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2026學年九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課題:第15課 探尋新航路 課型:新授課學習目標【課標要求】通過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動,認識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素養目標】1.時空觀念:借助《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了解新航路開辟的時間,掌握主要航海家的航線。2.史料實證:運用相關史料,客觀評價哥倫布其人和新航路開辟的影響。3.歷史解釋: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如經濟、政治、文化等,讓學生認識到歷史事件的多面性。4.唯物史觀:理解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如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等,認識到歷史事件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通過分析新航路開辟對歐洲、美洲、非洲和亞洲等地區的影響,認識到歷史事件的影響是復雜多樣的,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辯證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比較并正確認識新航路開辟對歐洲和亞、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結果,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5.家國情懷:通過講述航海家的探險精神和成就,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過對新航路開辟的客觀條件的分析,領會中國古代發明對推動世界歷史前進的重大作用。【重難點】1.重點: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和影響。2.難點:如何從正反兩個方面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意義,如何客觀地一分為二地評價哥倫布。學習任務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70—71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歐洲人開啟大航海探尋新航路的N個原因。(1)根本原因——經濟原因: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市場需求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新生資產階級渴求開辟新的貿易市場。(唯物史觀)(2)社會根源: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紀》激發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期望前往東方獲取絲綢、瓷器、香料等商品。(3)直接原因,15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滅掉拜占庭帝國后,壟斷東西方貿易商道。(4)思想原因,文藝復興激發人們的冒險激情,地圓學說的流行。(5)技術原因,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歐洲開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歐洲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2.AI助學:試著通過提問AI的方式,讓AI講述為何經濟原因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我準備這樣問AI:為什么說經濟原因是歐洲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 運用唯物史觀,面向初中生做一個通俗易懂的講解,控制在200字以內。AI給我的回答是:用唯物史觀來看,人們的物質需求和經濟活動是推動社會變化的根本動力。當時歐洲人想要東方的香料、絲綢等商品,但傳統商路被奧斯曼帝國控制,成本大漲。貴族、商人想賺更多錢,普通百姓也希望通過貿易改善生活,整個社會對財富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種經濟上的渴望,就像一股強大的推力,促使歐洲人不得不尋找新的航道。可以說,正是為了打通新的貿易通道、獲取更多經濟利益,才催生了新航路的開辟。其他因素,比如航海技術進步,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條件而已。【小試牛刀,當堂練習】1.(2025·重慶中考·14)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歷史思維導圖。圖中①處應填入的是A.大學的興起 B.殖民爭霸戰爭 C.探尋新航路 D.資產階級革命【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思維導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十四、十五世紀,歐洲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標志著資本主義興起,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興起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反映,新航路開辟則是資本主義興起推動下發生的另一歷史事件。文藝復興運動和新航路開辟為資本主義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和經濟基礎,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和早期殖民擴張,故選C項;歐洲大學的興起發生在中世紀,促進了各國文化和學術的發展,有利于城市的繁榮和工商業的進步,但與早期殖民擴張無直接關系,排除A項;殖民爭霸戰爭是早期殖民擴張帶來的影響,排除B項;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主要指英法美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在17世紀到18世紀,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不是資本主義興起,排除D項。