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期末聯考歷史試題本試題卷共8頁,20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材料結論A春秋時期“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商人地位下降《論語音義》有“耕犁之牛”的記載犁耕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河南二里岡出土一罐春秋時期分屬于周、宋、鄭、晉等國的貨幣春秋時期長途貿易頻繁D河北興隆大付將溝戰國遺址出土大批鐵農具鑄鐵范鐵農具生產規范化、批量化2.《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遣御史驗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日:“今年祖龍死。”上述內容反映了A.文字史料需經考古驗證方能使用B.秦朝統治危機的逐步顯現C.苛政是導致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D.統治者依靠迷信維系統治3.東漢時期崔寔撰寫的《四民月令》用大量的篇幅描寫了莊園經濟的情況,如“三月,清明節,令蠶妾治蠶室”“四月,可種生姜,可收豚”“十二月,遂合耦田器,養耕牛,選任田者,以俟農事之起”。這反映出當時A.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B.土地利用率得到顯著提高C.社會矛盾得到了緩和D,國家放寬了對農民的限制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4.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政府頒布立社法令,將農村中自發出現的社組織加以統一推廣,以自然村為單位,原則上每50家立為一社,由社眾推舉“年高、家有兼丁者”擔任社長。據此可知,元朝政府A.重視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B.意圖控制整合鄉村社會C.積極推動農收生產的融合D.完善基層社會保障制度5.明代衛所根據各地防衛和戰略需要而設置,可獨立于府州縣行政區劃存在(如邊疆、要沖之地),也可嵌人地方行政區域內,同時對府州縣轄區內的軍事要地形成直接控制。這表明A.明朝的邊疆地區長期穩定B.軍事防御與行政區劃的彈性適配C.寓兵于農的思想一度盛行D.設置衛所埋下了地方割據的隱患6.清中期一京劇作家說:“二簧之尚楚音,猶昆曲之尚吳音,習俗然也。今將以悅京師之耳,故用京音。”因而京劇念白既保留徽、漢原來的“韻白”,又發展出以北京方言為基礎的“京白”。這表明A.世俗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B.地域文化融合助推戲曲發展C.中國傳統戲曲藝術走向成熟D.京劇題材內容逐漸貼合民眾7.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上海源豐潤票號先后向各類紗廠、榨油廠、面粉廠、機器廠等投資近4000萬兩。各省機器局之間,以及在沿海防務、鐵路修建等方面的資金往來都是交由百川通、日升昌、協同慶等9家票號匯解的。由此可知A.中國近代金融業轉型緩慢B.民族工業與票號互動發展C.洋務企業的資金依賴票號D.傳統票號服務對象較狹窄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