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奎屯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1.◆以后,帝國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國門,使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遇“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材料中的“◆”指的是( )A.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 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抗日戰爭2.“它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彼牵?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國運動 C.洋務運動 D.義和團運動3.19世紀末,清政府遴選駐外使臣的標準,由科舉正途和洋務能力并重向注重西學素養和出洋閱歷轉變。這表明清政府( )A.改變用人觀念應對困局 B.廢除科舉制度回應社會訴求C.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 D.推進洋務運動到“求富”階段4.下表系列事件共同反映的主題是近代中國( )時間 事件19世紀60年代 美國派軍隊進攻臺灣1874年 日本派軍隊進攻臺灣19世紀70年代 俄國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區A.臺灣地區被美日俄三國侵占 B.人民英勇抗擊西方列強的侵略C.邊疆地區統治危機日益加劇 D.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5.1872年到1875年,120名赴美留學幼童中,人數居前三位的廣東、江蘇、浙江分別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戰爭后,留學生的分布逐步向長江流域延伸。留學生地域分布的變化( )A.加速了科舉制度的瓦解 B.體現近代列強的侵略范圍變化C.推動了洋務運動的開始 D.加劇了中國的半封建化6.梁啟超在回憶19世紀80年代的情形時說:“朝士皆恥言西學,有談者詆為漢奸,不齒士類?!钡搅?9世紀末,卻出現了“舉國若狂,人人競言西學”的現象。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當時中國( )A.社會性質開始發生改變 B.“自強”“求富”理念得到推廣C.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D.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凸顯7.著名史學家戴逸在研究戊戌變法時指出:“人們久處在封建閉塞的發霉氣氛中,忽然從哪里吹過來一股新鮮的氣息,麻木不仁的頭腦開始清醒過來了,僵硬的四肢逐漸動彈起來了。由此可見,戊戌變法的重要意義在于( )A.挽救民族危機 B.促進經濟發展 C.開啟民智覺醒 D.加速政治革新8.清末一位小商販說:“在北京東交民巷這地界,我們這些個賣瓜的、賣菜的不能隨便出入了,更不要說居住了,說什么皇上把這地界給了洋人。”這名小販的話最早出現的時間應是( )A.1842年 B.1898年 C.1901年 D.1912年9.孫中山曾回顧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時,舉國輿論無不視他們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到庚子義和團運動后,“則鮮聞一般人之惡聲相加,而有識之士且多為吾人扼肘嘆息”。輿論的變化反映出( )A.國人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 B.孫中山成為革命黨領袖C.反清革命有廣泛群眾基礎 D.辛亥革命增強民族認同10.今湖北總工會院內有一座紀念碑,其碑文記載:“駐此地湖北新軍第八鎮工程營革命黨人由熊秉坤率領,毅然發難……一舉奪取楚望臺軍械庫,各路起義部隊隨即紛紛響應?!贝吮脑诮榻B( )A.萍瀏醴起義 B.安慶起義 C.黃花崗起義 D.武昌起義11.1912年2月12日,清帝頒布遜位詔書,“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政體”。這一事件( )A.標志著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B.體現了和平過渡政權的智慧C.表明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D.標志著封建制度徹底終結12.史學家把1916—1927年稱為中華民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其依據是這一時期( )A.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 B.南京偽國民政府的建立C.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 D.北洋軍閥割據紛爭不斷13.在近代中國人民強國之路的探索中,以“民主與科學”為口號進行的探索活動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14.下列關于“五四愛國運動”的說法,錯誤的是A.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它爆發的導火線 B.它提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斗爭口號C.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D.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5.在參照大量史料、回憶錄、采訪和讀解歷史照片后,沈堯伊創作了下面所示油畫《遵義會議》。這幅油畫( )A.客觀記錄了當時的會場實況 B.帶有作者對歷史的合理想象C.生動展現了遵義會議的內容 D.是研究遵義會議的一手資料16.毛澤東說:“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斯大林曾言:“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避免兩線作戰”。這些論斷一致認為中國抗戰( )A.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巨大貢獻 B.助推中國人民民族覺醒和民族團結C.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建立 D.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7.費正清在《劍橋中華民國史》中寫到:“在1945—1946年的和談期間,共產黨人在贏得輿論的對比方面,已獲得成功。人們普遍相信,共產黨人是誠心誠意的。而當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數星期后單方面撕毀了幾項政協協定時,政府便在這場較量中失去了信任。”這反映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是( )A.國民黨堅持獨裁統治 B.中國共產黨贏得民心C.國民黨撕毀政協協定 D.中國共產黨贏得輿論18.土地改革后,農民不僅以“窮人翻身坐天下,自己參軍來保駕”為口號,踴躍參軍參戰。還全力保障前方的糧食、被服等軍需供應,為奪取全國勝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和物力支持。材料強調了( )A.戰術指揮的重要性 B.人民群眾的作用 C.糧食產量不斷提高 D.發展經濟的迫切19.在20世紀20-30年代的北京,傳統的大袖長衫、對襟唐裝仍為常見服飾;改造后的長袍馬褂和旗袍漸趨流行;洋式襯衣、西褲、皮鞋等也得到推廣。這折射出當時( )A.區域發展均衡 B.中西文化的交流 C.娛樂生活多樣 D.社會階層的流動20.從晚清到民國,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民族工業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艱難成長。觀察下面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折線圖,對其發展各階段解讀正確的是( )A.甲午中日戰爭后,外國人在華開辦工廠,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產生B.一戰期間列強放松對中國的侵略,中國民族工業迎來“短暫的春天”C.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法令掀起發展實業熱潮D.1937年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計60分)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 17世紀后期至18世紀末,是中國清代的鼎盛時期,史稱“乾隆盛世”,那個時期,中國的工業產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這個時候,歐洲諸國先后開始了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和產業革命,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后來居上。