2.【歷史解釋】(2023·山東東營中考·20)“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材料反映了開辟新航路的A.物質動力 B.精神動力 C.思想條件 D.技術條件【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可知,材料反映了開辟新航路的背后是對于財富的追求,特別是黃金這種高價值的物質財富,可見這種追求財富的物質動力非常明顯,故選A項;題干并未表現出精神動力,如冒險、探索等精神層面的驅動力,排除B項;題干沒有提到與思想條件相關的內容,例如科學普及、世界觀轉變等,排除C項;題干沒有提到與開辟新航路相關的技術條件,如航海技術、船舶制造技術等,排除D項。3.【史料實證】(2025·山東泰安中考·10)合理的分析論證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圖可用于論證推動新航路開辟的A.技術因素 B.政治因素 C.政策因素 D.思想因素【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可知,題干的圖片左側是一艘海船,右側是指南針,聯系所學可知,13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了羅盤技術,同時歐洲的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規模變得更大,速度更快,羅盤技術和造船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新航路的開辟的技術因素,故選A項;推動新航路開辟的政治因素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積極支持海上探險活動,與題意無關,排除B項;推動新航路開辟的政策因素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貿易政策支持等,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推動新航路開辟的思想因素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思潮——人文主義鼓勵冒險、勇于開拓、進取挑戰并征服自然,大膽追求財富并實現個人價值,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4.【唯物史觀】某同學在學習新航路開辟一課后,做了如下的筆記①處應為A.莊園經濟的發展 B.英法殖民爭霸C.商品經濟發展 D.現代工廠制確立【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由于傳統商路受阻,新興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而航海技術進步、地理知識增加為新航路開辟提供條件,由此促進了新航路的開辟,因此①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之一,應填商品經濟發展,故選C項;封建莊園經濟的發展與新航路開辟無關,莊園制度逐漸瓦解,排除A項;英法殖民爭霸發生在新航路開辟以后,不是背景原因,排除B項;現代工廠制確立出現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在新航路開辟后,排除D項。學習任務二、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72—74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結合73頁“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和正文內容,完成下表。(時空觀念)人物 成就與影響 時間 支持國家 方向迪亞士 到達非洲好望角,實際上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 1487—1488年 葡萄牙 向東哥倫布 發現美洲新大陸 1492年 西班牙 向西達·伽馬 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 1497—1498年 葡萄牙 向東麥哲倫 麥哲倫是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1519—1522年 西班牙 向西(二)思考探究,辯證學史:1.從72頁和73頁的相關史實可知,迪亞士發現好望角源于風暴襲擊,麥哲倫在航行途中死于土著之手,他的船隊出發時有265人,到返回時只余18人,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的創舉開辟了向西的新航線。這些航海家的事情反映出的精神是:開拓創新,勇于探險,克服困難,堅持不懈。2.閱讀74頁課后活動2,結合下列材料,辯證客觀評價新航路開辟。(唯物史觀)材料一: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在此之后,我回到長勒提爾,見王上,而王上依據我的陳述,命令我進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發現,并在我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摘自哥倫布日記材料二:在歐洲殖民者抵達美洲之后,中美洲阿茲特克和瑪雅文明區的印第安人口從2500萬銳減到150萬,印加文明區的印第安人口從900萬銳減到60萬……。——《早期殖民主義侵略史》材料三:由于新航路的開辟,東西兩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匯合,加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沒有了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殖民墾殖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得多,……同樣,沒有把世界聯成整體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現推動否定舊傳統的思想解放運動。——黃邦和《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積極評價:加強世界聯系,加速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思想解放運動。