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一歷史期末試題 2025.7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成語“一衣帶水”(像一條衣帶那樣窄的水,形容一水之隔,往來無阻。)出自《南史》。在出兵南下滅掉陳朝前,隋文帝說:“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A.建立隋朝 B.統一全國 C.三次征討遼東 D.創立科舉制2.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表述正確的是( )A.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C. 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D.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與發展3.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嫘祖 B.馮太后 C.慈禧 D.武則天4.“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這種工具是( )A.曲轅犁 B.筒車 C.秧馬 D.翻車5.標志著唐朝由盛轉衰的事件是( )A.藩鎮割據 B.安史之亂 C.黃巢起義 D.“隆慶和議”6.907年,朱溫建立起的政權是( )A.后梁 B.后唐 C.后晉 D.后漢7.下列對五代十國時期的敘述,正確的是( )A.西周以來諸侯割據的延續 B.唐末農民起義的繼續C.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 D.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政權分立8.得到西北各民族擁戴,被尊奉為“天可汗”的是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9.唐朝時被稱為“海東盛國”的是A.突厥 B.回鶻 C.渤海 D.南詔10.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頒布的藥典是A.《回回藥方》 B.《千金方》 C.《唐本草》 D.《本草綱目》11.在醫學和藥物學方面貢獻很大,被后世尊為“藥王”的是A.孫思邈 B.僧一行 C.郭守敬 D.朱熹12.強烈抨擊佛教,主張復興儒學的唐朝思想家是A.韓愈 B.范縝 C.柳宗元 D.白居易13.有一種史學觀點認為:宋朝某項政策的實行,使得中國人喪失了漢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與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屢屢敗北。這項方針政策應該是(A.重農抑商 B.崇文抑武 C.和親會盟 D.閉關鎖國14.11世紀,某一改革中有“募役法”“方田均稅法”“青苗法”“保甲法”等措施,這一改革被稱為( )A.孝文帝改革 B.范仲淹變法 C.王安石變法 D.張居正改革15.“統契丹,建政權,都上京,為太祖”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 )A.阿保機 B.元昊 C.阿骨打 D.朱元璋16.“澶淵之盟”對雙方來說都有收獲,遼得到了財物,宋也收回了一部分領土。尤其是條約簽訂之后達到了實現長久和平的目的。材料所述為“澶淵之盟”訂立的( )A.背景 B.過程 C.影響 D.內容17.《滿江紅》中“靖康恥,尤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靖康之恥”中涉及哪些皇帝( )A.宋徽宗、宋高宗 B.宋高宗、宋欽宗C.宋徽宗、宋欽宗 D.宋太祖、宋太宗18.元朝在繼承前代制度的基礎上,對地方行政區劃與管理制度進行了改革。今天的廣州在元朝時最有可能隸屬于A.江西行省 B.西域都護府 C.宣政院 D.澎湖巡檢司19.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A.圓形方孔錢 B.五銖錢 C.交子 D.會子20. “北宋在經濟上對南方依賴明顯,戶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材料反映的經濟現象是( )A.北方地區戰亂頻繁 B.南方自然條件優越C.政治中心逐漸南移 D.經濟重心逐漸南移21.“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材料描述的是( )A.造紙術 B.火藥 C.活字印刷術 D.指南針22.“瓷”與“詞”是中華文明的代表。“瓷”有器型顏色紋飾,“詞”有墨跡情懷精神,二者的輝煌時代均出現于( )A.隋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援朝戰爭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23.下圖是某學生的學習筆記,據此可以判斷他學習的主題是( )A.盛唐氣象 B.元朝的統治C.明朝的對外關系 D.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24.明朝末年流行這樣的歌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人們歡迎和擁護“闖王”是因為他( )A.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 B.完成了國家統一C.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 D.阻止了清軍入關25. “喜看梨園春常在,生旦凈丑綻異彩。”這句詩贊頌我國一種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國粹藝術,該國粹藝術被譽為“國劇”,它是( )A.昆曲 B.散曲 C.雜劇 D.京劇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35分)26.和諧是人類永恒的追求,隋唐時期的社會發展變化,對于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依然有著很多可借鑒的地方。根據材料,探究下列問題。(22分)【政治與經濟的和諧】材料一:唐朝戶數在639年(唐太宗貞觀13年)達300萬戶,705年有615萬戶,740年(唐玄宗開元28年)為841萬戶,754年有918萬戶。——陳國棟《中國人口史》(第二卷)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杜甫《憶昔》(1)概括材料一中唐朝的戶數數據呈現出的發展趨勢。(1分)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出現這一趨勢的政治原因。(一點即可,1分)材料一劃線處內容印證了材料二中哪一句詩所描述的情況?(1分)材料二作者及其詩歌分別被后人譽為什么?(2分)【君主與大臣的和諧】材料三:李世民認為國家興衰的關鍵在于是否能通過納諫防止和改正錯誤,因此他提倡和鼓勵諍諫(直言規勸)……使貞觀年間政治生活趨向健康、和諧。——齊康允(2)依據材料三和所學,列舉唐朝時期著名的一對相處“和諧”的君臣。(2分)【制度與人才的和諧】材料四:張富貴的簡歷: 出身:高門權貴、富家子弟 學識:胸無點墨、平庸至極 人品:欺善怕惡,為富不仁 李有才的簡歷: 出身:一貧如洗、草根階層 學識:出口成章、真才實學 人品:為人正直、敢于直言(3)如果你是隋煬帝統治時期的主考官,上面哪個人有資格被錄用 (1分)寫出與此相關的考試制度。