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2025年中考二模考試化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2025年中考二模考試化學試題

資源簡介

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2025年中考二模考試化學試題
1.(2025·長寧模擬)為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潛心研究制堿技術,發明“聯合制堿法”的科學家是
A.閔恩澤 B.徐光憲 C.侯德榜 D.屠呦呦
2.(2025·長寧模擬)合理施用化肥是使農業增產的重要手段。下列市售化肥中,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
A.NH4Cl B.KNO3 C.CO(NH2)2 D.Ca(H2PO4)2
3.(2025·長寧模擬)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移走蒸發皿 B.讀取液體體積
C.傾倒液體 D.過濾
4.(2025·長寧模擬)下列做法不符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的是
A.踐行“光盤行動”,節約糧食
B.分類回收垃圾,實現變廢為寶
C.推廣一次性餐具,減少疾病傳染
D.開發清潔能源,調整能源結構
5.(2025·長寧模擬)下列物質的性質和用途表述錯誤的是
A.干冰升華吸熱——作制冷劑
B.小蘇打受熱易分解——作發酵粉
C.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作保護氣
D.氫氧化鈉能與鹽酸反應——治療胃酸過多
6.(2025·長寧模擬)化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二氧化碳過多會引起全球變暖
B.長期食用亞硝酸鈉腌制的食品對健康有害
C.合金、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都屬于合成材料
D.打開汽水瓶蓋時,由于壓強減小,氣體的溶解度變小,汽水會噴出
7.(2025·長寧模擬)鈦被稱為“航空金屬”,國產C919大飛機的鈦合金用量達到9.3%。鈦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鈦說法不正確的是
A.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
B.原子核外電子數為22
C.鈦原子位于第四周期
D.鈦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易得到2個電子
8.(2025·長寧模擬)下列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
A.硫酸鋁:Al2(SO4)3
B.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C.1個鈣離子:Ca+2
D.2個氫分子:2H
9.(2025·長寧模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含有豐富的黃酮素,它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下列有關黃酮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分子中含有
B.黃酮素完全燃燒生成和
C.黃酮素中氧元素質量分數最小
D.黃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5:2
10.(2025·長寧模擬)有關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白磷、紅磷的著火點分別是和)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②處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
B.③④處說明燃燒需要氧氣
C.①③處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
D.①④處燃燒時都能有效避免空氣污染
11.(2025·長寧模擬)我國科研團隊在二氧化碳合成乙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反應涉及3種氧化物
B.反應中原子種類發生改變
C.發生反應物質的分子個數比是1:1
D.該項研究有助于實現“碳中和”
12.(2025·長寧模擬)為探究硝酸鉀的溶解度,進行如圖1所示的三次實驗,實驗過程中溫度不變。通過多次實驗,繪制出了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A.①為不飽和溶液
B.該溫度下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g
C.升溫可使③中固體繼續溶解
D.將t2℃的硝酸鉀溶液降溫至t1℃,一定有晶體析出
13.(2025·長寧模擬)當前,氨氣()的能源化應用逐漸成為研究熱點。工業上常用氮氣和氫氣合成氨氣,一定條件下,在密閉容器中加入反應物和催化劑進行該反應,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圖中有兩處被墨跡遮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參加反應的氫氣質量為6g
B.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為8g
C.氨氣分子的微觀示意圖為
D.參加反應的氮氣和生成的氨氣分子個數比為4:1
14.(2025·長寧模擬)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過足量灼熱的CuO
B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 加入適量的Ba(NO3)2溶液,過濾
C 鑒別羊毛纖維和棉纖維 灼燒,聞氣味
D 比較鐵和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將鐵絲浸入CuSO4溶液