消極評價:開始早期殖民活動,給美洲土著帶去毀滅性災難,導致他們人口銳減。3.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有:(1)經濟影響:新航路開辟前,歐洲貿易中心在地中海;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唯物史觀)(2)新航路開辟前,美洲孤懸西半球;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逐步確立起來。(時空觀念)(3)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開始殖民擴張,給世界各地人民帶去了深重災難。【小試牛刀,當堂練習】5.某岬角初名“風暴角”,但是葡萄牙國王唐·若奧二世認為這個名字似乎不太有吸引力,所以很快就把它改稱為“好望角”,意思是闖過這里前往東方就大有希望了。發現這一岬角的航海家是A.迪亞士 B.哥倫布 C.達·伽馬 D.麥哲倫【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最先到達好望角的航海家是迪亞士,故選A項;哥倫布的貢獻是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達·伽馬的航行繞過好望角,到達了印度西海岸,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麥哲倫的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不是發現好望角,排除D項。6.【時空觀念】(2025·江蘇揚州中考·13)下表為某航海家遠洋航行概況。由此可知該航海家是時間 出發地 主要經歷1497—1498年 葡萄牙 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到達卡里庫特、果阿等地1502—1503年 葡萄牙 到達卡里庫特等地1524年 葡萄牙 出任葡屬印度總督,到達果阿,最后病逝于柯欽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答案】B【解析】材料所述航海家1497—1498年從葡萄牙出發,沿非洲東海岸航行并橫渡印度洋抵達卡里庫特和果阿,1502—1503年再至卡里庫特,1524年出任葡屬印度總督并于柯欽病逝,這與達·伽馬首次開辟印度航線、二次航行及任總督的史實完全吻合,故選B項;迪亞士1487—1488年航行僅至好望角,未橫渡印度洋或到達印度,排除A項;哥倫布1492年航行旨在向西抵達亞洲卻意外發現美洲,從未涉足非洲東海岸或印度洋,排除C項;麥哲倫1519年環球航行經南美海峽至菲律賓,未抵達印度且中途身亡,排除D項。7.(2023·山東濟寧中考·18)據記載:哥倫布曾到處尋找王室贊助他遠航,1492年,他的船隊繞著加勒比海航行了幾乎三個月,此后他又三次橫渡大西洋。哥倫布執著進行海外探險主要是為了A.繪制航海路線 B.發現美洲大陸 C.證明地圓學說 D.獲取海外財富【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追求黃金,獲取海外財富,1492年,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發現了美洲大陸,故選D項;繪制航海路線是航海出行的措施,不是目的,排除A項;發現美洲新大陸是哥倫布航海的結果,不是目的,排除B項;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球航行,證明地圓學說,排除C項。8.(2025·四川自貢中考·13)有學者認為:1492年開始了一場引人注目的大交換,這里的“大交換”指“新大陸”和“舊大陸”之間各種植物、動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傳播和交流。這種交換始于A.鄭和下西洋 B.哥倫布發現美洲C.麥哲倫環球航行 D.三角貿易的開始【答案】B【解析】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使得“新大陸”美洲與“舊大陸”歐亞非之間開始了各種植物、動物、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等互相傳播交流,符合題干“1492年開始的大交換”表述,故選B項;鄭和下西洋始于1405年,主要在亞非地區,未與美洲產生交換,排除A項;麥哲倫環球航行開始于1519年,時間晚于1492年,排除C項;三角貿易從16世紀開始,主要涉及歐洲、非洲、美洲,且與題干所強調開始時間不符,排除D項。9.【歷史解釋】(2024·江蘇蘇州中考·17)如圖是拉丁美洲土著人口(1492—1825年)統計情況。拉美土著人口銳減的悲劇始于A.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B.哥倫布“發現”新大陸C.達·伽馬到達印度 D.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答案】B【解析】據圖表數據可知,1492年后,美洲土著人口銳減,結合所學可知,其與新航路開辟有關,1492年8月,哥倫布率領由87名船員和3艘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橫渡大西洋,10月,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此后,歐洲列強開始在美洲進行殖民擴張,血腥的殖民擴張導致美洲土著人口大量減少,故選B項;好望角在非洲南部,與美洲無關,排除A項;印度在亞洲,與美洲關系不大,排除C項;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要晚于哥倫布到達美洲,其并非開始,排除D項。10.【時空觀念】(2024·四川巴中中考·11)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根據所學知識判斷,圖中證明了地圓學說正確的航線是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麥哲倫成為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其屬于環球航行,與圖中的航線④相符,故選D項;①航線為迪亞士航線,其并未進行環球航行,排除A項;航線②和③屬于達·伽馬和哥倫布的航線,其并未進行環球航行,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項、C項。11.【歷史解釋】(2025·云南中考·22)“首次揭示南美洲南端地形及太平洋的真實規模”“促使地圖繪制發生革命性變革,使世界輪廓更加清晰”。以上不同學者對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評價,共同指出了此次航行A.推動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B.