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第2課古代兩河流域練習題(含答案)選擇題1.兩河流域是指( )A. 尼羅河和剛果河 B.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C. 印度河和恒河 D. 長江和黃河2.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大致位于今天的( )A. 伊拉克境內 B. 伊朗境內C. 埃及境內 D. 沙特阿拉伯境內3.兩河流域最早的居民是( )A. 蘇美爾人 B. 阿卡德人C. 腓尼基人 D. 希伯來人4.蘇美爾人創造的文字是(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C. 甲骨文 D. 字母文字5.楔形文字的書寫材料通常是( )A. 龜甲和獸骨 B. 紙草C. 泥板 D. 竹簡6.人類早期文明最早誕生在亞非大河流域。如圖是哪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 )A.古巴比倫 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國7.某同學學習完《古代兩河流域》一課后,整理筆記如下,請你判斷他的筆記中表述不符合史實的一項是( )A.兩河流域大體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為中心的狹長地帶B.約從公元前3500年起,兩河流域南部逐漸產生了一些以城市為中心的小國C.大約在公元前24世紀,兩河流域實現了初步統一D.第六代國王胡夫在位時是古巴比倫王國最強盛的時期8.有學者認為,“文字不是一種深思熟慮的發明物,而是伴隨對私有財產的強烈意識而產生的一種副產品。文字始終是蘇美爾古典文明的一個特征”。蘇美爾文字被稱為(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C.字母文字 D.拉丁文字9.公元前19世紀,阿摩利人滅掉了蘇美爾人的烏爾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8世紀,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即位后,建立了統一、強大的國家,該國家的性質是(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10.《漢謨拉比法典》規定:殺死或傷害奴隸不算犯罪,只需向奴隸主人賠償損失;毆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隸處割耳之刑。這說明該法典( )A.體現了自由平等B.體現了“君權神授”C.維護奴隸主的利益D.規定了嚴格的等級制度11.2018年10月21日,“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在四川大學博物館正式拉開帷幕。這里的“兩河流域”指的是 ( )①黃河流域 ②印度河流域③底格里斯河 ④幼發拉底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下圖中“☆”區域實現初步統一的時間是 ( )A.約公元前3500年 B.約公元前3100年C.約公元前24世紀 D.公元前1595年13.“幼發拉底河的鮮魚做成的魚湯真是美味無比啊!”這是古巴比倫王國一名年輕的官員,克奴里安寫給他父親的信中的句子。作為漢謨拉比國王手下的官員,克奴里安寫信給他父親使用的文字是 (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C.中國甲骨文 D.阿拉伯文字14.從2019年1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等一批與民生相關的法律法規先后實施,極大地推動和鞏固了我國依法治國的新局面。回顧歷史,下列哪一史實能夠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 ( )A.法老的統治B.《漢謨拉比法典》的頒布C.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D.漢謨拉比實行君主專制15.家庭奴隸制是古巴比倫的一大特征。下列選項不能夠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A.男性家長對奴隸有生殺予奪之權B.男性家長對妻子兒女有絕對權威C.男性家長在欠債時甚至可以將妻兒送去抵債D.法老被認為是“神之子”,具有無上的權威16、《圣經》里把兩河流域描繪成“人類幸福的伊甸園”。這里兩河流域中的“兩河”是指( )17、有一種古老的文字,它有以下特點:由古代兩河流域居民創造,主要書寫材料是黏土做成的泥板。在未干的泥板上壓刻出“木楔”形的符號。這種文字最有可能是 (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 甲骨文18、某班興趣小組制作了漢謨拉比雕像,選配了以下“解說詞”,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 )A 他是古巴比倫第六代國王B 他在位時是古巴比倫王國最強盛的時期C 他實行城邦民主制度D他制定了一部較為系統和完整的法典19、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留下這一重要遺產的文明古國是( )A.古代埃及B.古巴比倫C.古代印度D.古代中國20、法典刻在一塊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條,內容十分廣泛,從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從法典中可以獲取的信息包括( )買賣奴隸的現象 嚴格的社會等級男性家長在欠債時可以將妻兒送去抵債商品經濟比較活躍A B C D21.在古代兩河流域,農業生產的主要灌溉方式是( )A. 坎兒井灌溉 B. 修建水庫灌溉C. 引河水灌溉 D. 利用雨水灌溉22.古代兩河流域的建筑成就主要體現在( )A. 金字塔 B. 空中花園C. 帕特農神廟 D. 萬神殿23、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這一地區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許多文明古跡和文物遭到破壞。這一地區曾是哪一文明古國所在地 ( )A 古埃及 B 古印度C 古巴比倫王國 D 古希臘24、漢謨拉比幾乎集中了國家的全部權力,親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門,直接掌握軍隊。他極力神化自己,自稱“眾神之王”。上述材料說明: ( )A 漢謨拉比實現了兩河流域的初步統一B漢謨拉比建立了強大的封建君主專制國家C 漢謨拉比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君主專制制度D漢謨拉比頒布了法典25、旅法學生李啟明參觀盧浮宮時,看到一塊黑色石柱(如圖),旁邊的漢文說明:石柱上部是太陽神沙馬什授予漢謨拉比權標的浮雕,石柱下部是法典銘文。該石柱上部的浮雕表達的政治觀念是( )A 王權神授 B 民主共和C 主權在民 D 法治立國非選擇題26、材料分析題 材料一:“安努與恩利爾為人類福祉計,命令我,榮耀而畏神的君主,漢謨拉比,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馬什,昭臨黔首,光耀大地。”—— 漢謨拉比法典序言 材料二:《漢謨拉比法典》內容包括訴訟程序、盜竊處理、軍人份地、租佃、雇傭、商業高利貸、婚姻、繼承、傷害、債務、奴隸等方面。(1)根據材料一,分析漢謨拉比制定法典的初衷。(2)結合材料二,說明《漢謨拉比法典》反映的社會狀況。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材料二 “盜竊王宮或神廟財產的人,必須處死。