A.A B.B C.C D.D
15.(2025·長寧模擬)“端午時節,粽葉飄香”。包粽子的主要食材包括糯米、瘦肉、植物油等。
(1)從分子的角度分析,“端午時節,粽葉飄香”的原因是   ;從營養角度考慮,除水、食鹽等無機物外,上述食材未涉及的營養素是   。
(2)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以離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其中帶正電荷的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
(3)若煮粽子用的燃料是天然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
(4)二氧化碳與水參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其能量轉化形式是太陽能轉化為   能。此外,二氧化碳還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同樣是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產物卻不相同,原因是   。
16.(2025·長寧模擬)閱讀下列科普短文,回答問題。
新能源汽車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與傳統汽車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車的能量來源更加多元化。電動汽車:電池能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幾類電池的部分性能指標如圖1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單位體積的電池所具有的能量:氫內燃車:氫內燃車以氫氣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氫氣可通過電解水(原理如圖2)等多種方式獲得。據測算,1kg氫氣完全燃燒可釋放kJ的熱量,1kg汽油完全燃燒可釋放kJ的熱量:乙醇汽車:乙醇汽車以乙醇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過發酵甘蔗、玉米等農作物,或發酵糧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稈大量提取;太陽能汽車:以太陽能電池驅動,低碳環保,真正實現了零排放。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未來可期。
(1)依據圖1,鋰電池優于鎳氫電池的性能指標是   。
(2)1kg氫氣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質量為   kg。
(3)依據測算數據可知,氫內燃車與汽油車相比的優勢是   。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
A.依據圖1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時,鋁空電池的體積最小
B.圖2中,A口產生的氣體為氫氣
C.農業大國盛產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廣乙醇汽車
D.報廢的電動汽車電池,要及時用土進行掩埋處理
(5)太陽能電池需要大量的單質硅,單質硅是由石英固體(SiO2)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制得的,同時生成一種可燃性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17.(2025·長寧模擬)硫酸鐵銨是一種重要的鐵鹽,常用作分析試劑。在實驗室中采用廢鐵屑來制備硫酸鐵銨晶體,具體流程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與其類似的物質的名稱為   。
(2)步驟②中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步驟③發生的反應是,為   。
(4)硫酸鐵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且變化較大,步驟⑤可采用的操作是   。
(5)下列三種物質中含氮量從高到低依次排列順序為   (用序號表示)。
①②(相對分子質量266) ③
18.(2025·長寧模擬)某興趣小組在跨學科實踐課上制作了一臺簡易化學“制氧機”,如圖1所示,該制氧機通過A、B兩種物質產生氧氣,其中是過碳酸鈉白色固體,是二氧化錳黑色粉末。過碳酸鈉加水溶解會分解生成和。
用該制氧機制氧時,在反應倉中加入適量水,再先后加入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反應倉內有黑色粉末翻騰,變得渾濁,倉壁變得溫熱,過濾倉底部導氣管口有氣泡冒出。
(1)反應倉中生成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   ,過濾倉中的水除了有過濾雜質提純氧氣的作用外,還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號)。
A.可以通過氣泡觀察氧氣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氣溫度 C.加快氧氣的生成
(2)驗證過濾倉導出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   。
(3)如果在實驗室用過碳酸鈉、二氧化錳、水制取氧氣,從圖2中可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是   (填裝置序號,下同),收集裝置是   。
19.(2025·長寧模擬)同學們為提升化學實驗操作技能,在實驗室練習如下實驗:
(1)實驗時,小明觀察到A試管中現象是   ;寫出試管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實驗完畢后,小明誤將試管中的物質倒入試管中,充分振蕩后,觀察到混合后溶液為無色。小明對該無色溶液的成分產生興趣并展開探究。
【提出問題】混合后無色溶液的溶質除酚酞外還有什么?
