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5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5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

資源簡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5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
1.(2025·新疆)我國先民在萬年前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粟和黍,表現出突出的創新性。下列我國先民中,主要種植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半坡居民 C.河姆渡人 D.炎黃部落
【答案】C
【知識點】原始的農耕生活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主要種植水稻”和結合所學可知,河姆渡人位于長江流域,氣候濕潤,最早大規模種植水稻,C項符合題意;
A:北京人以采集狩獵為生,尚未發展農業,A項不符合題意;
B:半坡居民位于黃河流域,主要種植粟,B項不符合題意;
D:炎黃部落主要活動在黃河流域,種植粟和黍,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025·新疆)下圖是秦始皇頒行的“銅量”“銅權”。迄今為止,在原秦國之外的很多地方均出土過刻有詔文的“銅量” “銅權”。這證實秦始皇統一了(  )
A.貨幣 B.度量衡 C.車輛的寬窄 D.道路的寬窄
【答案】B
【知識點】秦鞏固統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迄今為止,在原秦國之外的很多地方均出土過刻有詔文的‘銅量’‘銅權’”和結合所學可知,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改變以前各諸侯國使用的長度、容量和重量標準不一的狀況,朝廷規定以秦制為基礎,統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國家統一監制。度量衡的統一,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銅量” “銅權”分別是測量容積和重量的工具,在原秦國之外多地出土刻有詔文的此類器物,證實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統一度量衡有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管理,B項符合題意;
A:統一六國后,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統一貨幣,在全國流通,與“銅量”“銅權”不符,A項不符合題意;
C:為加強對各地的控制和便于交通往來,秦始皇下令統一車軌(車輛的寬窄)和道路的寬度,并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形成了以咸陽為中心的全國交通網,與“銅量”“銅權”不符,C項不符合題意;
D:道路的寬窄與“銅量”“銅權”不符,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秦始皇統一度量衡,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3.(2025·新疆)東晉南朝時期,浙江上虞、余姚、紹興等地出現了分布地區廣泛、產品風格一致的瓷窯體系。其燒制的青瓷釉色灰青,透明而潤澤,潔瑩如玉,在當地能大量生產。這反映出(  )
A.東晉南朝政局穩定 B.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C.全國經濟重心南移 D.江南手工業顯著發展
【答案】D
【知識點】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東晉南朝時期,浙江上虞、余姚、紹興等地出現了分布地區廣泛、產品風格一致的瓷窯體系。其燒制的青瓷釉色灰青,透明而潤澤,潔瑩如玉,在當地能大量生產”可知,東晉南朝時期,浙江多地出現廣泛且風格一致的瓷窯體系,能大量生產優質青瓷,反映出江南地區手工業顯著發展,尤其是制瓷業的進步,D項符合題意;
A:東晉南朝時政局并不穩定,A項不符合題意;
B: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才得到開發,經濟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東晉南朝時期經濟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4.(2025·新疆)有學者稱:“每當人們研究中國文獻中科學史或技術史的任何特定問題時,總會發現宋代是主要關鍵所在。”以下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
A.司南出現 B.指南針用于航海
C.火藥發明 D.雕版印刷術問世
【答案】B
【知識點】宋元時期的科技——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宋代”可知,宋代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體現了宋代在科技方面的關鍵作用,B項符合題意;
A:司南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并非宋代,A項不符合題意;
C:火藥發明于唐代,雖宋代有發展,但“發明”環節不是宋代,不能體現宋代關鍵地位,C項不符合題意;
D:雕版印刷術問世于隋唐時期,宋代貢獻是活字印刷,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指南針,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5.(2025·新疆)元朝結束了五代以來長達數百年的多政權分立局面,重建了中國大一統,并使許多前代王朝不曾直接管理的邊疆地區直接歸屬中央政權管轄之下。下列設置的機構符合材料說法的是(  )
A.西域都護府 B.北庭都元帥府
C.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D.臺灣府
【答案】C
【知識點】元朝的疆域及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重建了中國大一統,并使許多前代王朝不曾直接管理的邊疆地區直接歸屬中央政權管轄之下”和結合所學可知,元朝在西藏地區設置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隸屬宣政院,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元朝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理,如對西藏地區的管轄,使這些地區直接歸屬中央政權,C項符合題意;
A: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屬于漢朝機構,A項不符合題意;
B:元朝設立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今新疆),但漢朝已通過西域都護府管理該地,不符合“前代王朝不曾直接管理”條件,B項不符合題意;
D:1684年清朝設立臺灣府,與元朝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理,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2025·新疆)小史同學在學習某一朝代的統治時做了如下筆記。這個朝代是(  )
措施:1.廢除丞相制度 2.設立三絲,互不統屬 3.設立錦衣衛
A.西漢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答案】D
【知識點】朱元璋強化皇權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廢除丞相制度”“設立三司,互不統屬”“設立錦衣衛”和結合所學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為加強皇權,在中央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職權,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在地方,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互不統屬,從而使行省的權力分散;為監視官民,朱元璋設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揮的錦衣衛。明朝廢除丞相制度,設立三司,互不統屬,還設立錦衣衛,加強皇權,這些措施符合明朝的統治特點,D項符合題意;
A:西漢時期沒有廢除丞相制度,也未設立三司和錦衣衛,A項不符合題意;
B: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有丞相,沒有三司和錦衣衛,B項不符合題意;
C:南宋同樣有丞相,不存在三司和錦衣衛,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明朝強化中央集權,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7.(2025·新疆)1757年,乾隆帝與沿海各省督撫就如何進行海外貿易問題展開討論,最終乾隆帝決定僅留廣州一處通商口岸。這一措施(  )
A.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 B.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C.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 D.使中外經濟交流進一步密切
【答案】B
【知識點】閉關鎖國政策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乾隆帝決定僅留廣州一處通商口岸”和結合所學可知,乾隆帝決定僅留廣州一處通商口岸,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這一政策使中國與世界隔絕,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B項符合題意;
A:清朝 文化專制政策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與貿易政策無直接關聯,A項不符合題意;
C: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反映的是社會內部問題,題干未涉及貧富分化,C項不符合題意;
