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國際關系的變化不同類型國家的發展情況鏈接課本P7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戰后初期,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而社會主義蘇聯是這一時期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美蘇兩國之間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冷戰對峙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相繼調整統治政策,逐步實現經濟復蘇。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與此同時,亞非拉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逐漸崩潰。廣大發展中國家日益成為影響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一、戰后歐洲的聯合1.背景——戰后的歐洲:英國倫敦被轟炸的慘狀法國敦刻爾克的慘狀德國柏林的慘狀面對二戰后的滿目蒼夷,你覺得20世紀四五十年代西歐國家主要任務是什么?立刻進行戰后重建,恢復與發展社會經濟。一、戰后歐洲的聯合2.西歐經濟的恢復和發展20世紀50年代初:20世紀50-70年代:基本恢復到甚至超過戰前水平。西歐經濟持續繁榮。從圖表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一、戰后歐洲的聯合3.西歐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的原因:材料二:西歐各國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損失慘重,雖然他們盡管硬件破壞嚴重,但是軟件環境一直具備,這包括高素質的勞動力優勢和成熟完善的教育制度,所以經濟發展迅速。材料一:1948-1952年,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給予西歐的經濟支援達131.5億美元,其中贈款占88%,其余為貸款,成功地挽救了西歐瀕于崩潰的經濟。①馬歇爾計劃的援助材料三:戰后西歐廣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對產業部門進行了改造,使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從而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高速發展。材料四:西方國家戰后普遍奉行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學說,主張國家應干預和調節經濟,政府制定了促進濟發展的諸多有效政策,如:利用國家財政政策來提高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以刺激經濟的發展。③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④政府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②憑借原有的工業基礎第三次科技革命時間:領域:標志:意義:20世紀四五十年代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加速了戰后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知識鏈接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信息時代”、“網絡時代”拓展補充一、戰后歐洲的聯合4.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西歐的GDP增長率(1870-1998)資本主義陣營社會主義陣營VS西歐各國面積小,市場狹小;主權國家多,易形成關稅壁壘和貨幣障礙,阻礙經濟發展。內部障礙冷戰對歐洲的威脅外部障礙目的:聯合自強提高國際地位根本原因:歐洲各國經濟發展的需要聯合一、戰后歐洲的聯合5.歐洲走向聯合的過程: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聯邦德國等六國組成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年六國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由三個組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1993年在歐共體的基礎上,成立了歐洲聯盟,簡稱“歐盟”。2002年歐元成為歐元區的唯一合法貨幣。成員國27個。區域性經濟組織區域性政治經濟共同體一、戰后歐洲的聯合6.歐洲走向聯合的意義:材料二:聯盟確立下列目標:通過加強經濟、社會的協調和建立經濟與貨幣聯盟,……促進經濟和社會平衡、持續的進步;特別通過實行一項……包括最終實現共同防務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國際舞臺上表明其同一性。 ——《歐洲聯盟條約》促進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國際地位的提高。大大加快歐洲一體化進程;沖擊了兩極格局,促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1993年其他46%美國27%西歐27%美國35%其他49%西歐16%材料一:1965年和1993年美國與西歐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材料三:漫畫:昔日援助與今日的競爭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離歐盟,向47年的盟友說再見。歐洲聯盟的成員國有太多的“民族主義”,它們更多地著眼于本民族的利益,而不肯把歐洲的“共同利益”放在“民族利益”之上。——陳樂民:《二十世紀的歐洲》結論:歐洲一體化進程面臨著挑戰7.歐洲聯合的挫折——英國脫歐二、美國的發展與日本的崛起1.戰后美國的發展:年份 1955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 5.6 6.3 -0.8 -1.9 3.3 3.9 487654321-1-21960 1965 1975 1985 1995 1999年份增長率(%)二戰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變化示意圖戰后繁榮衰退調整持續穩定增長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戰后的繁榮20世紀七八十年代:危機與調整20世紀90年代:經濟進一步發展,出現“新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閱讀課本80頁第一段,找出戰后美國發展分幾個階段?二、美國的發展與日本的崛起2.戰后日本的發展:一片廢墟的廣島國家 美國 日本 聯邦德國 法國 英國國民 生產總值 9927億 美元 2042億 美元 1870億 美元 1423億 美元 1237億美元材料二:20世紀60年代末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GDP1968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經濟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材料一根據材料概括戰后日本的經濟情況。材料三:(民主化) 頒布《和平憲法》,天皇從掌握軍政大權的國家元首,變成日本國和國民整體的象征,確立君主立憲制,從體制上確立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日本民主改革(非軍事化)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于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日本憲法》第二章第九條材料一:日本經濟的發展與美國的扶持密不可分。美國主持簽訂了《對日和約》,日本沒有支付多少戰爭賠款。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在亞洲發動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都以日本為軍需供應基地,日本因此大發戰爭財。材料二: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大量引進世界先進技術,主要手段是購買技術專利和圖紙,在短期內借助了其他國家長期以來的發展成就,然后結合本國特點進行改造提高……日本政府長期堅持“教育先行”戰略,重視人才培養。教育經費1950年為1599億日元,1972年增至40244億日元,占當年政府預算的20%。①美國積極扶持②朝鮮戰爭爆發后,日本獲得了大量的軍需訂單③日本利用有利的外部環境,制定恰當經濟政策,引進先進技術,培養人才。④美國在日本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3.戰后日本的崛起的原因:二、美國的發展與日本的崛起4.戰后日本的崛起的影響:沖繩①日本國際地位得到提升;②推動世界朝多極化方向發展③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日本謀求成為政治大國的欲望日益膨脹。1956年12月18日,聯大代表投票通過日本加入聯合國,成為其第80個會員國。1951年恢復主權國家的地位1952年1955年1956年恢復了主權國家的外交主權參加了萬隆會議求改善關系日加入聯合國日本高官參拜靖國神社二戰后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覺得其中哪些經驗值得中國借鑒?要善于抓住機遇,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都得到美國的經濟援助或扶持都大力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都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都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要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大膽創新;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羅斯福新政期間1948年20世紀六七十年代頒布《社會保障法》英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國也宣布成為“福利國家”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發展20世紀50年代美國幾次修訂《社會保障法》自主梳理社會保障制度的含義、目的、過程1.含義:2.目的緩和社會矛盾,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又被稱為“福利國家”制度,大體包括社會保險和福利補助兩大類,覆蓋社會多個方面,使廣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3.過程三、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3.評價:材料一:二戰后生產力的發展雖然對“福利國家”的產生提供了可能,但真正使這種可能變成現實的卻是工人運動和工人斗爭的結果。——《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理論與實際》材料二 : 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材料三:聯合國《2002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發達國家內部存在著日益加劇的收入不平等,“在1979年到1997年間,實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38%,但是一個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材料四: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法國44歲男子提爾里24年來從未工作過一天,但他卻靠著政府的福利救濟一直過著神仙般的滋潤生活,出版自傳《我,職業求職者提爾里·F》披露他的“懶蟲秘訣”。---摘自搜狐新聞積極:是工人階級斗爭的結果,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創造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穩定的社會環境。局限:① 高福利易使一部分人喪失勞動熱情,人們的勞動積極性下降,會加重國家財政負擔。②不能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