【查閱資料】溶液、溶液顯中性。
【猜想與假設】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
(2)經分析猜想三錯誤,其理由是   。
【設計并進行實驗】
(3)為了驗證其余猜想,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解釋與結論
取少量混合后的無色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鋅粒     解釋現象: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得出實驗結論:猜想二正確
【反思與拓展】
(4)I、有同學提議將上表操作中的鋅粒換成另一種藥品或用品:   (除金屬外),也可得出猜想二正確的實驗結論。
II、小明誤倒后,如果觀察到試管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層清液為紅色,則上層清液中一定有的陰離子是   (填寫離子符號)。
20.(2025·長寧模擬)《天工開物》記載了錫的冶煉方法:入砂(指錫砂)數百斤,叢架木炭亦數百斤,鼓鞲(指鼓入空氣)熔化,用鉛少許,(錫)沛然流注。其反應原理為。
(1)基本反應類型屬于   。
(2)現有含的錫砂,理論上可以煉出錫的質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純堿的制取;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
【解析】【解答】A、閔恩澤主要從事石油化工催化劑研究,故選項錯誤;
B、徐光憲的研究領域為稀土分離,故選項錯誤;
C、侯德榜發明“侯氏聯合制堿法”,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故選項正確;
D、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獎,故選項錯誤。
故選:C。
【分析】掌握常見科學家的貢獻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1)侯德榜發明了侯氏制堿法;
(2)孫漢董首次揭示了麻黃堿藥理機制;
(3)閔恩澤是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研發了多種用于石油化工生產的催化劑;
(4)張青蓮主持測定了銦、銥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了卓越貢獻;
(5)徐光憲被譽為“稀土之父”。
2.【答案】B
【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解析】【解答】A、 NH4Cl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為氮肥,不符合題意;
B、 KNO3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和鉀元素,為復合肥 ,符合題意;
C、 CO(NH2)2 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為氮肥,不符合題意;
D、 Ca(H2PO4)2 含有植物所需磷元素,為磷肥,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根據化肥的分類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為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為磷肥,含鉀元素的化肥為鉀肥,含兩種或以上營養元素的為復合肥。
3.【答案】B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藥品的取用;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蒸發皿被加熱后溫度很高,用手直接拿容易被燙傷;移走蒸發皿時,要用坩堝鉗,故選項錯誤;
B、使用量筒讀取液體體積時,視線應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故選項正確;
C、傾倒液體時要將試管稍傾斜,標簽朝向手心,試管口緊挨試劑瓶瓶口,試劑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污染瓶塞,故選項錯誤;
D、過濾時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體濺出,故選項錯誤。
故選:B。
【分析】掌握常見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是解答該題的關鍵。常見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如下:
1.取用固體藥品:打開瓶塞,用鑷子夾取出藥品,將試管橫放,讓藥品放在試管口,慢慢的將試管豎起來,讓藥品滑到試管底部,不可直接放入試管或其他容器中,會砸破試管或容器;
2.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試管微微傾斜,試管口緊挨試劑瓶口,使液體緩緩倒入。
2.檢查裝置氣密性:將導管放入水中,用手緊握裝置外壁,一段時間后,導管口有氣泡產生;松開手后,導管內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3.pH試紙的使用方法:取一片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試紙上,待顯色后立即與標準比色卡比對
4.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兩查”:檢查燈心是否浸入酒精中,檢查酒精燈中酒精是否多于容積的三分之一;“二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一不可”:不可用嘴吹滅酒精燈,應該用燈帽蓋滅火焰。
5.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濃硫酸中,因為濃硫酸密度比水大,且稀釋過程會放出大量熱,若將水注入濃硫酸,水會浮在濃硫酸上面,溶解時放出的熱能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
6.檢驗氫氣純度的方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管口朝下靠近酒精燈火焰,松開拇指,聽到輕微的噗噗聲,說明氫氣純凈;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說明氫氣不純。
7.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
8.實驗室聞氣體的氣味時應使用“扇聞法”即用手在瓶口輕輕的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子中,不能直接用鼻子聞氣體的氣味,以防止氣體有毒。
9.膠頭滴管吸取液體后不能平放或倒置,以防液體流入膠帽,從而腐蝕膠帽。
10.連接儀器時,應先將玻璃管口用水潤濕,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進橡皮管。
11.蒸發結晶過程中應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
4.【答案】C
【知識點】綠色化學;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
【解析】【解答】A、踐行“光盤行動”可以節約糧食,符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選項正確;
B、分類回收垃圾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符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選項正確;
C、推廣一次性餐具會造成大量資源浪費,違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選項錯誤;
D、開發清潔能源(如太陽能、風能)能降低碳排放,符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選項正確;
故選C。
【分析】掌握常見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是解答該題的關鍵。常見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有:
