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青島版2024·八年級上冊1.3 幾何證明舉例第一章推理與證明1.3.2 推論的意義與運用章節導讀1.1定義與證明1.2證明1.3幾何證明舉例定義命題如何證明互逆命題的推導與證明推論的意義與運用反證法的證明范式合情推理到邏輯推理學 習 目 標12明確區分定理與推論的邏輯關系掌握“由定理直接推出推論”的演繹方法3能夠運用推論簡化證明過程,遷移推理方法解決新問題情境導入希帕索斯的“無理”之死——推論的不可反駁性畢達哥拉斯學派奉行“萬物皆整數比”的理念認為一切數都可以表示成整數或兩個整數之比。但學生希帕索斯從勾股定理()得出這樣一個推論:邊長為1的正方形對角線()無法表示為整數比這個由勾股定理推出來的“”,讓學派內的所有信徒和學生都沒辦法推翻它是無理數的事實情境導入希帕索斯的“無理”之死——推論的不可反駁性但“”是無理數這一推論卻始終無法反駁,由此引發了“第一次數學危機”這激怒了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以“背叛”罪名判處希帕索斯死刑那么數學推論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意義和用途?今天我們將從“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出發看它會誕生出何種“危險推論”,同時探索推論的意義。新知探究“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 【回顧】上學期,我們從基本事實(如平角定義、平行線性質)出發,說明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的正確性。 怎樣嚴格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呢?【思考與交流】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 已知:如圖,∠A、∠B、∠C是△ABC的三個內角。 求證:∠A + ∠B + ∠C = 180°。 提示:(1)通過“剪拼法”可將三個角拼為平角(上學期實驗方法); (2)類似地,我們可以通過“作平行線”(輔助線),將角“轉移”到同一頂點,利用平行線性質實現證明。 ABC新知探究“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證明步驟】ACB作輔助線:延長BC至D,過點C作CE∥AB所以∠B = ∠ECD(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A = ∠ACE(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ACB + ∠ACE + ∠ECD = 180°(平角的定義)∠ACB + ∠A + ∠B = 180°(等量代換)DE【定理結論】 △內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方法技巧輔助線:為證明需要,在原圖上添加的線(通常畫成虛線) 你還能想到其他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嗎?例:過點A作BC的平行線,或過點B作AC的平行線 新知探究三角形外角的性質與推論 觀察下圖,三角形的一個外角∠ACD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A、∠B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由以上證明可知: ∠ACD = ∠ACE + ∠ECD= ∠A + ∠B(兩直線平行,內錯角/同位角相等) ∠ACD > ∠A,∠ACD > ∠B(不等式性質)概括與表達三角形內角和的推論:推論一: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之和推論二: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與它不相鄰的任意一個內角知識補充由基本事實或定理直接推出的真命題叫作推論;推論可以作為定理使用。新知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質與推論 在Rt△ABC中,∠C=90°,∠A與∠B有什么數量關系?證明:在RT△ABC中因為∠A + ∠B + ∠C = 180°(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所以∠A + ∠B = 180° - ∠C(等式性質)所以∠C = 90°(已知直角)所以∠A + ∠B = 90°(代入計算)同樣,也可以證明以上條件與結論反過來也成立 概括與表達直角三角形的推論:推論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推論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兩個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知識補充Rt△ABC的含義:即直角三角形,其中某個角為直角知識小結推論的辨析 知識總結:推論與定理的區別維度 定理(如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推論(如外角性質/直角互余)定義依賴關系推導過程地位作用經嚴格證明的核心真命題由定理/基本事實直接推出的真命題不依賴其他定理(依賴公理/基本事實)必須依賴已有定理(如內角和定理)復雜(多步輔助線/公理組合,如作平行線證內角和)簡單(1-2步推導,如外角=180°-內角和)數學體系的“地基”,可推導多個推論定理的“延伸應用”,直接服務解題 推論是定理的邏輯延伸,推理是連接“已知”與“未知”的橋梁。 無論是定理還是推論,都是數學嚴謹性的體現!新知探究推論的實際運用 已知:在△ABC中,∠B=∠C,D是BC邊上一點;過點D作 DE⊥AB,DF⊥BC,垂足分別為E、D。 求證:∠FDE=∠C。ABCDEF證明:因為DE⊥AB,DF⊥BC(已知)所以∠DEB=90°,∠FDC=90°(垂直的定義)因為∠EDC是△EBD的外角(外角定義)所以∠EDC=∠B+∠DEB(三角形的外角=不相鄰兩內角和)因為∠EDC=∠FDE+∠FDC(已知)所以∠FDE+∠FDC=∠B+∠DEB(等量代換)所以∠FDE+90°=∠B+90°(等量代換)因為∠B=∠C(已知)所以∠FDE=∠C(等量代換)本題中,我們使用了三角形內角和的推論,想想要是不用詞條推論,會多多少條步驟 你能總結推論的意義嗎 知識小結 推論的意義概括與表達推論的意義: 1.