D:閉關鎖國阻礙了與外國的經濟交流,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閉關鎖國政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8.(2025·新疆)1840年6月,由16艘兵船、4艘武裝汽船、28艘運輸船以及六七千名海陸士兵組成的英國軍隊,從開普敦、印度等地抵達廣東海面,戰爭爆發。這場戰爭(  )
A.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 B.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C.宣告了中國制度變革的失敗 D.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動統治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1840年6月,英國軍隊抵達廣東海面,戰爭爆發”和結合所學可知,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項符合題意;
B:第二次鴉片戰爭等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B項不符合題意;
C:戊戌變法等宣告了中國制度變革的失敗,C項不符合題意;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動統治,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鴉片戰爭,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9.(2025·新疆)20世紀30年代,有這樣一支軍隊轉戰大半個中國,一路浴血奮戰,舍生忘死,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傳播著中國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紅軍長征 D.轉戰陜北
【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20世紀30年代”“轉戰大半個中國”“傳播革命理想”可知,1934—1936年紅軍長征進行,處于20世紀30年代,紅軍長征轉戰大半個中國,傳播了革命理想,體現了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C項符合題意;
A:1927年南昌起義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A項不符合題意;
B:1927年秋收起義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B項不符合題意;
D:1947年轉戰陜北屬于解放戰爭時期,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紅軍長征,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0.(2025·新疆)它把汪洋大海般的農業個體經濟改造為集體經濟,使農業生產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在中國幾千年農耕文明發展史上是一次偉大而深刻的變革。 “它”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B.第一個五年計劃
C.公私合營 D.農業合作化運動
【答案】D
【知識點】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把汪洋大海般的農業個體經濟改造為集體經濟,使農業生產關系發生根本性變化”和結合所學可知,農業合作化運動是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農業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農業合作化運動把農業個體經濟改造為集體經濟,使生產關系發生根本性變化,是中國農耕文明史上的深刻變革,D項符合題意;
A:土地改革是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沒有改變為集體經濟,A項不符合題意;
B: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是發展工業等方面,與農業個體經濟改造為集體經濟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公私合營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方式,不是對農業,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1.(2025·新疆)2025年4月25日,神舟十九號、二十號航天員在“天宮”實現“太空會師”,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第六次“太空會師”。近年,以載人航天技術為代表的中國尖端科技井噴式“上新”。這根本得益于(  )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B.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C.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D.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答案】A
【知識點】航天事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近年,以載人航天技術為代表的中國尖端科技井噴式‘上新’”可知,中國尖端科技的發展根本得益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該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為科技發展提供保障,A項符合題意;
B: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是科技發展等帶來的結果,B項不符合題意;
C: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是外部條件,C項不符合題意;
D: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與科技發展相互促進,但不是根本原因,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航天技術的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2.(2025·新疆)某學校戲劇社團正在排演課本劇。有同學看到如下場景,據此判斷劇中(  )
人物1:(解下所佩武器,脫帽,下跪,把雙手放到人物2合攏的手掌中)閣下,我是 您的人了。(宣誓)從現在起,我將像一個封臣對封君那樣真誠無欺地效忠于您。 人物2:(拉起人物1,親吻他的臉頰,宣誓)我會保護你。(將一把寶劍交給人物1)
A.人物分別是領主、佃戶 B.人物關系以血緣為紐帶
C.人物正式結成契約關系 D.場景出現在羅馬共和國
【答案】C
【知識點】封君與封臣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人物1:(解下所佩武器,脫帽,下跪,把雙手放到人物2合攏的手掌中)閣下,我是您的人了。(宣誓)從現在起,我將像一個封臣對封君那樣真誠無欺地效忠于您。”“人物2:(拉起人物1,親吻他的臉頰,宣誓)我會保護你。(將一把寶劍交給人物1)”和結合所學可知,其描述的是封臣向封君宣誓效忠的儀式:封臣解下武器、脫帽下跪,將雙手置于封君掌中,宣誓效忠;封君則親吻其臉頰并授予寶劍,承諾保護。這一過程體現了雙方通過契約確立權利義務關系。題干中的場景反映的是封君封臣制度,人物1和人物2正式結成契約關系,封臣對封君效忠,封君保護封臣,C項符合題意;
A:佃戶與領主是經濟依附關系,而非軍事效忠,A項不符合題意;
B:封君與封臣關系基于契約,以土地為紐帶,而非血緣,B項不符合題意;
D:羅馬共和國時期并未形成此制度,該場景屬于中世紀西歐,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封君封臣制度,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3.(2025·新疆)西歐古典希臘羅馬文化在中世紀初期實際上已被摧毀得蕩然無存,正是通過阿拉伯人的翻譯才保留了下來,并將其傳回歐洲。由此可見阿拉伯人(  )
A.保存和傳播了古代歐洲文化 B.批判了封建道德倫理觀念
C.用理性之光驅散了愚昧黑暗 D.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答案】A
【知識點】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西歐古典希臘羅馬文化在中世紀初期實際上已被摧毀得蕩然無存,正是通過阿拉伯人的翻譯才保留了下來,并將其傳回歐洲”和結合所學可知,阿拉伯人翻譯并保留了西歐古典希臘羅馬文化,還將其傳回歐洲,說明阿拉伯人保存和傳播了古代歐洲文化,A項符合題意;
B:題干未涉及批判封建道德倫理觀念,B項不符合題意;
C:啟蒙運動用理性之光驅散了愚昧黑暗,與阿拉伯人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強調的是阿拉伯人對古代歐洲文化的保存和傳播,而非創造自己特色的文化,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阿拉伯文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4.(2025·新疆)會議簽訂的各項條約修改和補充了《凡爾賽條約》中的一些條款,通過戰勝國之間的暫時 協調,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形成了新型國際關系結構。這里的“會議”是(  )
A.制憲會議 B.第二屆大陸會議
C.巴黎和會 D.華盛頓會議
【答案】D
【知識點】華盛頓會議與《九國公約》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修改和補充了《凡爾賽條約》中的一些條款”可知,華盛頓會議簽訂的各項條約修改和補充了《凡爾賽條約》,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形成了新的國際關系結構,即華盛頓體系,D項符合題意;
A:制憲會議主要是為制定憲法法等,與題干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
