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商城縣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末考試化學試題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一、選擇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某同學用試紙和生活中常見的物質進行實驗,證明加碘食鹽中含有碘元素,可供選擇的物質有:①自來水、②藍色石蕊試紙、③碘化鉀淀粉試紙、④淀粉、⑤白糖、⑥食醋、⑦白酒。進行以上實驗時必須使用的物質是A.①②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2.下列化學用語或圖示表達不正確的是A.的電子式:B.丙烯的結構簡式:C.電子云輪廓圖:D.基態的價層電子軌道表示式:3.利用現代儀器和方法,可測定分子的結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利用紅外光譜法可判斷的類別B.利用質譜法可獲取被測定物質的部分結構信息C.利用X射線衍射技術可測定青蒿素分子的鍵長、鍵角D.利用原子光譜上的特征譜線鑒定元素的方法稱為色譜法4.已知反應,下列與該反應有關的化學用語表述正確的是A.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B.用電子式表示的形成過程為C.的空間結構為D.中鍵的電子云圖形為5.一些烷烴的燃燒熱(KJ/mol)如下表:化合物 燃燒熱 化合物 燃燒熱甲烷 891.0 正丁烷 2878.0乙烷 1560.8 異丁烷 2869.6丙烷 2221.5 2-甲基丁烷 3531.3下列表達正確的是A.熱穩定性:正丁烷﹥異丁烷B.乙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C2H6(g)+7O2(g)=4CO2(g)+6H2O(g) ΔH=-1560.8kJ/molC.正戊烷的燃燒熱大約在3540 kJ/mol左右D.相同質量的烷烴,碳的質量分數越大,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越多6.下列事實不能通過比較氟元素和氯元素的電負性進行解釋的是A.鍵的鍵能小于鍵的鍵能B.三氟乙酸的大于三氯乙酸的C.氟化氫分子的極性強于氯化氫分子的極性D.氣態氟化氫中存在,而氣態氯化氫中是分子7.元素X的各級電離能數據如下:578 1817 2745 11578 14831 18378則元素X的常見化合價是A.+1 B.+2 C.+3 D.+68.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 B C D證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制備溴苯并驗證有產生 萃取振蕩時放氣 探究甲烷和的反應A.A B.B C.C D.D9.“醫用酒精"和84消毒液”混合,產生QW、Y2X4Z、YX3W等多種物質,已知X、Y、Z、Q、W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Y2X4Z中σ鍵和π鍵數目之比5:1B.簡單離子半徑:Q+>Z2->X+C.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W>YD.Z與Q形成的常見化合物中陰陽離子個數比1:210.我國科技工作者發現某“小分子膠水”(結構如圖)能助力自噬細胞“吞沒”致病蛋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B.該分子能與蛋白質分子形成氫鍵C.該物質最多能與反應 D.該物質能發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應11.是三種典型的晶體,晶胞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每個氯化鈉晶胞含2個和2個B.晶體中,的配位數為12C.晶體熔融時可能破壞共價鍵D.晶胞中,點坐標參數為,則點為12.X是中學化學常見的單質,Y、Z為化合物。它們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部分產物及反應條件省略)。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X可能是金屬,也可能是非金屬B.X、Y、Z含有一種相同的元素C.Y、Z的水溶液一定都呈堿性D.反應①②不一定都是氧化還原反應13.實驗室用叔丁醇與濃鹽酸反應制備2-甲基-2-氯丙烷的路線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由叔丁醇制備2-甲基-2-氯丙烷的反應為取代反應B.加水萃取振蕩時,分液漏斗下口應傾斜向上C.無水CaCl2的作用是除去有機相中殘存的少量水D.蒸餾除去殘余反應物叔丁醇時,先蒸餾出的是叔丁醇14.電催化氮氣制備銨鹽和硝酸鹽的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極反應式為N2+12OH--10e-=2NO+6H2OB.電解一段時間,a、b兩電極區的pH均減小C.電解過程中H+從a極通過質子交換膜轉移至b極D.相同時間內,a、b兩極消耗N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5∶3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8分)15.(14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首次在兵馬俑的彩繪中發現了古人人工合成的“中國藍”“中國紫”顏料。