促進了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C.豐富了人類的地理認知 D.引發了早期殖民擴張與掠奪【答案】C【解析】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首次揭示南美洲南端地形及太平洋真實規模,還促使地圖繪制變革、讓世界輪廓更清晰,這些都極大豐富了人類對地理的認知,故選C項;麥哲倫航行雖為新航路開辟的一部分,但材料未提商品貿易,其核心是探險而非直接推動全球商品流動,排除A項;航行后確有物種交換,但學者關注地形與地圖革新,未涉及人口遷移或生物傳播,排除B項;該航行是殖民時代的序幕,但評價聚焦地理認知進步,而非殖民擴張的影響,排除D項。12.【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在今天菲律賓的馬克坦島上矗立著一塊雙面碑,一面的碑文是“偉大的航海家麥哲倫去世于此”另一面是“殖民頭子麥哲倫被擊斃于此”。對麥哲倫的航行說法正確的是①推動了海外殖民擴張②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的封閉和孤立狀態,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③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④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答案】B【解析】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開啟了新航路開辟的進程,之后歐洲國家紛紛走上海外殖民擴張道路,故①正確;其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使得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打破各地區封閉孤立狀態,故②正確;新航路開辟促進了歐洲的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推動歐洲資本主義產生發展,故③正確;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與麥哲倫航行無關,故④錯誤。選擇B項符合題意。13.【時空觀念、歷史解釋】(2025·四川眉山中考·10)下圖是“玉米、馬鈴薯傳播路線示意圖”。圖中美洲作物玉米和馬鈴薯向全球擴散和傳播始于A.文藝復興 B.三角貿易 C.新航路開辟 D.資產階級革命【答案】C【解析】據材料“玉米、馬鈴薯傳播路線示意圖”和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使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建立直接聯系,世界開始連成整體,美洲作物(如玉米、馬鈴薯 )借此向全球擴散,符合圖中傳播邏輯,故選C項;文藝復興是14—17世紀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核心是人文主義,主要是思想解放,未涉及美洲作物向全球擴散,排除A項;三角貿易主要是歐洲—非洲— 美洲之間的黑奴、商品貿易,重點在奴隸貿易和資本原始積累,不是美洲作物全球傳播的主要起因,排除B項;資產階級革命是政治革命,旨在推翻舊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與美洲作物傳播無直接關聯,排除D項。14.【歷史解釋】(2024·青海西寧中考·14)馬克思說,“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新航路的開辟對 “世界歷史”形成的作用是A.促進殖民體系瓦解 B.結束敵對開始聯合C.推動霸權主義消亡 D.打破孤立走向整體【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新航路的開辟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隔絕的狀態,各地區文明開始交融,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故選D項;第二次世界大戰促進殖民體系瓦解,與新航路開辟不符,排除A項;二戰后的西歐各國結束敵對開始走向聯合,推動了歐洲一體化進程,排除B項;推動霸權主義消亡的說法錯誤,當今世界霸權主義仍是引發沖突的重要根源,排除C項。15.下表為15至17世紀西印度群島社會狀況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時間 15世紀 17世紀政治狀況 松散的印第安部落 淪為西班牙、英、法等國殖民地貿易范圍 主要局限于群島內部 與歐洲、非洲等建立貿易聯系人口構成 印第安人 以黑人、歐洲移民為主A.新航路的開辟 B.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建立C.種植園經濟的發展 D.天花、麻疹等疾病的傳播【答案】A【解析】15世紀末新航路開辟后,打破了世界隔絕狀態,歐洲列強開始殖民擴張,西班牙、英、法等國在15至17世紀逐漸占領西印度群島,黑奴貿易使黑人大量涌入,與歐洲貿易聯系也更密切,所以西印度群島社會狀況改變,故選A項;西班牙無敵艦隊建立在16世紀,主要影響的是歐洲海上霸權,與西印度群島社會狀況全面變化關聯不大,排除B項;種植園經濟發展是結果非主要原因,排除C項;天花麻疹等疾病傳播雖導致印第安人口銳減,但無法解釋政治殖民統治建立和貿易范圍擴張等核心變化,排除D項。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2026學年九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課題:第15課 探尋新航路 課型:新授課學習目標【課標要求】通過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動,認識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素養目標】1.時空觀念:借助《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了解新航路開辟的時間,掌握主要航海家的航線。2.史料實證:運用相關史料,客觀評價哥倫布其人和新航路開辟的影響。3.歷史解釋: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如經濟、政治、文化等,讓學生認識到歷史事件的多面性。4.