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九校聯盟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考化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九校聯盟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考化學試卷

資源簡介

湖南省九校聯盟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考化學試卷
1.(2025·湖南模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當今社會重要的研究主題之一,化學在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蒸餾法淡化海水,歷史悠久,技術,工藝成熟,能耗最低
B.反滲透法淡化海水,所使用的高分子分離膜主要為有機高分子材料
C.電滲析法淡化海水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化學元素為Cl和Na
【答案】B
【知識點】海水資源及其綜合利用
【解析】【解答】A.蒸餾法通過加熱海水汽化再冷凝獲得淡水,確實歷史悠久且技術成熟,但加熱過程需消耗大量能源(如熱能),能耗較高,并非 “能耗最低”,A錯誤;
B.反滲透法利用半透膜阻擋鹽分通過,常用的分離膜如醋酸纖維素膜、聚酰胺膜等均為有機高分子材料,B正確;
C.電滲析法是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利用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使海水中的離子定向遷移,從而實現淡化,該過程是電能轉化為化學能,C錯誤;
D.海水中含量最多是水,因此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化學元素是氧和氫,D錯誤;
故選B。
【分析】A.蒸餾法通過加熱海水汽化再冷凝獲得淡水;
B.反滲透法利用半透膜阻擋鹽分通過,常用的分離膜如醋酸纖維素膜、聚酰胺膜等均為有機高分子材料;
C.電滲析法淡化海水過程中,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D.水是海水的主要成分。
2.(2025·湖南模擬)下列化學用語表示不正確的是
A.的電子式:
B.的球棍模型:
C.晶體的微觀投影圖:
D.分子中鍵的形成:
【答案】D
【知識點】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電子式、化學式或化學符號及名稱的綜合
【解析】【解答】A. 為共價化合物,3個Cl與B形成3個共用電子對,B原子核外共有6個電子,其電子式為,A正確;
B.中心S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2+,含有一個孤電子對,空間結構為V形,球棍模型:,B正確;
C.晶體SiO2中,每個Si原子與 4 個O原子相連,每個O原子與2個Si 原子相連,形成網狀結構,其微觀投影圖為:,C正確;
D.甲烷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3雜化,碳原子的四個 sp3 雜化軌道分別與四個氫原子的 1s 軌道重疊,形成四個等價的 C-H σ 鍵,形成的是s-sp3鍵,不是s-p鍵,D錯誤;
故選D。
【分析】A. 為共價化合物;
B. 分子結構為V形;
C. 是Si-O共價鍵形成三維網狀結構;
D.甲烷的中心原子采用sp3雜化。
3.(2025·湖南模擬)下列相關儀器或裝置使用不正確的是
A.儀器①使用完畢,洗凈,晾干后應在磨口玻璃瓶塞和瓶口處墊一張紙條,以免瓶塞和瓶口粘連
B.在中和滴定實驗中,可以用儀器②量取待測液
C.將硫黃粉末放置儀器③中,加熱至熔融,自然冷卻獲得硫晶體
D.裝置④可用于中和熱的測定
【答案】B
【知識點】常用儀器及其使用;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中和熱的測定
【解析】【解答】A.磨口玻璃長期接觸易因結晶或殘留物質粘連,墊紙條可避免塞子與瓶口緊密貼合,便于下次使用,A正確;
B.量筒的精確度只有0.1mL,在中和滴定實驗中,應當用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待測液,精確度為0.01mL,B錯誤;
C.用研缽把硫黃粉末研細,放入蒸發皿中,用酒精燈加熱至熔融態,自然冷卻結晶后,獲得硫晶體,C正確;
D.裝置④有溫度計、攪拌器、燒杯等儀器,構成簡易量熱計,可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D正確;
故選B。
【分析】A.磨口玻璃長期接觸易因結晶或殘留物質粘連;
B.量筒的精確度為0.1mL;
C.將硫磺粉末加熱至熔融,冷卻結晶得到硫晶體;
D.中和熱測定裝置通常包括保溫杯(或雙燒杯)、溫度計、攪拌器。
4.(2025·湖南模擬)用紅色激光筆分別照射溶液和膠體,在與光束垂直的方向進行觀察,膠體中觀察到丁達爾效應,而溶液無此現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膠體中觀察到丁達爾效應的原因是:膠體粒子的直徑為,小于可見光的波長,能使光波發生散射
B.激光的產生與原子核外電子躍遷釋放能量有關
C.由于呈藍色,故溶液顯藍色
D.向溶液中滴加過量氨水,溶液顏色變深藍色
【答案】C
【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的躍遷及應用;膠體的性質和應用
【解析】【解答】A.膠體粒子直徑,當可見光(波長 400~760 nm)照射時,粒子對光的散射作用顯著,形成光亮的 “通路”,產生丁達爾效應,A正確;
B.原子中的電子被激發到高能級后,再躍遷回低能級時釋放能量,電子躍遷釋放的能量以光子形式存在,B正確;
C.CuSO4溶液呈藍色的原因是溶液中游離的 Cu2+與水分子形成 [Cu (H2O)4]2+配離子,該配離子吸收可見光中橙黃色波段的光,反射藍色光,使溶液顯藍色,C不正確;
D.向溶液中滴加過量氨水,會發生反應: CuSO4 + 2NH3 H2O = Cu (OH)2↓(藍色沉淀) + (NH4)2SO4、 Cu (OH)2 + 4NH3 = [Cu (NH3)4]2+(深藍色配離子) + 2OH- ,溶液呈深藍色,D正確;
故選C。
【分析】A.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B.原子中的電子被激發到高能級后,再躍遷回低能級時釋放能量;
C.銅離子能與水分子形成配離子;
D.在溶液中呈深藍色。
5.(2025·湖南模擬)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是一種具有甜味的食品添加劑,又稱阿斯巴甜,其稀溶液的甜度約為蔗榶的100~200倍,結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阿斯巴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阿斯巴甜易與水形成氫鍵,所以它可溶于水,但難溶于乙醇
B.阿斯巴甜含有四種官能團
C.阿斯巴甜不適合堿性條件下烘焙的食品
D.阿斯巴甜可在體內代謝為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
【答案】A
【知識點】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有機物中的官能團;酯的性質;氨基酸、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特點
【解析】【解答】A.阿斯巴甜分子中含氨基、羧基、肽鍵等極性基團,均可與水分子形成氫鍵,因此易溶于水,乙醇是極性溶劑,且分子中的羥基(-OH)也能與阿斯巴甜的極性基團形成氫鍵,故阿斯巴甜應可溶于乙醇,A不正確;
B.阿斯巴甜分子中含有羧基、氨基、酯基、酰胺基4種官能團,B正確;
C.堿性條件下,酯基和酰胺基易發生水解反應,因此阿斯巴甜不適合堿性條件下烘焙的食品,C正確;
D.阿斯巴甜分子中,酰胺基水解生成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酯基水解生成甲醇,D正確;
故選A。
【分析】A.阿斯巴甜能與乙醇形成氫鍵;
B.阿斯巴甜中的官能團為羧基、氨基、酯基、酰胺基;
C.堿性條件下,酯基和肽鍵易發生水解反應;
D.根據阿斯巴甜含有官能團判斷其水解產物。
6.(2025·湖南模擬)下列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在水中易轉化為四羥基合鋁酸鈉{},Al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B.聯氨()是一種二元弱堿,在水溶液中發生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C.乙酰胺在鹽酸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D.氮化硅()可由石英與焦炭在高溫的氮氣流中制備,該過程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A
【知識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解析】【解答】A.Al與NaOH溶液反應得到四羥基合鋁酸鈉和氫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正確;
B.是強酸弱堿鹽,水解顯酸性,正確的水解方程式為,B錯誤;
C.乙酰胺在鹽酸中發生水解生成乙酸和氯化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ONH2 + HCl + H2O → CH3COOH + NH4Cl,C錯誤;
D. 石英與焦炭在高溫的氮氣反應生成氮化硅和C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D錯誤;
故選A。
【分析】A.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和質量守恒書寫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B. 聯氨()是一種二元弱堿,則 為強酸弱堿鹽,水解顯酸性;
C. 乙酰胺在鹽酸中水解生成乙酸和氯化銨;
D. 石英與焦炭在高溫的氮氣反應生成氮化硅()。
7.(2025·湖南模擬)硫酸亞鐵銨晶體[]是分析化學中的重要試劑,其晶體的微觀結構如圖1,某小組用硫酸銨和硫酸亞鐵制備硫酸亞鐵銨,實驗裝置如圖2(夾持裝置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硫酸亞鐵銨晶體中的配位數為6,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只有離子鍵,共價鍵和配位鍵
B.圖2裝置C處的試管中可加入固體制備氨氣
C.圖2裝置A進行實驗時,先打開止水夾a一段時間,再關閉a,打開止水夾b
D.充分反應后,將裝置B中溶液轉移至蒸發皿中,經過一系列操作后,過濾、洗滌得硫酸亞鐵銨晶體,為了減少產品的氧化,過濾、洗滌的速度都要盡可能快
【答案】D
【知識點】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實驗;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
【解析】【解答】A.該晶體中,還存在分子間氫鍵,A錯誤;
B.加熱氯化銨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氨氣和氯化氫在試管口遇冷又化合成氯化銨,不能直接加熱固體制備氨氣,實驗室通常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固體制備氨氣,B錯誤;