通過對這些顏料的研究發現,其成分主要是鋇和銅的硅酸鹽(BaCuSixOy) 。回答下列問題:(1)“中國藍”的發色與硫酸銅溶液呈天藍色類似,都是由于形成了[Cu(H2O)4]2+,該配離子中Cu2+提供 ,配位原子是 ,1 mol [Cu(H2O)4]2+中σ鍵的數目為 。(2)寫出向硫酸銅溶液里逐滴加入氨水過程中沉淀溶解的離子方程式 ,再向溶液中加入乙醇,會析出深藍色晶體 (寫出化學式)。(3)“中國藍”“中國紫”中存在四面體結構,其中Si原子采取的雜化方式為 。(4)BaO的熔沸點 MgO(填“>”“<”“=”),原因是 。(5)立方CuO晶胞結構如圖所示。其中Cu2+的配位數為 。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晶胞參數為a pm,則其晶體密度為 g·cm-3。16.(15分)對羥基苯乙酸是合成藥物的中間體,其制備路線如下(A為芳香烴):已知:①R-CNR-COOH②回答下列問題:(1)A的名稱是 。(2)B→C的反應試劑是 ,反應類型是 。(3)C→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E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 。(5)H是G的同系物,滿足下列條件的H的同分異構體有 種(不考慮立體異構)。①H相對分子質量比G大14②苯環上含兩個取代基其中核磁共振氫譜為六組峰,峰面積之比為1:2:2:2:2:1的結構簡式為 。17.(14分)(四乙酸鉛,摩爾質量為)是有機合成中常用的氧化劑,為無色晶體,易溶于熱的冰醋酸,在冷溶液中溶解度較小,遇水易分解。通常由與在乙酸中反應制得,涉及的反應有:制備過程如下:步驟I.如圖在三頸燒瓶中加入冰醋酸和醋酸酐,混合均勻,加熱至65℃,攪拌下分多次加入,維持溫度65℃,攪拌至固體完全溶解,充分反應。步驟Ⅱ.自然冷卻到室溫,有大量無色晶體析出,將固液混合物轉移到布氏漏斗,并用紙板或陶瓷片進行覆蓋,抽濾,真空干燥,得四乙酸鉛粗品。步驟Ⅲ.過濾得到的母液再倒入三頸燒瓶中,加熱到℃,攪拌下通入干燥氯氣,觀察到現象1時,停止通氯氣,趁熱過濾,濾液冷卻結晶,抽濾,真空干燥,得四乙酸鉛粗品。步驟Ⅳ.取步驟Ⅱ和Ⅲ的粗品用冰醋酸重結晶,得純凈四乙酸鉛晶體。回答以下問題:(1)步驟I采用的加熱方式為 。(2)步驟Ⅱ中,抽濾時,用紙板或陶瓷片進行覆蓋的原因是 。(3)步驟Ⅲ中,需要的儀器如下圖所示,按氣流從左到右的方向,儀器的連接順序為 (填儀器接口的小寫字母),干燥管中堿石灰的作用是 ,步驟Ⅲ中,現象1為 。(4)若步驟I中加入,實驗結束理論上可生成質量為 。(5)的純度測定。組裝儀器如圖,取樣品,溶于氯仿,放入三頸燒瓶,通一段時間后,連接干燥管,向三頸燒瓶中滴入足量,充分反應,再次通一段時間,目的是 ,實驗前后,干燥管I質量增加,則樣品的純度為 。18.(15分)化合物H可用作高分子膨脹劑,一種合成路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已知:①合成路線中的—為苯基;②含有兩個碳碳雙鍵且兩個碳碳雙鍵被一個單鍵隔開的烯烴,與含碳碳三鍵的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加成反應,得到環加成產物。(1)A中所含官能團名稱為 。(2)B→C的化學方程式為 。(3)D的化學名稱為 ;D→E的反應類型為 。(4)酸性: (填“>”或“<”)。(5)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中,屬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結構有 種(不包括M,且不考慮立體異構);其中核磁共振氫譜顯示有3組峰,且峰面積之比為2:2:3的結構簡式為 。(6)根據所學知識,設計僅以為碳源合成的路線 (無機試劑任選)。試卷第1頁,共3頁商城縣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末考試化學試題參考答案1.B 2.B 3.D 4.B 5.C 6.A 7.C 8.D9.D 10.B 11.D 12.B 13.D 14.C15.(1) 空軌道 (1分) O (1分) 12NA (1分)(2) Cu(OH)2+4NH3= [Cu(NH3)4]2++2OH-或Cu(OH)2+4NH3·H2O= [Cu(NH3)4]2++2OH-+4H2O (2分) [Cu(NH3)4]SO4·H2O (2分)(3)sp3雜化 (1分)(4) < (1分) MgO和BaO都是離子晶體,Mg2+和Ba2+所帶電荷相同,前者半徑更小,MgO離子鍵更強,熔沸點更高 (2分)(5) 6 (1分) (2分)16.(1)甲苯 (2分)(2) 濃硫酸、濃硝酸(或濃H2SO4、濃HNO3,) (2分) 取代反應(或硝化反應)(2分)(3)+NaCN→+NaCl (3分)(4)羧基、硝基 (2分)(5) 6 (2分) (2分)17.(1)水浴加熱 (1分)(2)防止四乙酸鉛接觸空氣中的水分而分解 (2分)(3) cdefgabh(i) (1分) 吸收未反應的氯氣,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三頸燒瓶 (2分) 三頸燒瓶中不再有沉淀生成 (2分)(4)88.6g (2分)(5) 保障產生的CO2被干燥管I中堿石灰完全吸收 (2分) 88.6% (2分)18.(1)羧基、氯原子(碳氯鍵) (2分)(2)ClCH2COONa+NaCN→+NaCl (2分)(3) 丙二酸 (2分) 酯化反應 (2分)(4)> (2分)(5) 3 (1分) (2分)(6)(2分)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