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社會發(fā)展與制度創(chuàng)新的雙向互動——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單元第7課課標: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制度變化與創(chuàng)新“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汪洙《神童詩》閱讀教材,思考:九品中正制為何產(chǎn)生?有何特點?漢末社會動蕩,察舉制所依賴的鄉(xiāng)里清議失去了社會基礎。地方大族名士交結朋黨,操縱人才選拔,不利于加強中央集權。背景選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選官權選拔方式選拔標準選才范圍中正官中央官員定級家世、道德、才能以士族為主選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選官權選拔方式選拔標準選才范圍針對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統(tǒng)治者如何應對?中正官中央官員定級家世以士族為主科舉制中央政府考試才學士族、庶族選官之變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官員文化素質不高;士族門閥控制選官,不利于中央集權;下層讀書人無法參政,有失公平。科舉制的創(chuàng)新之處提高官員文化素質;選官權收歸中央,加強中央集權;社會中下層讀書人有機會參政,擴大統(tǒng)治基礎,選拔方式更趨公平。改進創(chuàng)新商周戰(zhàn)國—秦朝漢朝魏晉南北朝隋唐-明清血緣軍功品德才能家世門第學識才能選官制度選拔標準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歷程?有何趨勢?“由來丞相重,分掌國之鈞”——唐·李隆基“一朝逢糾謬,三省竟無虞”——唐·沈佺期閱讀教材,說明從魏晉南北朝到唐朝,中樞制度產(chǎn)生了什么變化?有何創(chuàng)新?中樞之變中樞制度日趨完善政事堂唐宰相議事的地方,協(xié)助皇帝統(tǒng)治全國的最高議事機構。唐初設政事堂于門下省。參加政事堂會議的原僅三省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右仆射)。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參加政事堂會議,稱為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三品等(以后逐漸統(tǒng)一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名),亦為宰相。中宗即位后,移政事堂于中書省,由此,確立了中書省的中心地位。723年,改政事堂名為中書門下。政事堂的設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現(xiàn)了一體化的趨勢。唐代三省位置圖秦朝-漢初漢武帝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中央官制時期中國古代中樞機構的演變歷程?有何趨勢?趨勢: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加強;制度化、合法化;宰相實位轉向虛位、宰相權力不斷分化;“府衛(wèi)兵先壞,租庸調不行”——曾極《大唐》“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憂人”——唐·白居易土地買賣與兼并政府直接支配土地日益減少權利義務均田制無法推行租庸調制無法維持政府財政收入銳減破局之道權利逐漸消失義務難以履行結合教材,梳理魏晉至唐初的稅制,思考唐中期為何頒布新稅法?相比租庸調制,兩稅法好在哪里?租庸調制 兩稅法征稅標準征稅項目征稅對象征稅時間人丁資產(chǎn)田租、戶調、力役、雜稅戶稅田稅授田農(nóng)民不分主客農(nóng)商,一律納稅旬月輸送夏秋兩季租庸調制VS 兩稅法人丁 征稅標準 資產(chǎn)田租、戶調、力役、雜稅 征稅項目 戶稅田稅授田農(nóng)民 征稅對象 不分主客農(nóng)商,一律納稅旬月輸送 征稅時間 夏秋兩季根據(jù)表格,小組討論:租庸調制有何不足?兩稅法如何彌補了它的不足?當堂鞏固當堂鞏固當堂鞏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