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質量監測卷時量:60分鐘分值: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請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室和座位號;2.必須在答題卡上答題,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3.本學科為閉卷考試,全卷共20道題,考試時量60分鐘,滿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1.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各大菜系的形成,在揚州菜中,千層油糕是從河南的千層饅頭演變而來的,大湯包與餃面是從淮安傳來的。這主要體現了大運河()A.維護了國家安定統B,促進了中外友好交往C.消除了南北方的差異D,加強了南北文化交流2.下表內容可以用來說明唐朝興盛得益于(時期唐太宗時期武則天時期唐玄宗時期政治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制創立殿試制度改革稅制和兵制A.國家統B.選官方式的調整C開放的社會D制度的創新發展3.下列是四位同學根據掌握的有關歷史知識,分別為武則天撰寫的碑文。你認為最恰當的應該是(A創新制度,開創貞觀之治B.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C發展生產,“政啟開元,治宏貞觀”D.濫殺無辜,唐朝由盛轉衰4.右圖為晚唐時期的越窯青釉皮囊式壺。該壺既保留了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制水囊的器形,又渾圓飽滿、雍容大度、簡潔利落,是獨具特色的工藝制品。這主要反映出(A.唐朝社會風氣兼容并包B.唐朝對外政策十分開明C.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D.唐朝瓷器大量出口海外七年級歷史問卷第1頁共6頁5,下列圖片是某校學生為歷史長廊新一期展覽尋找的插圖,展覽主題是唐朝時期的中外交往。符合本主題的插圖有(120。①《弘法大師行狀繪詞》②鑒真像③《步輦圖》④玄奘西行求法(郵票)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這反映出宋代統治者推行的主要國策是()A.重農抑商B.崇文抑武C.尚武輕文D.無為而治7“盡管澶淵之盟常給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內容還是平等的,北宋并沒有丟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實現以后,北宋還能從雙方貿易中獲得大量盈余,遼朝亦可借此獲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對雙方都是劃算的。”材料主要說明澶淵之盟()A.使宋遼出現了和平交流的局面B是一個完全平等的盟約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D.完全消除了宋遼間的民族隔閡8.在“詩詞配標題活動中出現了如下詩句,為其擬定的標題最恰當的是()》趙宋神宗為社稷,舉賢變法鑄新篇。富國強兵固政權,革新之路古今傳。A.慶歷新政B.王安石變法C,澶淵之盟D,宋金和議9.北宋前期,巴蜀地區政治穩定,商品貿易持續繁榮,商賈攜帶大量的貴金屬進行貿易,這既不利于攜帶,也不安全。因此出現了()A.“交子”流通B.開元通寶C.“會子”通行D.票號開設10.下面示意圖顯示了我國南重北輕的經濟格局確立的過程()①時期應該是北北北南南(西漢)一(唐湖中晚期)七年級歷史問卷第2頁共6頁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1-10 DDCCA BABAC 11-16 DBACA D17.(1)朝代:唐朝。(2分)地位:唐朝都城;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4分)(2)繁榮表現:人口大幅增長達到百萬左右;成為南宋重要的手工業中心、軍器制造業中心;有眾多瓦子(娛樂場所)。(答兩點即可得 4分)(3)不同意。理由:雖然兩則材料都來源于研究歷史的文獻,但歷史研究具有局限性,文獻可能存在作者的主觀偏見、信息不完整等問題。同時,單一的城市研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朝代的歷史全貌。(4分)18.(1)措施:文臣任地方官,實施三年一換制度;在州府設通判,分知州權力;取消地方財稅權,收歸中央掌控;設置轉運使等。(4分,答兩點即可)(2)措施: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2分)相同:都以分化事權(設官分職),互相牽制,削弱地方官權力;都由中央官員兼任地方,都強化了中央集權。(4分,答兩點即可)19.【示例一】事件 1: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 事件 2:鄭成功收復臺灣(2 分)觀點: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 分)論述:臺灣自古以來就和大陸聯系密切,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隸屬江浙行省,管轄臺灣和澎湖,標志臺灣正式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1662 年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1683 年清軍進入臺灣,把臺灣納入清朝版圖;1684 年清朝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設置臺灣省,清朝在臺灣的建制加強了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東南海防,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結論: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我們要堅決反對臺獨,維護國家的統一。(8分)【示例二】事件 1:元朝設置宣政院 事件 2:順治帝冊封達賴(2 分)觀點:西藏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2 分)論述:唐朝時,唐和吐蕃是友好關系,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和親,增進漢藏友誼,促進西藏社會的發展;元朝時設宣政院,直接統轄西藏,標志西藏正式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清朝順治帝冊封達賴,康熙帝冊封班禪,后設駐藏大臣,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實行金瓶掣簽制度,這些措施,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有效的維護了國家統一。結論: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我們要堅決反對藏獨,維護國家的統一。(8分)其它觀點: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方式多樣)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與發展。20.(1)請進來:玄奘西行天竺取經;走出去: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2分)特點:對外開放,雙向交流。(2分)(2)特點: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人數多。(2分)評價: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3分,答兩點即可)(3)政策:閉關鎖國政策。(2分)影響:導致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2分)(4)認識:對外開放能夠促進國家的發展和繁榮,閉關鎖國只會導致國家的落后;我們應該堅持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和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推動我國的現代化建設。(3分,答兩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pdf 湖南省常德市安鄉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