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溫故知新①列舉鴉片戰爭以來各階級挽救危亡的斗爭。②(判斷)第二次鴉片戰爭是中國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界線。課程目標: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理解辛亥革命的意義及歷史局限性。《中外歷史綱要(上)》大單元·大概念·微情境系列課件 第18課辛亥革命革命精神永不滅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will never perish【思考】從鄒容紀念物的建立,你能看出什么 鄒容,中國近代著名資產階級革命宣傳家,重慶市巴南人,因宣傳革命,被當局監禁,折磨致死。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追贈鄒容為“陸軍大將軍”。1946年,國民政府在重慶南區公園建立鄒容烈士紀念碑。柳亞子寫詩悼念鄒容:自由死矣公不死,三百年來第一流。重慶渝中區 鄒容路重慶渝中區 鄒容公園鄒容留學日本 照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思考】結合所學,說說辛亥革命發生的背景?背景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8401856188518941900開眼看世界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維新義和團運動中法戰爭1840后18511864189819世紀末中國近代史主題:民族危機與救亡圖存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思考】結合所學,說說清末新政的效果?清朝自救1901年初,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試圖通過“新政”進行“自救”。由于政權掌握在極端腐敗無能的權貴手中,清政府不可能為中國找到真正的出路。官制 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新設商部、學部、巡警部等中央機構軍事 編練新軍,擬在全國編練新軍36鎮,并要求各省設立督練公所商業 倡導創辦工商企業,頒布一系列工商業規章和獎勵實業的辦法教育 廢除科舉,興辦學堂,建立起一套較為完整的學校制度多與戊戌變法相似,但更為廣泛深入,持續時間更長。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氣數的動機,卻換來了推翻王朝以實現改革的結果。新政加重了捐稅,因而大大地擴展了自己的對立面;新式學堂培養了近代學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軍淘汰了綠營練勇,結果卻鑄成了把槍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裝力量。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思考】結合所學,說說清末預備立憲的特點?清朝自救在革命運動高漲之際,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1911年5月,清政府組織“皇族內閣”,不少立憲派人士認識到清政府實無誠意推行立憲,轉而支持革命。(一)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嚴,不可侵犯。(四)召集、開閉、停展及解散議院之權操諸君上。(五)用人之權,操之君上。(六)統率陸海軍及編定軍制之權。(十)總攬司法權。1908年《欽定憲法大綱》1911年“皇族內閣”(9滿4漢)鏈接高考1.(2024·全國高考甲卷·29)20世紀初,圍繞是否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統治等問題,改良派與革命派展開激烈論戰。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后,改良派稱“旬月之間,薄海內外,歡呼慶祝之聲動天地”,梁啟超認為“從此政治革命問題,可告一段落”。這可用于說明當時( )A.新政暫時緩和國內政治矛盾B.新政的政治目標已經實現C.改良派阻止了革命發展進程D.革命派獲得民眾廣泛支持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思考】結合所學,說說辛亥革命發生的經濟背景?民主革命的興起1895-1913年,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進入初步發展時期。這19年中,國內新創辦的、資本在1萬元以上的工廠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設24.6家,資本總額高達9822萬元,平均每年新投資為516.9萬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資本中80%以上屬商辦企業,改變了甲午中日戰爭前以清政府投資為主的特點,民族資本成為本國工業資本的主體。--摘編自王覺非《近代中國工業的發展以及阻礙因素》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示意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思考】結合所學,說說辛亥革命發生的思想和組織背景?民主革命的興起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壓制我,眾漢人,拱手降洋。——陳天華《猛回頭》我中國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國今日欲脫滿洲人之羈縛,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獨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與世界列強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長存于二十世紀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為地球上名國、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哉!革命哉!——鄒容《革命軍》要想解決這個緊急的問題,清除妨礙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須以一個新的、開明的、進步的政府來代替舊政府。 ——孫中山《中國問題的真解決》組織 時間 領導人興中會 1894 孫中山華興會 1904 黃興光復會 1904 蔡元培組織 時間 領導人同盟會 1905 孫中山同盟會性質:近代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全國性資產階級革命政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思考】結合材料,補充三民主義內容,并分析其積極意義與局限性。