(1)節約水電;
(2)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餐具,減少白色污染;
(3)綠色出行;
(4)做好垃圾分類;
(5)適量使用農藥化肥。
5.【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組成;中和反應及其應用;常用鹽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干冰是固態二氧化碳,易升華,升華時吸收大量的熱,可作制冷劑,選項正確;
B、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碳酸氫鈉受熱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團蓬松,可作發酵粉,選項正確;
C、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常用作保護氣,選項正確;
D、氫氧化鈉堿性太強,直接食用會極大的傷害身體,不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選項錯誤;
故選D。
【分析】1.空氣各組成成分的用途:
(1)氮氣可以制硝酸和化肥,可以作保護氣等;
(2)氧氣可以供給呼吸、支持燃燒等;
(3)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燈;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可用作氣體肥料;還可用作滅火。
2.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碳酸氫鈉通常被用來治療胃酸過多。
6.【答案】C
【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及鑒別;有害化學物質的性質與人體健康;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屬于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導致全球變暖,故選項說法正確;
B、亞硝酸鈉屬于致癌物,過量攝入會使患癌的風險增高,故選項說法正確;
C、合金屬于金屬材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都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選項說法錯誤;
D、氣體溶解度隨壓強降低而減小,打開汽水瓶蓋時,由于壓強減小,氣體的溶解度變小,汽水會噴出,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
【分析】1.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化石燃料的過量使用從而導致二氧化碳過量排放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
2.材料可以分為:無機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無機材料可分為金屬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可分為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有機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
7.【答案】D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在元素周期表單元格中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故鈦的相對原子質量是47.87,A正確;
B、在元素周期表單元格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所以鈦原子序數為22;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因此鈦原子核外電子數也為22,故選項說法正確;
C、由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鈦原子核外有4個電子層,則鈦原子位于第四周期,故選項說法正確;
D、由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鈦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4,所以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2個電子,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D。
【分析】1.元素周期表單元格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的中文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
3.在原子中:當電子層數大于1且最外層電子數小于4時,該原子易失去電子,使次外層成為最外層,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當電子層數大于1時且最外層電子數大于4時,該原子易得到電子,使最外層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
8.【答案】A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解答】A、硫酸鋁的化學式為:Al2 (SO4)3,故選項正確;
B、選項中微粒結構示意圖中質子數(11)不等于核外電子數(10),所以不是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故選項錯誤;
C、1個鈣離子可表示為:Ca2+,故選項錯誤;
D、2個氫分子可表示為:2H2,2H表示2個氫原子,故選項錯誤。
故選:A。
【分析】微粒的表示方法: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2)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數字。
(4)化學式中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為在化學式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標在數字前面。
9.【答案】B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 由黃酮素的化學式可知,一個黃酮素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而非O2分子,故錯誤。
B. 由黃酮素的化學式可知,黃酮素含C、H、O元素,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故正確。
C. 由黃酮素的化學式可知,黃酮素中碳、氫、氧原子質量比為(12×15):(1×10):(16×2)=90:5:16,所以黃酮素中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小,故錯誤。
D. 由黃酮素的化學式可知,碳與氧質量比為(15×12):(2×16)=180:32=45:8,不是15:2,故錯誤。
故選B。
【分析】某種物質中元素的質量比的計算方法為: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數目之比;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所以水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等于(1×2):(16×1)=1:8。
10.【答案】B
【知識點】燃燒的條件與滅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 A、紅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①處白磷燃燒,②處紅磷不燃燒,對比①②可以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A錯誤;
B、③中的白磷不與氧氣接觸,白磷不燃燒;④處的白磷與氧氣接觸,白磷燃燒,對比③④可以說明燃燒需要氧氣,故B正確;
