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回顧所學,我們都學習過哪些亞非拉國家民族民主斗爭的史實呢?16-18世紀18世紀末-19世紀中期20世紀上半期20世紀中后期新航路開辟后第一次工業革命后一戰后二戰后早期殖民掠奪淪為殖民地和掠奪對象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印度民族大起義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埃及華夫脫運動?第19課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發展中國家一、萬隆會議1.背景:根據材料及教材,概括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亞洲民族獨立運動勃興,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推動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運動的發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獨立敲響了殖民統治的喪鐘。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亞非兩大洲己涌現出30個獨立國家。這是幾百年來國際關系史上一個空前未有的變化,它為亞非國家獨立自主地召開一次大型國際會議創造了條件。①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席卷全球,殖民帝國紛紛瓦解,越來越多的亞洲和非洲國家取得獨立。材料二:二戰后,美蘇之間日益加劇的冷戰對峙局勢,嚴重威脅著亞非國家的獨立與安全。由于帝國主義對中間地帶的爭奪,亞非地區成為世界各種矛盾和沖突集中的地區。許多亞非民族主義國家從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出發,在對外政策方面,堅持執行和平、中立和不結盟政策,拒絕參加侵略性軍事集團,反對在自己國家領土上建立外國軍事基地。②這些新獨立的國家都面臨鞏固政權、發展經濟的共同問題。他們反對冷戰,不愿卷入冷戰沖突2.概況:時間:地點:參與國:1955年從參與國可以看出該會議有何特點?印度尼西亞的萬隆亞非29個國家和地區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新中國派周恩來總理參加萬隆會議3.內容:會議通過了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聯系萬隆會議通過的十項原則,說一說 “萬隆精神”的含義。①尊重基本人權、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②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③承認一切種族的平等、承認一切大小國家的平等;④不干預或干涉他國內政;⑤尊重每一國家按照《聯合國憲章》單獨地或集體地進行自衛的權利;⑥不使用集體防御的安排來為任何一個大國的特殊利益服務;任何國家不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⑦不以侵略行為或侵略威脅,或使用武力來侵犯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⑧按照《聯合國憲章》,通過談判、調停、仲裁或司法解決等和平方法,以及有關方面自己選擇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來解決一切國際爭端;⑨促進相互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義和國際義務。 ——《萬隆會議十項原則》體現了亞非國家和地區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4.中國的貢獻史料研讀 參加萬隆會議的中國之外的28個國家中,只有5個國家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還有22個國家與臺灣保持著“外交”關系。朝鮮戰爭之后,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外交理念不是十分明確,擔心中國這樣一個通過武裝斗爭取得政權,而且敢于和美國這樣的超級強國在朝鮮交火的大國,會不會是一個具有進攻性甚至輸出意識形態的國家?會不會威脅亞非國家的利益?——謝迪斌《萬隆會議與新中國形象的國際塑造》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同時,會議應將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周恩來周總理參加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獲得與會代表一致贊同,保證了會議順利進行,為會議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同:1.歷史遭遇相同:曾經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2.面對的問題相同(發展要求):如何發展國家經濟,維護民族獨立,促進世界和平異:1.社會制度不同;2.意識形態不同;3.建設道路不同。5.意義:材料一:萬隆會議喚醒了亞非人民的“亞非意識”。亞非國家對當時美蘇兩大軍事集團對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狀況十分擔憂。在萬隆會議上,亞非領導人闡述了亞非國家團結合作可以平衡大國力量,進而維護世界和平的思想。——曲星《萬隆會議的精神遺產》材料二:這次會議第一次突破了西方對人權原則的壟斷,提出了一系列展開經濟合作的設想,成為戰后國際關系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會議還展示了新中國獨具東方文化魅力的外交風采和高超的戰略運籌能力。——熊光楷《劃時代盛會跨世紀強音》根據材料及教材,分析萬隆會議的召開有何意義?①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 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②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③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國際認可,逐漸推行開來。1.