B:第二屆大陸會議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會議,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巴黎和會簽訂《凡爾賽條約》,但主要是處理歐洲和西亞等地的問題,并非針對東亞和太平洋地區,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華盛頓會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5.(2025·新疆)歷史學習中,同學們要學會透過紛雜表象認識歷史的本質。觀察下列圖片,其反映的本質是(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
C.科學社會主義誕生 D.蘇聯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
【答案】B
【知識點】馬克思、恩格斯與《共產黨宣言》;列寧與俄國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圖片信息“《共產黨宣言》書影”“攻占冬宮”“第聶伯河水電站”“上海浦東開發區”和結合所學可知,《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攻占冬宮是俄國十月革命的成果,第聶伯河水電站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上海浦東開發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這些都反映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B項符合題意;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是指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題干未涉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攻占冬宮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關鍵事件,代表無產階級首次通過暴力革命成功推翻資產階級政權(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府,A項不符合題意;
C: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與上海浦東開發區不符,C項不符合題意;
D:蘇聯社會主義建設與“第聶伯河水電站”相關,而上海浦東開發區反映的是中國的改革,與蘇聯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6.(2025·新疆)某校同學積極參加“文化中國行”活動,請你也參與,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相關任務。
(1)任務一:解讀課本中的國寶
圖1“國寶”腹內銘文記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紂的時間,該時間是哪一年 圖2“國寶”在新疆出土說明了什么
(2)任務二:參觀博物館中的珍藏
①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研學時, “盛唐氣象”展覽區“絲路繁華”篇章引起同學們關注。如果讓你參與布展,為這一篇章挑選兩張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圖片,請寫出圖片名稱。
②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研學時,同學們來到“歷史的豐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覽”區,看到以下電文,據此說說你的感悟。
陶峙岳將軍及所屬部隊將士們: 包爾漢主席及所屬政府工作人員們: 你們在九月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的通電收到了。我們認為你們的立場是正確的。你們聲明脫離廣州反動殘余政府,歸向人民民主陣營,接受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領導,聽候 中央人民政府及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處置,此種態度符合全國人民的愿望,我們極 為欣慰,希望你們團結軍政人員,維持民族團結和地方秩序,并和現正準備出關的人民解 放軍合作,廢除舊制度,實行新制度,為建立新新疆而奮斗。 毛澤東 朱德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3)任務三:分享學習中的收獲
在這次“文化中國行”活動中,同學們準備分享校內校外的學習成果,請介紹你的分享方法。
【答案】(1)公元前1046年;圖2漢代木簡在新疆出土說明新疆地區在漢代就與中原地區有文化交流,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①玄奘西行圖、鑒真東渡圖;玄奘西行天竺取經,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都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
②感悟:新疆和平解放是大勢所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各族人民的團結,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3)可以通過制作手抄報、舉辦演講比賽、開展主題班會等方法分享學習成果。
【知識點】鑒真與玄奘;青銅藝術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周武王繼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統帥各路聯軍,在牧野與商軍展開決戰,大獲全勝。根據圖2可知,漢代《倉頡篇》木簡、《論語》木簡在新疆出土,說明新疆地區在漢代就與中原地區有文化交流,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根據材料“盛唐氣象展覽區絲路繁華”和結合所學可知,貞觀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十多年后,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鑒真受日本邀請東渡日本,在日本傳授佛法,還傳播中國醫藥、文學、書法、建筑化等,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所以選取《玄奘西行求法圖》《鑒真東渡圖》。
(3)根據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感悟從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愛國主義的精神品質和對新疆的發展影響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新疆和平解放是大勢所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各族人民的團結,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可以通過制作手抄報、舉辦演講比賽、開展主題班會等方法分享學習成果。
故答案為:
(1)時間:約公元前1046年。說明:新疆地區在漢代就與中原地區有文化交流,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名稱:《玄奘西行圖》《鑒真東渡圖》。玄奘西行天竺取經,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都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
(3)感悟:新疆和平解放是大勢所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各族人民的團結,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4)分享方法:可以通過制作手抄報、舉辦演講比賽、開展主題班會等方法分享學習成果。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武王伐紂、中外文化交流、新疆和平解放等,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7.(2025·新疆)在歷史長河中,世界上各個地區的人們創造了姹紫嫣紅的文明和五彩斑斕的世界,推動了 文明社會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古代文明 多元發展】
公元前3000年至前1000年之間,亞洲和非洲以及歐洲都出現了文明社會。這些古老的文明都創造了不同的政 治制度和豐富的文化成就。 —中國歷史研究院主編《世界簡史·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 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主政
結合所學知識,舉一例古代“亞洲和非洲”創造的文明成果;指出圖中人物的歷史貢獻。
(2)【近代西方 影響世界】
依據示意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將A、B兩處補充完整。圍繞“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任選其中的一個事件分析其影響。
(3)【現代世界 文明回歸】
從20世紀開始,全世界掀起了擺脫殖民統治、努力追趕現代化的熱潮。時至今日,現代化 在很多國家已經取得重大成就,其中成就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幾乎都是人類古老文明的核心 區……我們說這是一種“文明回歸”,其結果將改變“西方發達、東方不發達”的世界格局,這也 是21世紀正在上演的世界大變局。
———錢乘旦《風起云飛揚》
結合所學知識,20世紀中期,亞非“人類古老文明的核心區”“文明回歸”的典型事件是什 么 請談談21世紀的中國應該如何迎接“文明回歸”。
【答案】(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或古代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等);圖中人物是伯里克利,他主政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