C.圖2裝置A進行實驗時,先打開止水夾b一段時間,利用稀硫酸和鐵粉反應生成的氫氣趕走裝置內空氣,再關閉b,打開止水夾a,利用壓強差將裝置A中硫酸亞鐵溶液轉移至裝置B中,C錯誤;
D.Fe2+易被空氣中的 O2氧化為 Fe3+,過濾和洗滌時速度越快,晶體與空氣接觸時間越短,氧化程度越低,D正確;
故選D。
【分析】裝置A中,鐵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打開b,利用生成的氫氣將裝置內的空氣排出,裝置C中,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混合固體生成氨氣,將裝置A中的硫酸亞鐵和裝置C生成的氨氣通入裝置B中生成硫酸亞鐵銨晶體。
8.(2025·湖南模擬)催化還原NO是重要的煙氣脫硝技術,其反應過程與能量關系如圖甲所示。有氧條件下,催化還原NO的反應歷程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所示熱化學方程式為
B.圖甲反應中既有極性共價鍵的斷裂和形成,又有非極性共價鍵的斷裂和形成
C.圖乙所示反應③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
D.圖乙中總反應為
【答案】D
【知識點】共價鍵的形成及共價鍵的主要類型;氧化還原反應;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解析】【解答】A.圖甲中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為放熱反應,反應熱=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則圖甲所示熱化學方程式為,A錯誤;
B.圖甲中存在N-H和氮氧鍵的斷裂,不存在非極性鍵的斷裂,B錯誤;
C.反應③的氧化劑為氧氣,在反應中得到4個電子,還原劑為亞鐵離子,在反應中失去一個電子,則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C錯誤;
D.圖乙中是NH3、NO和O2反應生成N2和H2O,則總反應為,D正確;
故選D。
【分析】A.=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
B.同種非金屬原子間形成非極性鍵,不同種非金屬原子間形成極性鍵;
C.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判斷;
D.圖乙中,NH3、NO和O2反應生成N2和H2O。
9.(2025·湖南模擬)一種可為運動員補充能量的物質的分子結構式如圖。已知:R、W、Z、X、Y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和Y同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與兩分子中的鍵能相同
B.第一電離能:
C.為非極性分子
D.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無強氧化性
【答案】D
【知識點】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綜合應用
【解析】【解答】A.乙烯分子中C原子采用sp2雜化,使其 C-H 鍵的鍵長更短、電子云重疊更緊密,因此鍵能大于甲烷中的 C-H 鍵,A錯誤;
B.原子軌道中電子處于全滿、全空、半滿時較穩定,失電子較難,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第一電離能有增大趨勢,族、族元素原子結構穩定,第一電離能更大,因此第一電離能:,B錯誤;
C.是,其分子呈書頁狀結構,正負電荷中心不重合,為極性分子,C錯誤;
D.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不具有強氧化性,D正確;
故選D。
【分析】由圖可知,Y形成5個鍵,Z形成3個鍵,且Z和Y同主族,則Z為N元素,Y為P元素,W形成4個鍵,W為C元素,R形成1個共價鍵,原子序數比C小,則R為H元素,X形成2個鍵,結合原子序數可知,X為O元素,綜上所述,R為H元素,W為C元素,Z為N元素,X為O元素,Y為P元素。
10.(2025·湖南模擬)2019年10月9日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在鋰離子電池方向研究有突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磷酸鐵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主流電池,其放電時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增強導電性,電解質可以配成水溶液
B.充電時,電極a與電源正極相連
C.充電時,電極b的反應式為
D.電池驅動汽車前進時,負極材料減重14g,理論上電路中轉移電子
【答案】C
【知識點】化學電源新型電池;原電池工作原理及應用;電解池工作原理及應用
【解析】【解答】A.Li為活潑金屬,易與水反應,因此電解質不能配成水溶液,A錯誤;
B.由分析可知,充電時電極a為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B錯誤;
C.充電時,電極b為陽極,電極反應式為,C正確;
D.電池驅動汽車前進時,負極的電極反應為,負極材料減少14g時,有從負極脫嵌出來,故理論上電路中轉移2mol電子,數目為2NA,D錯誤;
故選C。
【分析】原電池工作時,陽離子向正極移動,則放電時,電極b為正極,電極反應式為Li1-xFePO4+xLi++xe-=LiFePO4,電極a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則充電時,電極b為陽極,電極反應式為,電極a為陰極。
11.(2025·湖南模擬)銅陽極泥(含有、、等元素)是一種含貴金屬的可再生資源,回收貴金屬的化工流程如下:
已知:①;
②“浸取2”步驟中,單質金轉化為;
③“浸取3”步驟中,“浸渣2”中的AgCl轉化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浸出液1”中含有的金屬離子主要是,說明在“浸取1”步驟中增強了的氧化性,促進和Cu發生反應
B.“浸取2”步 中,應加入過量的HCl使Ag充分轉化為AgCl
C.“還原”步 中,被氧化的與產物Au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D.“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的熔點高
【答案】C
【知識點】銅及其化合物;常見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綜合應用;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
【解析】【解答】A.“浸取1”步驟中發生的反應為,楊阿虎及時,A錯誤;
B.HCl過量,促進反應正向進行,AgCl溶解,B錯誤;
C.“還原”步厡中,被還原為Au,Au的化合價由+3價變為0價,一個轉移3個電子,被氧化為,N的化合價由-2價變為0價,一個轉移4個電子,根據得失電子守恒,被氧化的與產物Au的物質的量之比為,C正確;
D.“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高溫下也不與氧氣反應,D錯誤;
故選C。
【分析】銅陽極泥含Cu、Ag、Au等元素,加入硫酸和浸取,銅溶解,生成硫酸銅,過濾得到的浸出液1含有硫酸銅和硫酸,濾渣含有、等,再向濾渣中加入鹽酸和得到和,向中加入得到,再將電沉積得到,向中加入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和。
12.(2025·湖南模擬)黃鐵礦主要成分的晶體的立方晶胞如圖所示,晶體密度為,是雙原子離子,因此同一晶胞中存在多種取向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B兩處的的取向可能不同
B.位于由距離最近的形成的正八面體空隙中
C.晶胞中與等距離且最近的有12個
D.晶胞邊長為
【答案】A
【知識點】晶胞的計算
【解析】【解答】A.A、B兩處處于平行面的面心,所處環境相同,的取向相同,A選項說法錯誤;
B.由圖可知,距離最近的有6個,構成正八面體,位于該正八面體空隙中,B選項說法正確;
C.位于體心和棱心位置,與體心等距離且最近的都在棱心處,共有12個, C選項說法正確;
D.晶胞中,位于頂點和面心,數目為,位于棱心,數目為,則晶胞質量,由,(a為晶胞邊長),可得,D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分析】A.A、B兩處在上下面的面心;
B.距離最近的有6個;
C.位于體心和棱心;
D.根據均攤法計算。
13.(2025·湖南模擬)時,用溶液滴定同濃度的溶液,被滴定分數[]與pH、微粒分布分數[,X表示、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以選酚酞作為此滴定實驗第二滴定終點的指示劑
B.時,第一步電離平衡常數
C.c點
D.時,溶液中
【答案】D
【知識點】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指示劑;中和滴定;電離平衡常數
【解析】【解答】A.第二滴定終點時,溶液顯堿性,可以選酚酞作為此滴定實驗第二滴定終點的指示劑,A正確;
B.a點時,,pH=4, ,B正確;
C.由圖可知,c點溶液中,根據電荷守恒有,此點pH=7,,且為50%,則,因此有,C正確;
D.時,pH=7,則,,可知時,溶液,D錯誤;
故選D。
【分析】用溶液滴定同濃度的溶液,發生反應:H2A+KOH=KHA+H2O,KHA+KOH=K2A+H2O,則b點為第一滴定終點,此時溶液顯酸性,d為第二滴定終點,溶液顯堿性。
14.(2025·湖南模擬)一定條件下,分別向體積為1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氣體,發生反應,測得實驗①、②、③反應過程中體系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實驗 充入氣體量 反應過程條件 反應物轉化率
① 恒溫
② 恒溫
③ 絕熱
A.實驗①、②中X的濃度相等時,反應處于平衡狀態
B.時間內,實驗②、③中Z的平均反應速率:前者后者
C.圖中c、d兩點的氣體的總物質的量:
D.實驗①、②、③平衡時反應物的轉化率:
【答案】B
【知識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化學平衡的計算
【解析】【解答】A.實驗①和實驗②為等效平衡,平衡時,X的濃度相等,A正確;
B.時間內,實驗②中Z的平均反應速率為零,實驗③中Z的平均反應速率大于零,則平均反應速率:前者后者,B錯誤;
C.由圖可知,由線III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長,反應速率慢,說明由于絕熱,體系溫度降低,故該正反應為吸熱反應,由線III對應實驗③,根據起點相同可以判斷曲線II對應實驗②,c、d兩點的壓強相同,體積相同,反應吸熱,體系③溫度低,根據可知,,,,故,C正確;
D.實驗①中充入,實驗②中充入,二者為等效平衡,平衡時反應物轉化率,該正反應為吸熱反應,相同條件下,恒溫恒容條件下轉化率大于絕熱恒容條件下轉化率,所以,D正確;
故選B。
【分析】A.實驗①和實驗②為等效平衡;
B.,實驗②中Z的平均反應速率為零,實驗③中Z的平均反應速率大于零;
C.結合分析;
D.相同條件下,恒溫恒容條件下轉化率大于絕熱恒容條件下轉化率。
15.(2025·湖南模擬)二氯異氰尿酸鈉[]為白色固體,難溶于冷水,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氧化性消毒劑。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制備二氯異氰尿酸鈉。回答下列問題:
已知:實驗原理為。
(1)儀器a的名稱為   ,裝置A中的藥品不能選擇   (填標號)