C、①處的白磷與氧氣接觸,白磷燃燒,③中的白磷不與氧氣接觸,白磷不燃燒,對比①③可以說明燃燒需要氧氣,故C錯誤;
D、①處的白磷燃燒時產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會造成空氣污染,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物質跟氧氣發生的燃燒反應必須同時滿足如下三個條件才能發生:
(1)物質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
(2)可燃物與充足的氧氣接觸;
(3)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11.【答案】D
【知識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解答】由微觀過程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A.氧化物的定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該反應涉及的氧化物有CO2和H2O,A不符合題意;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B不符合題意;
C.有化學方程式可知,發生反應的CO2與H2分子個數比是2:6=1:3,C不符合題意;
D.該反應將消耗二氧化碳,有助于實現“碳中和”,故說法正確,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1.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
(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
(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
2.化學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作質量守恒定律。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六不變”:(1)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2)元素的種類不變;(3)元素質量不變;(4)原子的種類不變;(5)原子的數目不變;(6)原子的質量不變。
3.“雙碳戰略”是指碳達峰和碳中和。碳達峰是指某個國家或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在某一個時間點達到歷史峰值。碳中和是指某個國家或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等于或小于其自然環境能夠吸收的總量,也就是說達到了二氧化碳排放與吸收平衡。
12.【答案】D
【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由圖1可知,①可以繼續溶解硝酸鉀,故①為不飽和溶液,不符合題意;
B、由圖1可知,一定溫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10g硝酸鉀,得到110g溶液,繼續加入10g硝酸鉀,得到溶液120g,繼續加入10g硝酸鉀,得到溶液120g,說明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g硝酸鉀,即該溫度下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g,不符合題意;
C、由溶解度曲線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所以升溫可使③變為不飽和溶液,使固體繼續溶解,不符合題意;
D、由溶解度曲線可知,將t2℃的硝酸鉀溶液降溫至t1℃,降溫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但是溶液狀態未知,不一定有晶體析出,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1.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比較物質的溶解度大小必須指定具體溫度,否則沒有意義。
2.溶解度曲線上的點有兩個方面的作用:
(1)根據已知溫度查出有關物質的溶解度或者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查出對應的溫度;
(2)比較相同溫度下不同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
3.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13.【答案】A
【知識點】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量不發生改變,由圖可知,催化劑在反應后的質量均為5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所以80+x+0+5=52+9+24+5,x=9g,所以反應后剩余9g氫氣,則參加反應的氫氣質量為15g-9g=6g,故選項說法正確;
B、由A選項分析可知,催化劑在反應后的質量均為5g,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C、由氨氣的化學式可知,一個氨氣分子由1個氮原子和3個氫原子構成,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氮氣質量為:80g 52g=28g,生成的氨氣質量為:34g 0g=34g,則參加反應的氮氣和生成的氨氣分子個數比為,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A。
【分析】1.化學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作質量守恒定律。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六不變”:(1)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2)元素的種類不變;(3)元素質量不變;(4)原子的種類不變;(5)原子的數目不變;(6)原子的質量不變。
2.催化劑參與化學反應,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不影響生成物的產量,反應前后催化劑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14.【答案】B
【知識點】碳、一氧化碳、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鹽的化學性質;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金屬活動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灼熱的氧化銅可以與一氧化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與氧化銅反應,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B、適量的硝酸鋇和氯化銅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銅,雖然除去了雜質,但是引入了新的雜質硝酸銅,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棉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灼燒產生燒紙的氣味;羊毛纖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灼燒產生燒焦羽毛的氣味,可以通過灼燒聞氣味的方法鑒別,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D、將鐵絲浸入CuSO4溶液中,觀察到鐵絲表面析出紅色固體,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即鐵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說明鐵比銅活潑,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B。
