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安徽省黃山地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安徽省黃山地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
七年級歷史試題
(考試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國家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下列屬于結束分裂完成統一的朝代是
A.隋朝 唐朝 B.唐朝 宋朝 C.隋朝 元朝 D.明朝 清朝
2.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歷史上褒貶不一。有人說這是導致隋朝滅亡的原因,有人評價“其為利也博哉”。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出發,對這一事件正確全面的評價是
A.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B.雖勞民傷財,但功在千秋
C.促進南北經濟交流 D.鞏固了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3.根據《唐朝人口統計表》,分析人口數變化的主要原因,以下正確的是
時間 人口數
649年(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 1900萬人
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 4141萬人
741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 4531萬人
A.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B.唐玄宗重視文教事業
C.唐朝社會穩定經濟持續發展 D.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
4.唐朝科舉規模擴大,統治者給予科舉及第者榮譽,這使文化修養成為人們廣泛看重的身份標識,于是出現“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現象。這說明,唐朝
A.家庭關系受到沖擊 B.等級觀念逐漸淡化
C.傳統禮制趨于瓦解 D.科舉制度影響風氣
5.有學者認為,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混亂動蕩的時期,然而在政治、經濟、民族諸方面,特別是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想方面有強烈的凝聚力。該學者強調五代十國
A.孕育統一因素 B.政局動蕩不安 C.延續唐末局面 D.經濟遭到破壞
6.安史之亂后北方地區“人煙斷絕,千里蕭條”,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材料表明安史之亂
A.造成了藩鎮割據 B.導致了唐朝滅亡 C.激化了社會矛盾 D.引發了兼并戰爭
7.下面是通過時間軸建構的中國古代史時空圖,其中階段特征對應正確的是( )
A.①——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②——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與鞏固
C.③——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④——民族關系的發展和社會變化
8.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南食、北食、川飯、胡餅,各地風味難以盡數;酒樓菜肴、食店小吃異彩紛呈。這反映了當時
A.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B.城市經濟繁榮
C.土地兼并十分嚴重 D.海外貿易發達
9.北宋熙寧四年,王安石說:“今所以未舉事者,凡以財不足,故臣以理財為方今先急?!边@表明,王安石變法首要解決
A.政府財政困難 B.軍隊人數膨脹 C.農業發展停滯 D.行政效率低下
10.澶淵之盟后百年間,北宋每年給遼“歲幣”,宋遼之間“人戶安居,商旅不絕”。這說明
A.歲幣支出負擔沉重 B.宋遼政權從此不再對立
C.和議帶來雙贏局面 D.北宋屈辱求和有失國威
11.西夏以帝號稱頌先師孔子,尊孔子為文宣帝,下令各州郡修建孔廟,并在西夏廣設學校
傳授儒學。這些舉措
A.推動西夏經濟發展 B.消除民族間矛盾
C.促進民族文化交融 D.拓展儒學的內涵
12.如表中的史料共同反映的主題是( )
文獻史料 實物史料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沈括《夢溪筆談》 南宋持羅盤陶俑 元朝火銃
A.科學技術的成就 B.交通事業的發展
C.社會風氣的開放 D.都市文化的繁榮
13.元朝疆域遼闊,針對邊疆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不同的實際情況,統治者廢止邊疆各地政策整齊劃一的傳統做法,在當地設置符合地方特點的管理機構。這體現元朝的邊疆管理
A.寬松有序 B.高度自治 C.平等包容 D.因地制宜
14.為了編修歷法,元朝郭守敬創制和改進了多種天文儀器儀表;在全國各地設立27個觀測站,開展了大規模的“四海測量”活動,并對實測結果進行精密計算和綜合研究。這體現了郭守敬
A.注重國計民生 B.具備科學實證精神
C.總結傳統經驗 D.借鑒國外先進成果
15.《元史 地理志》記載:“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由此可知元朝
A.驛站分布廣泛,加強了各地聯系 B.絲綢之路暢通,便利貿易往來
C.鼓勵對外貿易,驛站最遠達歐洲 D.實行開放政策,強化邊疆管理
16.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評價說:“東方的航海家中國人(鄭和)從容溫順,不記前仇,慷慨大方,從不威脅他人的生存,雖然以恩人自居;他們全副武裝,卻從不征服異族,也不建立要塞?!边@反映了鄭和下西洋
A.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財政收入 B.有利于明朝航海的持續發展
C.傳達了和平友善的中國精神 D.推動了國內商品經濟的發展
17.明末,皇親、國戚、達官、貴僚或以暴力、或以各種名義大肆搜刮地產?!敖鼇硖锏赜辛χ?,非鄉紳,則富民”,然而“若夫窮民,本無立錐之地”。據此可知,明末
A.朝廷賦稅沉重 B.官僚機構臃腫 C.自然災害頻繁 D.土地兼并嚴重