而中國當時的統治者對這一歷史性大變革卻茫然無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視西方科學技術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國的發展大大落后了,國際地位急劇衰落,淪為半殖民地,備受外強欺辱。——摘編自王振川主編《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年鑒》(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6分)材料二(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片所反映歷史事件的口號。(4分)并根據圖片概括此事件的主要措施。(答出兩點即可)(4分)材料三 由早期維新思想家發展而來的一批新式知識分子。在內憂外患的沖擊和中西文化的碰撞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個共同認識: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外國,甲午戰后,他們作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開始登上政治舞臺。1898年的戊戌變法,就是他們的第一次政治演出。——摘編自李佩等《中國近代史(1840-1919)》(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救國主張,并列舉其中的兩位代表人物。(6分)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1840年至1901 年短短的幾十年,中國屢遭西方列強的欺凌,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逐步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成為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摘編自八年級歷史上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列舉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強在中國犯下的罪行。(4分)材料二 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創辦了一批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這些企業雖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資本,產品投放市場。當時外商企業壟斷民用工業,洋務派希望興辦民用工業同外國人競爭,“分洋商之利”,同時給軍事工業提供資金、燃料。——摘編自《中國近現代史》(2)根據材料二,概括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的特點。(4分)并結合所學,分析這些企業的創辦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作用。(4分)材料三 翻開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近80年的歷史,人們發現溫和的改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落后挨打的現實,必須徹底埋葬舊制度。于是革命黨人舉起義旗,發動革命,推翻舊王朝,建立了第一個共和制政府。然而,這場革命引起的變化畢竟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條約沒有廢除; 從農村到城市,很多人家還是把君主當作神來供奉。——摘編自《歷史》(岳麓書社出版社)(3)根據材料三 概括這場“革命”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4分)并結合所學,說明“這場革命引起的變化畢竟是有限的”的理由。(4分)2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漫長而又艱辛。閱讀材料,探究問題。(12分)【獨立自主篇】材料一(1)在圖一的游船上,中國共產黨正式宣告誕生。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時間是哪一年?(2分)圖二反映了什么重大歷史事件 (2分)【探索發展篇】材料二 “經過半年的艱苦斗爭,數不清的大小戰斗,證明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是拖不垮的、打不爛的。幾經失敗、周折,我們在……站穩了腳跟,擴大了、鞏固了……這塊革命根據地?!薄安焕⑹歉锩纳?戰斗的山。沒有井岡山去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就不會有明天革命的勝利。勝利真是用生命換來的啊!(2)材料二所指的革命根據地是哪個根據地。(2分)【乾坤轉折篇】材料三 (圖三:遵義)(3)根據所學知識說明圖三反映了什么事件 (2分)在此事件的過程中,確定毛澤東領導地位的是哪次會議 (2分)(4)從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道路的艱難歷程中,你認為中國共產黨最值得堅持的真理性經驗是什么 (2分)24.19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歷了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8分)材料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簡表(部分)時間 事件1895年 大生紗廠創建“一戰”期間 中國民族工業迅速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1925年 大生紗廠無力維持,被江浙財團接辦,后落入官僚資本手中九一八事變后 北方面粉市場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紗在華大量傾銷,榮氏企業陷入困境解放戰爭期間 內戰使榮氏企業陷入生存危機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奎屯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答案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A C B D C C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D C B A B B B B二、非選擇題(共4大題,共計60分)21.(1)原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封建專制制度的落后、綜合國力的衰落(2)口號:自強、求富;主要措施:派遣留學生;重視海防,創辦海軍;創辦民用工業。(寫出兩點即可)(3)主張:變法維新。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22.(1)火燒圓明園、沙俄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旅順大屠殺(2)官府控制、吸收私人資本,產品面向市場;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的入侵(3)影響: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理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沒有改變。23.(1)時間:1921年;事件:南昌起義。(2)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3)事件:紅軍長征;會議:遵義會議。(4)經驗: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24.觀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民族企業難以發展壯大。論述:甲午中日戰爭后,張謇創辦大生紗廠,走上“實業救國”道路。一戰后,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卷土重來,加之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大生紗廠無力維持,最終落入官僚資本手中。創辦于一戰期間的榮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在九一八事變后,受到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與剝削,生存艱難,陷入困境。解放戰爭期間,榮氏企業陷入生存危機。結論:中國的民族工業孕育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環境中,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工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下,生存艱難,難以發展壯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奎屯市2024-2025學年部編版八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docx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奎屯市2024-2025學年部編版八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