【分析】1.除雜題的基本思路:必須在保留主要物質的前提除去雜質,且不能引入新雜質。常見的除雜方法(括號內為雜質)
Cu(Zn):加入過量的硫酸銅溶液,過濾,洗滌,干燥;
碳粉(CuO粉):加入過量的稀硫酸,過濾,洗滌,干燥;
稀鹽酸(稀硫酸):加入適量的氯化鋇溶液,過濾;
氯化鈉(泥沙):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蒸發結晶;
CO2(HCl):通入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中,干燥。
2.金屬活動性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位置越靠前,其金屬活動性就越強。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4)鉀、鈣、鈉三種金屬不能將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原因是他們太活潑
(5)一種金屬若能與兩種鹽溶液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一種鹽溶液若能與兩種金屬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
(6)金屬鐵與酸溶液或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都只能得到+2價的亞鐵鹽,不能得到+3價的鐵鹽。
15.【答案】(1)分子在不斷地運動;維生素
(2)
(3)
(4)化學;反應條件不同
【知識點】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1)從分子的角度分析,“端午時節,粽葉飄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香味;
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屬于糖類;瘦肉中富含蛋白質;植物油中富含油脂;因此從營養角度考慮,除水、食鹽等無機物外,上述食材未涉及的營養素是維生素;
(2)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以離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其中帶正電荷的離子是鈉離子,離子符號表示為Na+;
(3)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是;
(4)二氧化碳和水在有光照和葉綠素的作用條件下才能生成葡萄糖,其能量轉化形式是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溫下反應生成碳酸,而二氧化碳和水在有光照和葉綠素的作用條件下才能生成葡萄糖,這兩個反應的反應條件不同,所得到的產物也不同。
【分析】1.分子每時每刻都在做無規則運動。
2.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
(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
(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
(1)從分子的角度分析,“端午時節,粽葉飄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香味;
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屬于糖類;瘦肉中富含蛋白質;植物油中富含油脂;因此從營養角度考慮,除水、食鹽等無機物外,上述食材未涉及的營養素是維生素;
(2)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以離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其中帶正電荷的離子是鈉離子,離子符號表示為Na+;
(3)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是;
(4)二氧化碳和水在有光照和葉綠素的作用條件下才能生成葡萄糖,其能量轉化形式是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溫下反應生成碳酸,而二氧化碳和水在有光照和葉綠素的作用條件下才能生成葡萄糖,這兩個反應的反應條件不同,所得到的產物也不同。
16.【答案】(1)能量密度
(2)8
(3)熱值大
(4)
(5)
【知識點】電解水實驗;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1)由圖1幾類電池的部分性能指標可知,鋰電池優于鎳氫電池的性能指標是能量密度;
(2)解:設1kg氫氣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質量為x。
故1kg氫氣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質量為8kg;
(3)據測算,1kg氫氣完全燃燒可釋放kJ的熱量,1kg汽油完全燃燒可釋放kJ的熱量,因此氫內燃車與汽油車相比的優勢是熱值大;
(4)A、依據圖1可知,鋁空電池能量密度最大,提供相同能量時,鋁空電池的體積最小,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電解水時,連接電源正極的一側產生的是氧氣,連接電源負極的一側產生的是氫氣,故圖2中,A口產生的氣體為氧氣,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乙醇汽車以乙醇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過發酵甘蔗、玉米等農作物,或發酵糧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稈大量提取,因此農業大國盛產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廣乙醇汽車,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報廢的電動汽車電池要回收利用,不能用土進行掩埋處理,以免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C.
(5)單質硅是由石英固體(SiO2)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制得的,同時生成一種可燃性氣體,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因此該氣體為一氧化碳,即二氧化硅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分析】(1)根據圖1分析可知,鋰電池優于鎳氫電池的性能指標是能量密度來解答;
(2)根據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水的方程式中已知氫氣的質量和式量來計算氧氣的質量來解答;
(3)根據氫氣是理想的新能源的原因是熱值高,來源廣泛且對空氣無污染來解答;
(4)根據圖1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時,鋁空電池的體積最小;電解水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開發新能源防止空氣污染,減少化石燃料燃燒,回收廢舊金屬來愛護環境來解答;
(5)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可知,二氧化硅和單質碳反應生成硅和一氧化碳來解答。
17.【答案】(1)+3;硫酸亞鐵銨
(2)
(3)
(4)降溫結晶(或冷卻熱飽和溶液)
(5)①③②
【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銨根化合價為+1,硫酸根化合價為-2,設鐵元素化合價為x,可列式:(+1)+x+(-2)×2=0,x=+3,所以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
與其類似的物質,可設鐵元素化合價為y,可列式:(+1)×2+y+(-2)×2=0,y=+2,所以的名稱為硫酸亞鐵銨;
(2)步驟②中是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與氫氣,化學方程式為;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反應前鐵原子有2個、硫原子有2個、氧原子有10個、氫原子有2個,反應后,鐵原子有2個、硫原子有3個、氧原子有14個、氫原子有4個,可推測X中含有1個硫原子、4個氧原子、2個氫原子,可推測X的化學式為:H2SO4;