(2)A:文藝復興;B:工業革命;例如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3)典型事件:印度獨立、埃及獨立等;中國應堅持改革開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知識點】雅典民主政治;文藝復興;第一次工業革命;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和結合所學可知,“亞洲和非洲”創造的文明成果需要關注到的是古埃及文明、古兩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國文明。任舉一例即可: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或古代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等)。根據材料可知,圖中的人物是雅典的著名執政官伯里克利。他是雅典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他執政時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期。他的主要貢獻在于進行了雅典的民主改革,伯里克利擴大了公民的權利,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代表各地的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為了保證貧窮公民參政議政,伯里克利還建立了津貼制度。
(2)根據示意圖和結合所學可知,A事件在“走向近代”的主題下,世界走向近代需要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上發展資本主義。A事件是思想上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對應的事件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借復興古羅馬古希臘的文化,實質上宣傳的是資本主義的思想。B是一個主題,需要涵蓋“君主立憲的英國”、“美國的獨立”、“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三個事件。英國經過了資產階級革命后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美國脫離了英國殖民而獨立,并且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主要描述的是法國推翻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制度的過程。所以綜合可以得出主題:B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根據材料“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和結合所學可知,這三個歷史事件中任選一個,并撰寫影響。如:選擇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3)根據材料“從20世紀開始,全世界掀起了擺脫殖民統治、努力追趕現代化的熱潮。時至今日,現代化在很多國家已經取得重大成就”和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席卷全球。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本小問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國應堅持改革開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故答案為:
(1)文明成果: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或古代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等)。歷史貢獻:圖中人物是伯里克利,他主政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
(2)A:文藝復興。B: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示例:選擇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影響: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3)事件:印度獨立、埃及獨立等。如何做:中國應堅持改革開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21世紀的中國應該如何迎接“文明回歸”、四大文明古國的文明成果、雅典民主政治、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萬隆會議,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8.(2025·新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決定了人類命運的走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年代尺 (局部)
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的是哪個國家 簡述理由。
(2)材料二 從1943年到1945年戰爭結束,美、英、蘇三大國的首腦或外長相繼舉行了一系 列會晤與會談,主要內容包括兩大方面:第一,如何徹底打敗法西斯集團;第二,如何安排戰后 的世界,并確保戰后的世界和平。
——摘編自徐藍《戰爭與和平:兩次世界大戰的比較研究》
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為“徹底打敗法西斯集團”“確保戰后的世界和平”采取的方式。
(3)
材料三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公開發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標識由長城、橄欖枝、光輝、數字“80”、時間“1945-2025” 構成。 — — 新華社2025年5月13日 注:原圖為彩色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學校舉辦“我是一名宣傳員”活動。請為“紀念活動標識”寫一段解說詞。要求:使用兩例史事,史論結合,表達清晰。
【答案】(1)中國;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開始了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召開會議,協調作戰;軍事上聯合進攻法西斯國家。
(3)解說詞:長城象征著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抵抗,如八路軍在平型關大捷中取得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橄欖枝代表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如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取得勝利,成為二戰的轉折點。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和平,反對戰爭。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聯合國宣言》與二戰的轉折;雅爾塔會議與二戰勝利、性質及影響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1931.9.18”和結合所學可知,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于次日清晨占領沈陽。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率先開展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根據材料二“美、英、蘇三大國的首腦或外長相繼舉行了一系列會晤與會談”和結合所學可知,從 召開會議,協調作戰;軍事上聯合進攻法西斯國家等角度進行分析,如:召開系列國際會議(如雅爾塔會議、開羅會議),協調作戰策略、規劃戰后秩序;盟軍在歐亞戰場聯動反攻(如諾曼底登陸開辟西線,配合蘇聯東線作戰);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構建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凝聚各國力量。
(3)根據所學可知,長城象征著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抵抗,如八路軍在平型關大捷中取得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橄欖枝代表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如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取得勝利,成為二戰的轉折點。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和平,反對戰爭。
故答案為:
(1)國家:中國。理由: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率先開展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方式:召開會議,協調作戰;軍事上聯合進攻法西斯國家。
(3)解說詞:長城象征著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抵抗,如八路軍在平型關大捷中取得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橄欖枝代表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如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取得勝利,成為二戰的轉折點。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和平,反對戰爭。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 /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5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
