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遼夏金元的統治——從政權并立到多元統一《契丹人引馬圖》一、多民族的政權并立根據教材,完成遼、夏、金政權的相關表格。政權 遼 西夏 金政權建立時間民族建立者都城與宋關系滅亡于916—11251038—12271115-1234契丹族黨項族女真族耶律阿保機元昊完顏阿骨打上京興慶府上京/中都長期對峙、有戰有和、以和為主金蒙古蒙古蒙古偉遼、北宋、西夏形勢圖金、南宋、西夏形勢圖草原游牧區平原農耕區游牧經濟農耕經濟政權建設的“二元性”一、多民族的政權并立政權建立宋神宗(契丹、黨項)比之漢、唐,最為強盛。(契丹、黨項)...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所為,皆與中國等北宋宰相富弼效法中原遼和西夏的制度建設只是單純效法中原嗎?一、多民族的政權并立一、多民族的政權并立契丹……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遼史·百官志一》遼的制度建設思考一:材料一反映了遼朝什么官職的制度?有何特點?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北面官:負責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事務因俗而治一、多民族的政權并立遼的制度建設保持草原習俗、隨季節轉換定期遷徙四時捺缽制度四時捺缽 主要地點 時間 活動內容春捺缽 長春州 魚兒濼 正月上旬 捕鵝、鉤魚夏捺缽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七月中旬 避暑、議政、放鷹秋捺缽 慶州 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冬捺缽 永州 廣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議政、獵虎特點:在因俗而治的基礎上,保留民族特色。一、多民族的政權并立西夏的制度建設官分文武班,曰中書,曰樞密,曰三司,曰御史臺。——《宋史·夏國傳上》仿效宋朝官制一制二稱:漢式官稱、本民族官稱特點:因俗而治;繼承又發展;影響:維護政治形勢的穩定,促進民族交流和融合。一、多民族的政權并立金的制度建設金朝基本沿襲唐宋制度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以三百戶為謀克,謀克十為猛安……壯者皆兵,平居則聽以佃漁射獵習為勞事,有警則下令部內,及遣使詣諸猛安、謀克征兵。——《金史·兵志》管理系統:猛安謀克特點:兵農合一;軍事組織+行政組織+生產組織影響:①保證了軍隊較強的戰斗力;②加強了女真族封建化進程;③后期日益腐化,加速金朝滅亡。金世宗簡歷個人信息姓名:完顏雍民族:女真族稱號:金世宗祖籍:黑龍江松花江流域住址:燕京(中都)在位時期:1161—1189年統治措施結束宋金戰事輕賦重農,廣開榷場勤政節儉,選賢節儉尊崇儒學個人政績政治穩定,經濟繁榮金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大定之治”世宗被稱為“小堯舜”一、多民族的政權并立決心接受中原文化,統治中心遷至中原,促進金朝封建化。宋金和平交往,經濟、文化交流頻繁,促進民族交融。一、多民族的政權并立朝代 政治制度遼西夏金1.完成下列表格。2.結合所學,如何認識和評價遼、西夏、金的多元制度?特點:①學習漢族政治制度、同時保留本民族的特色;②因俗而治、“蕃漢分治”。評價:①促進少數民族的封建化;促進民族融合。②因俗而治的理念對后世王朝的政治制度建設 產生重要影響,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南北面官制一制兩稱猛安謀克制、合作探究在這一時期(遼夏金等民族政權并立時期),北方游牧文化區的各民族不斷南下進入中原漢族農耕文化區,促進了各游牧民族的經濟發展與社會文化轉型,并通過與漢族在分布上的交錯雜居、經濟上的互通有無、政治上的相互借鑒、文化上的相互交融,推動了中國各民族經濟、政治、文化的一體化進程,對元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段紅云《略論遼宋夏金對峙時期中國民族的一體化進程》思考:結合所學,思考遼宋夏金政權從哪些方面促進中華民族的一體化進程?政治上,制度具有趨同性;經濟上,經濟交往密切;文化上,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民族關系上,民族交往交融;對元明請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奠定基礎。一、多民族的政權并立二、多民族的多元統一政權建立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1260年忽必烈興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1276年元軍占領南宋臨安1279年元朝統一根據課本60、61頁,梳理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的過程。 成吉思汗 忽必烈二、多民族的多元統一地方:行省制度腹里:中書省十大行省:嶺北、遼陽、甘肅、陜西、河南江北、江浙、江西、湖廣、四川、云南行省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中書省)為表里……以省官(中書省官員)出領其事……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元史.百官志》轄區廣地位高權力大思考:會不會重蹈唐朝藩鎮割據覆轍?二、多民族的多元統一行省遵成憲以治所屬,決大獄質疑事皆中書報可而后行。—許有壬《至正集》地方:行省制度派出機構權力大而不專山川形便犬牙交錯行省的雙重性:朝廷派出機構+地方行政機構;中央集權+地方分權。二、多民族的多元統一地方:行省制度思考:結合材料和教材61頁,思考行省制度的意義。在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上,元代行省制承上啟下,開創了中央與地方關系的新模式。元行省制所體現的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主輔結合,明顯優于單純的中央集權或單純的地方分權。元在大一統體制下“地方廣大,政務繁多,建都省以總宏綱,置行省以分庶務”,以行省制的管理模式統合了自唐末以來的中國南北分裂的格局。雖然后續朝代多有調整和改善,但此模式沿襲了下來,一直影響至今。——舒健《元代行省制:中國央地關系的轉折點》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我國省制的開端。加強中央集權,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二、多民族的多元統一邊疆治理:一體化趨勢西域地區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管理軍政事務宣政院管理政軍教事務澎湖巡檢司行政管理思考:結合教材62頁“歷史縱橫”談談元朝對邊疆統治有何成就?版圖擴大、邊疆更為廣闊;出現邊疆與內地一體化管理趨勢;實現長時間和比較穩定的統治。二、多民族的多元統一交通:驛站、急遞鋪驛站相關數據來源《元史·地理志》驛站復原圖急遞鋪令牌功能:①休息補給②運輸物資③傳遞公文云南陸:74水:4湖廣陸:100水:73江西陸:85水:69江浙陸:180水:82江南江北陸:106水:90四川陸:80水:1陜西陸:48水:84甘肅陸:6水:0中書省陸:177水:21遼陽陸:120水:0嶺北陸:119水:0二、多民族的多元統一民族管理:四等人制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經濟負擔以及其他權利義務上都有種種不平等的規定。—— 朱紹侯等《中國古代史》(1)目的:保障蒙古貴族的統治利益(2)特點:濃厚民族差別對待、民族壓迫色彩與民族融合并存。(3)評價:民族矛盾尖銳,加速元朝滅亡,民族間的交往和交融得到發展。合作探究元朝以前的中國歷史,包括漢、唐在內,本質上屬于“小中國”。到了元朝,加上此前遼金等北方民族政權的影響,中國才變成了“大中國”。——張帆:《元朝開啟了“大中國”時代》遼夏金元的少數民族政權在推動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作用?體現在什么方面?“幅員”之大——從政權并立到全國統一“民族”之大——從多元競爭到中華一體“文明”之大——從碰撞交融到多元一體豐富“中國”的內涵:從“小中國”到“大中國”;促進中國“多元一體”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2019.9.27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講話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遼夏金元的統治一、多民族政權并立—遼夏金的統治二、多民族國家統一—元的統治1、政權建立2、制度建設1、政權建立2、鞏固統一行省制度邊疆管理民族管理從“小中國”到“大中國”課堂小結驛站制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