(4)硫酸鐵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且變化較大,步驟⑤可采用的操作是降溫結晶(或冷卻熱飽和溶液);
(5)①相對分子質量為,含氮量為;
②相對分子質量266,含氮量為 ;
③相對分子質量為,含氮量為;
則三種物質中含氮量從高到低依次排列順序為①③②。
【分析】1.單質中任何元素的化合價都為零;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在化合物,各元素常顯的價態:
(1)H、K、Na、Ag:+1;
(2)Ca、Ba、Mg、Zn:+2;
(3)Al:+3;
(4)O:-2,在過氧化物中,氧元素顯-1價;
(5)Fe:+2、+3
(6)Cl和N為變價元素。
2.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
(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
(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
3.化學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作質量守恒定律。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六不變”:(1)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2)元素的種類不變;(3)元素質量不變;(4)原子的種類不變;(5)原子的數目不變;(6)原子的質量不變。
(1)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銨根化合價為+1,硫酸根化合價為-2,設鐵元素化合價為x,可列式:(+1)+x+(-2)×2=0,x=+3,所以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
與其類似的物質,可設鐵元素化合價為y,可列式:(+1)×2+y+(-2)×2=0,y=+2,所以的名稱為硫酸亞鐵銨;
(2)步驟②中是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與氫氣,化學方程式為;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反應前鐵原子有2個、硫原子有2個、氧原子有10個、氫原子有2個,反應后,鐵原子有2個、硫原子有3個、氧原子有14個、氫原子有4個,可推測X中含有1個硫原子、4個氧原子、2個氫原子,可推測X的化學式為:H2SO4;
(4)硫酸鐵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且變化較大,步驟⑤可采用的操作是降溫結晶(或冷卻熱飽和溶液);
(5)①相對分子質量為,含氮量為;
②相對分子質量266,含氮量為 ;
③相對分子質量為,含氮量為;
則三種物質中含氮量從高到低依次排列順序為①③②。
18.【答案】(1);AB
(2)在導管口放一根帶火星的木條,若木條復燃,證明為氧氣
(3)B;C或E
【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檢驗和驗滿;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反應倉中H2O2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過濾倉中的水除了有過濾雜質提純氧氣的作用外,氧氣不易溶于水,所以還可以起到的作用是可以通過氣泡觀察氧氣生成的速率、降低氧氣溫度,故選:AB;
(2)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驗證過濾倉導出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是在導管口放一根帶火星的木條,若木條復燃,證明為氧氣;
(3)在實驗室用過碳酸鈉、二氧化錳、水制取氧氣的反應物狀態是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則應選B固液反應常溫型裝置,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裝置可以是C或E。
【分析】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式一般有3種: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氯酸鉀在加熱及二氧化錳催化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生成氧氣和水;前兩種的發生裝置都是固體加熱型,后一種的發生裝置為固-液常溫型。
2.發生裝置的選擇:需要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可分為固體加熱型裝置、固液常溫型裝置、固液加熱型裝置。
3.收集裝置的選擇:需收集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可以選用向上排空氣法;需收集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可以選用向下排空氣法;需收集的氣體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可以選用排水集氣法;相對于排水法,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氣體更干燥;相對于排空氣法,排水法收集到的氣體更純凈。
19.【答案】酚酞溶液變紅;;氫氧化鈣呈堿性,能使酚酞變紅,因此不含有氫氧化鈣;有氣泡產生;;碳酸鈉(合理即可);、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A試管中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B試管中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2)混合后溶液顏色呈無色,所有溶液中不含堿性物質,氫氧化鈣呈堿性,能使酚酞變紅,因此不含有氫氧化鈣,故猜想三錯誤;
(3)根據實驗結論是猜想二正確,猜想二中含有HCl,加入鋅粒后,鋅粒會和HCl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可觀察到的現象為:有氣泡產生,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4)Ⅰ、實驗結論是猜想二正確,則溶液中含有鹽酸,加入的試劑需證明鹽酸的存在,故除了鋅粒外還可以是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Ⅱ、試管B中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誤倒后,若試管底部有白色沉淀,說明試管B中的碳酸鈉有剩余,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氫氧化鈉,觀察上層清液為紅色,說明上層清液顯堿性,上層清液中一定有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故一定有的陰離子為OH-和Cl-。
【分析】1.紫色石蕊試劑遇酸性溶液變紅,遇堿性溶液變藍;無色酚酞試劑遇堿性溶液變紅,與酸性溶液不變色。
2.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
(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
(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
3.金屬活動性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位置越靠前,其金屬活動性就越強。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4)鉀、鈣、鈉三種金屬不能將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原因是他們太活潑
(5)一種金屬若能與兩種鹽溶液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一種鹽溶液若能與兩種金屬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
