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歷史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選擇性必修3。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易傳·系辭下》載:“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古人認為,人類應以對待父母的方式對待自然,遵循“天道”發展農業生產。這體現出的中華文化內涵是A.敬天保民B.厚德載物C.自然無為D.天人合一2.1916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青春》一文,提出“青年不死,即中華不亡”,“國家不可日無青年,青年不可一日無覺醒”。他認為,只有青年深植社會、扎根人民,才能造就“菁菁茁茁之青年”,進而實現“青春中華”的理想。這一言論旨在A.推動救亡圖存B.宣傳民主與科學的思想C.批判儒家學說D.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3.古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推行阿吞神(太陽神)一神教改革,在全國確立“太陽頌歌”傳唱制度。平民每日需在田間吟唱頌歌:“太陽升起時,法老的眼睛注視四方?!边@一制度A.促進了太陽歷的推廣普及B.發展了人文主義精神內涵C.重塑了民族文化的核心特質D.強化了王權對社會的掌控4.下面是雅典帕特農神廟中的部分浮雕。這些浮雕泛雅典娜節游行場景對外戰斗場面A.凸顯城邦政治民主特征B.呈現人物豐富內心世界C.具化城邦集體意識觀念D.彰顯希臘英雄崇拜風尚5.718年,日本修訂了《養老律令》,規定官員選拔須考察“德行、學識、才干”,其中“德行”標準細化為“孝、悌、忠、信”,要求候選者提供鄉里評議證明其孝行。這一舉措A.旨在鞏周封建集權統治B.滲透理學的社會教化功能C.根源于隋唐的科舉制度D.完善了地方官員考核機制6.公元前17世紀,赫梯人多次入侵兩河流域;公元前14世紀,其與埃及展開爭霸戰爭。赫梯人的戰車技術和冶鐵工藝也隨之傳播至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地區。據此可推知A.農耕民族被游牧民族所征服B.民族遷徙助推區域文明進步C.印歐民族引領早期文明發展D.早期戰爭孕育了跨洲大帝國7.下表是19世紀愛爾蘭人移民美國后的情況簡介。這頗域情況約200萬愛爾蘭人遷入美國,主要聚居在紐約、波士頓。他們帶來了天主教信仰文化和凱爾特民俗傳統,如圣帕特里克節逐漸演變為全美性節日政治愛爾蘭移民主導的城市工會運動推動了勞工權益保護藝術愛爾蘭民謠、舞蹈與美國本土音樂結合,為紐約百老匯戲劇提供了靈感A.為美國現代化發展注入活力B.改變了美國主流移民的價值觀C.引發美國社會文化認同危機D.反映出歐洲殖民擴張方式變遷8.2013年德國啟動工業4.0計劃后,機械制造企業專業技術崗位缺口巨大,德國為此定向招募波蘭、捷克等國的自動化控制工程師。這些工程師帶來的模塊化編程理念,促成2018年德國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338臺,成為全球第一。由此可見,德國工業4.0計劃的階段性成果主要得益于A.芳動力增量逐漸擴大B.美蘇冷戰對抗態勢的結東C.知識精英的跨國流動D.國家干預政策居主導地位9.菲律賓巴拉望島、印尼爪哇島均出土了漢朝五銖錢。菲律賓出土的五銖錢穿孔處有當地特色的繩系痕跡,印尼爪哇島發現的五銖錢與當地銀幣共存于9世紀地層。這可用于說明當時A.海上絲綢之路具有一定影響力B.東南亞經濟呈協同發展態勢C.五銖錢成為東南亞地區的主幣D.傳播文化是貿易的主要動力10.廣鐘是指清康熙至嘉慶年間在廣州生產的自鳴鐘。此類鐘表以銅鎏金為框架,機芯采用英國或瑞士進口的擒縱裝置,表盤則施以廣琺瑯彩繪,上方則是象征吉樣的傳統圖案,座鐘頂部的圍欄、角亭以及底足裝飾一般為通雕的金碧輝煌的歐洲建筑樣式。由此可知A.朝貢貿易豐富了市民生活B.工業革命提升了國人的時間觀念C.向西方學習成為主流思潮D.商品流動推動文化在借鑒中發展11.近年來,南京某電商品牌將明朝云錦紋樣應用于西裝等現代服飾,依托亞馬遜歐洲站,進行“中國文化周”活動,單品點擊量超50萬次。敦煌研究院與天貓合作推出“數字供養人”計劃(供養人是指那些出資出力開窟造像的人),消費者在購買敦煌電子壁畫版權后,其衍生品如手機殼可直郵歐美。這反映了A.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源泉B.合理利用是遺產保護的首要原則C.科技運用助力民族文化傳播D.市場化成為文化傳承的必由之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