A.   B.  C.  D.
(2)裝置B的作用是   ,用平衡原理解釋B中不用蒸餾水而選用硫酸的原因:   。
(3)加入溶液,實驗過程中C的溫度必須保持在,,pH控制在,則該實驗的控溫方式是   。若溫度過高,pH過低,會生成,寫出生成的離子方程式:   。
(4)二氯異氰尿酸鈉緩慢水解可產生HClO消毒滅菌,通過下列實驗檢測二氯異氰尿酸鈉樣品的有效氯。準確稱取樣品,用容量瓶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上述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適量稀硫酸和過量KI溶液。密封,在暗處靜置5min;用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黃色,加入淀粉。繼續滴定至終點,消耗溶液。
[、]
已知:該樣品的有效氯。
①樣品的有效氯測定值為   %(用含m、V的代數式表示)。
②下列操作會導致樣品的有效氯測定值偏高的是   (填標號)。
A.盛裝標準溶液的滴定管未潤洗  B.滴定管在滴定前無氣泡,滴定后有氣泡
C.碘量瓶中加入的稀硫酸偏少        D.滴定結束的時候仰視讀數
【答案】(1)恒壓滴液漏斗;B
(2)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氯氣溶于水,硫酸中的可使平衡左移,減小氯氣損失
(3)冷水浴;
(4);AD
【知識點】氯氣的實驗室制法;中和滴定;探究物質的組成或測量物質的含量;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
【解析】【解答】(1)儀器a的名稱為恒壓滴液漏斗;該裝置為固液常溫型反應裝置,而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需要加熱,因此不能選擇MnO2;
(2)HCl易揮發,制取的氯氣中混有HCl,B的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HCl;Cl2溶于水得到鹽酸和次氯酸,方程式為:,硫酸中的可使平衡左移,減小氯氣損失;
(3),比室溫低,所以用冷水浴;的氯氣反應生成,結合得失電子守恒可知, 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4)①滴定過程中有關系式:,所以有效氯的測定值為。
②A.裝標準液的滴定管未用標準液潤洗,會導致標準液濃度偏低,消耗標準液的體積偏大,結果偏高;
B.滴定前無氣泡,滴定后有氣泡,導致標準液的體積偏小,結果偏低;
C.稀硫酸偏少,反應不充分,轉化生成的偏少,消耗標準液體積偏小,結果偏低;
D.滴定結束時仰視讀數,終點讀數偏大,導致標準液的體積偏大,結果偏高;
故選AD。
【分析】裝置A中,濃鹽酸和固體A反應生成氯氣,沒有加熱裝置,則固體A可以是、、 ,但不能用MnO2, 裝置B中用30%硫酸除去氯氣中含有的HCl,硫酸電離產生的氫離子能抑制氯氣溶于水,減少氯氣的損失,氯氣通入裝置C中,先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次氯酸鈉再與(CNO)3H3發生反應得到產物。
(1)儀器a的名稱為恒壓滴液漏斗;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需要加熱,不能選擇MnO2;
(2)HCl易揮發,制取的氯氣中混有HCl,B的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HCl;Cl2溶于水得到鹽酸和次氯酸,方程式為:,硫酸中的可使平衡左移,減小氯氣損失;
(3),比室溫低,所以用冷水浴。根據題目信息,結合氧化還原與元素守恒,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①,所以有效氯的測定值為。
②A.裝標準液的滴定管未用標準液潤洗,會導致標準液濃度偏低,消耗標準液的體積偏大,結果偏高;
B.滴定前無氣泡,滴定后有氣泡,導致標準液的體積偏小,結果偏低;
C.稀硫酸偏少,反應不充分,轉化生成的偏少,消耗標準液體積偏小,結果偏低;
D.滴定結束時仰視讀數,終點讀數偏大,導致標準液的體積偏大,結果偏高;
故選AD。
16.(2025·湖南模擬)工業上以鉻鐵礦(,含、、的氧化物等雜質)為主要原料制備的工藝流程如圖。
已知:礦物中相關元素可溶性組分的物質的量濃度的對數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當溶液中可溶組分濃度時,可認為已除盡。
回答下列問題:
(1)基態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   。
(2)“焙燒”的目的是將轉化為并將、氧化物轉化為可溶性鈉鹽,“焙燒”時氣體與礦料逆流而行,目的是   ;“焙燒”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3)時.已知、; 。工藝流程中“調pH”和“凈化”調換順序后,是否還能得到“濾渣3”,請分析并說明理由:   。
(4)“濾渣2”的成分主要為   (填化學式)。
(5)“酸化”時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6)有關物質的溶解度如圖所示。向“酸化”后的溶液中加入適量KCl,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得到固體。冷卻到   (填標號)得到的固體產品最多。
a.   b.   c.  d.
【答案】(1)
(2)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提高化學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充分;
(3)不能,若調換順序,會與結合生成穩定的,根據題目信息, ,則其逆反應的K小于,無法將轉化為
(4)、
(5)
(6)d
【知識點】常見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綜合應用;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
【解析】【解答】(1)基態的電子排布式為:,故價層電子排布式為:;
(2)“焙燒”時氣體與礦料逆流而行,目的是:利用熱量使O2向上流動,增大固體與氣體的接觸面積,提高化學反應速率,故答案為 :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提高化學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充分;據分析可知,“焙燒”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3)工藝流程中“調pH”和“凈化”若調換順序,會與結合生成穩定的,根據題目信息, ,則其逆反應的K小于,無法將轉化為;
(4)根據分析可知,“濾渣2”為氫氧化鋁和硅酸沉淀,故答案為:、;
(5)“酸化”是為了把轉化為,發生的反應為:,故答案為:;
(6)由圖可知時的溶解度較小,其他物質溶解度相對較大,故冷卻到10℃時得到的固體產品最多,答案為d。
【分析】鉻鐵礦(,含的氧化物等雜質)用Na2CO3和O2焙燒,將轉化為并將氧化物轉化為可溶性鈉鹽:、,濾渣1為MgO和Fe2O3,濾液1中加入H2SO4溶液,、轉化為,濾渣2為,過濾后的濾液中含有,酸化后加入KCl生成,濾渣1用硫酸溶解得到含有Fe3+和Mg2+的溶液,加入NaOH調節pH使Fe3+轉化為Fe(OH)3,過濾后向濾液中加入NaF將Mg2+轉化為MgF2。
(1)基態的電子排布式為:,故價層電子排布式為:;
(2)“焙燒”時氣體與礦料逆流而行,目的是:利用熱量使O2向上流動,增大固體與氣體的接觸面積,提高化學反應速率,故答案為 :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提高化學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充分;據分析可知,“焙燒”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3)工藝流程中“調pH”和“凈化”若調換順序,會與結合生成穩定的,根據題目信息, ,則其逆反應的K小于,無法將轉化為;
(4)根據分析可知,“濾渣2”為氫氧化鋁和硅酸沉淀,故答案為:、;
(5)“酸化”是為了把轉化為,故答案為:;
(6)由圖可知時的溶解度較小,其他物質溶解度相對較大,故冷卻到10℃時得到的固體產品最多,答案為d。
17.(2025·湖南模擬)馬拉維若(K)是一種具有新型作用機制的抗HIV口服藥,可由下列路線合成(部分試劑和條件省略)。
已知:Bn—代表芐基()。
回答下列問題:
(1)E中含氧官能團有酰胺基、   (寫官能團名稱)。
(2)的反應類型是   。
(3)J的結構簡式是   。
(4)根據流程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填標號)。
A.物質B的碳原子雜化類型為、
B.所有原子共平面
C.1mol物質F最多能與反應
D.物質J中有1個手性碳原子
(5)寫出A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縮聚反應的方程式:   。
(6)G可由L()經七步反應合成。L的二氯代物有   種結構(不考慮取代芐基上的氫,不考慮立體異構)。
(7)已知醇和氯代酯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如下反應:,請設計合適的路線,利用甲苯和合成BnOOCCl:   。
【答案】(1)羥基、酯基
(2)還原反應
(3)
(4)A;B
(5)n+(n-1)H2O
(6)11
(7)或
【知識點】有機物的合成;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
【解析】【解答】(1)E中含氧官能團為酰胺基、酯基、羥基;
(2)的過程中,羧基轉化為羥基,發生還原反應;
(3)通過K逆推,為取代反應,結合J的分子式可知J的結構為;
(4)A.物質B的結構簡式為:,苯環上碳原子和酯基碳原子是sp2雜化,甲基上碳原子為sp3,A正確;
B.SO3中心原子為S,價層電子對為3+,孤電子對為0,空間構型為平面三角形,所有原子共平面,B正確;
C.1mol物質F最多能與反應,C錯誤;
D.手性碳原子是一個碳原子周圍連接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物質J的結構為:無手性碳原子,D錯誤;
