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A.旨在消除曹魏土地兼并問題B.推動了鮮卑農耕經濟的發展C.目的是恢復和發展商品經濟D.阻礙了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焦作市普通高中2024一2025學年(下)高二年級期末考試4.圖2為出土于西安市的唐宰相韓休夫婦合葬墓東壁的西域胡旋舞壁畫。這可用于探究唐代歷史超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中吸改動,用橡皮擦千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圖2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A.長安商業貿易的繁榮B.西域藝術深受民眾喜愛鄭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C.開放包容的社會風氣D.絲路宗教畫的生活氣息5.《宋史·職官志》記載:“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軍、監亦如之。掌總理郡政…其賦役、錢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谷、獄訟之事,兵民之政皆總焉。又設通判,州府長官文移,必與通判簽議連書,方許行下。”符合題目要求的。這些舉措1.圖1是殷墟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這些可用來研究A.強化了君主專制B.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增強了地方軍力D.提升了地方官的行政效率6.《金史·食貨志》記載:“州縣民戶計口授田,歲輸租稅;猛安謀克戶每耒牛三頭為一具,限民口二十五受田四頃四畝有奇。”“諸猛安謀克戶與州縣民戶,若雜處同村,皆從州縣官一體架拘催租稅。”金朝這些舉措青銅熊和田玉玉曉人青銅牛享A.實現了黃河流域賦稅制度的統一化B.借鑒了遼代“南北面官”制度圖1C.促進了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融合D.導致了“民田多為勢家所占”A.商人的審美觀念B.牛耕技術的發展7.明太祖規定:“每里置申明亭一所,民間詞訟,除犯十惡及殺人者須送官處決,其戶婚、田土、C.貴族生活的腐化D.奴隸制的殘酷性錢債、斗毆等事,俱付里甲老人理辨。”“凡申明亭榜示罪名,皆刑部議定,監察御史、按察司2.西漢時期,昭君出塞后,匈奴貴族服飾從皮毛向絲綢轉變,民眾開始學習漢式紡織工藝:張官體覆無異,然后書寫榜文,張掛各州縣鄉村。”據此可知,明代基層治理騫通西域使“井渠法”解決了綠洲農業的灌溉難題:遷往巴蜀的豪族帶去的中原禮樂文化使A.實行法治原則與道德教化相結合B.呈現以法家思想為主導的特點得巴蜀之地“簫鼓歌吹,擊鐘肆懸”。這體現了當時C.建立了自我管理與相互監督機制D.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直接控制A.民族融合與邊疆開發同步推進B.技術交流加速了區域文化的認同8.明清時期,在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的同時,西方一些天文歷法知識經傳教士傳入中國,后因C.豪族勢力主導了文化傳播方向D.中原文化對周邊地區產生重要影響“不合華夏舊制”而未被廣泛采用。這反映出明清之際3.《魏書》記載:“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老免及身沒則還田。諸桑A.中學西傳引發西方啟蒙運動B.文化傳播受本土思想觀念影響田皆為世業,身終不還,恒從見口。”這一舉措C.中西方文化交流呈現單向性D.傳統科技阻礙了西學對華傳播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