唯物史觀:理解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如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等,認識到歷史事件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通過分析新航路開辟對歐洲、美洲、非洲和亞洲等地區的影響,認識到歷史事件的影響是復雜多樣的,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辯證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比較并正確認識新航路開辟對歐洲和亞、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結果,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5.家國情懷:通過講述航海家的探險精神和成就,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過對新航路開辟的客觀條件的分析,領會中國古代發明對推動世界歷史前進的重大作用。【重難點】1.重點: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和影響。2.難點:如何從正反兩個方面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意義,如何客觀地一分為二地評價哥倫布。學習任務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70—71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歐洲人開啟大航海探尋新航路的N個原因。(1)根本原因——經濟原因: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市場需求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新生 階級渴求開辟新的 。(唯物史觀)(2)社會根源: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紀》激發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期望前往東方獲取絲綢、瓷器、香料等商品。(3)直接原因,15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滅掉拜占庭帝國后,壟斷東西方貿易商道。(4)思想原因,文藝復興激發人們的冒險激情,地圓學說的流行。(5)技術原因,中國人發明的 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歐洲開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歐洲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2.AI助學:試著通過提問AI的方式,讓AI講述為何經濟原因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我準備這樣問AI:。AI給我的回答是:。【小試牛刀,當堂練習】1.(2025·重慶中考·14)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歷史思維導圖。圖中①處應填入的是A.大學的興起 B.殖民爭霸戰爭 C.探尋新航路 D.資產階級革命2.【歷史解釋】(2023·山東東營中考·20)“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材料反映了開辟新航路的A.物質動力 B.精神動力 C.思想條件 D.技術條件3.【史料實證】(2025·山東泰安中考·10)合理的分析論證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圖可用于論證推動新航路開辟的A.技術因素 B.政治因素 C.政策因素 D.思想因素4.【唯物史觀】某同學在學習新航路開辟一課后,做了如下的筆記①處應為A.莊園經濟的發展 B.英法殖民爭霸C.商品經濟發展 D.現代工廠制確立學習任務二、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72—74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結合73頁“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和正文內容,完成下表。(時空觀念)人物 成就與影響 時間 支持國家 方向到達非洲好望角,實際上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 1487—1488年 葡萄牙 向東哥倫布 “發現” 洲新大陸 年 西班牙 向西達·伽馬 繞過好望角到達 1497—1498年 葡萄牙 向東麥哲倫 麥哲倫是第一位橫渡 洋的歐洲人, 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1519—1522年 西班牙 向西(二)思考探究,辯證學史:1.從72頁和73頁的相關史實可知,迪亞士發現好望角源于風暴襲擊,麥哲倫在航行途中死于土著之手,他的船隊出發時有265人,到返回時只余18人,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的創舉開辟了向西的新航線。這些航海家的事情反映出的精神是:。2.閱讀74頁課后活動2,結合下列材料,辯證客觀評價新航路開辟。(唯物史觀)材料一: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在此之后,我回到長勒提爾,見王上,而王上依據我的陳述,命令我進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發現,并在我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摘自哥倫布日記材料二:在歐洲殖民者抵達美洲之后,中美洲阿茲特克和瑪雅文明區的印第安人口從2500萬銳減到150萬,印加文明區的印第安人口從900萬銳減到60萬……。——《早期殖民主義侵略史》材料三:由于新航路的開辟,東西兩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匯合,加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沒有了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殖民墾殖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得多,……同樣,沒有把世界聯成整體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現推動否定舊傳統的思想解放運動。