答案選AB;
(5)A中有氨基和羧基,羧基與氨基脫水縮合形成高分子,方程式為:n+(n-1)H2O;
(6)根據題意,L的一氯代物有3種:、、,在此基礎上考慮二氯代物另一個氯的位置有:、、,共11種
(7)合成BnOOCCl即,可以由和發生反應得到,甲苯與氯氣光照發生甲基上取代反應,在水解得到苯甲醇,合成路線為:
也可以由甲苯與高錳酸鉀溶液反應得到苯甲酸,苯甲酸還原為苯甲醇,合成路線也可以是:。
【分析】A和甲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B,結合B的分子式可知,B的結構簡式為,C在NaOH溶液中反應后再酸化得到D,結合B的結構簡式可知,C為,E在SO3條件下,發生催化氧化得到F,F和G發生取代反應生成H,I與J反應生成K,結合J的分子式可知,J中含有2個F原子,應該是K中右下角的結構,則J的結構簡式為,I的結構簡式為:。
(1)根據E的結構,E中含氧官能團為酰胺基、酯基、羥基;
(2)的反應中羧基轉化為羥基,去氧、加氫都屬于還原反應;
(3)通過K逆推,為取代反應,結合J的分子式可知J的結構為;
(4)物質B的結構簡式為:,苯環上碳原子和酯基碳原子是sp2雜化,甲基上碳原子為sp3,A正確;
SO3中心原子為S,價層電子對為3+,孤電子對為0,空間構型為平面三角形,所有原子共平面,B正確;
1mol物質F最多能與反應,C錯誤;
手性碳原子是一個碳原子周圍連接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物質J的結構為:無手性碳原子,D錯誤;
答案選AB;
(5)A中有氨基和羧基,羧基與氨基脫水縮合形成高分子,方程式為:n+(n-1)H2O;
(6)根據題意,L的一氯代物有3種:、、,在此基礎上考慮二氯代物另一個氯的位置有:、、,共11種
(7)合成BnOOCCl即,可以由和發生反應得到,甲苯與氯氣光照發生甲基上取代反應,在水解得到苯甲醇,合成路線為:
也可以由甲苯與高錳酸鉀溶液反應得到苯甲酸,苯甲酸還原為苯甲醇,合成路線也可以是:。
18.(2025·湖南模擬)工業上以和為原料合成尿素,主要發生反應I:。
回答下列問題:
(1)燃燒熱是指在101kPa下,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指定產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測定中氮元素變為   (填化學式)。
(2)焓變的計算方法有很多,僅從以下單項數據不能計算出反應I的的是_______(填標號)。
A.各化學鍵的鍵能 B.各物質的燃燒熱
C.正逆反應的活化能 D.各物質的相對能量
(3)一定條件下,的平衡轉化率與溫度,初始氨碳比[],初始水碳比[]的關系如圖1和圖2所示。
①   (填“<”或“>”,下同),   。
②已知反應的焓變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根據圖1中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關系,請從焓變與平衡的角度,簡述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原因:   。
③改變初始水碳比對合成尿素反應有利有弊,從化學平衡角度解釋增大初始水碳比不利于合成尿素的原因:   。
(4)①,向2L恒容容器中加入和發生反應I,平衡時,轉化率為;相同溫度,在體積為的恒容容器中發生該反應(起始投料與上述容器相同),平衡時轉化率為,則   L。
②恒溫恒容下,以投料發生反應I,從反應開始至反應恰好達到平衡時,體系中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隨時間變化趨勢為   (填標號)。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   C.保持不變   D.無法判斷
(5)利用電解裝置可以將汽車尾氣中的NO轉化為尿素[],工作原理如圖。
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答案】(1)N2
(2)A;B
(3);;時,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逐漸增大;時,由于烚變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逐漸減小;增大初始水碳比,平衡逆向移動,不利于尿素生成
(4)或0.125;C
(5)
【知識點】化學平衡常數;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化學平衡的計算;電解池工作原理及應用
【解析】【解答】(1)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產物,是指該化合物中的C變為CO2(g),H變為H2O(l),S變為SO2(g),N變為N2(g),、燃燒熱測定中氮元素變為N2。
(2)A.不知道CO(NH2)2(s)→CO(NH2)2(l)→CO(NH2)2(g)的能量數據,僅僅知道各化學鍵的鍵能,計算不出來反應I的,A選;
B.不知道H2O(g)→H2O(l)的能量數據,不能通過各物質的燃燒熱計算反應I的,B選;
C.反應I的=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能通過正逆反應的活化能計算反應I的,C不選;
D.反應I的=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能通過各物質的相對能量計算反應I的,D不選;
故選AB。
(3)①根據反應I可知,氨碳比越大,相當于增大NH3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CO2平衡轉化率越大,則>,水碳比越小,相當于減小H2O(g)的濃度,反應I正向移動,CO2平衡轉化率越大,則<;
②簡述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原因:時,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逐漸增大;時,由于烚變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逐漸減小;
③從化學平衡角度解釋增大初始水碳比不利于合成尿素的原因:增大初始水碳比,相當于增大H2O(g)的濃度,平衡逆向移動,不利于尿素生成。
(4)①當CO2平衡轉化率為20%時,列三段式:
K=
當CO2平衡轉化率為80%時,列三段式:
K=,解得V=L或0.125L;

,故以n(CO2): n(NH3)=13:14投料發生反應I,從反應開始至反應恰好達到平衡時,體系中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始終為30g/mol,選C。
(5)由圖可知,CO2和NO在陰極得到電子生成,電極方程式為:。
【分析】(1)燃燒熱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產生穩定的氧化物時放出的熱量;
(2)=反應物的總鍵能-生成物的總鍵能=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
(3)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具體內容為:如果改變可逆反應的條件(如濃度、壓強、溫度等),化學平衡就被破壞,并向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4)列出反應的三段式,結合表達式計算;
(5)陰極上NO和CO2發生還原反應生成尿素。
(1)燃燒熱的定義是1mol的物質完全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稱為燃燒熱,所謂完全燃燒是指該化合物中的C變為CO2(g),H變為H2O(l),S變為SO2(g),N變為N2(g),、燃燒熱測定中氮元素變為N2。
(2)A.不知道CO(NH2)2(s)→CO(NH2)2(l)→CO(NH2)2(g)的能量數據,僅僅知道各化學鍵的鍵能,計算不出來反應I的,A選;
B.不知道H2O(g)→H2O(l)的能量數據,不能通過各物質的燃燒熱計算反應I的,B選;
C.反應I的=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能通過正逆反應的活化能計算反應I的,C不選;
D.反應I的=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能通過各物質的相對能量計算反應I的,D不選;
故選AB。
(3)①根據反應I可知,氨碳比越大,相當于增大NH3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CO2平衡轉化率越大,則>,水碳比越小,相當于減小H2O(g)的濃度,反應I正向移動,CO2平衡轉化率越大,則<;
②簡述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原因:時,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逐漸增大;時,由于烚變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逐漸減小;
③從化學平衡角度解釋增大初始水碳比不利于合成尿素的原因:增大初始水碳比,相當于增大H2O(g)的濃度,平衡逆向移動,不利于尿素生成。
(4)①當CO2平衡轉化率為20%時,列三段式:
K=
當CO2平衡轉化率為80%時,列三段式:
K=,解得V=L或0.125L;

,故以n(CO2): n(NH3)=13:14投料發生反應I,從反應開始至反應恰好達到平衡時,體系中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始終為30g/mol,選C。
(5)由圖可知,CO2和NO在陰極得到電子生成,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電極方程式為:。
1 / 1湖南省九校聯盟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考化學試卷
1.(2025·湖南模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當今社會重要的研究主題之一,化學在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蒸餾法淡化海水,歷史悠久,技術,工藝成熟,能耗最低