背景:二戰前的非洲一共就三個國家利比里亞、埃塞俄比亞和埃及獨立。其他地方都是歐洲的殖民地。歐洲人在非洲的勢力(1913年)回顧所學,歐洲殖民者對非洲的殖民統治可以追溯到什么時候?從事了什么罪惡活動,并說出此活動對非洲的影響。新航路開辟后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力,極大地制約了非洲的發展,造成了非洲傳統文明的衰落和社會經濟的倒退,導致非洲長期貧困。影響時間二、“非洲年”2.非洲獨立運動的過程:①1951年年底,利比亞宣布獨立。戰后非洲第一個獨立國家(北非)②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起義,推翻了英國扶持的封建王朝。1953年,埃及共和國成立。埃及境內的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和紅海,是一條具有戰略意義的東西方海運航道。為了控制這一通道,英國在運河地區駐有大量軍隊。埃及新政權建立后,堅決要求收回運河,最終迫使英國撤走了占領軍。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極大地維護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納賽爾受到市民熱烈歡迎的情形。2.非洲獨立運動的過程:④1962年,阿爾及利亞推翻法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③ 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因此被稱為“非洲年”。⑤1990年,非洲最后一塊殖民地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三、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1)背景:古巴在政治和經濟上長期被美國控制古巴在16世紀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9世紀古巴人民通過長達30年的民族解放戰爭,在即將推翻西班牙統治時,美國侵入古巴,攫取了古巴30年斗爭的勝利果實。此后,古巴長期處于美國的奴役之下。1902年,古巴正式獨立原為西班牙殖民地美西戰爭后由美國控制1.古巴革命(2)概況: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等人的領導下,在1959年,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挫敗了美國支持的雇傭軍入侵,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古巴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uba)卡斯特羅古巴國旗古巴最終成為了拉美乃至西半球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叁·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2.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巴拿馬運河位于巴拿馬共和國中部,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工程前后歷時30年,1914年正式開通后,美國霸占了運河及其兩岸狹長地帶的運河區,不僅擁有巴拿馬運河區的永久租借權,還可以駐軍,儼然是一幅“國中國”的狀態 ,升美國國旗,實行美國法律,由美國總統任命運河區政府總督,還建有14個軍事基地。過程:①20世紀六七十年代,爆發群眾性運動②1977年兩國簽訂新《巴拿馬條約》;③1999年,巴拿馬收回運河區的全部主權思考: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奔潰了,但亞非拉國家的發展道路為何仍不平坦?1.歷史上長期受到殖民統治,導致經濟、文化教育長期落后;2.大多數亞非國家只是獲得政治獨立,經濟上長期依賴外國,受制于人;3.當今世界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不利于亞非拉國家的發展;4.大部分亞非拉國家沒有建立獨立的工業體系,科學技術水平落后。課堂小結背景: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亞非國家紛紛獨立;亞非獨立國家的共同訴求召開: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亞萬隆萬隆精神: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意義:鼓舞亞非拉民族解放斗爭巴拿馬人民收回運河主權:1999年年底,從美國手中收回運河主權萬隆會議50年代非洲獨立運動:利比亞、埃及、阿爾及利亞“非洲年”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古巴維護主權的斗爭:領導人卡斯特羅,1959年推翻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納米比亞獨立:1990年,標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殖民枷鎖六七十年代獨立浪潮:1960年,非洲年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共同作用?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沖擊了兩極格局,推動世界向多極化發展。隨堂訓練1.某班開展探究性學習,收集了“納賽爾”“納米比亞獨立”“萬隆會議”“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等材料,據此判斷,其探究主題可能是( )A.動蕩的世界 B.社會主義探索C.冷戰中的對峙 D.亞非拉的振興2.關于萬隆會議表述錯誤的是( )A.是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會議B.共同探討了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展的問題C.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中國代表團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C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