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項城三高2024-2025學年度下期期末考試高一歷史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所有答案都寫在答題卷上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48分)1.考古學者在埃及神廟中發現了一塊巨大的調色板,板兩面的頂部都雕刻了兩個母牛頭(哈托女神的形象之一),法老納爾邁的名字居于正中,并放置于象征王宮的圖標內。由此可推知,古埃及()A.踐行了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B.祭祀的權力凌駕于世俗王權之上C.王權與神權的聯系較為密切D.已建立較為完善的國家治理體系2.復活盤是世界古代著名的容器,盤上繪有象形文字,每個字都用方格或環形花紋圈了起來,里面的圖案或像人,或像鳥獸,或是一些圈圈點點;削發的玉米神從龜背中升起,神的旁邊有兩個人被認為是玉米神的兒子,一個正在協助玉米神,另一個正向玉米神致敬。這一容器可用于研究()A.古代埃及文明文字的發展B.瑪雅文明的經濟和文化發展C.阿茲特克發達的農業生產D.古代美洲借鑒亞洲農耕技術3.日本大化改新時,在中央設二官(管轄并監督八省)八省一臺(監督官吏的“彈正臺”),各地則設國(司)、郡(司)、里(長)三級行政單位,地方官的任免權均屬中央。這表明當時日本()A.照搬唐朝三省六部制B.進入幕府政治時期C.初步建立君主立憲制D.建立了中央集權制4.830年,哈里發麥蒙耗費巨資,在巴格達興建了一座“智慧宮”,集科學院、圖書館、天文臺于一體,成為當時學術活動的中心。9世紀下半葉,“智慧宮”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這反映出阿拉伯帝國()高一歷史試卷第1頁(共8頁)A.經濟發展達到鼎盛B.學術成就領先世界C.融合了東西方文化D.重視文化教育事業5.基輔羅斯人在信奉東正教的同時,從君士坦丁堡學到了書面語和文化藝術?;o羅斯還請來希臘建筑師修建教堂和宮殿,興建了圣索非亞大教堂和彼徹爾斯克修道院。這可用來說明()A.日耳曼人逐漸接受了東正教B.基督教在中古西歐舉足輕重C.俄羅斯深受拜占庭帝國影響D.希臘建筑廣受亞非人們歡迎6.11一13世紀,城市工商業的發展需要實用的社會知識,需要掌握讀寫算等基本能力,需要進行行業技巧訓練,還需要大量為工商業服務的管理者、律師等專業人員。于是,在西歐某些城市學校和教會學校的基礎上,以世俗教育為主要目標的大學產生了。中世紀大學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資本主義的發展B.城市工商業發展與文化需求C.國家統一的實現D.民族國家的形成與文化建構7.恩格斯高度評價“地理大發現”在地理學方面的重大意義,他說:“舊的地環界線被打破了,只是在這個時候才真正發現了地球。”從此,“地球”這個詞才有了確鑿無疑的意義。據此可知,新航路的開辟()A.開始打破各地區封閉與隔絕狀態B,得益于近代自然科學的重大進步C.促進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提升D.使經濟全球化進入深化發展階段8.13世紀到17世紀左右,“地心說”一直是天主教教會公認的世界觀。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出版了《天體運行論》,提出了“日心說”。在《天體運行論》出版以后的半個多世紀里,“日心說”的關注者和支持者都非常少。由此可知()A.傳統觀念制約自然科學發展B.宗教改革利于推動思想解放C.歐洲文化教育事業較為蕭條D.“日心說”缺乏科學理論支撐9.如圖是某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示意圖。據此判斷,這個國家是()高一歷史試卷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