B.反滲透法淡化海水,所使用的高分子分離膜主要為有機高分子材料
C.電滲析法淡化海水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化學元素為Cl和Na
2.(2025·湖南模擬)下列化學用語表示不正確的是
A.的電子式:
B.的球棍模型:
C.晶體的微觀投影圖:
D.分子中鍵的形成:
3.(2025·湖南模擬)下列相關儀器或裝置使用不正確的是
A.儀器①使用完畢,洗凈,晾干后應在磨口玻璃瓶塞和瓶口處墊一張紙條,以免瓶塞和瓶口粘連
B.在中和滴定實驗中,可以用儀器②量取待測液
C.將硫黃粉末放置儀器③中,加熱至熔融,自然冷卻獲得硫晶體
D.裝置④可用于中和熱的測定
4.(2025·湖南模擬)用紅色激光筆分別照射溶液和膠體,在與光束垂直的方向進行觀察,膠體中觀察到丁達爾效應,而溶液無此現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膠體中觀察到丁達爾效應的原因是:膠體粒子的直徑為,小于可見光的波長,能使光波發生散射
B.激光的產生與原子核外電子躍遷釋放能量有關
C.由于呈藍色,故溶液顯藍色
D.向溶液中滴加過量氨水,溶液顏色變深藍色
5.(2025·湖南模擬)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是一種具有甜味的食品添加劑,又稱阿斯巴甜,其稀溶液的甜度約為蔗榶的100~200倍,結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阿斯巴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阿斯巴甜易與水形成氫鍵,所以它可溶于水,但難溶于乙醇
B.阿斯巴甜含有四種官能團
C.阿斯巴甜不適合堿性條件下烘焙的食品
D.阿斯巴甜可在體內代謝為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
6.(2025·湖南模擬)下列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在水中易轉化為四羥基合鋁酸鈉{},Al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B.聯氨()是一種二元弱堿,在水溶液中發生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C.乙酰胺在鹽酸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D.氮化硅()可由石英與焦炭在高溫的氮氣流中制備,該過程的化學方程式:
7.(2025·湖南模擬)硫酸亞鐵銨晶體[]是分析化學中的重要試劑,其晶體的微觀結構如圖1,某小組用硫酸銨和硫酸亞鐵制備硫酸亞鐵銨,實驗裝置如圖2(夾持裝置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硫酸亞鐵銨晶體中的配位數為6,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只有離子鍵,共價鍵和配位鍵
B.圖2裝置C處的試管中可加入固體制備氨氣
C.圖2裝置A進行實驗時,先打開止水夾a一段時間,再關閉a,打開止水夾b
D.充分反應后,將裝置B中溶液轉移至蒸發皿中,經過一系列操作后,過濾、洗滌得硫酸亞鐵銨晶體,為了減少產品的氧化,過濾、洗滌的速度都要盡可能快
8.(2025·湖南模擬)催化還原NO是重要的煙氣脫硝技術,其反應過程與能量關系如圖甲所示。有氧條件下,催化還原NO的反應歷程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所示熱化學方程式為
B.圖甲反應中既有極性共價鍵的斷裂和形成,又有非極性共價鍵的斷裂和形成
C.圖乙所示反應③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
D.圖乙中總反應為
9.(2025·湖南模擬)一種可為運動員補充能量的物質的分子結構式如圖。已知:R、W、Z、X、Y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和Y同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與兩分子中的鍵能相同
B.第一電離能:
C.為非極性分子
D.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無強氧化性
10.(2025·湖南模擬)2019年10月9日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在鋰離子電池方向研究有突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磷酸鐵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主流電池,其放電時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增強導電性,電解質可以配成水溶液
B.充電時,電極a與電源正極相連
C.充電時,電極b的反應式為
D.電池驅動汽車前進時,負極材料減重14g,理論上電路中轉移電子
11.(2025·湖南模擬)銅陽極泥(含有、、等元素)是一種含貴金屬的可再生資源,回收貴金屬的化工流程如下:
已知:①;
②“浸取2”步驟中,單質金轉化為;
③“浸取3”步驟中,“浸渣2”中的AgCl轉化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浸出液1”中含有的金屬離子主要是,說明在“浸取1”步驟中增強了的氧化性,促進和Cu發生反應
B.“浸取2”步 中,應加入過量的HCl使Ag充分轉化為AgCl
C.“還原”步 中,被氧化的與產物Au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D.“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的熔點高
12.(2025·湖南模擬)黃鐵礦主要成分的晶體的立方晶胞如圖所示,晶體密度為,是雙原子離子,因此同一晶胞中存在多種取向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B兩處的的取向可能不同
B.位于由距離最近的形成的正八面體空隙中
C.晶胞中與等距離且最近的有12個
D.晶胞邊長為
13.(2025·湖南模擬)時,用溶液滴定同濃度的溶液,被滴定分數[]與pH、微粒分布分數[,X表示、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以選酚酞作為此滴定實驗第二滴定終點的指示劑
B.時,第一步電離平衡常數
C.c點
D.時,溶液中
14.(2025·湖南模擬)一定條件下,分別向體積為1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氣體,發生反應,測得實驗①、②、③反應過程中體系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實驗 充入氣體量 反應過程條件 反應物轉化率
① 恒溫
② 恒溫
③ 絕熱
A.實驗①、②中X的濃度相等時,反應處于平衡狀態
B.時間內,實驗②、③中Z的平均反應速率:前者后者
C.圖中c、d兩點的氣體的總物質的量:
D.實驗①、②、③平衡時反應物的轉化率:
15.(2025·湖南模擬)二氯異氰尿酸鈉[]為白色固體,難溶于冷水,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氧化性消毒劑。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制備二氯異氰尿酸鈉。回答下列問題:
已知:實驗原理為。
(1)儀器a的名稱為   ,裝置A中的藥品不能選擇   (填標號)
A.   B.  C.  D.
(2)裝置B的作用是   ,用平衡原理解釋B中不用蒸餾水而選用硫酸的原因:   。
(3)加入溶液,實驗過程中C的溫度必須保持在,,pH控制在,則該實驗的控溫方式是   。若溫度過高,pH過低,會生成,寫出生成的離子方程式:   。
(4)二氯異氰尿酸鈉緩慢水解可產生HClO消毒滅菌,通過下列實驗檢測二氯異氰尿酸鈉樣品的有效氯。準確稱取樣品,用容量瓶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上述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適量稀硫酸和過量KI溶液。密封,在暗處靜置5min;用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黃色,加入淀粉。繼續滴定至終點,消耗溶液。
[、]
已知:該樣品的有效氯。
①樣品的有效氯測定值為   %(用含m、V的代數式表示)。
②下列操作會導致樣品的有效氯測定值偏高的是   (填標號)。
A.盛裝標準溶液的滴定管未潤洗  B.滴定管在滴定前無氣泡,滴定后有氣泡
C.碘量瓶中加入的稀硫酸偏少        D.滴定結束的時候仰視讀數
16.(2025·湖南模擬)工業上以鉻鐵礦(,含、、的氧化物等雜質)為主要原料制備的工藝流程如圖。
已知:礦物中相關元素可溶性組分的物質的量濃度的對數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當溶液中可溶組分濃度時,可認為已除盡。
回答下列問題:
(1)基態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   。
(2)“焙燒”的目的是將轉化為并將、氧化物轉化為可溶性鈉鹽,“焙燒”時氣體與礦料逆流而行,目的是   ;“焙燒”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3)時.已知、; 。工藝流程中“調pH”和“凈化”調換順序后,是否還能得到“濾渣3”,請分析并說明理由:   。
(4)“濾渣2”的成分主要為   (填化學式)。
(5)“酸化”時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6)有關物質的溶解度如圖所示。向“酸化”后的溶液中加入適量KCl,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得到固體。冷卻到   (填標號)得到的固體產品最多。
a.   b.   c.  d.
