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試卷一、單選題(19道*3分=57分)1.文明是人類所創造的偉大成果,它既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既有政治的,也有經濟的、文化的等等。下列屬于古代西亞文明成果的是( )①建造宏偉壯觀的金字塔②頒布《漢謨拉比法典》③創作史詩《吉爾伽美什》④希羅多德首創“歷史”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在早期的人類農業生產實踐中,人們通過對日月星辰運行軌跡、水土自然特性及氣候現象的長期觀察與經驗積累,逐步形成了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數學知識,將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自然科學是農業生產的基礎條件 B.文明的進步得益于生產力的發展C.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偶發性 D.農業生產促成了人類社會的分工3.阿拉伯帝國哈里發麥蒙于830年設立“智慧宮”,系統翻譯波斯、印度、古希臘的哲學與科學著作,并在此過程中融合古希臘邏輯思辨方法。至12世紀,西歐學者在西班牙托萊多建立翻譯中心,大量阿拉伯文保存的古希臘文獻及阿拉伯學者的原創成果被譯為拉丁語。這反映了( )A.希臘文化具有普世價值 B.古典文化在西歐全面復興C.文明在交流中傳承發展 D.阿拉伯壟斷古典學術資源4.維系西歐封建社會封君和封臣關系的紐帶是( )A.契約 B.土地 C.血緣 D.基督教5.據記載,中世紀時期,西歐莊園“生產大部分自己需要的物品。莊園中有自己的鐵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織布匠”。材料表明這一時期的西歐莊園( )A.農奴擁有人身自由 B.司法權力相對獨立C.農民無需繳納租稅 D.自給自足特征明顯6.近代美國人類學家梅里亞姆指出:白人、威士忌和外來疾病直接損害印第安人的健康,殖民者無情地沒收他們的土地和家園,迫使印第安人在更荒涼的地域避難,而這些地方通常遠離水源,食物供應緊張。由此可見,美洲原住民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主義者的奴役掠奪 B.外來物種和疾病的侵襲C.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盛行 D.美洲生存環境趨于惡化7.16世紀葡萄牙里斯本的香料價格僅為威尼斯的五分之一,安特衛普港口胡椒堆積,佛羅倫薩商人紛紛拋售囤積的東方絲綢;與此同時,西班牙塞維利亞的鑄造廠每年將超200噸美洲白銀鑄幣,致使十年間一袋小麥價格上漲數倍,貴族依靠地租的收入難以維持原有生活水平。這些現象反映出新航路開辟后歐洲( )A.大西洋沿岸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 B.殖民掠奪加劇了貴金屬外流危機C.商業格局與社會結構的雙重變革 D.價格革命的沖擊使貴族階級消亡8.在17世紀前的西歐,糖的價格曾用一定量的金和銀來衡量。17世紀時,糖從奢侈品逐漸變為普通商品。糖的價格大幅下降,甚至在一些地區出現了糖的過剩。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眾消費觀念發生顯著變化 B.歐洲的商業格局發生了變化C.商業革命沖擊西歐傳統市場 D.價格革命推動商品價格變化9.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波士頓公報》多次刊登英國《權利法案》《大憲章》條款,并附讀者評論稱“這些法令是自由的基石,明確保障人與生俱來的權利”,但此類引用常省略了英國法律中“效忠君主”等條款。據此可知,當時美國( )A.試圖構建聯邦制共和體制 B.為民族獨立尋求法律支持C.秉持法律至上的治國理念 D.廢除君主制成為人民共識10.19世紀中后期,英國政府相繼采取一系列措施。1867年議會改革讓部分城市工人獲得了選舉權;1871年通過取消對工會活動限制的法案,提高工會的法律地位;1875年修改“主仆法”,承認工人和雇主地位的平等。這些舉措( )A.緩和了國內社會矛盾 B.消除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C.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 D.旨在提高無產階級政治地位11.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工業革命并未隨著鐵路、跨大西洋汽船和電報通信的出現而結束……持續到19世紀的整個下半葉,它以科學在工業上更直接的應用和大規模生產技術的發展為特征。據此可知,19世紀下半葉的工業革命( )A.密切了科技與生產的聯系 B.以交通工具的創新為前提C.催生了大規模壟斷性組織 D.在大西洋的兩岸同步推進12.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是“普通工人第一次敢于侵犯他們的‘天然尊長’的執政特權,在空前艱難的條件下虛心、誠懇而卓有成效地進行他們的工作”。其意在說明,巴黎公社( )A.開啟了工人政治斗爭 B.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C.制定了科學革命綱領 D.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13.如圖是1884—1885年歐洲列強召開柏林會議的場景。據此可推知,這次會議( )消除了列強間的矛盾 B.促進了非洲大陸開發C.廢止了黑人奴隸貿易 D.加速了殖民體系形成14.新經濟政策在農業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A.余糧收集制 B.征收糧食稅 C.實行土地國有制 D.建立集體農莊15.1912年,俄國才進入工業高漲時期馬上又被一戰所中斷,用列寧的話說“俄國是一個難以置信的空前落后、貧窮和半野蠻的國家”。年輕的蘇維埃政權經過尖銳的交鋒,最終作出了發展工業化的選擇,不久便形成了計劃經濟體制。據此可知,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主要因為( )A.人民建設國家熱情日益高漲 B.蘇維埃政黨缺乏治國理政經驗C.歷史條件和經濟戰略的推動 D.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的現狀16.1944年10月,丘吉爾與斯大林在莫斯科秘密會晤,斯大林出于各種考慮多次讓步,大體接受了丘吉爾提出的瓜分巴爾干勢力范圍的百分比協定;次年2月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為換取蘇聯對日作戰,默許了蘇聯在中國東北的特權要求。這些外交行為表明( )A.大國遵循平等協商原則 B.同盟國團結對抗法西斯C.強權政治主導戰后安排 D.意識形態分歧不可調和17.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冷戰結束后國際秩序存在的混亂現象和全球治理出現的各種問題,中國倡導( )A.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B.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C.成立世界貿易組織 D.召開不結盟首腦會議18.如表數據變化反映了美國、日本( )1950年和1990年美國、日本就業人口分布變化(單位:%)經濟部門 年份 美國 日本農業 1950 12.2 50.71990 2.8 7.2工業 1950 34.7 22.21990 25.8 33.6服務業 1950 48.9 26.61990 71.4 59.2A.