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溫故知新①說說敵后戰場的抗戰。②(判斷)國民政府執行的是全面抗戰路線。課標:通過了解全面內戰的爆發及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中外歷史綱要(上)》大單元·大概念·微情境系列課件 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中國革命的勝利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新課導入【思考】閱讀材料,為何處于優勢的國民黨會失敗?1946年7月全面內戰爆發時國共雙方力量對比《中國現代史統計資料選編》項 別 數 目 百分比兵力 共產黨方面 127萬人 1%國民黨方面 430萬人 3.58%地區面積 共產黨方面 228.5800萬平方公里 23.8%國民黨方面 731.1720萬平方公里 76.2%城市 共產黨方面 464座(中小城市) 23%國民黨方面 1545座(大中城市) 77%人口 共產黨方面 13606.7萬人 28.6%國民黨方面 33893.3萬人 71.4%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思考】漫畫反映時人怎樣的愿望?和平民主是民心所向中國年報刊上“民主”出現頻率統計圖二十世紀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民主的人民,才能創造自由自主的國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國家才有力量。……非先實行民主,絕無從實現統一。——《中國民主促進協會對于時局的宣言》(1946年1月)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思考】結合材料,概括雙十協定和政治協商會議的內容?1945年8月,中共中央接受蔣介石的邀請,抵達重慶,進行談判,爭取和平民主。1946年1月,政治協商會議通過和平建國綱領等五項協議。(一)關于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一致認為中國抗日戰爭業已勝利結束,和平建國的新階段即將開始,必須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團結為第一基礎,并在蔣主席領導之下,長期合作,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平之新中國,實行三民主義。雙方又同認蔣主席所倡導之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及黨派平等合作,為達成和平建國必由之途徑。——“雙十協定”壹 總則(一)遵奉三民主義為建國之最高指導原則。(二)全國力量在蔣主席領導之下,團結一致,建設統一自由民主之新中國。(三)確認蔣主席所倡導之“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及黨派平等合法,為達到和平建國必由之途徑。(四)用政治方法解決政治糾紛,以保持國家之和平發展。——《和平建國綱領》和平似乎即將到來鏈接高考(2022·北京高考·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飛、博古等人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后,從重慶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民主人士、國民黨要員等社會各界紛紛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們的事業,就是中國人民大眾的事業,就是全人類的事業。”這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各界( )A.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B.反對國民黨政權的統治C.希望建立無產階級政權D.企盼國家實現和平民主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思考】結合材料,說說內戰為什么會爆發?目前與奸黨談判,乃系窺測其要求與目的,以拖延時間,緩和國際視線,俾國軍抓緊時機,迅速收復淪陷區中心城市…如彼軍令政令統一原則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945年9月,蔣介石給各戰區司令長官密電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獨裁專政,背離民愿。華君武漫畫“磨好刀再殺”締約此方之國民有在彼方“領土全境內”居住、旅行與從事商業、工業、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種職業的權利,以及采勘和開發礦產資源、租賃和保有土地的權利;并且在經濟上享受國民待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人民解放戰爭【思考】結合材料,說說內戰為什么會爆發?1945年8月13日:蔣介石對于人民是寸權必奪,寸利必得。我們呢?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我們是按照蔣介石的辦法辦事。蔣介石總是要強迫人民接受戰爭,他左手拿著刀,右手也拿著刀。我們就按照他的辦法,也拿起刀來。——《毛澤東選集》1946年6月27日:無論對共交涉有無結果,目前軍事行動,仍是最宜用討伐方式。——《蔣介石日記》一覺醒來,和平已經死了!(梁漱溟 )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否決了這些協議,否定民主改革,維護國民黨獨裁統治。1946年6月,國民黨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的進攻。全面內戰爆發。1946年7月全面內戰爆發時國共雙方力量對比《中國現代史統計資料選編》項 別 數 目 百分比兵力 共產黨方面 127萬人 1國民黨方面 430萬人 3.58地區面積 共產黨方面 228.5800萬平方公里 23.8%國民黨方面 731.1720萬平方公里 76.2%城市 共產黨方面 464座(中小城市) 23%國民黨方面 1545座(大中城市) 77%人口 共產黨方面 13606.7萬人 28.6%國民黨方面 33893.3萬人 71.4%人民解放戰爭【思考】閱讀課本,自主梳理解放戰爭的過程。解放戰爭概況中共渡江戰役1949年4月 渡江戰役 攻占南京,國民政府覆滅全面進攻:1946年6月 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中共戰略防御重點進攻:1947年3月 國民黨進攻陜北和山東解放區中共戰略反攻揭開序幕:1947年夏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中共戰略決戰1948年9月-1949年1月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摧毀國民黨主要軍事力量,為全國勝利奠定基礎北平和談1949年4月 國民黨拒絕簽字,談判破裂鏈接高考2. (2024·江蘇高考·8)1948年12月,毛澤東在審閱《新區圖書出版發行暫行辦法》時作出批示:“書籍與報紙不同,暫時除沒收國民黨書店以外,可一概放任,遇有反動書籍可個別進行干涉,暫時不必普遍立條例。”