17.(2025·湖南模擬)馬拉維若(K)是一種具有新型作用機制的抗HIV口服藥,可由下列路線合成(部分試劑和條件省略)。
已知:Bn—代表芐基()。
回答下列問題:
(1)E中含氧官能團有酰胺基、   (寫官能團名稱)。
(2)的反應類型是   。
(3)J的結構簡式是   。
(4)根據流程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填標號)。
A.物質B的碳原子雜化類型為、
B.所有原子共平面
C.1mol物質F最多能與反應
D.物質J中有1個手性碳原子
(5)寫出A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縮聚反應的方程式:   。
(6)G可由L()經七步反應合成。L的二氯代物有   種結構(不考慮取代芐基上的氫,不考慮立體異構)。
(7)已知醇和氯代酯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如下反應:,請設計合適的路線,利用甲苯和合成BnOOCCl:   。
18.(2025·湖南模擬)工業上以和為原料合成尿素,主要發生反應I:。
回答下列問題:
(1)燃燒熱是指在101kPa下,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指定產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測定中氮元素變為   (填化學式)。
(2)焓變的計算方法有很多,僅從以下單項數據不能計算出反應I的的是_______(填標號)。
A.各化學鍵的鍵能 B.各物質的燃燒熱
C.正逆反應的活化能 D.各物質的相對能量
(3)一定條件下,的平衡轉化率與溫度,初始氨碳比[],初始水碳比[]的關系如圖1和圖2所示。
①   (填“<”或“>”,下同),   。
②已知反應的焓變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根據圖1中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關系,請從焓變與平衡的角度,簡述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原因:   。
③改變初始水碳比對合成尿素反應有利有弊,從化學平衡角度解釋增大初始水碳比不利于合成尿素的原因:   。
(4)①,向2L恒容容器中加入和發生反應I,平衡時,轉化率為;相同溫度,在體積為的恒容容器中發生該反應(起始投料與上述容器相同),平衡時轉化率為,則   L。
②恒溫恒容下,以投料發生反應I,從反應開始至反應恰好達到平衡時,體系中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隨時間變化趨勢為   (填標號)。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   C.保持不變   D.無法判斷
(5)利用電解裝置可以將汽車尾氣中的NO轉化為尿素[],工作原理如圖。
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海水資源及其綜合利用
【解析】【解答】A.蒸餾法通過加熱海水汽化再冷凝獲得淡水,確實歷史悠久且技術成熟,但加熱過程需消耗大量能源(如熱能),能耗較高,并非 “能耗最低”,A錯誤;
B.反滲透法利用半透膜阻擋鹽分通過,常用的分離膜如醋酸纖維素膜、聚酰胺膜等均為有機高分子材料,B正確;
C.電滲析法是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利用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使海水中的離子定向遷移,從而實現淡化,該過程是電能轉化為化學能,C錯誤;
D.海水中含量最多是水,因此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化學元素是氧和氫,D錯誤;
故選B。
【分析】A.蒸餾法通過加熱海水汽化再冷凝獲得淡水;
B.反滲透法利用半透膜阻擋鹽分通過,常用的分離膜如醋酸纖維素膜、聚酰胺膜等均為有機高分子材料;
C.電滲析法淡化海水過程中,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D.水是海水的主要成分。
2.【答案】D
【知識點】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電子式、化學式或化學符號及名稱的綜合
【解析】【解答】A. 為共價化合物,3個Cl與B形成3個共用電子對,B原子核外共有6個電子,其電子式為,A正確;
B.中心S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2+,含有一個孤電子對,空間結構為V形,球棍模型:,B正確;
C.晶體SiO2中,每個Si原子與 4 個O原子相連,每個O原子與2個Si 原子相連,形成網狀結構,其微觀投影圖為:,C正確;
D.甲烷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3雜化,碳原子的四個 sp3 雜化軌道分別與四個氫原子的 1s 軌道重疊,形成四個等價的 C-H σ 鍵,形成的是s-sp3鍵,不是s-p鍵,D錯誤;
故選D。
【分析】A. 為共價化合物;
B. 分子結構為V形;
C. 是Si-O共價鍵形成三維網狀結構;
D.甲烷的中心原子采用sp3雜化。
3.【答案】B
【知識點】常用儀器及其使用;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中和熱的測定
【解析】【解答】A.磨口玻璃長期接觸易因結晶或殘留物質粘連,墊紙條可避免塞子與瓶口緊密貼合,便于下次使用,A正確;
B.量筒的精確度只有0.1mL,在中和滴定實驗中,應當用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待測液,精確度為0.01mL,B錯誤;
C.用研缽把硫黃粉末研細,放入蒸發皿中,用酒精燈加熱至熔融態,自然冷卻結晶后,獲得硫晶體,C正確;
D.裝置④有溫度計、攪拌器、燒杯等儀器,構成簡易量熱計,可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D正確;
故選B。
【分析】A.磨口玻璃長期接觸易因結晶或殘留物質粘連;
B.量筒的精確度為0.1mL;
C.將硫磺粉末加熱至熔融,冷卻結晶得到硫晶體;
D.中和熱測定裝置通常包括保溫杯(或雙燒杯)、溫度計、攪拌器。
4.【答案】C
【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的躍遷及應用;膠體的性質和應用
【解析】【解答】A.膠體粒子直徑,當可見光(波長 400~760 nm)照射時,粒子對光的散射作用顯著,形成光亮的 “通路”,產生丁達爾效應,A正確;
B.原子中的電子被激發到高能級后,再躍遷回低能級時釋放能量,電子躍遷釋放的能量以光子形式存在,B正確;
C.CuSO4溶液呈藍色的原因是溶液中游離的 Cu2+與水分子形成 [Cu (H2O)4]2+配離子,該配離子吸收可見光中橙黃色波段的光,反射藍色光,使溶液顯藍色,C不正確;
D.向溶液中滴加過量氨水,會發生反應: CuSO4 + 2NH3 H2O = Cu (OH)2↓(藍色沉淀) + (NH4)2SO4、 Cu (OH)2 + 4NH3 = [Cu (NH3)4]2+(深藍色配離子) + 2OH- ,溶液呈深藍色,D正確;
故選C。
【分析】A.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B.原子中的電子被激發到高能級后,再躍遷回低能級時釋放能量;
C.銅離子能與水分子形成配離子;
D.在溶液中呈深藍色。
5.【答案】A
【知識點】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有機物中的官能團;酯的性質;氨基酸、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特點
【解析】【解答】A.阿斯巴甜分子中含氨基、羧基、肽鍵等極性基團,均可與水分子形成氫鍵,因此易溶于水,乙醇是極性溶劑,且分子中的羥基(-OH)也能與阿斯巴甜的極性基團形成氫鍵,故阿斯巴甜應可溶于乙醇,A不正確;
B.阿斯巴甜分子中含有羧基、氨基、酯基、酰胺基4種官能團,B正確;
C.堿性條件下,酯基和酰胺基易發生水解反應,因此阿斯巴甜不適合堿性條件下烘焙的食品,C正確;
D.阿斯巴甜分子中,酰胺基水解生成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酯基水解生成甲醇,D正確;
故選A。
【分析】A.阿斯巴甜能與乙醇形成氫鍵;
B.阿斯巴甜中的官能團為羧基、氨基、酯基、酰胺基;
C.堿性條件下,酯基和肽鍵易發生水解反應;
D.根據阿斯巴甜含有官能團判斷其水解產物。
6.【答案】A
【知識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解析】【解答】A.Al與NaOH溶液反應得到四羥基合鋁酸鈉和氫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正確;
B.是強酸弱堿鹽,水解顯酸性,正確的水解方程式為,B錯誤;
C.乙酰胺在鹽酸中發生水解生成乙酸和氯化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ONH2 + HCl + H2O → CH3COOH + NH4Cl,C錯誤;
D. 石英與焦炭在高溫的氮氣反應生成氮化硅和C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D錯誤;
故選A。
【分析】A.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和質量守恒書寫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B. 聯氨()是一種二元弱堿,則 為強酸弱堿鹽,水解顯酸性;
C. 乙酰胺在鹽酸中水解生成乙酸和氯化銨;
D. 石英與焦炭在高溫的氮氣反應生成氮化硅()。
7.【答案】D
【知識點】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實驗;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
【解析】【解答】A.該晶體中,還存在分子間氫鍵,A錯誤;
B.加熱氯化銨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氨氣和氯化氫在試管口遇冷又化合成氯化銨,不能直接加熱固體制備氨氣,實驗室通常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固體制備氨氣,B錯誤;
C.圖2裝置A進行實驗時,先打開止水夾b一段時間,利用稀硫酸和鐵粉反應生成的氫氣趕走裝置內空氣,再關閉b,打開止水夾a,利用壓強差將裝置A中硫酸亞鐵溶液轉移至裝置B中,C錯誤;
D.Fe2+易被空氣中的 O2氧化為 Fe3+,過濾和洗滌時速度越快,晶體與空氣接觸時間越短,氧化程度越低,D正確;
故選D。
【分析】裝置A中,鐵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打開b,利用生成的氫氣將裝置內的空氣排出,裝置C中,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混合固體生成氨氣,將裝置A中的硫酸亞鐵和裝置C生成的氨氣通入裝置B中生成硫酸亞鐵銨晶體。