內容 同盟會綱領 思想內涵 積極性 局限性 地位 范疇民族主義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封建統治 ①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②它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③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愿望,推動了革命的發展。 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帝要求 前提 民族革命民權主義 創立民國 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無權分立 沒有將整個地主階級作為斗爭對象;也沒明確規定廣大勞動人民權利 核心 政治革命民生主義 平均地權 核定地價,漲價歸國家所有,國民共享 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土地所有制,且難以實現 補充發展 社會革命民主革命的興起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思考】結合所學,說說早期革命活動的影響?民主革命的興起名稱 時間 起團體 結果第一次廣州起義 1895年 興中會 失敗萍瀏醴起義 1906年 同盟會 失敗鎮南關起義 1907年 同盟會 失敗欽州、廉州起義 1908年 同盟會 失敗廣州新軍起義 1910年 同盟會 失敗黃花崗起義 1911年 同盟會 失敗鏈接高考2. (2024·全國高考新課標卷·29) 表2表2是清末新軍第九鎮、第八鎮及第二十一協軍官的來源構成。這可用于說明新軍( )A.抵制了列強入侵B.導致了軍閥勢力擴大C.引發了軍閥混戰 D.助推了民主革命發展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武昌起義【思考】說說武昌起義的背景?背景湖北新軍主力被派遣到四川鎮壓保路運動。10月9日,革命黨人試驗炸彈意外爆炸。10月10日,起義爆發,湖廣總督瑞澂應聲逃走。立憲派湯化龍的支持武昌起義。推黎元洪為都督。鎮壓起義的海軍艦隊倒向革命。1911年5月,清政府將已歸民間所有的川漢、粵漢鐵路筑路權收歸“國有”,四國銀行享有這兩段鐵路的修筑權和繼續投資的優先權,激起粵、鄂、湘、川等省人民強烈的憤慨,引發保路運動。四川保路運動發展成武裝起義后,革命黨人決定在武昌發動起義。導火索:四川保路運動,湖北防務空虛武昌起義【思考】為何清朝迅速滅亡?高潮辛亥革命形勢圖8小時——占領湖廣總督府41天——全國十余個省區的獨立;80天——中華民國建立123天——清帝退位湖北南京偶然的辛亥,必然的革命革命黨人的前期準備漢族地方督撫崛起立憲派的支持清政府中央集權的削弱清政府的腐敗統治中華民國的建立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南北政府舉行兩次議和會談。【思考】說說南北和談的原因?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合影袁世凱具備了孫中山所缺少的財力、武力和帝國主義列強的支持。因此,在他們(立憲派)的心目中,他不僅是“統一”和“秩序”的象征,而且代表了民國外交的秩序,孫中山則遜其遠矣。——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武昌起義不過10天,集中在武漢江面的軍艦即達16艘之多,至11月中旬,侵入中國領水和領海的外軍艦竟達51艘,駐在各口岸租界的軍隊也陡然增加。”—— 章開沅:《辛亥前后史事論叢》沙俄加緊了早已進行的分裂中國蒙古、制造外蒙古‘獨立’的陰謀活動。”——張蓉初:《紅檔雜志有關中國交涉史料選譯》弟恐生出自相殘殺之戰爭,是以退讓。 ——孫中山《致鄧澤如涵》臨時政府實力不足袁世凱實力雄厚革命派妥協中華民國的建立1912年2月,清政府頒布《清帝遜位詔書》,宣告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結束。南方的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成果就這樣落到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的手中。3月,孫中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思考】說說南北和談的結果?《臨時約法》的內容。袁世凱與列強代表合影目的 為防止袁世凱專權,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主要內容 ①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②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③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④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國務員須副署臨時大總統公布的法律及命令。意義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實際上確立了責任內閣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主權在民自由平等三權分立責任內閣性質 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政治 推翻清朝君主專制政體(帝制),打擊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最直接的結果)建立民主共和政體,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人民獲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提高人們政治熱情,推動民國政黨政治的活躍(選修)思想 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最深遠),推動思想解放。經濟 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掀起實業救國的熱潮,推進工業化發展。生活 廢除丑陋習俗,沖破封建藩籬,促進社會生活的文明化亞洲 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中華民國的建立【探究】說說辛亥革命的意義和局限性?意義中華民國的建立【探究】說說辛亥革命的意義和局限性?意義辛亥革命只把一個皇帝趕跑,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并沒有完成。——毛澤東同盟會自身的組織建設也帶有簡易速成色彩......很難形成集中的強有力的領導。——章開沅鏈接高考3.(2024·廣東高考·8)從1911年12月7日起,上海某報連續刊載如圖1所示廣告。據此可知,當時( )A.民國政府獎勵工商 B.封建習俗蕩滌凈盡C.共和理念受到推崇 D.租界權益部分收回小結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資產階級立憲派出路探索資產階級革命派列強侵略八國聯軍侵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