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4,元和年間,給事中李蒂在唐憲宗的救書上寫下批語。當時有官員說:“你的意見怎么能寫在至片上?”李蒂卻回答:“另外找張白紙寫,那還叫批駁嗎?“給事中的分量,由此可見一疑。據此歷史可知,李落任賦的給事中隸屬于A.門下省B,鴻廬寺C.尚書省D.中書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5,宋朝的土地轉移十分頻繁,時人形容“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國家針對民間的土地交易制定了詳細的法律規范,只要出玫府辦理合法手續,訂立契約并納稅,土地交易就會受到法律注意事項:保護。這折射出當時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春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A.階級矛活的藏化B.人地矛盾的突出的指定位置。C.商品經濟的發展D.社會控制的加強2.請接題號版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城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6,清朝實行奏折制度,擁有具泰權的地方督撫通過密折與皇帝商議大事,整個過程是單線聯系,答題區城均無效某個大事決定前,其實皇帝已經有了主意,所以,中央部臣討論往往流于形式。由此可見,類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速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譯通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折制度上作答:宇依工整,筆連清楚,A.便利了君主作出決簧B.避免了大臣專權出現4,考認結束后,請將成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C,消除了君臣間的矛盾D.完善了官旗機構體系5.本卷主要考壹內容:中外兩交銅要(上)第1一4單元,途擇性必修3, ,下表所示為先秦時期關于中華文化的相關記載(部分),其蘊含的共同思想是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出處內容1,陶寺遺址出土有玉壁,玉蹤,而璧與蹤顯然是長江下游地區良治文化的典型器類,雙孔的玉禮記·中肅“減者,天之道也,斌之者,人之道也”石餓,具有海岱地區大這口一龍山文化系統的文化特征。一些隨葬的玉環擁有與紅山文化《左傳·那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玉環相同的桃形或梨形形態。這一現象表明A.崇德尚賢B.天人合一C.自然無為D.厚德我物A.各地風俗文化趨于相同B.文明交流超越區城界限8,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最早由古印度教中的神靈演化而來,穿著印度傳統服裝。東魏時期的C.生產發展引起階級分化D.中回玉器生產領先世界洛陽伽藍記中記我:“有金像整,去地三尺,范寶蓋,四面垂金鈴七寶珠,飛天伎樂,望之云2,下表為湖北云夢騰虎地11號襲基出土竹簡中《編年記的記載(部分)。該記我可用來研究表.”盛唐時期的飛天造型和構圖方式明顯帶有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嫦境奔月”的意味。這十七年,攻韓。十人年,攻趙…一演變折射出十九年,口口口口南郡備[答]A,民眾信仰出現多元化的傾向B.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被順覆什年,…韓王層口山。C,佛教深受天人合一思想影響D.中華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廿一年韓王死。馬平君腦其處,有死口屬9.新巴比倫王納布尼倦(前556一前539年在位)在境內多個城市開展城市復建工程,工程以神廿二年,攻的柔[梁]廟的復建、修復為主,他熱衷研究所發現的古物,“我取出古老的泥板和寫字板,復原了從前廿三年,興,攻料,口口守陽口死。四月,呂文君死。書寫的鑲嵌版”,根據出土文獻記錄修繕烏爾辛神廟中的“禁地”。納布尼德的這些做法旨在A.春秋的兼并戰爭B.秦走向滅亡A.創立楔形文字B.探尋歷史真實C.戰國七雄的形成D.秦統一六回C,雛護城邦利益D.形顯君主權城3.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在漢魏都城的基礎上對洛陽城進行了改造。《洛陽仙藍記》記線:“京師東10,梵文史詩《摩河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若名的文學作品,最初都是民眾口頭創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洛陽城中設置220余個里坊區,里坊多以“孝義”“仁義”“昭德"等為作,后經世代流傳,增補潤色,最終在度多時代定型,史詩內容不僅反映了當時印度的社會名。孝文帝此舉主要意在生活,還有雅利安人擴張的情景。由此可見,這兩部作品A,弘揚儒家文化B,加速民族交融A.