8.【答案】D
【知識點】共價鍵的形成及共價鍵的主要類型;氧化還原反應;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解析】【解答】A.圖甲中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為放熱反應,反應熱=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則圖甲所示熱化學方程式為,A錯誤;
B.圖甲中存在N-H和氮氧鍵的斷裂,不存在非極性鍵的斷裂,B錯誤;
C.反應③的氧化劑為氧氣,在反應中得到4個電子,還原劑為亞鐵離子,在反應中失去一個電子,則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C錯誤;
D.圖乙中是NH3、NO和O2反應生成N2和H2O,則總反應為,D正確;
故選D。
【分析】A.=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
B.同種非金屬原子間形成非極性鍵,不同種非金屬原子間形成極性鍵;
C.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判斷;
D.圖乙中,NH3、NO和O2反應生成N2和H2O。
9.【答案】D
【知識點】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綜合應用
【解析】【解答】A.乙烯分子中C原子采用sp2雜化,使其 C-H 鍵的鍵長更短、電子云重疊更緊密,因此鍵能大于甲烷中的 C-H 鍵,A錯誤;
B.原子軌道中電子處于全滿、全空、半滿時較穩定,失電子較難,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第一電離能有增大趨勢,族、族元素原子結構穩定,第一電離能更大,因此第一電離能:,B錯誤;
C.是,其分子呈書頁狀結構,正負電荷中心不重合,為極性分子,C錯誤;
D.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不具有強氧化性,D正確;
故選D。
【分析】由圖可知,Y形成5個鍵,Z形成3個鍵,且Z和Y同主族,則Z為N元素,Y為P元素,W形成4個鍵,W為C元素,R形成1個共價鍵,原子序數比C小,則R為H元素,X形成2個鍵,結合原子序數可知,X為O元素,綜上所述,R為H元素,W為C元素,Z為N元素,X為O元素,Y為P元素。
10.【答案】C
【知識點】化學電源新型電池;原電池工作原理及應用;電解池工作原理及應用
【解析】【解答】A.Li為活潑金屬,易與水反應,因此電解質不能配成水溶液,A錯誤;
B.由分析可知,充電時電極a為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B錯誤;
C.充電時,電極b為陽極,電極反應式為,C正確;
D.電池驅動汽車前進時,負極的電極反應為,負極材料減少14g時,有從負極脫嵌出來,故理論上電路中轉移2mol電子,數目為2NA,D錯誤;
故選C。
【分析】原電池工作時,陽離子向正極移動,則放電時,電極b為正極,電極反應式為Li1-xFePO4+xLi++xe-=LiFePO4,電極a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則充電時,電極b為陽極,電極反應式為,電極a為陰極。
11.【答案】C
【知識點】銅及其化合物;常見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綜合應用;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
【解析】【解答】A.“浸取1”步驟中發生的反應為,楊阿虎及時,A錯誤;
B.HCl過量,促進反應正向進行,AgCl溶解,B錯誤;
C.“還原”步厡中,被還原為Au,Au的化合價由+3價變為0價,一個轉移3個電子,被氧化為,N的化合價由-2價變為0價,一個轉移4個電子,根據得失電子守恒,被氧化的與產物Au的物質的量之比為,C正確;
D.“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高溫下也不與氧氣反應,D錯誤;
故選C。
【分析】銅陽極泥含Cu、Ag、Au等元素,加入硫酸和浸取,銅溶解,生成硫酸銅,過濾得到的浸出液1含有硫酸銅和硫酸,濾渣含有、等,再向濾渣中加入鹽酸和得到和,向中加入得到,再將電沉積得到,向中加入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和。
12.【答案】A
【知識點】晶胞的計算
【解析】【解答】A.A、B兩處處于平行面的面心,所處環境相同,的取向相同,A選項說法錯誤;
B.由圖可知,距離最近的有6個,構成正八面體,位于該正八面體空隙中,B選項說法正確;
C.位于體心和棱心位置,與體心等距離且最近的都在棱心處,共有12個, C選項說法正確;
D.晶胞中,位于頂點和面心,數目為,位于棱心,數目為,則晶胞質量,由,(a為晶胞邊長),可得,D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分析】A.A、B兩處在上下面的面心;
B.距離最近的有6個;
C.位于體心和棱心;
D.根據均攤法計算。
13.【答案】D
【知識點】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指示劑;中和滴定;電離平衡常數
【解析】【解答】A.第二滴定終點時,溶液顯堿性,可以選酚酞作為此滴定實驗第二滴定終點的指示劑,A正確;
B.a點時,,pH=4, ,B正確;
C.由圖可知,c點溶液中,根據電荷守恒有,此點pH=7,,且為50%,則,因此有,C正確;
D.時,pH=7,則,,可知時,溶液,D錯誤;
故選D。
【分析】用溶液滴定同濃度的溶液,發生反應:H2A+KOH=KHA+H2O,KHA+KOH=K2A+H2O,則b點為第一滴定終點,此時溶液顯酸性,d為第二滴定終點,溶液顯堿性。
14.【答案】B
【知識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化學平衡的計算
【解析】【解答】A.實驗①和實驗②為等效平衡,平衡時,X的濃度相等,A正確;
B.時間內,實驗②中Z的平均反應速率為零,實驗③中Z的平均反應速率大于零,則平均反應速率:前者后者,B錯誤;
C.由圖可知,由線III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長,反應速率慢,說明由于絕熱,體系溫度降低,故該正反應為吸熱反應,由線III對應實驗③,根據起點相同可以判斷曲線II對應實驗②,c、d兩點的壓強相同,體積相同,反應吸熱,體系③溫度低,根據可知,,,,故,C正確;
D.實驗①中充入,實驗②中充入,二者為等效平衡,平衡時反應物轉化率,該正反應為吸熱反應,相同條件下,恒溫恒容條件下轉化率大于絕熱恒容條件下轉化率,所以,D正確;
故選B。
【分析】A.實驗①和實驗②為等效平衡;
B.,實驗②中Z的平均反應速率為零,實驗③中Z的平均反應速率大于零;
C.結合分析;
D.相同條件下,恒溫恒容條件下轉化率大于絕熱恒容條件下轉化率。
15.【答案】(1)恒壓滴液漏斗;B
(2)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氯氣溶于水,硫酸中的可使平衡左移,減小氯氣損失
(3)冷水浴;
(4);AD
【知識點】氯氣的實驗室制法;中和滴定;探究物質的組成或測量物質的含量;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
【解析】【解答】(1)儀器a的名稱為恒壓滴液漏斗;該裝置為固液常溫型反應裝置,而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需要加熱,因此不能選擇MnO2;
(2)HCl易揮發,制取的氯氣中混有HCl,B的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HCl;Cl2溶于水得到鹽酸和次氯酸,方程式為:,硫酸中的可使平衡左移,減小氯氣損失;
(3),比室溫低,所以用冷水浴;的氯氣反應生成,結合得失電子守恒可知, 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4)①滴定過程中有關系式:,所以有效氯的測定值為。
②A.裝標準液的滴定管未用標準液潤洗,會導致標準液濃度偏低,消耗標準液的體積偏大,結果偏高;
B.滴定前無氣泡,滴定后有氣泡,導致標準液的體積偏小,結果偏低;
C.稀硫酸偏少,反應不充分,轉化生成的偏少,消耗標準液體積偏小,結果偏低;
D.滴定結束時仰視讀數,終點讀數偏大,導致標準液的體積偏大,結果偏高;
故選AD。
【分析】裝置A中,濃鹽酸和固體A反應生成氯氣,沒有加熱裝置,則固體A可以是、、 ,但不能用MnO2, 裝置B中用30%硫酸除去氯氣中含有的HCl,硫酸電離產生的氫離子能抑制氯氣溶于水,減少氯氣的損失,氯氣通入裝置C中,先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次氯酸鈉再與(CNO)3H3發生反應得到產物。
(1)儀器a的名稱為恒壓滴液漏斗;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需要加熱,不能選擇MnO2;
(2)HCl易揮發,制取的氯氣中混有HCl,B的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HCl;Cl2溶于水得到鹽酸和次氯酸,方程式為:,硫酸中的可使平衡左移,減小氯氣損失;
(3),比室溫低,所以用冷水浴。根據題目信息,結合氧化還原與元素守恒,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①,所以有效氯的測定值為。
②A.裝標準液的滴定管未用標準液潤洗,會導致標準液濃度偏低,消耗標準液的體積偏大,結果偏高;
B.滴定前無氣泡,滴定后有氣泡,導致標準液的體積偏小,結果偏低;
C.稀硫酸偏少,反應不充分,轉化生成的偏少,消耗標準液體積偏小,結果偏低;
D.滴定結束時仰視讀數,終點讀數偏大,導致標準液的體積偏大,結果偏高;
故選AD。
16.【答案】(1)
(2)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提高化學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充分;
(3)不能,若調換順序,會與結合生成穩定的,根據題目信息, ,則其逆反應的K小于,無法將轉化為
(4)、
(5)
(6)d
【知識點】常見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綜合應用;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
【解析】【解答】(1)基態的電子排布式為:,故價層電子排布式為:;
(2)“焙燒”時氣體與礦料逆流而行,目的是:利用熱量使O2向上流動,增大固體與氣體的接觸面積,提高化學反應速率,故答案為 :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提高化學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充分;據分析可知,“焙燒”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3)工藝流程中“調pH”和“凈化”若調換順序,會與結合生成穩定的,根據題目信息, ,則其逆反應的K小于,無法將轉化為;