**知識延伸的捷徑**:從定理“生長”出新結論,避免重復證明(如外角性質直接用內角和推導) 2.**解題效率的提升**:推論作為“半成品工具”,簡化復雜問題(如用互余性質快速求直角三角形銳角) 3.**邏輯思維的訓練**:體會“定理→推論”的嚴謹鏈條,培養“言必有據”的推理習慣通過情境中希帕索斯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推論還具有不可反駁性,下面就讓我們體會合理運用定理與推論是如何簡化證明過程的即時訓練合理使用定理簡化證明過程1.證明:四邊形四個內角的和等于360°。 已知:如圖,∠A、∠B、∠C,∠D是四邊形ABCD的四個內角。 求證:∠BAD + ∠B + ∠BCD +∠D=360°證明:連接AC,可得△ ABC與△ ACDB所以∠B+∠BAC+∠ACB=180°,∠D+∠DAC+∠DCA=180°(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因為∠BAD=∠BAC+∠DAC,∠BCD=∠BCA+∠DCA(角的和的定義)所以∠BAD + ∠B + ∠BCD +∠D=180°+180°=360°(等量代換)知識補充使用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使得本題的證明過程大大減少,同樣的,可以證明出多邊形內角和為:(n-2)180°即時訓練合理使用推論簡化證明過程2. 已知:如圖,在Rt△ABC中,∠ACB=90 ,CD⊥AB,垂足為點D 求證:∠1=∠B1證明:因為∠ACB=90°(已知)所以∠A + ∠B = 90°(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因為CD⊥AB(已知)所以∠ADC=90°(垂直定義)所以∠A + ∠1 = 90°(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所以∠1 = ∠B(同角的余角相等)本題證明合理的使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推論,讓證明過程得到簡化;同時還用到相關的定理,使得本題證明過程更加嚴謹。方法技巧即時訓練合理使用推論簡化證明過程3. 已知:如圖,D是△ABC內一點,連接DB、DC。 求證:∠BDC>∠AE證明:延長BD交AC于E(構造外角)因為∠BDC是△CDE的外角(外角定義)所以∠BDC > ∠DEC(三角形外角大于不相鄰內角)因為∠DEC是△ABE的外角(外角定義)所以∠DEC > ∠A(三角形外角大于不相鄰內角)所以∠BDC > ∠A(不等式傳遞性)方法技巧此題的證明邏輯鏈如下:構造輔助線→用外角定理建立不等關系→通過中間角傳遞不等在這個過程中,容易發現,使用三角形內角和的推論極大的簡化了證明過程,也使得證明過程更加嚴謹課堂練習一、填空第2題證明“∠1=∠B”時,兩次用到“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該結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定理名稱)直接推出的,因此它是該定理的________(填“定理”或“推論”)。第3題證明“∠BDC>∠A”的關鍵依據是“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個不相鄰的內角”,該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填定理名稱)的推論,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推論的意義,如“簡化角的大小關系證明”)。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推論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直接建立不相鄰角的大小關系方法技巧推論不是孤立的結論,而是定理的“快捷應用工具”,其核心意義在于簡化推理過程,提升解題效率。課堂練習2.(即時訓練變式)在第2題圖中,已知Rt△ABC中∠ACB=90°,CD⊥AB,若∠A=40°,僅用“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這一推論,求∠1和∠B的度數,并說明推論如何簡化計算。提示:在前面證明∠1=∠B時,不僅僅用到了“直角三角形的兩銳角互余”這一推論,還用到了“等角的余角相等”這一定理解:在Rt△ABC中,∠B=90°-∠A=50°(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推論)在Rt△ACD中,∠1=90°-∠A=50°(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推論)簡化意義:直接用推論得出結果,無需重新計算三角形內角和。方法技巧通用結論:在Rt△ABC中,CD⊥AB(雙垂直模型),則: ① ∠1=∠B,∠2=∠A(每組銳角對應相等,均由“同角的余角相等”推導)課堂練習 已知: ① ∠ACE是△ABC的外角; ② BD平分∠ABC,CD平分∠ACE。 求證: ∠D = ∠A。EF因為 BD平分∠ABC(已知)所以 ∠DBC = ∠ABC,同理∠DCE = ∠ACE(角平分線定義)因為 ∠ACE是△ABC的外角(已知)所以 ∠D = ∠DCE - ∠DBC(等式變形)= ∠ACE - ∠ABC= (∠A + ∠ABC - ∠ABC) (等量代換)所以 ∠ACE = ∠A + ∠ABC,同理∠DCE = ∠DBC + ∠D(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 ∠A(化簡)方法技巧運用兩次外角和推論,是連接已知與未知的橋梁,極大的簡化了證明過程課堂總結1. 推論是什么?由已知定理直接推出的真命題,但依賴于已有的定理(無需重新證明)2. 推論的意義簡化證明流程 建立“已知”與“未知”的橋梁3.推論的運用邏輯 優先用推論:如看到三角形外角,立即想到“外角定理”(不用內角和重新推導) 進行代數化簡:如用推論結果消去中間角,快速得結論。 可結合其他定理:如將分角轉化為原角的一半,便于代入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