——黃邦和《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積極評價: 。消極評價: 。3.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有:(1)經濟影響:新航路開辟前,歐洲貿易中心在 海;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 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歐洲 的發展。(唯物史觀)(2)新航路開辟前,美洲孤懸西半球;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 洲、 洲、 洲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 ,世界的觀念也逐步確立起來。(時空觀念)(3)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開始殖民擴張,給世界各地人民帶去了深重災難。【小試牛刀,當堂練習】5.某岬角初名“風暴角”,但是葡萄牙國王唐·若奧二世認為這個名字似乎不太有吸引力,所以很快就把它改稱為“好望角”,意思是闖過這里前往東方就大有希望了。發現這一岬角的航海家是A.迪亞士 B.哥倫布 C.達·伽馬 D.麥哲倫6.【時空觀念】(2025·江蘇揚州中考·13)下表為某航海家遠洋航行概況。由此可知該航海家是時間 出發地 主要經歷1497—1498年 葡萄牙 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到達卡里庫特、果阿等地1502—1503年 葡萄牙 到達卡里庫特等地1524年 葡萄牙 出任葡屬印度總督,到達果阿,最后病逝于柯欽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7.(2023·山東濟寧中考·18)據記載:哥倫布曾到處尋找王室贊助他遠航,1492年,他的船隊繞著加勒比海航行了幾乎三個月,此后他又三次橫渡大西洋。哥倫布執著進行海外探險主要是為了A.繪制航海路線 B.發現美洲大陸 C.證明地圓學說 D.獲取海外財富8.(2025·四川自貢中考·13)有學者認為:1492年開始了一場引人注目的大交換,這里的“大交換”指“新大陸”和“舊大陸”之間各種植物、動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傳播和交流。這種交換始于A.鄭和下西洋 B.哥倫布發現美洲C.麥哲倫環球航行 D.三角貿易的開始9.【歷史解釋】(2024·江蘇蘇州中考·17)如圖是拉丁美洲土著人口(1492—1825年)統計情況。拉美土著人口銳減的悲劇始于A.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B.哥倫布“發現”新大陸C.達·伽馬到達印度 D.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10.【時空觀念】(2024·四川巴中中考·11)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根據所學知識判斷,圖中證明了地圓學說正確的航線是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A.① B.② C.③ D.④11.【歷史解釋】(2025·云南中考·22)“首次揭示南美洲南端地形及太平洋的真實規模”“促使地圖繪制發生革命性變革,使世界輪廓更加清晰”。以上不同學者對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評價,共同指出了此次航行A.推動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B.促進了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C.豐富了人類的地理認知 D.引發了早期殖民擴張與掠奪12.【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在今天菲律賓的馬克坦島上矗立著一塊雙面碑,一面的碑文是“偉大的航海家麥哲倫去世于此”另一面是“殖民頭子麥哲倫被擊斃于此”。對麥哲倫的航行說法正確的是①推動了海外殖民擴張②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的封閉和孤立狀態,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③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④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13.【時空觀念、歷史解釋】(2025·四川眉山中考·10)下圖是“玉米、馬鈴薯傳播路線示意圖”。圖中美洲作物玉米和馬鈴薯向全球擴散和傳播始于A.文藝復興 B.三角貿易 C.新航路開辟 D.資產階級革命14.【歷史解釋】(2024·青海西寧中考·14)馬克思說,“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新航路的開辟對 “世界歷史”形成的作用是A.促進殖民體系瓦解 B.結束敵對開始聯合C.推動霸權主義消亡 D.打破孤立走向整體15.下表為15至17世紀西印度群島社會狀況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時間 15世紀 17世紀政治狀況 松散的印第安部落 淪為西班牙、英、法等國殖民地貿易范圍 主要局限于群島內部 與歐洲、非洲等建立貿易聯系人口構成 印第安人 以黑人、歐洲移民為主A.新航路的開辟 B.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建立C.種植園經濟的發展 D.天花、麻疹等疾病的傳播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25—2026 學年九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課題:第 15 課 探尋新航路 課型:新授課學習目標【課標要求】通過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動,認識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素養目標】1.時空觀念:借助《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了解新航路開辟的時間,掌握主要航海家的航線。2.史料實證:運用相關史料,客觀評價哥倫布其人和新航路開辟的影響。3.歷史解釋: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如經濟、政治、文化等,讓學生認識到歷史事件的多面性。4.