(1分)結合所學指出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相比,隋朝選官標準發生的變化。(2分)【人類與自然的和諧】材料五:如圖(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唐)皮日休《汴河懷古》隋(運河)在隋之民不勝其害也,在唐之民不勝其利也。——(唐)皮日休《汴河銘》)(4)寫出A和B城市的名稱,C處河段的名稱。(3分)分析皮日休對大運河評價的兩則材料,在評價方法上的共同之處。(1分)【政府與邊疆的和諧】材料六:首都博物館的“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備受矚目。在第四展館“和同一家”展出了著名的歷史畫卷——唐代畫家閻立本(活躍于唐太宗時期)的作品《步輦圖》(如圖),從色彩上看,畫作的場景是一個喜慶的場面,巧妙地利用了紅色、晁蓋頂和宮女服飾的配色,呈現出一團和氣、喜慶的氣氛。(5)指出《步輦圖》所屬的史料類型。(1分)從歷史角度分析畫作色彩“呈現出一團和氣、喜慶的氣氛”的原因。(2分)【中國與世界的和諧】材料七:應邀赴日傳佛法,六次東渡毅力堅。十年不懈傳文化,設計佛殿成國寶。歷經艱險求佛法,西游天竺美名傳。歷盡心血成典籍,佛學史學共珍藏。(6)寫出材料七贊頌的兩位著名人物。(2分)(7)通過上述對隋唐歷史的探究,概括和諧社會需要具備的因素。(2分)27.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13分)時間 歷史事件610年 隋煬帝第三次派人去流求(今臺灣)641 年 文成公主入藏唐朝 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元朝 在西藏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1281 年 元朝在東南地區設立澎湖巡檢司1295年 元朝在西北地區設置北庭都元帥府1662 年 (①)收復臺灣1684 年 清朝設臺灣府1697 年 康熙平定噶爾丹叛亂1653、1713年 順治正式賜予五世達賴喇嘛金冊、金印和“達賴喇嘛”封號;清廷冊封另一位藏傳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封號1727年 清朝設置(②)1762 年 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和蔥嶺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軍政事務1793年 清朝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 條(1)請把上述大事年表中①②補充完整(2分)① ;②(2)依據表格,概括我國古代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管理的主要方式。(三點即可,3分)(3)參考下列示例,從上述表格中選擇三個相互關聯的歷史事件,擬定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不得照抄示例。)(8分)示例:觀點: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元朝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軍政事務。康熙平定噶爾丹叛亂,穩定了西北邊疆地區。清朝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歷史七下期末測試參考答案2025.71——5BBDBB 6——10ACDCC 11——15AABCA 16——20CCACD 21——25CBCAD26.(1)增長的趨勢。(1分)貞觀之治、武則天的統治、開元盛世、統治者勵精圖治。(一點即可,1分)小邑猶藏萬家室。(1分)“詩圣”“詩史”(2分)(2)唐太宗 和魏征。(或者唐太宗和房玄齡或者杜如晦,唐玄宗和姚崇或宋璟)(3)李有才(1分)科舉制(1分)從注重門第到看重才能。(2分)(4)A是洛陽,B是涿郡。C處是通濟渠。(3分)從多個角度進行評價、辯證、客觀、全面。(一點即可,1分)(5)一手史料或者圖像史料。(1分)原因:唐太宗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請婚,唐太宗同意將文成公主嫁給他。(或者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的場景;答出反映了唐蕃和親或者文成公主入藏也可)(2分)(6)鑒真、玄奘(7)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民族關系融洽;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友好交流與合作,對外開放等(言之有理,任意兩點即可,2分)27.(1)鄭成功、駐藏辦事大臣(2分)(2)武力平叛(或者收復、戰爭、暴力沖突)、冊封首領、設置管理機構、通婚(或和親)、頒布法規等(三點即可,3分)(3)觀點2分,三個歷史事件及其影響6分,共8分。觀點一: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圣領土。(2分)隋煬帝第三次派人去流求(今臺灣),(1分)加強了與流求的聯系。(1分)元朝設立澎湖巡檢司,(1分)加強對臺灣的管理,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一點即可,1分)鄭成功收復臺灣,(1分)被荷蘭殖民者占據38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1分)清朝設臺灣府,(1分)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一點即可,1分)觀點二:西藏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文成公主入藏,(1分)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增進了唐蕃的友好關系(1分)元朝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1分)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權。(1分)清朝賜予五世達賴喇嘛金冊、金印和“達賴喇嘛”封號,清廷冊封另一位藏傳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封號,(1分)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1分)清朝設置駐藏辦事大臣,(1分)監督西藏地方政務(或加強對西藏的管轄)(1分)清朝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1分)規范了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或加強對西藏的管轄)。(1分)觀點三:我國歷代中央政府對臺灣、西藏、新疆等邊疆地區進行了有效管轄。(2分)史實:元朝設立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設臺灣府、元朝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轄、清朝設置班藏大臣、清朝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立北庭都護府、元朝設置北庭都元帥府、康熙平定了噶爾丹叛亂、乾隆設置伊犁將軍。(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