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化學期末試題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e 56 Cu 64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歷史文化遺產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屬于硅酸鹽的是A. 戰國銅弩機 B. 漢陶扁壺 C. 清天然樺木根雕筆筒 D. 清白緞繡龍鳳裙2. 下列化學用語或圖示表示正確的是A. 乙醇分子中官能團的電子式為B. 聚丙烯的鏈節為C. CCl4的空間填充模型:D. 芒硝的化學式:3. 下列有關能量轉化的說法正確的是A.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時化學能全部轉化為熱能B. 高純硅制成的太陽能電池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C. 鉛酸蓄電池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D. 燃料電池是一種將熱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4. 饸饹是河北的傳統面食之一,用骨湯煮熟后,再配上肉片、韭菜、辣椒油等,吃起來香味獨特,面美湯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 面條中含有的淀粉水解的最終產物為葡萄糖和果糖B. 肉片中含有的蛋白質可水解為氨基酸C. 韭菜中含有的纖維素在人體內能發生水解并提供能量D. 辣椒油中含有的油脂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5. 高純硅廣泛應用于信息技術及新能源領域,工業上制高純硅,一般先制取98%粗硅,再將粗硅轉化為三氯硅烷(SiHCl3),再用H2還原三氯硅烷制得高純硅。下列反應方程式或說法錯誤的是A. 硅是應用最廣泛的半導體材料 B.C. D.6. 實驗室利用KCl固體配制 溶液,利用濃硫酸配制 硫酸溶液,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 兩種溶液配制過程中,均需使用500 mL容量瓶B. 兩種溶液配制過程中,所用儀器不完全相同C. 溶液配制過程中,玻璃棒均只起攪拌作用D. 量取濃硫酸時俯視讀數,導致量取體積偏小7. 下列對實驗裝置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 圖A是吸收氨氣,且能防止倒吸 B. 圖B是完成“噴泉實驗”C. 圖C是除去中的 D. 圖D是制取并檢驗氣體8. 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A. 使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的氣體一定是氯氣B. 用相互滴加的方法可以鑒別Ca(OH)2溶液和NaHCO3溶液C. 金屬鈉著火時可使用泡沫滅火器滅火D. 把Na分別投入水與乙醇中,可比較水和乙醇中羥基氫的活潑性9. 下列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 向鹽酸中滴加少量純堿溶液:B. 向 FeBr2溶液中滴加過量氯水:C 向 AlCl3溶液中滴加少量 NaOH 溶液:D. 向 Fe(OH)3膠體中滴加足量的 HI溶液:10. 下列實驗的試劑、裝置選用不合理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選用試劑 選用裝置A 除去Cl2中的少量 HCl、H2O 試劑a為飽和氯化鈉溶液 ①B 除去 FeCl3溶液中的少量 FeCl2 Cl2 ②C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少量碘化鈉 氯水、酒精 ③D 除去鐵粉中混有的鋁粉 NaOH 溶液 ④A. A B. B C. C D. D11. 在酸性二甲醚燃料電池中加入硝酸,可使電池持續大電流放電。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電池工作時,C電極為電池的正極,發生還原反應B. Pt電極的電極反應為C. 若想將NO完全轉化為,NO與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3D. 若電池工作時,當消耗23g二甲醚時,有6mol通過質子交換膜12. 下列實驗操作及現象能得出相應結論的是選項 實驗操作及現象 結論A 將紅熱的木炭加入濃硝酸中,產生紅棕色氣體 碳與濃硝酸反應生成了B 向裝有固體的試管中加入稀鹽酸,同時迅速插入溫度計,示數下降 溶液與鹽酸反應為吸熱反應C 將鐵銹溶于濃鹽酸,滴入溶液,溶液紫色褪去 鐵銹中含有D 向含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幾滴KSCN溶液并振蕩,再滴加幾滴新制氯水,溶液顏色先無變化后顯血紅色 具有還原性A. A B. B C. C D. D13.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外界條件對與酸性溶液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序號 實驗溫度/℃ 溶液(含硫酸) 溶液 溶液顏色褪至無色時所需時間/minV/mL c/mol·L-1 V/mL c/mol·L-1① 25 4 0.010 4 0.1 12② 4 0.001 4 0.1 5③ 35 4 0.010 0.1查閱資料:溶液中滴加過量的,振蕩后溶液由紫色變為無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B. 通過對比實驗①和③可探究溫度變化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C. 實驗②中,用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mol·L-1·min-1D. 對比實驗①和②,實驗②的褪色時間短,所以實驗②的反應速率比實驗①快14. 下列實驗裝置、試劑或現象均正確的是A.加熱時,溶液紅色褪去,冷卻后紅色不恢復 B.除去乙烯中少量的二氧化硫C.驗證乙醇在加熱條件下能還原氧化銅 D.制備并能較長時間觀察到其白色A. A B. B C. C D. 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8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道小題,共58分。15. 