18.明朝時,松江是全國的棉紡織業中心,有“衣被天下”之稱;蘇州是著名的絲織印染中心,蜚聲中外;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的青花瓷器暢銷海內外。這說明當時
A.手工業產品商品化開始出現 B.區域生產的專業化不斷加強
C.農村自然經濟受到猛烈沖擊 D.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充分發展
19.曾隨鄭和三下西洋的馬歡在其所著《瀛涯勝覽》中記載:“設遇風、水不便,舟師失針,舵損?!痹S鄭和四下西洋的費信也在其《星槎勝覽》中寫道:“上怕七洲,下怕昆侖。針迷舵失,人船莫存?!眱蓜t材料主要強調了
A.鄭和船隊總是遇到風浪 B.指南針對航海的重要作用
C.明朝航海技術領先世界 D.明朝的造船技術領先世界
20.明清時期,大運河沿岸建有許多山西、陜西商人出入的山陜會館,會館內多建有戲樓,這促成了秦腔與山陜梆子的外流;運河也極大地便利了吳地徽州戲班進京。據此可知,明清時期
A.山陜會館成為文學中心 B.運河經濟推動文藝發展
C.藝術作品得到皇室扶持 D.戲曲創作抒發憂患情懷
21.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提出:“這樣一種高度的集權,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輩足智多謀的君主統治下尚能運轉良好,一旦最高首腦躊躇徘徊時,這艘國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弊髡咧荚趶娬{
A.康雍乾時期君主開明 B.清朝君主專制達頂峰
C.近代清朝君主的無能 D.清朝高度集權的弊端
22.清朝時小說創作大放異彩,文學名著《紅樓夢》創作面世并廣泛傳播;戲曲藝術推陳出新,國粹京劇逐漸形成并流傳四方。這一時期文學藝術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背景是
A.推行文字獄與文化專制的強化 B.商品經濟發展與市民文化繁榮
C.設立軍機處與君主專制的強化 D.頒布了禁海令并推行閉關政策
23.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口與人均田畝數變化”示意圖,對此圖解讀正確的是
A.清朝前期耕地面積不斷縮減 B.清朝前期人口數量不斷縮減
C.人口激增導致人均耕地減少 D.人均耕地減少導致人口激增
24.清人在《論南洋事宜書》中寫道:“南洋未禁之先,閩廣家給戶足,既禁之后,百貨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藝能之無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貧,貧者困,驅工商為游手,驅游手 為盜賊耳!”材料意在說明海禁政策
A.抵御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B.嚴重阻礙對外貿易發展
C.導致許多農民和商人破產 D.引發了民生和社會問題
25.1608年,徐光啟從福建引來甘薯種在上海栽種,取得成功;后又寫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優點,介紹其種植方法。材料體現出他
A.關注科學理論 B.得到百姓的支持 C.重視數據分析 D.注重實踐與總結
二、 辨析改錯(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2分,共8分)
26.辨別下列史實正誤,在該題前的【 】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
【 】(1)唐太宗統治后期,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北宋匠人沈括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為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元朝時設行省制管理全國宗教和西藏地區軍政事務。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796年,爆發的白蓮教起義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轉折點。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兩小題,其中27題14分,28題16分,共30分)
27.和諧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唐宋元時期的各種制度和政策,對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依然有著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14分)
任務一 【打造經濟和諧】
材料一 如表
朝代 項目 南方諸路 北方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賦稅(貫) 35811000 45095000 約44:56
南宋(1196年) 賦稅(貫) 60000000 14319000 約81:19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2分)這種現象完成是在什么時候?(2分)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現象出現的原因?(2分)
任務二【創造政治和諧】
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宋代汪洙《神童詩》
(3)材料二反映宋代政治的特點是什么?(2分)其積極作用是什么?(2分)
任務三【營造民族和諧】
圖一 遼、西夏與北宋并立 圖二 元朝疆域圖
(4)認真觀察上面兩幅圖,指出圖一到圖二民族政權關系有何變化?(2分)從中你可
以得到哪些認識?(2分)
28.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統一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一 在唐朝前期,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發達的精神文化增強了唐周邊各族的向心力和認同感,中華民族的大一統格局無論是在空間廣度,還是社會深度都超越以往任何一代。唐太宗對周邊民族采取的開明親善政策,使唐出現了“胡、越一家”這種自古未有的和諧局面。
——摘編自王小甫等《創新與再造:隋唐至明中葉的政治文明》