1.(2025·新疆)我國先民在萬年前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粟和黍,表現出突出的創新性。下列我國先民中,主要種植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半坡居民 C.河姆渡人 D.炎黃部落
2.(2025·新疆)下圖是秦始皇頒行的“銅量”“銅權”。迄今為止,在原秦國之外的很多地方均出土過刻有詔文的“銅量” “銅權”。這證實秦始皇統一了(  )
A.貨幣 B.度量衡 C.車輛的寬窄 D.道路的寬窄
3.(2025·新疆)東晉南朝時期,浙江上虞、余姚、紹興等地出現了分布地區廣泛、產品風格一致的瓷窯體系。其燒制的青瓷釉色灰青,透明而潤澤,潔瑩如玉,在當地能大量生產。這反映出(  )
A.東晉南朝政局穩定 B.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C.全國經濟重心南移 D.江南手工業顯著發展
4.(2025·新疆)有學者稱:“每當人們研究中國文獻中科學史或技術史的任何特定問題時,總會發現宋代是主要關鍵所在。”以下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
A.司南出現 B.指南針用于航海
C.火藥發明 D.雕版印刷術問世
5.(2025·新疆)元朝結束了五代以來長達數百年的多政權分立局面,重建了中國大一統,并使許多前代王朝不曾直接管理的邊疆地區直接歸屬中央政權管轄之下。下列設置的機構符合材料說法的是(  )
A.西域都護府 B.北庭都元帥府
C.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D.臺灣府
6.(2025·新疆)小史同學在學習某一朝代的統治時做了如下筆記。這個朝代是(  )
措施:1.廢除丞相制度 2.設立三絲,互不統屬 3.設立錦衣衛
A.西漢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7.(2025·新疆)1757年,乾隆帝與沿海各省督撫就如何進行海外貿易問題展開討論,最終乾隆帝決定僅留廣州一處通商口岸。這一措施(  )
A.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 B.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C.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 D.使中外經濟交流進一步密切
8.(2025·新疆)1840年6月,由16艘兵船、4艘武裝汽船、28艘運輸船以及六七千名海陸士兵組成的英國軍隊,從開普敦、印度等地抵達廣東海面,戰爭爆發。這場戰爭(  )
A.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 B.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C.宣告了中國制度變革的失敗 D.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動統治
9.(2025·新疆)20世紀30年代,有這樣一支軍隊轉戰大半個中國,一路浴血奮戰,舍生忘死,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傳播著中國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紅軍長征 D.轉戰陜北
10.(2025·新疆)它把汪洋大海般的農業個體經濟改造為集體經濟,使農業生產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在中國幾千年農耕文明發展史上是一次偉大而深刻的變革。 “它”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B.第一個五年計劃
C.公私合營 D.農業合作化運動
11.(2025·新疆)2025年4月25日,神舟十九號、二十號航天員在“天宮”實現“太空會師”,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第六次“太空會師”。近年,以載人航天技術為代表的中國尖端科技井噴式“上新”。這根本得益于(  )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B.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C.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D.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12.(2025·新疆)某學校戲劇社團正在排演課本劇。有同學看到如下場景,據此判斷劇中(  )
人物1:(解下所佩武器,脫帽,下跪,把雙手放到人物2合攏的手掌中)閣下,我是 您的人了。(宣誓)從現在起,我將像一個封臣對封君那樣真誠無欺地效忠于您。 人物2:(拉起人物1,親吻他的臉頰,宣誓)我會保護你。(將一把寶劍交給人物1)
A.人物分別是領主、佃戶 B.人物關系以血緣為紐帶
C.人物正式結成契約關系 D.場景出現在羅馬共和國
13.(2025·新疆)西歐古典希臘羅馬文化在中世紀初期實際上已被摧毀得蕩然無存,正是通過阿拉伯人的翻譯才保留了下來,并將其傳回歐洲。由此可見阿拉伯人(  )
A.保存和傳播了古代歐洲文化 B.批判了封建道德倫理觀念
C.用理性之光驅散了愚昧黑暗 D.創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14.(2025·新疆)會議簽訂的各項條約修改和補充了《凡爾賽條約》中的一些條款,通過戰勝國之間的暫時 協調,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形成了新型國際關系結構。這里的“會議”是(  )
A.制憲會議 B.第二屆大陸會議
C.巴黎和會 D.華盛頓會議
15.(2025·新疆)歷史學習中,同學們要學會透過紛雜表象認識歷史的本質。觀察下列圖片,其反映的本質是(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
C.科學社會主義誕生 D.蘇聯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
16.(2025·新疆)某校同學積極參加“文化中國行”活動,請你也參與,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相關任務。
(1)任務一:解讀課本中的國寶
圖1“國寶”腹內銘文記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紂的時間,該時間是哪一年 圖2“國寶”在新疆出土說明了什么
(2)任務二:參觀博物館中的珍藏
①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研學時, “盛唐氣象”展覽區“絲路繁華”篇章引起同學們關注。如果讓你參與布展,為這一篇章挑選兩張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圖片,請寫出圖片名稱。
②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研學時,同學們來到“歷史的豐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覽”區,看到以下電文,據此說說你的感悟。
陶峙岳將軍及所屬部隊將士們: 包爾漢主席及所屬政府工作人員們: 你們在九月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的通電收到了。我們認為你們的立場是正確的。你們聲明脫離廣州反動殘余政府,歸向人民民主陣營,接受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領導,聽候 中央人民政府及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處置,此種態度符合全國人民的愿望,我們極 為欣慰,希望你們團結軍政人員,維持民族團結和地方秩序,并和現正準備出關的人民解 放軍合作,廢除舊制度,實行新制度,為建立新新疆而奮斗。 毛澤東 朱德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3)任務三:分享學習中的收獲
在這次“文化中國行”活動中,同學們準備分享校內校外的學習成果,請介紹你的分享方法。
17.(2025·新疆)在歷史長河中,世界上各個地區的人們創造了姹紫嫣紅的文明和五彩斑斕的世界,推動了 文明社會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古代文明 多元發展】
公元前3000年至前1000年之間,亞洲和非洲以及歐洲都出現了文明社會。這些古老的文明都創造了不同的政 治制度和豐富的文化成就。 —中國歷史研究院主編《世界簡史·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 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主政
結合所學知識,舉一例古代“亞洲和非洲”創造的文明成果;指出圖中人物的歷史貢獻。
(2)【近代西方 影響世界】
依據示意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將A、B兩處補充完整。圍繞“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任選其中的一個事件分析其影響。
(3)【現代世界 文明回歸】
從20世紀開始,全世界掀起了擺脫殖民統治、努力追趕現代化的熱潮。時至今日,現代化 在很多國家已經取得重大成就,其中成就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幾乎都是人類古老文明的核心 區……我們說這是一種“文明回歸”,其結果將改變“西方發達、東方不發達”的世界格局,這也 是21世紀正在上演的世界大變局。
———錢乘旦《風起云飛揚》
結合所學知識,20世紀中期,亞非“人類古老文明的核心區”“文明回歸”的典型事件是什 么 請談談21世紀的中國應該如何迎接“文明回歸”。
18.(2025·新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決定了人類命運的走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年代尺 (局部)
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的是哪個國家 簡述理由。
(2)材料二 從1943年到1945年戰爭結束,美、英、蘇三大國的首腦或外長相繼舉行了一系 列會晤與會談,主要內容包括兩大方面:第一,如何徹底打敗法西斯集團;第二,如何安排戰后 的世界,并確保戰后的世界和平。
——摘編自徐藍《戰爭與和平:兩次世界大戰的比較研究》
