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9課 列寧與十月革命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1870年—1924年)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 。創立布爾什維克黨,領導十月革命,締造蘇維埃政權,成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締造者,曾任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材料一:種類 增長棉紡織品 76%生鐵 190%熟鐵 116%煤炭 131%鐵路 增加到32000千米十月革命前的俄國背景材料二:1861年改革后,俄國的工業與其他西方國家的比較:俄國的鋼產量僅有美國的1/11,德國的1/8,英國的1/6,法國1/5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后俄國工業發展狀況任務:根據材料概括俄國革命前的社會狀況。經濟: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以后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但仍相對落后。材料三:以沙皇尼古拉二世為首的少數大地主和金融資本家緊密勾結,維護著野蠻落后的沙皇專制制度。處于饑寒交迫之中的人民再也無法忍受沉重的壓迫,暴動和起義此起彼伏,連綿不斷。上流社會的豪華酒宴窮人在施粥棚內勉強果腹十月革命前的俄國背景政治:沙皇專制統治下,社會矛盾尖銳。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1500萬成年男子被征入伍,200萬匹馬被征軍用,但是,俄軍在前線卻接連失利,俄國有150多萬人死于戰爭,400多萬人傷殘。國家債臺高筑,經濟瀕于崩潰;物質匱乏,糧食奇缺,民眾饑寒交迫。十月革命前的俄國背景軍事:一戰俄國接連失利,激化了國內的社會矛盾如果沒有戰爭,俄國也許幾年甚至幾十年也不會發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列寧材料五經濟政治軍事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沙皇專制統治下社會矛盾尖銳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但相對落后一戰激化了社會矛盾打倒沙皇統治要面包、要土地要和平,反對戰爭假設你是當時的俄國士兵或者是工人、農民,你會對當時的統治提出怎樣的訴求?一場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革命風暴日漸醞釀成熟——十月革命前的俄國二月革命1、時間:2、地點:3、目的:4、結果:5、性質:1917年3月(俄歷2月)彼得格勒推翻沙皇統治①推翻了沙皇統治。②出現了兩個并立政權,一個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一個是工兵代表蘇維埃政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尼古拉二世重要提示:判斷一場革命的性質主要依據是其擔任的革命任務,而不能只看其領導的階級。蘇維埃:俄語“代表會議”或會議的意思,是俄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掌握全國政權練習:我們說俄國二月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主要原因是A.資產階級是革命的主力 B.資產階級積極領導革命C.推翻了沙皇專制制度 D.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十月革命前的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是否滿足了人們的愿望?二月革命后,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沒有滿足人民對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繼續履行沙皇政府的“義務”,將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滿。人民需求臨時政府舉措我們要面包!我們要土地!我們要和平!將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到底!饑荒來了,每人能有一小塊面包就不錯了!正打仗呢,你還想種田?!拒絕土地改革。列寧(1870-1924),他的父親是一位擁有先進民主思想的平民知識分子。1887年,他的哥哥亞歷山大因參與民意黨組織的謀刺沙皇的行動被反動當局逮捕殺害。1893年,他在彼得格勒參加了秘密的馬克思主義小組。1895年,他將分散的小組統一為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同年12月,列寧被捕,被流放到西伯利亞。1917年4月,流亡國外的列寧回到彼得格勒,受到成千上萬工人、士兵的熱烈歡迎。列寧1870-19241.列寧回國:十月革命2.四月提綱指方向:列寧回到彼得格勒1917年4月17日,列寧在布爾什維克代表的會議上提出《四月提綱》。核心內容是解決政權問題,列寧主張俄國革命必須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過渡,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四月提綱》確立了布爾什維克黨以奪取政權為革命最終目的,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對十月革命和蘇聯的成立起到指導作用。和平轉移3.七月流血拋幻想:1917年7月,俄軍在前線戰敗。秋天,首都居民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大約110克面包。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彼得格勒50多萬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遭到血腥鎮壓。死傷四萬余人,搜捕列寧,布爾什維克被迫轉入地下。七月流血事件列寧分析了革命形勢,指出布爾什維克黨必須通過武裝起義奪取政權。和平轉移武裝奪權十月革命4.十月革命爆發:時間:領導者:地點:總指揮部:結果:性質:1917年11月7日列寧彼得格勒斯莫爾尼宮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俄國十月革命與近代中國的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對我們有什么啟示?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從國情出發,實事求是)。思考中心城市暴動 武裝奪取政權農村包圍城市 武裝奪取政權國誕生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正式開幕。會議內容①宣告全部地方政權一律轉歸當地的工兵農代表蘇維埃。蘇維埃政權隨即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家②大會通過了《和平法令》,建議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各交戰國立即停戰或開始和談,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③大會宣布成立蘇維埃政府,新政府由布爾什維克黨組建,列寧任人民委員會主席。會議嶄新蘇維埃國家的誕生“牛奶會有的,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 列寧蘇維埃政權的建立1.蘇維埃政權的建立:經濟上:將大工業、鐵路和銀行收歸國有,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廢除土地私有制,沒收地主、皇室和教會的土地,分給農民耕種。軍事上:外交上:廢除沙皇政府和臨時政府與外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蘇維埃紅軍布列斯特條約簽訂現場廢除了舊的常備軍,組建了紅軍。本政府決心根據上述對一切民族都公正的條件,立即簽訂合約,終止這場戰爭……所批準和地接的全部秘密跳躍,本政府宣布立即無條件地廢除這些條約的全部規定。——《和平法令》立刻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的田莊 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會的土地,連同所有耕畜、農具、農用建筑和一切附屬物,一律交給鄉土地委員會和縣農民代表蘇維埃支配。永遠廢除土地私有權,實行土地、森林等資源國有化。——《土地法令》蘇維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鞏固新生政權?政治上:廢除舊的國家機器,創建新的政權機關。2.蘇維埃鞏固政權的措施:3.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國外:帝國主義勢力聯合起來國內:俄國封建殘余勢力、資本家三年國內戰爭(1918——1920)實行高度集中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內容:⑴農業:實行余糧征集制⑵商業:取消自由貿易,由國家統一 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等⑶工業:中小企業國有化評價:(積極)在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和保證國內戰爭的勝利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消極)這個政策中的許多措施,超出了戰時需要的限度,存在許多弊端 。原因:制度不同和單獨退出一戰。材料一:“十月革命是馬克思主義者對其理論的一次成功的實踐性試驗。”------《全球通史》材料二:“俄國人舉行了十月革命,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精力……像火山一樣突然爆發出來了……-----毛澤東1、性質: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2、對內: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3、對外: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十月革命影響俄國十月革命的發生,對中國革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傳播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推動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部分書刊材料三: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知識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的第一次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偉大嘗試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1848《共產黨宣言》1871巴黎公社1917俄國十月革命1949新中國成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空想到科學理論到實踐理想到現實一國到多國知識結構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綱指方向,七月事件拋幻想,十月革命現曙光。各種矛盾二月革命兩個政權并立十月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一戰斗爭勝利時間 性質 結果二月革命十月革命1917.31917.11.7推翻沙皇專制統治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推翻沙皇專制統治兩個政權并存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社會主義國家革命任務疑難突破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的比較1.抓住關鍵詞,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與“列寧”“斯莫爾尼宮”“‘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冬宮”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B.“五月流血周”C.俄國二月革命 D.蘇聯成立A課堂隨練2.有學者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的發展特點簡要地歸納為“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由理論到實踐,由理想到現實”。下列符合該時期“由理想到現實”特點的史實是( )A.《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C.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D.十月革命的勝利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