唯物史觀:理解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如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等,認識到歷史事件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通過分析新航路開辟對歐洲、美洲、非洲和亞洲等地區的影響,認識到歷史事件的影響是復雜多樣的,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辯證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比較并正確認識新航路開辟對歐洲和亞、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結果,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5.家國情懷:通過講述航海家的探險精神和成就,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過對新航路開辟的客觀條件的分析,領會中國古代發明對推動世界歷史前進的重大作用。【重難點】1.重點: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和影響。2.難點:如何從正反兩個方面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意義,如何客觀地一分為二地評價哥倫布。學習任務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 70—71 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歐洲人開啟大航海探尋新航路的 N 個原因。第 1 頁 共 7 頁(1)根本原因——經濟原因: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市場需求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新生 階級渴求開辟新的 。(唯物史觀)(2)社會根源: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紀》激發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期望前往東方獲取絲綢、瓷器、香料等商品。(3)直接原因,15 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滅掉拜占庭帝國后,壟斷東西方貿易商道。(4)思想原因,文藝復興激發人們的冒險激情,地圓學說的流行。(5)技術原因,中國人發明的 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歐洲開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歐洲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2.AI 助學:試著通過提問 AI 的方式,讓 AI 講述為何經濟原因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我準備這樣問 AI:。AI 給我的回答是:。【小試牛刀,當堂練習】1.(2025·重慶中考·14)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歷史思維導圖。圖中①處應填入的是A. 大學的興起 B. 殖民爭霸戰爭 C.探尋新航路 D.資產階級革命2.【歷史解釋】(2023·山東東營中考·20)“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材料反映了開辟新航路的A. 物質動力 B. 精神動力 C.思想條件 D.技術條件3.【史料實證】(2025·山東泰安中考·10)合理的分析論證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圖可用于論證推動新航路開辟的第 2 頁 共 7 頁A. 技術因素 B. 政治因素 C.政策因素 D.思想因素4.【唯物史觀】某同學在學習新航路開辟一課后,做了如下的筆記①處應為A. 莊園經濟的發展 B.英法殖民爭霸C.商品經濟發展 D. 現代工廠制確立學習任務二、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 72—74 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結合 73 頁“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和正文內容,完成下表。(時空觀念)人物 成就與影響 時間 支持國家 方向到達非洲好望角,實際上打開了繞道非1487—1488 年 葡萄牙 向東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哥倫布 “發現” 洲新大陸 年 西班牙 向西達·伽馬 繞過好望角到達 1497—1498 年 葡萄牙 向東麥哲倫是第一位橫渡 洋的歐洲人,麥哲倫 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 1519—1522 年 西班牙 向西明了地圓說的正確(二)思考探究,辯證學史:1.從 72 頁和 73 頁的相關史實可知,迪亞士發現好望角源于風暴襲擊,麥哲倫在航行途中死于土著之手,他的船隊出發時有 265 人,到返回時只余18 人,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的創舉開辟了向西的新航線。這些航海家的事情反映出的精神是:。2.閱讀 74 頁課后活動 2,結合下列材料,辯證客觀評價新航路開辟。(唯物史觀)第 3 頁 共 7 頁材料一:我在 1492 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在此之后,我回到長勒提爾,見王上,而王上依據我的陳述,命令我進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發現,并在我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摘自哥倫布日記材料二:在歐洲殖民者抵達美洲之后,中美洲阿茲特克和瑪雅文明區的印第安人口從2500 萬銳減到 150 萬,印加文明區的印第安人口從 900 萬銳減到 60 萬……。