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為“徹底打敗法西斯集團”“確保戰后的世界和平”采取的方式。
(3)
材料三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公開發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標識由長城、橄欖枝、光輝、數字“80”、時間“1945-2025” 構成。 — — 新華社2025年5月13日 注:原圖為彩色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學校舉辦“我是一名宣傳員”活動。請為“紀念活動標識”寫一段解說詞。要求:使用兩例史事,史論結合,表達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原始的農耕生活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主要種植水稻”和結合所學可知,河姆渡人位于長江流域,氣候濕潤,最早大規模種植水稻,C項符合題意;
A:北京人以采集狩獵為生,尚未發展農業,A項不符合題意;
B:半坡居民位于黃河流域,主要種植粟,B項不符合題意;
D:炎黃部落主要活動在黃河流域,種植粟和黍,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答案】B
【知識點】秦鞏固統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迄今為止,在原秦國之外的很多地方均出土過刻有詔文的‘銅量’‘銅權’”和結合所學可知,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改變以前各諸侯國使用的長度、容量和重量標準不一的狀況,朝廷規定以秦制為基礎,統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國家統一監制。度量衡的統一,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銅量” “銅權”分別是測量容積和重量的工具,在原秦國之外多地出土刻有詔文的此類器物,證實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統一度量衡有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管理,B項符合題意;
A:統一六國后,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統一貨幣,在全國流通,與“銅量”“銅權”不符,A項不符合題意;
C:為加強對各地的控制和便于交通往來,秦始皇下令統一車軌(車輛的寬窄)和道路的寬度,并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形成了以咸陽為中心的全國交通網,與“銅量”“銅權”不符,C項不符合題意;
D:道路的寬窄與“銅量”“銅權”不符,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秦始皇統一度量衡,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3.【答案】D
【知識點】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東晉南朝時期,浙江上虞、余姚、紹興等地出現了分布地區廣泛、產品風格一致的瓷窯體系。其燒制的青瓷釉色灰青,透明而潤澤,潔瑩如玉,在當地能大量生產”可知,東晉南朝時期,浙江多地出現廣泛且風格一致的瓷窯體系,能大量生產優質青瓷,反映出江南地區手工業顯著發展,尤其是制瓷業的進步,D項符合題意;
A:東晉南朝時政局并不穩定,A項不符合題意;
B: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才得到開發,經濟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東晉南朝時期經濟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4.【答案】B
【知識點】宋元時期的科技——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宋代”可知,宋代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體現了宋代在科技方面的關鍵作用,B項符合題意;
A:司南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并非宋代,A項不符合題意;
C:火藥發明于唐代,雖宋代有發展,但“發明”環節不是宋代,不能體現宋代關鍵地位,C項不符合題意;
D:雕版印刷術問世于隋唐時期,宋代貢獻是活字印刷,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指南針,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5.【答案】C
【知識點】元朝的疆域及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重建了中國大一統,并使許多前代王朝不曾直接管理的邊疆地區直接歸屬中央政權管轄之下”和結合所學可知,元朝在西藏地區設置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隸屬宣政院,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元朝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理,如對西藏地區的管轄,使這些地區直接歸屬中央政權,C項符合題意;
A: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屬于漢朝機構,A項不符合題意;
B:元朝設立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今新疆),但漢朝已通過西域都護府管理該地,不符合“前代王朝不曾直接管理”條件,B項不符合題意;
D:1684年清朝設立臺灣府,與元朝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理,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答案】D
【知識點】朱元璋強化皇權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廢除丞相制度”“設立三司,互不統屬”“設立錦衣衛”和結合所學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為加強皇權,在中央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職權,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在地方,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互不統屬,從而使行省的權力分散;為監視官民,朱元璋設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揮的錦衣衛。明朝廢除丞相制度,設立三司,互不統屬,還設立錦衣衛,加強皇權,這些措施符合明朝的統治特點,D項符合題意;
A:西漢時期沒有廢除丞相制度,也未設立三司和錦衣衛,A項不符合題意;
B: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有丞相,沒有三司和錦衣衛,B項不符合題意;
C:南宋同樣有丞相,不存在三司和錦衣衛,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明朝強化中央集權,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7.【答案】B
【知識點】閉關鎖國政策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乾隆帝決定僅留廣州一處通商口岸”和結合所學可知,乾隆帝決定僅留廣州一處通商口岸,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這一政策使中國與世界隔絕,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B項符合題意;
A:清朝 文化專制政策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與貿易政策無直接關聯,A項不符合題意;
C: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反映的是社會內部問題,題干未涉及貧富分化,C項不符合題意;
D:閉關鎖國阻礙了與外國的經濟交流,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閉關鎖國政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8.【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1840年6月,英國軍隊抵達廣東海面,戰爭爆發”和結合所學可知,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項符合題意;
B:第二次鴉片戰爭等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B項不符合題意;
C:戊戌變法等宣告了中國制度變革的失敗,C項不符合題意;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動統治,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鴉片戰爭,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9.【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20世紀30年代”“轉戰大半個中國”“傳播革命理想”可知,1934—1936年紅軍長征進行,處于20世紀30年代,紅軍長征轉戰大半個中國,傳播了革命理想,體現了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C項符合題意;
A:1927年南昌起義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A項不符合題意;
B:1927年秋收起義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B項不符合題意;
D:1947年轉戰陜北屬于解放戰爭時期,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紅軍長征,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0.【答案】D
