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海南州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高一歷史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策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訪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上)(下)。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史記·楚世家》記載,公元前706年,楚國攻伐隨國(西周初分封的一個姬姓諸侯國)。隨日:“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然而,戰國以后,楚與韓、趙、魏、燕、齊、秦并列七雄,同稱“冠帶”(禮儀)之國。這說明A.戰國時期兼并戰爭劇烈B.儒家學說成為主流思想C.華夏認同觀念得到增強D.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一致2.唐代在當時的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其通好的國家有70多個。唐政府還設鴻臚寺專門負責接待各國使節和來賓;許多地方設有商館接待外商。這主要體現了A.中外交流的不斷擴大B.商業經濟的繁榮C.制度和文化的優越性D.開明的民族關系3.雍正朝許多重要的改革舉措和重大決策,如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疏浚運河等,都是先通過密折征求意見,反復商酌再作決定,然后再由朝廷正式下達指令,向全國推行的。這說明密折制度A,有效防止泄漏軍政機密B.提高了官員文化素養C.提高了中央的辦事效率D.有助于決策的科學性4.義和團運動時,南方各省督撫與英美等國洽商“東南互保”協議,互保的區域實際上包括了十三省。這一現象表明A.清糊的君主專制走向終結B.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現C.清政府統治根基有所動搖D.軍閥割據局面初步形成【高一歷史第1頁(共6頁)】25576A5.下表是解放戰爭時期不同區域流傳的民謠(部分)。此表可說明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是國統風解放區“咱們就不當兵,咱們就不數糧;有人來抓兵…“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你反抗,我反抗,看他怎樣再打仗!”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遞去上戰場。”A.共產黨軍事指揮得當B.民心所向民力所聚C.各民主黨派積極支持D.國統區經濟的崩潰6.1965年至1975年,西北、西南等三線地區共完成基建投資1269.67億元,占同期全國基建投資總額的43.5%,全國近1500家大型企業中,三線地區占到40%以上。這A.利于改善我國的工業布局B.促進國民經濟結構趨于合理C.加強了國家對農業的管理D.遵循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7.提及古代埃及的水利工程,有學者認為:“這樣的工程時刻需要大規模的協作,這樣的協作反過來需要紀律、從屬關系和強有力的領導。”該學者的言論可用來說明古代埃及A.水利工程技術領先B.農業經濟的脆弱性C.奴隸階級生活悲慘D.官僚體系比較完8.中世紀歐洲某修道院的記錄顯示:“本院修士不僅抄寫保存古典文獻,還開辦學校教授文法、修辭和算術。同時,本院定期接收領主捐贈的土地,并為周邊農民提供庇護。”這一現象說明A.基督教會壟斷了文化教育B.修道院兼有文化和經濟功能C.領主通過捐贈控制修道院D.教會維護了農民的政治權益9.據記載,11世紀由西北非馬格里布商人引進的貨貝成為14世紀馬里地區貨幣制度的基礎,馬里人的衣料有來自埃及的上好布匹,國王坐朝的王宮高臺上鋪著絲綢,擺著靠枕,懸掛著綢緞寶傘。這反映了馬里帝國A.支撐經濟的主要是商業B.與外部世界聯系密切C.受到了外來勢力的侵略D.主導著非洲貿易往來10.15世紀末,威尼斯商人經阿拉伯中間商購買的印度胡椒價格達原產地50倍,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下令所有航海學校必須研究繞過非洲的航線,聲稱“不能讓異教徒扼住基督徒的咽喉”。這說明新航路開辟源于A.宗教改革與軍事征服的雙重需要B.殖民擴張與人口遷徙的互動關系C.經濟利益與技術準備的協同作用D.王權強化與商業資本的利益沖突11.1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贊美通過科學追求“知識與技能”,但同時也提到,這種追求需要用“人性和慈善”來加以引導,這種追求不應該是“為了自得其樂、爭強好勝、高人一等、追逐名利,而應該是為了改善生活”。這一主張A.強調生活亭受B.蘊含理性精神C.注重科技創新D.倡導人性解放【高一歷史第2頁(共6頁)】25576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