——《早期殖民主義侵略史》材料三:由于新航路的開辟,東西兩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匯合,加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沒有了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殖民墾殖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得多,……同樣,沒有把世界聯成整體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現推動否定舊傳統的思想解放運動。——黃邦和《通向現代世界的 500 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積極評價: 。消極評價: 。3.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有:(1)經濟影響:新航路開辟前,歐洲貿易中心在 海;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 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歐洲 的發展。(唯物史觀)(2)新航路開辟前,美洲孤懸西半球;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 洲、 洲、 洲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 ,世界的觀念也逐步確立起來。(時空觀念)(3)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開始殖民擴張,給世界各地人民帶去了深重災難。【小試牛刀,當堂練習】5.某岬角初名“風暴角”,但是葡萄牙國王唐·若奧二世認為這個名字似乎不太有吸引力,所以很快就把它改稱為“好望角”,意思是闖過這里前往東方就大有希望了。發現這一岬角的航海家是A. 迪亞士 B. 哥倫布 C.達·伽馬 D.麥哲倫6.【時空觀念】(2025·江蘇揚州中考·13)下表為某航海家遠洋航行概況。由此可知該航海家是第 4 頁 共 7 頁時間 出發地 主要經歷1497—1498年 葡萄牙 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到達卡里庫特、果阿等地1502—1503年 葡萄牙 到達卡里庫特等地1524年 葡萄牙 出任葡屬印度總督,到達果阿,最后病逝于柯欽A. 迪亞士 B. 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7.(2023·山東濟寧中考·18)據記載:哥倫布曾到處尋找王室贊助他遠航,1492 年,他的船隊繞著加勒比海航行了幾乎三個月,此后他又三次橫渡大西洋。哥倫布執著進行海外探險主要是為了A. 繪制航海路線 B. 發現美洲大陸 C.證明地圓學說 D.獲取海外財富8.(2025·四川自貢中考·13)有學者認為:1492 年開始了一場引人注目的大交換,這里的“大交換”指“新大陸”和“舊大陸”之間各種植物、動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傳播和交流。這種交換始于A. 鄭和下西洋 B.哥倫布發現美洲C.麥哲倫環球航行 D. 三角貿易的開始9.【歷史解釋】(2024·江蘇蘇州中考·17)如圖是拉丁美洲土著人口(1492—1825 年)統計情況。拉美土著人口銳減的悲劇始于A. 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B.哥倫布“發現”新大陸C.達·伽馬到達印度 D.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10.【時空觀念】(2024·四川巴中中考·11)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根據所學知識判斷,圖中證明了地圓學說正確的航線是第 5 頁 共 7 頁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A. ① B. ② C.③ D.④11.【歷史解釋】(2025·云南中考·22)“首次揭示南美洲南端地形及太平洋的真實規模”“促使地圖繪制發生革命性變革,使世界輪廓更加清晰”。以上不同學者對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評價,共同指出了此次航行A. 推動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B.促進了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C.豐富了人類的地理認知 D. 引發了早期殖民擴張與掠奪12.【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在今天菲律賓的馬克坦島上矗立著一塊雙面碑,一面的碑文是“偉大的航海家麥哲倫去世于此”另一面是“殖民頭子麥哲倫被擊斃于此”。對麥哲倫的航行說法正確的是①推動了海外殖民擴張②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的封閉和孤立狀態,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③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④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13.【時空觀念、歷史解釋】(2025·四川眉山中考·10)下圖是“玉米、馬鈴薯傳播路線示意圖”。圖中美洲作物玉米和馬鈴薯向全球擴散和傳播始于第 6 頁 共 7 頁A. 文藝復興 B. 三角貿易 C.新航路開辟 D.資產階級革命14.【歷史解釋】(2024·青海西寧中考·14)馬克思說,“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新航路的開辟對 “世界歷史”形成的作用是A. 促進殖民體系瓦解 B.結束敵對開始聯合C.推動霸權主義消亡 D. 打破孤立走向整體15.下表為 15 至 17 世紀西印度群島社會狀況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時間 15世紀 17世紀政治狀況 松散的印第安部落 淪為西班牙、英、法等國殖民地貿易范圍 主要局限于群島內部 與歐洲、非洲等建立貿易聯系人口構成 印第安人 以黑人、歐洲移民為主A. 新航路的開辟 B.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建立C.種植園經濟的發展 D. 天花、麻疹等疾病的傳播第 7 頁 共 7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5課 探尋新航路【導學案】(7頁打印版).pdf 第15課 探尋新航路【導學案】(學用無答案).docx 第15課 探尋新航路【導學案】(教用含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