【知識點】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把汪洋大海般的農業個體經濟改造為集體經濟,使農業生產關系發生根本性變化”和結合所學可知,農業合作化運動是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農業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農業合作化運動把農業個體經濟改造為集體經濟,使生產關系發生根本性變化,是中國農耕文明史上的深刻變革,D項符合題意;
A:土地改革是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沒有改變為集體經濟,A項不符合題意;
B: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是發展工業等方面,與農業個體經濟改造為集體經濟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公私合營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方式,不是對農業,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1.【答案】A
【知識點】航天事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近年,以載人航天技術為代表的中國尖端科技井噴式‘上新’”可知,中國尖端科技的發展根本得益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該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為科技發展提供保障,A項符合題意;
B: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是科技發展等帶來的結果,B項不符合題意;
C: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是外部條件,C項不符合題意;
D: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與科技發展相互促進,但不是根本原因,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航天技術的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2.【答案】C
【知識點】封君與封臣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人物1:(解下所佩武器,脫帽,下跪,把雙手放到人物2合攏的手掌中)閣下,我是您的人了。(宣誓)從現在起,我將像一個封臣對封君那樣真誠無欺地效忠于您。”“人物2:(拉起人物1,親吻他的臉頰,宣誓)我會保護你。(將一把寶劍交給人物1)”和結合所學可知,其描述的是封臣向封君宣誓效忠的儀式:封臣解下武器、脫帽下跪,將雙手置于封君掌中,宣誓效忠;封君則親吻其臉頰并授予寶劍,承諾保護。這一過程體現了雙方通過契約確立權利義務關系。題干中的場景反映的是封君封臣制度,人物1和人物2正式結成契約關系,封臣對封君效忠,封君保護封臣,C項符合題意;
A:佃戶與領主是經濟依附關系,而非軍事效忠,A項不符合題意;
B:封君與封臣關系基于契約,以土地為紐帶,而非血緣,B項不符合題意;
D:羅馬共和國時期并未形成此制度,該場景屬于中世紀西歐,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封君封臣制度,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3.【答案】A
【知識點】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西歐古典希臘羅馬文化在中世紀初期實際上已被摧毀得蕩然無存,正是通過阿拉伯人的翻譯才保留了下來,并將其傳回歐洲”和結合所學可知,阿拉伯人翻譯并保留了西歐古典希臘羅馬文化,還將其傳回歐洲,說明阿拉伯人保存和傳播了古代歐洲文化,A項符合題意;
B:題干未涉及批判封建道德倫理觀念,B項不符合題意;
C:啟蒙運動用理性之光驅散了愚昧黑暗,與阿拉伯人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強調的是阿拉伯人對古代歐洲文化的保存和傳播,而非創造自己特色的文化,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阿拉伯文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4.【答案】D
【知識點】華盛頓會議與《九國公約》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修改和補充了《凡爾賽條約》中的一些條款”可知,華盛頓會議簽訂的各項條約修改和補充了《凡爾賽條約》,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形成了新的國際關系結構,即華盛頓體系,D項符合題意;
A:制憲會議主要是為制定憲法法等,與題干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
B:第二屆大陸會議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會議,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巴黎和會簽訂《凡爾賽條約》,但主要是處理歐洲和西亞等地的問題,并非針對東亞和太平洋地區,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華盛頓會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5.【答案】B
【知識點】馬克思、恩格斯與《共產黨宣言》;列寧與俄國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圖片信息“《共產黨宣言》書影”“攻占冬宮”“第聶伯河水電站”“上海浦東開發區”和結合所學可知,《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攻占冬宮是俄國十月革命的成果,第聶伯河水電站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上海浦東開發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這些都反映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B項符合題意;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是指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題干未涉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攻占冬宮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關鍵事件,代表無產階級首次通過暴力革命成功推翻資產階級政權(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府,A項不符合題意;
C: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與上海浦東開發區不符,C項不符合題意;
D:蘇聯社會主義建設與“第聶伯河水電站”相關,而上海浦東開發區反映的是中國的改革,與蘇聯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6.【答案】(1)公元前1046年;圖2漢代木簡在新疆出土說明新疆地區在漢代就與中原地區有文化交流,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①玄奘西行圖、鑒真東渡圖;玄奘西行天竺取經,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都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
②感悟:新疆和平解放是大勢所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各族人民的團結,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3)可以通過制作手抄報、舉辦演講比賽、開展主題班會等方法分享學習成果。
【知識點】鑒真與玄奘;青銅藝術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周武王繼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統帥各路聯軍,在牧野與商軍展開決戰,大獲全勝。根據圖2可知,漢代《倉頡篇》木簡、《論語》木簡在新疆出土,說明新疆地區在漢代就與中原地區有文化交流,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根據材料“盛唐氣象展覽區絲路繁華”和結合所學可知,貞觀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十多年后,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鑒真受日本邀請東渡日本,在日本傳授佛法,還傳播中國醫藥、文學、書法、建筑化等,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所以選取《玄奘西行求法圖》《鑒真東渡圖》。
(3)根據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感悟從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愛國主義的精神品質和對新疆的發展影響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新疆和平解放是大勢所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各族人民的團結,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可以通過制作手抄報、舉辦演講比賽、開展主題班會等方法分享學習成果。
故答案為:
(1)時間:約公元前1046年。說明:新疆地區在漢代就與中原地區有文化交流,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名稱:《玄奘西行圖》《鑒真東渡圖》。玄奘西行天竺取經,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都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