奴隸打自由人的嘴巴,或者對主人說‘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1)兩則材料的內容皆出自出土于今伊朗的法典石柱。它是哪一文明古國的法典 又是由誰制定的 (2)材料二是這部法典規定的部分內容,這表明它維護誰的利益 (3)這部法典有何歷史地位 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王國的崛起】材料一 公元前2000年左右,游牧民族阿摩利人侵入兩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各自獨立的國家,其中一支占據巴比倫,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古巴比倫王國第六代國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國君,在他的治理下,巴比倫王國很快從蕞爾小邦一躍成為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的大國。古巴比倫王國第六代國王是誰 請結合史實說明他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國君”。【文明的發掘】材料二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一支由法國人和伊朗人組成的考古隊在埃蘭古都蘇撒遺址發現一塊石碑。石碑上部是太陽神、正義神沙馬什授予漢謨拉比王權權標的浮雕。浮雕下面是圍繞石碑鐫刻的法典銘文,共4000行,約8000字,是垂直書寫的。法典中部分銘文在古代就被磨損。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部法典 法典銘文是用什么文字書寫的 【文明的真相】材料三 前言(節選)要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正文(部分內容)奴隸屬于奴隸主,逃亡奴隸必須交還原主,藏匿者死罪。貴族打了貴族,罰銀處置;奴隸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隸的眼睛,與弄瞎牛的眼睛處理原則一致。結語(節選)(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將毀滅,人民將離散,王國將更換,他的名字將永遠被人遺忘。根據材料三判斷,頒布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在這部法典中極力宣揚的思想是什么 我們應該如何評價此法典 2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公元前1792年,古巴比倫國王即位。他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國君,努力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個人統治,發展經濟,緩解內部矛盾。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對外擴張,采取靈活的外交,很快統一了兩河流域。后來他進一步采取強有力措施,使王國走向強盛。材料二:黑色石柱上刻印的條文:第六條 自由民竊取神或宮廷之財產者應處死,而收受其贓物者亦處死刑。第一九九條 倘彼損毀自由民之奴隸之眼,或折斷自由民之奴隸之骨,則賠償其買價之一半。(1)材料一中“古巴比倫國王”指的是誰?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簡析他實現統一、國家強盛的原因。(2)材料二各條內容應出自什么法律文獻?該法律第六條說明了什么?該法律第一九九條把奴隸看做什么?(3)結合上述材料,你對這部法律有何認識?答案1-5BAABC 6-10ADBBC 11-15BCABD 16-20CBCBB 21-25CBCCA26、漢謨拉比制定法典的初衷是宣揚正義。從材料中 “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 可以看出,他希望通過法典來規范社會行為,使社會遵循正義的原則。 維護社會秩序。“使強者不凌弱” 表明他要通過法典來平衡社會各階層的力量,防止強者隨意欺壓弱者,保障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神化自身統治。漢謨拉比稱自己是 “榮耀而畏神的君主”,并奉神的命令制定法典,將自己的統治與神聯系起來,使民眾敬畏,從而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2)社會存在多種經濟活動:從法典內容涉及 “租佃、雇傭、商業高利貸” 等方面可以看出,古代兩河流域社會存在著豐富的經濟活動形式,包括農業中的租佃關系、勞動力雇傭以及商業領域的借貸等,說明當時經濟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活躍度。 等級制度明顯:法典對 “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 和 “無公民權的自由民” 區別對待,同時還有對奴隸相關事務的規定,反映出社會存在明顯的等級分化,不同等級在法律上的權利和地位不同。 婚姻和繼承受到規范:法典中有關于 “婚姻、繼承” 的內容,這表明在古代兩河流域社會,婚姻和繼承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受到法律的嚴格規范,體現出家庭和財產傳承在當時社會結構中的重要性。軍事在社會中有地位:法典提到 “軍人份地”,說明軍事在古代兩河流域社會中占有一定地位,軍人享有一定的待遇,國家對軍事力量有相應的保障措施,反映出軍事與社會經濟、政治的關聯。27、(1)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2)奴隸主階級(3)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28、(1)國王:漢謨拉比。史實:①完成了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的統一事業,建立了統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②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加強中央集權。③制定了一部較為系統和完整的法典。(2)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文字:楔形文字。(3)目的: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思想:宣揚君權神授,詛咒不服從法律的人。評價:這部法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面貌,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29、(1)漢謨拉比。原因:個人突出的才能;加強中央集權;發展經濟;采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制定了較為系統和完整的法典等。(2)《漢謨拉比法典》;說明法典嚴格保護奴隸主階級的財產,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奴隸的生命和安全毫無保障。(3)《漢謨拉比法典》是統治階級嚴格保護私有財產、社會等級制、奴隸制等意志的體現。但是該法典也是古巴比倫王國給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意思相近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