實力對比的變化 B.社會矛盾的激化 C.經濟形勢的惡化 D.社會結構的變化19.據統計,1995年全球跨國并購案超過10億美元的僅35起;1998年則有89起,占當年跨國并購總額的3/5左右;1999年增加到109起。這說明( )A.經濟全球化發展加速 B.多極化局面基本形成C.和平發展已成為主流 D.西方加劇了經濟侵略二、非選擇題20.閱讀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有人說西歐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材料二 1718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1)材料一中的“人”被發現和“世界”被發現分別指的是什么事件?(4分)(2)材料二中啟蒙運動的思想武器是什么?(2分)(3)列舉兩位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及其主要學說。(4分)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1分)材料一17-19世紀西方主要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擴展簡衣(部分)國家 確立方式 確立的政體英國 資產階級革命 君主立憲制美 國 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獨立戰爭) 民主共和制美 國 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南北內戰)法國 大革命 多次反復,最終確立民主共 和制俄國 農奴制改革 君主立憲制德國 王朝戰爭 君主立憲制日本 明治維新 君主立憲制——編自《普通高中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下)》材料二 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摘編自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成后,資本主義國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調節機制,經濟在高科技推動下迅速發展,社會矛盾有所緩和,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后依然存在并繼續發展。——摘編自《普通高中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17-19世紀西方主要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主要方式。(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工業革命帶來了生產力極大發展的表現.(9分)(3)綜合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如何正確看待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6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 國際格局是國際關系發展和國際力量對比的表現。國際格局一旦形成,會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并持續發揮作用,但國際格局又不是一成不變的。近代以來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格局發端于500年前地理大發現和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軔。這一國際格局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逐漸發生變化。而當前,國際秩序面臨調整,全球治理需要變革,可以說是一個充滿矛盾、競爭并加快重組的時期。——摘編自楊潔勉《辯證把握國際格局》根據材料并結合世界近現代史的相關知識,自擬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闡述完整;邏輯嚴密,條理清晰)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C B D A C C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答案 A B D B C C A D D20.(1)“人”被發現是指文藝復興運動;“世界”被發現是指新航路的開辟。(2)武器:理性主義;(3)盧梭:人民主權說,社會契約論;孟德斯鳩:三權分立。21.(1)主要方式: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改良;王朝戰爭。(2)表現: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蒸汽機發明后,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汽船、火車先后問世;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取代蒸汽成為新動力,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等。(答出其中兩點,其他言之有理也可)(3)看待: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了一定的調節——加強了國家的宏觀調控、建立了福利國家制度、也進行新的科技革命;但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沒有觸動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等。(答出其中兩點,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2.示例論題: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呈現加速發展。闡述:20世紀90年代以來,兩極格局瓦解,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國綜合實力不斷上升;雖然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其霸主地位呈現衰落之勢,對世界的控制力下降,許多全球性問題無力單獨應對,不得不重視多邊合作。與此同時,隨著美國霸權主義行徑的不斷上演,資本主義陣營的凝聚力逐漸下降,利益沖突增多,部分歐洲強國試圖擺脫美國的控制。此外,第三世界逐步崛起,反對霸權主義、要求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呼聲加強。這些因素推動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總之,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阻擋,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注定走向失敗。(“示例”僅供參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