合成氨及其衍生工業是化工生產的重要門類,根據工藝流程回答下列問題。(1)干燥可選用的干燥劑___________。A. 無水 B. C. 濃硫酸 D. 堿石灰(2)制取“固體1”時,需要先向飽和溶液中通入過量___________氣體(填“”或“”)。分離“固體1”時采用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3)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濕潤的淀粉-KI試紙鑒別“氣體2”和溴蒸氣。(4)寫出生成“氣體1”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收集“氣體1”的方法為___________。(5)硝酸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出來的一氧化氮是大氣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種治理方法是在400℃左右且有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用氨氣將一氧化氮轉化為可以直接排入大氣的無色無毒無害的氣體。在反應過程中氨氣作為___________(填“還原劑”或“氧化劑”),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6)若向稀硝酸中加入,充分反應后,產生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生成的氣體成分不隨硝酸濃度變化),則反應物___________剩余(填物質名稱),原硝酸的濃度為___________。16. I.高中化學常見的四種有機物(含C、H、O元素中的兩種或三種)的球棍模型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除去甲中混有的乙雜質,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A.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足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氫氧化鈉溶液、濃硫酸B.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足量溴水、濃硫酸C.將混合氣體與足量氫氣混合(2)若將大小相同的鈉塊分別加入丙、水中,生成相同體積的氣體時,所需時間較長的是___________(填物質名稱)。Ⅱ.常溫下某氣態鏈狀烴A,同溫同壓下,測得氣體A相對于氫氣的密度是21,Ⅰ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有關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已知:回答下列問題:(3)將一定質量的A在足量的中充分燃燒,并使其產物依次緩緩通過濃硫酸、堿石灰,發現二者分別增重和,則A的實驗式為___________,其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4)B中含有的官能團名稱為___________。(5)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6)G與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號)。A. H的一氯代物有3種B. ⑦反應類型是取代反應C. B、F屬于同系物D. 與G互同分異構體17. 在三個容積均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分別加入,發生反應:,已知和的物質的量(mol)隨反應時間(min)的變化情況如表所示。序號 溫度 時間 0 10 20 30 40 50① 800℃ 1.0 0.68 0.58 0.50 0.500.0 0.21② 800℃ 1.0 0.60 0.50 0.50 0.500.0 0.20 0.25③ 820℃ 1.0 0.40 0.26 0.20 0.20 0.200.0 0.30 0.37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實驗設計利用了控制變量法,試回答本實驗中改變的因素為_____、_____。(2)實驗①中,20min時_____,_____(填“>”“=”或“<”)0.84,0~20min內,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3)實驗②中,_____。(4)實驗③中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的物質的量分數為_____%。18. 一定條件下,下列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常溫下,E、G、Q、R均為氣體。(1)G的結構式為_____;上述六個反應中,屬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填序號)。(2)E、G、Q、R四種氣體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填氣體的分子式)。(3)反應①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4)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反應⑥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5)在的硝酸中,加入9.6gCu,充分反應后銅完全溶解,收集到0.15mol由NO和組成的混合氣體,則參加反應的的物質的量為_____mol,反應后溶液中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忽略反應前后溶液的體(積變化)。BDCBB CDDBC BDDC15(1)D (2) ①. ②. 過濾(3)不能 (4) ①. 4NH3 + 5O2 4NO + 6H2O ②. 排水法(5) ①. 還原劑 ②. 4NH3 + 6NO5N2 + 6H2O(6) ①. 銅 ②. 4.016(1)AB (2)乙醇(3) ①. CH2 ②.(4)羥基 (5)(6) (7)BCD17(1) ①. 催化劑 ②. 溫度(2) ①. 0.08 ②. < ③. 0.004(3)(4)4018(1) ①. ②. ②(2),(3)(4) ①. ②.(5) ①. 0.45 ②.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