(4)根據分析可知,“濾渣2”為氫氧化鋁和硅酸沉淀,故答案為:、;
(5)“酸化”是為了把轉化為,發生的反應為:,故答案為:;
(6)由圖可知時的溶解度較小,其他物質溶解度相對較大,故冷卻到10℃時得到的固體產品最多,答案為d。
【分析】鉻鐵礦(,含的氧化物等雜質)用Na2CO3和O2焙燒,將轉化為并將氧化物轉化為可溶性鈉鹽:、,濾渣1為MgO和Fe2O3,濾液1中加入H2SO4溶液,、轉化為,濾渣2為,過濾后的濾液中含有,酸化后加入KCl生成,濾渣1用硫酸溶解得到含有Fe3+和Mg2+的溶液,加入NaOH調節pH使Fe3+轉化為Fe(OH)3,過濾后向濾液中加入NaF將Mg2+轉化為MgF2。
(1)基態的電子排布式為:,故價層電子排布式為:;
(2)“焙燒”時氣體與礦料逆流而行,目的是:利用熱量使O2向上流動,增大固體與氣體的接觸面積,提高化學反應速率,故答案為 :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提高化學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充分;據分析可知,“焙燒”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3)工藝流程中“調pH”和“凈化”若調換順序,會與結合生成穩定的,根據題目信息, ,則其逆反應的K小于,無法將轉化為;
(4)根據分析可知,“濾渣2”為氫氧化鋁和硅酸沉淀,故答案為:、;
(5)“酸化”是為了把轉化為,故答案為:;
(6)由圖可知時的溶解度較小,其他物質溶解度相對較大,故冷卻到10℃時得到的固體產品最多,答案為d。
17.【答案】(1)羥基、酯基
(2)還原反應
(3)
(4)A;B
(5)n+(n-1)H2O
(6)11
(7)或
【知識點】有機物的合成;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
【解析】【解答】(1)E中含氧官能團為酰胺基、酯基、羥基;
(2)的過程中,羧基轉化為羥基,發生還原反應;
(3)通過K逆推,為取代反應,結合J的分子式可知J的結構為;
(4)A.物質B的結構簡式為:,苯環上碳原子和酯基碳原子是sp2雜化,甲基上碳原子為sp3,A正確;
B.SO3中心原子為S,價層電子對為3+,孤電子對為0,空間構型為平面三角形,所有原子共平面,B正確;
C.1mol物質F最多能與反應,C錯誤;
D.手性碳原子是一個碳原子周圍連接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物質J的結構為:無手性碳原子,D錯誤;
答案選AB;
(5)A中有氨基和羧基,羧基與氨基脫水縮合形成高分子,方程式為:n+(n-1)H2O;
(6)根據題意,L的一氯代物有3種:、、,在此基礎上考慮二氯代物另一個氯的位置有:、、,共11種
(7)合成BnOOCCl即,可以由和發生反應得到,甲苯與氯氣光照發生甲基上取代反應,在水解得到苯甲醇,合成路線為:
也可以由甲苯與高錳酸鉀溶液反應得到苯甲酸,苯甲酸還原為苯甲醇,合成路線也可以是:。
【分析】A和甲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B,結合B的分子式可知,B的結構簡式為,C在NaOH溶液中反應后再酸化得到D,結合B的結構簡式可知,C為,E在SO3條件下,發生催化氧化得到F,F和G發生取代反應生成H,I與J反應生成K,結合J的分子式可知,J中含有2個F原子,應該是K中右下角的結構,則J的結構簡式為,I的結構簡式為:。
(1)根據E的結構,E中含氧官能團為酰胺基、酯基、羥基;
(2)的反應中羧基轉化為羥基,去氧、加氫都屬于還原反應;
(3)通過K逆推,為取代反應,結合J的分子式可知J的結構為;
(4)物質B的結構簡式為:,苯環上碳原子和酯基碳原子是sp2雜化,甲基上碳原子為sp3,A正確;
SO3中心原子為S,價層電子對為3+,孤電子對為0,空間構型為平面三角形,所有原子共平面,B正確;
1mol物質F最多能與反應,C錯誤;
手性碳原子是一個碳原子周圍連接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物質J的結構為:無手性碳原子,D錯誤;
答案選AB;
(5)A中有氨基和羧基,羧基與氨基脫水縮合形成高分子,方程式為:n+(n-1)H2O;
(6)根據題意,L的一氯代物有3種:、、,在此基礎上考慮二氯代物另一個氯的位置有:、、,共11種
(7)合成BnOOCCl即,可以由和發生反應得到,甲苯與氯氣光照發生甲基上取代反應,在水解得到苯甲醇,合成路線為:
也可以由甲苯與高錳酸鉀溶液反應得到苯甲酸,苯甲酸還原為苯甲醇,合成路線也可以是:。
18.【答案】(1)N2
(2)A;B
(3);;時,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逐漸增大;時,由于烚變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逐漸減小;增大初始水碳比,平衡逆向移動,不利于尿素生成
(4)或0.125;C
(5)
【知識點】化學平衡常數;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化學平衡的計算;電解池工作原理及應用
【解析】【解答】(1)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產物,是指該化合物中的C變為CO2(g),H變為H2O(l),S變為SO2(g),N變為N2(g),、燃燒熱測定中氮元素變為N2。
(2)A.不知道CO(NH2)2(s)→CO(NH2)2(l)→CO(NH2)2(g)的能量數據,僅僅知道各化學鍵的鍵能,計算不出來反應I的,A選;
B.不知道H2O(g)→H2O(l)的能量數據,不能通過各物質的燃燒熱計算反應I的,B選;
C.反應I的=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能通過正逆反應的活化能計算反應I的,C不選;
D.反應I的=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能通過各物質的相對能量計算反應I的,D不選;
故選AB。
(3)①根據反應I可知,氨碳比越大,相當于增大NH3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CO2平衡轉化率越大,則>,水碳比越小,相當于減小H2O(g)的濃度,反應I正向移動,CO2平衡轉化率越大,則<;
②簡述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原因:時,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逐漸增大;時,由于烚變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逐漸減小;
③從化學平衡角度解釋增大初始水碳比不利于合成尿素的原因:增大初始水碳比,相當于增大H2O(g)的濃度,平衡逆向移動,不利于尿素生成。
(4)①當CO2平衡轉化率為20%時,列三段式:
K=
當CO2平衡轉化率為80%時,列三段式:
K=,解得V=L或0.125L;

,故以n(CO2): n(NH3)=13:14投料發生反應I,從反應開始至反應恰好達到平衡時,體系中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始終為30g/mol,選C。
(5)由圖可知,CO2和NO在陰極得到電子生成,電極方程式為:。
【分析】(1)燃燒熱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產生穩定的氧化物時放出的熱量;
(2)=反應物的總鍵能-生成物的總鍵能=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
(3)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具體內容為:如果改變可逆反應的條件(如濃度、壓強、溫度等),化學平衡就被破壞,并向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4)列出反應的三段式,結合表達式計算;
(5)陰極上NO和CO2發生還原反應生成尿素。
(1)燃燒熱的定義是1mol的物質完全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稱為燃燒熱,所謂完全燃燒是指該化合物中的C變為CO2(g),H變為H2O(l),S變為SO2(g),N變為N2(g),、燃燒熱測定中氮元素變為N2。
(2)A.不知道CO(NH2)2(s)→CO(NH2)2(l)→CO(NH2)2(g)的能量數據,僅僅知道各化學鍵的鍵能,計算不出來反應I的,A選;
B.不知道H2O(g)→H2O(l)的能量數據,不能通過各物質的燃燒熱計算反應I的,B選;
C.反應I的=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能通過正逆反應的活化能計算反應I的,C不選;
D.反應I的=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能通過各物質的相對能量計算反應I的,D不選;
故選AB。
(3)①根據反應I可知,氨碳比越大,相當于增大NH3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CO2平衡轉化率越大,則>,水碳比越小,相當于減小H2O(g)的濃度,反應I正向移動,CO2平衡轉化率越大,則<;
②簡述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原因:時,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逐漸增大;時,由于烚變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逐漸減小;
③從化學平衡角度解釋增大初始水碳比不利于合成尿素的原因:增大初始水碳比,相當于增大H2O(g)的濃度,平衡逆向移動,不利于尿素生成。
(4)①當CO2平衡轉化率為20%時,列三段式:
K=
當CO2平衡轉化率為80%時,列三段式:
K=,解得V=L或0.125L;

,故以n(CO2): n(NH3)=13:14投料發生反應I,從反應開始至反應恰好達到平衡時,體系中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始終為30g/mol,選C。
(5)由圖可知,CO2和NO在陰極得到電子生成,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電極方程式為:。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华县| 鄱阳县| 抚州市| 赤峰市| 安龙县| 大城县| 峡江县| 湛江市| 襄樊市| 松滋市| 乐至县| 绥棱县| 观塘区| 茂名市| 新蔡县| 邯郸县| 夏邑县| 化隆| 昌邑市| 永川市| 新巴尔虎左旗| 阳城县| 绥芬河市| 岳阳市| 郁南县| 始兴县| 达州市| 张家港市| 苍溪县| 常德市| 云霄县| 达拉特旗| 瓦房店市| 应用必备| 南岸区| 西藏| 正定县| 闻喜县| 太仓市| 北票市| 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