(3)感悟:新疆和平解放是大勢所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各族人民的團結,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4)分享方法:可以通過制作手抄報、舉辦演講比賽、開展主題班會等方法分享學習成果。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武王伐紂、中外文化交流、新疆和平解放等,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7.【答案】(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或古代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等);圖中人物是伯里克利,他主政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
(2)A:文藝復興;B:工業革命;例如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3)典型事件:印度獨立、埃及獨立等;中國應堅持改革開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知識點】雅典民主政治;文藝復興;第一次工業革命;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和結合所學可知,“亞洲和非洲”創造的文明成果需要關注到的是古埃及文明、古兩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國文明。任舉一例即可: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或古代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等)。根據材料可知,圖中的人物是雅典的著名執政官伯里克利。他是雅典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他執政時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期。他的主要貢獻在于進行了雅典的民主改革,伯里克利擴大了公民的權利,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代表各地的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為了保證貧窮公民參政議政,伯里克利還建立了津貼制度。
(2)根據示意圖和結合所學可知,A事件在“走向近代”的主題下,世界走向近代需要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上發展資本主義。A事件是思想上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對應的事件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借復興古羅馬古希臘的文化,實質上宣傳的是資本主義的思想。B是一個主題,需要涵蓋“君主立憲的英國”、“美國的獨立”、“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三個事件。英國經過了資產階級革命后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美國脫離了英國殖民而獨立,并且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主要描述的是法國推翻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制度的過程。所以綜合可以得出主題:B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根據材料“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和結合所學可知,這三個歷史事件中任選一個,并撰寫影響。如:選擇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3)根據材料“從20世紀開始,全世界掀起了擺脫殖民統治、努力追趕現代化的熱潮。時至今日,現代化在很多國家已經取得重大成就”和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席卷全球。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本小問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國應堅持改革開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故答案為:
(1)文明成果: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或古代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等)。歷史貢獻:圖中人物是伯里克利,他主政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
(2)A:文藝復興。B: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示例:選擇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影響: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3)事件:印度獨立、埃及獨立等。如何做:中國應堅持改革開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21世紀的中國應該如何迎接“文明回歸”、四大文明古國的文明成果、雅典民主政治、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萬隆會議,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8.【答案】(1)中國;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開始了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召開會議,協調作戰;軍事上聯合進攻法西斯國家。
(3)解說詞:長城象征著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抵抗,如八路軍在平型關大捷中取得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橄欖枝代表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如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取得勝利,成為二戰的轉折點。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和平,反對戰爭。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聯合國宣言》與二戰的轉折;雅爾塔會議與二戰勝利、性質及影響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1931.9.18”和結合所學可知,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于次日清晨占領沈陽。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率先開展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根據材料二“美、英、蘇三大國的首腦或外長相繼舉行了一系列會晤與會談”和結合所學可知,從 召開會議,協調作戰;軍事上聯合進攻法西斯國家等角度進行分析,如:召開系列國際會議(如雅爾塔會議、開羅會議),協調作戰策略、規劃戰后秩序;盟軍在歐亞戰場聯動反攻(如諾曼底登陸開辟西線,配合蘇聯東線作戰);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構建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凝聚各國力量。
(3)根據所學可知,長城象征著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抵抗,如八路軍在平型關大捷中取得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橄欖枝代表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如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取得勝利,成為二戰的轉折點。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和平,反對戰爭。
故答案為:
(1)國家:中國。理由: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率先開展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方式:召開會議,協調作戰;軍事上聯合進攻法西斯國家。
(3)解說詞:長城象征著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抵抗,如八路軍在平型關大捷中取得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橄欖枝代表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如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取得勝利,成為二戰的轉折點。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和平,反對戰爭。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侯马市| 康平县| 海城市| 乌鲁木齐市| 平果县| 盐边县| 图们市| 平武县| 建阳市| 荣昌县| 六枝特区| 晋宁县| 嘉义市| 古田县| 吉水县| 三原县| 常山县| 永顺县| 灌云县| 岳阳市| 礼泉县| 墨玉县| 长春市| 阿拉善左旗| 犍为县| 桑日县| 蓬溪县| 镇平县| 南通市| 金秀| 呈贡县| 安阳县| 绥化市| 青河县| 安化县| 温泉县| 航空| 图们市| 两当县| 图片|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