓勵工匠勤勞致富,排除D項。4.B 據材料“水動力供應了英國工業生產所需的大部分動力”“水動力在兩個半世紀中對美國經濟和社會變革的巨大貢獻”可知,作為一種傳統的動力,水動力在工業革命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故選B項;材料只提到了水動力,體現不出“多元化”,排除A項;蒸汽動力是工業革命時期的重要動力,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傳統動力的作用,人類仍然需要傳統動力,排除D項。5.D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生產發展到壟斷階段,泰勒制和福特制的實施,使得企業的生產過程更為規范和科學,故選D項;泰勒制和福特制主要反映的是企業生產和組織方式的改變,技術專利的壟斷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項;19世紀末20世紀初處于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時期,材料涉及的是企業內部的生產組織形式改革,與國家管控力加強不符,排除B項;泰勒制和福特制主要體現在生產和管理上,與資本流動的快慢沒有直接關系,排除C項。6.D 材料“兩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塑造、更替著……國際格局”表明科技革命影響國際格局和世界歷史發展進程,D項正確;國際格局受國家實力等因素的影響,科技僅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不是決定性因素,A項錯誤;“經濟多極化”的說法錯誤,B項排除;兩極格局解體不是科技革命導致的,C項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