(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朝出現“胡、越一家”局面的原因。(2分)舉一例說明唐朝開明親善政策的表現。(2分)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轄區包括今天的二到三個省,遠遠超過以前王朝的一級地方行政區。這種情況適應了元朝疆域遼闊的特點,避免了中央與地方空檔過大狀況的出現,做到上下結合、渾然一體,行省于地方事務,凡軍、政、財權無所不統,與宋朝分割地方權力的制度明顯有異。
(2)根據材料二,寫出元朝管理地方的制度名稱(2分),結合材料歸納其特點。(2分)
材料三 然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連橫《臺灣通史》
(3)寫出材料三中的“貴國”的名稱(2分)并用一句話對“余”做出評價(2分)
材料四 經過康熙、雍正、乾隆、嘉慶祖孫四代的開拓,中國疆域達到了內在發展的極致。清朝于北方遏制了俄國的繼續南下,且運用外交手段劃定了邊界;于南方,運用朝貢貿易體制把歐洲列強的權利鎖定在規程所允許范圍內。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對其疆域的最終奠定,能夠從容地從學理與法理上自我確認。
——摘編自于逢春《論中國疆域最終奠定的時空坐標》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清朝于北方遏制了俄國的繼續南下,且運用外交
手段劃定了邊界的具體表現(2分),并歸納清朝邊疆治理的歷史意義。(2分)
四、活動與探究(12分)
29.觀察表格及宋元時期交通路線圖,完成下列探究活動。
古代中國對外交往重要史實簡表
時期 交往史實 時期 交往史實
唐朝 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遣唐使來華 明朝前期 鄭和下西洋
宋朝 設立①______,海路貿易興盛 明朝中后期 ②____抗倭
元朝 馬可·波羅來華,海路貿易興盛 清朝 閉關鎖國
圖一:宋代海路交通路線圖 圖二:元朝交通路線圖
(1)完成表格①②處內容的填寫并歸納古代中國對外交往的特點(4分)
(2)根據宋元時期交通路線圖說說宋元時期交通路線的發展變化,(2分)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繁榮的原因(4分)
(3)綜合材料,談談你對我國古代對外交往的認識。(2分)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
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
一 、 單項選擇(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C D A C D B A C C A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A C D B B B D B C D D
二 、 辨析改錯(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2分,共8分)
26.辨別下列史實正誤,在該題前的( )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
(1)【× 】“唐太宗”改為“唐玄宗”
(2)【× 】“沈括”改為“畢昇”
(3)【× 】“行省制”改為“宣政院”
(4)【√】)
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兩小題,其中27題14分,28題16分,共30分)
27.(1)經濟現象:經濟重心的南移(2分);時間:南宋(2分)
(2)北人南遷,帶來勞動力,生產技術;南方自然條件優越;南方戰亂少,社會穩定;政府重視;(2分任答兩點即可)
(3)特點:崇文抑武(2分);積極影響: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2分,答出兩點即可)
(4)變化:從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2分);啟示: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各民族之間雖時戰時和,但和是主流;中華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組成的。(2分,答出兩點即可)
28.(1)原因:唐周邊各族的向心力和認同感增強;唐太宗對周邊民族采取開明親善政策。(2分)例子:文成公主入藏,促進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分)
(2)名稱:行省制(2分);特點:管轄區域大;適應統一需要;權力大;(2分兩點即可)
(3)名稱:荷蘭(2分);評價:鄭成功收復臺灣,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2分)
(4)表現: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簽訂《尼布楚條約》(2分);意義: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2分)
四、活動與探究(12分)
29.(1)①市舶司 ②戚繼光(2分);特點:路徑上看,從海陸并舉到海路為主;方式上看,從和平交往到暴力沖突;政策上看,從主動開放到閉關政策。(2分任答一點即可)
(2)變化:宋朝時以海路交通為主,元朝時陸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開創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2分);原因:宋元時期經濟的繁榮;政府重視海外貿易;造船技術,航海技術的進步;指南針的使用。(4分任答兩點即可)
(3)對外開放促進文明繁榮,封閉保守導致文明衰落。(2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大宁县| 肇州县| 白沙| 宁河县| 白银市| 达孜县| 伊金霍洛旗| 西乌珠穆沁旗| 旺苍县| 安塞县| 革吉县| 中西区| 神池县| 浪卡子县| 博客| 峨眉山市| 合江县| 乌拉特前旗| 准格尔旗| 三台县| 抚远县| 乌兰县| 福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望谟县| 广南县| 龙山县| 甘德县| 阿城市| 天长市| 霞浦县| 广丰县| 拜泉县| 临泽县| 临武县| 湘西| 安陆市| 无极县| 南康市| 安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