這一批示( )A.有利于保護解放區的文化設施B.重在揭露國民黨文化專制主義C.合乎團結廣大知識分子的需要D.為發動戰略反攻做好輿論準備【思考】結合材料,分析國民黨失敗而中共成功的原因。1946年11-12月“國民大會”國民黨“包辦”《中華民國憲法》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西柏坡會議)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1949年毛澤東:《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講話》1946年,在組建“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時,何香凝明確表示:“要搞就必須與共產黨合作,如再搞分裂,我就不干了”。國民黨堅持獨裁和政治腐敗共產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暗殺民主黨派人士政治腐敗人民解放戰爭【思考】結合材料,分析國民黨失敗而中共成功的原因。國民黨政府財政嚴重入不敷出的狀況,由于內戰軍費的激增和豪門資本恣意中飽,本來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救……法幣的發行量,從抗戰勝利到1948年6月增加近370倍。貨幣飛速貶值,物價如脫韁野馬般猛漲。蔣介石感嘆道:“經濟危險至此,比軍事更是憂慮。”——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會后,各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進一步深入地開展起來,在老解放區很快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1947年西柏坡會議《中國土地法大綱》共產黨:土地改革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國民黨: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和官僚資本的巧取豪奪人民解放戰爭蔣介石兩個拳頭(指陜北和山東)這么一伸,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拖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敵。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毛澤東選集》國民黨重點進攻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示意圖國民黨軍事策略的失誤;失去了民心【思考】結合材料,分析國民黨失敗而中共成功的原因。解放區的人民自己吃糠咽菜,踴躍交公糧,共籌集糧食9.6億斤。沒有飛機、卡車和輪船,支前民工就用小推車推著糧食送往前線。共產黨軍事策略成功,贏得百姓擁護人民解放戰爭【思考】結合材料,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很可怕的,但是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毛澤東《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原因:①國民黨方面: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不能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要求,不能代表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從而失去了民眾的支持。②中國共產黨:始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意義:①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②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鏈接高考3. (2024.6·浙江高考·6)在中國共產黨發起的一次重大戰役中,廣大農民一致表示:“反蔣、保田、保飯碗!”“要人出人,要錢出錢,要糧出糧!”戰士隊列里常回響著歌聲:“翻了身,上前線,個個都是英雄漢。浩浩蕩蕩出山東,魯蘇豫皖都走遍。”此戰役發生在( )A.北伐戰爭時期B.紅軍長征時期C.全面抗戰時期D.解放戰爭時期補充【思考】梳理中國共產黨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目的 內容 影響土地革命時期(1927-37) 進行根據地建設,推動革命斗爭 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 為保衛勝利果實,農民積極參軍參戰,努力發展生產。全民族抗戰時期(1937-45) 鞏固抗日根據地和爭取抗戰勝利 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提高了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也利于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解放戰爭時期(1947-52) 獲得人民支持,保證解放戰爭的最后勝利 廢除封建半封建剝削性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使億萬農民在政治、經濟上獲得了解放;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補充【思考】歷史上臺灣與祖國的三次分離1662年鄭成功收復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回歸祖國懷抱明末被荷蘭和西班牙侵占1895年清政府以《馬關條約》割讓與日本1949年國民黨當局退據臺灣小結國民黨共產黨準備內戰發動內戰攻守易形統治結束退據臺灣1945.8爭取和平重慶談判政協會議粉碎進攻全面進攻重點進攻戰略反攻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戰略決戰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遼沈戰役北平談判1946.11946.61947.61948.91949.11949.4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危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