沖擊了傳統的種姓制度B,枝根于久遠的歷史傳統C減少變革阻力D,承續華夏正統C,有助于吠陀時代的到來D.表達了民眾的基本訴求【高二歷史第1頁(共6頁)】25542B【高二歷史第2頁(共6頁)】25542B2024~2025學年度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歷史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題號1234678答案BDDAABD題號910111213141516答案DBADABA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處于黃河流域的陶寺文化出土的器具中,有與長江中下游良清文化相似的文化特征,也有黃河下游的大議口文化和遼河流域相似的文化特征,這體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文明已經超越了區域空間的限制出現了早期的交往,B項正確:“各地風俗文化趨丁相同”的說法錯誤,早期文化遺存呈現出多元一體的特征,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從事生產發展,進而產生了貧富差距現象,只是說明早期先民們存在若文化交往行為,超越區域界限,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中國與世界的比較,無法得出玉器生產領先世界,排除D項。2.【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如“十七年,攻韓。十八年,攻趙…廿二年,攻魏粱[梁]。廿三年,興,攻荊”中茶國不斷地對韓、趙、魏等國進行征伐,而這些記載反映了秦國在戰國時期逐步對其他諸侯國進行軍事征服,是秦國統一六國進程中的史實體現,D項正確,材料巾提到的“攻韓”“攻趙”“攻魏”“攻荊(楚)”等都是戰國時期的國家,垂虎地秦慕出土竹簡的內容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史實,并非春秋的兼并戰爭,排除A項:材料巾體現的是秦國不斷對外征伐,處于秦國走向統一六國的進程,而不是索國走向火亡,排除B項:材料中主要是秦國對其他諸侯國的進攻,是秦國統一進程中的情況,而非戰國七雄形成的過程,排除C項。3.【答案D【解析】據題干“里坊多以‘孝義‘仁義’‘昭德’等為名”及結合所學可知,孝文帝遷都洛陽并以這樣具有儒家文化內涵的名稱來命名里坊,是在向中原傳統靠攏,表明自己承續華夏正統的決心,這對于鞏固其統治、獲得中原地區人民的認同具有重要意義,D項正確:里坊多以“孝義”“仁義”“昭德”等為名,這些名稱確實體現了儒家文化中的價值觀,有利于弘揚儒家文化,但孝文帝此舉的主要意圖要獲取中原地區人民的認同,表明北魏政權是華夏正統,排除A項;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觀上順應了民族交融的歷史趨勢,而改革的主要意圖更側重于表明其承續華夏正統的立場,排除B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來自鮮申族上層貴族,他們反對漢化,因此里坊多以“孝義“仁義”“昭德夢等為名反而會增加變革阻力,排除C項。4.【答案】A【解析】據材料“給事中李藩就在唐憲宗的救書上寫過批語…另外找張白紙寫,那還叫批駁嗎?”并結合所學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下,門下省負責審核,也可以駁回皇帝詔令,因此材料中李藩任職的給事中隸屬于門下省,A項正確;鴻臚寺是中國古代負責外交與少數民族事宜的機構,排除B項;尚書省是負責執行的機構,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中書省負責草擬詔令的,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5.【答案】C【解析】據題干“宋朝的土地轉移十分頻繁,時人形容·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國家針對民間的土地交易制定了詳細的法律規范,只要由政府辦理合法手續,訂立契約并納稅,土地交易就會受到法律保護”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描述宋朝時期土地可以通過合法手續進行交易,這說明土地可以作為商品進行買賣,從而反映出商品經濟的發展,C項正確:古代社會階級矛盾是指地主和農民之間的矛盾,而材料是指宋朝政府對土地買賣的規范,排除A項:人地矛婚是指人口多,擁有的耕地數量有限,而材料是指土地的買賣,排除B項;題干反映了宋朝對社會控制的松動,用法律手段管理土地買賣,土地買賣顏繁,排除D項。6.【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單線聯系”“皇帝已經有了主意”“清朝實行奏折制度,擁有具奏權的地方督撫通過密折與皇帝商議大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奏折制度使君主能夠及時地掌握信息并作出決策,A項正確:雖然奏折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unlocked.pdf 高二歷史參考答案-unlocked.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