(6)金屬鐵與酸溶液或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都只能得到+2價的亞鐵鹽,不能得到+3價的鐵鹽。
20.【答案】(1)置換反應
(2)解:設理論上可以煉出錫的質量是x。
答:理論上可以煉出錫的質量是。
【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根據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一種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2)見答案。
【分析】1.化合反應定義為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特點可以總結為“多變一”。
分解反應的定義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的反應,特點可以總結為“一變多”。
復分解反應的定義為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化學反應。
置換反應的定義為反應物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第一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確的數據,第三計算過程要完整。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搞清楚問題是什么,即題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
其次,要弄清楚化學反應的原理,寫出化學方程式,并明確題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
第三,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與生成物間的定量關系,確定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
第四,將上述關系列成比例式求解;
最后,檢查計算過程和結果 。無誤后,簡明地寫出答案。
(1)根據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一種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2)見答案。
1 / 1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2025年中考二模考試化學試題
1.(2025·長寧模擬)為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潛心研究制堿技術,發明“聯合制堿法”的科學家是
A.閔恩澤 B.徐光憲 C.侯德榜 D.屠呦呦
【答案】C
【知識點】純堿的制取;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
【解析】【解答】A、閔恩澤主要從事石油化工催化劑研究,故選項錯誤;
B、徐光憲的研究領域為稀土分離,故選項錯誤;
C、侯德榜發明“侯氏聯合制堿法”,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故選項正確;
D、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獎,故選項錯誤。
故選:C。
【分析】掌握常見科學家的貢獻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1)侯德榜發明了侯氏制堿法;
(2)孫漢董首次揭示了麻黃堿藥理機制;
(3)閔恩澤是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研發了多種用于石油化工生產的催化劑;
(4)張青蓮主持測定了銦、銥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了卓越貢獻;
(5)徐光憲被譽為“稀土之父”。
2.(2025·長寧模擬)合理施用化肥是使農業增產的重要手段。下列市售化肥中,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
A.NH4Cl B.KNO3 C.CO(NH2)2 D.Ca(H2PO4)2
【答案】B
【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解析】【解答】A、 NH4Cl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為氮肥,不符合題意;
B、 KNO3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和鉀元素,為復合肥 ,符合題意;
C、 CO(NH2)2 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為氮肥,不符合題意;
D、 Ca(H2PO4)2 含有植物所需磷元素,為磷肥,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根據化肥的分類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為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為磷肥,含鉀元素的化肥為鉀肥,含兩種或以上營養元素的為復合肥。
3.(2025·長寧模擬)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移走蒸發皿 B.讀取液體體積
C.傾倒液體 D.過濾
【答案】B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藥品的取用;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蒸發皿被加熱后溫度很高,用手直接拿容易被燙傷;移走蒸發皿時,要用坩堝鉗,故選項錯誤;
B、使用量筒讀取液體體積時,視線應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故選項正確;
C、傾倒液體時要將試管稍傾斜,標簽朝向手心,試管口緊挨試劑瓶瓶口,試劑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污染瓶塞,故選項錯誤;
D、過濾時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體濺出,故選項錯誤。
故選:B。
【分析】掌握常見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是解答該題的關鍵。常見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如下:
1.取用固體藥品:打開瓶塞,用鑷子夾取出藥品,將試管橫放,讓藥品放在試管口,慢慢的將試管豎起來,讓藥品滑到試管底部,不可直接放入試管或其他容器中,會砸破試管或容器;
2.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試管微微傾斜,試管口緊挨試劑瓶口,使液體緩緩倒入。
2.檢查裝置氣密性:將導管放入水中,用手緊握裝置外壁,一段時間后,導管口有氣泡產生;松開手后,導管內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3.pH試紙的使用方法:取一片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試紙上,待顯色后立即與標準比色卡比對
4.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兩查”:檢查燈心是否浸入酒精中,檢查酒精燈中酒精是否多于容積的三分之一;“二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一不可”:不可用嘴吹滅酒精燈,應該用燈帽蓋滅火焰。
5.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濃硫酸中,因為濃硫酸密度比水大,且稀釋過程會放出大量熱,若將水注入濃硫酸,水會浮在濃硫酸上面,溶解時放出的熱能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
6.檢驗氫氣純度的方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管口朝下靠近酒精燈火焰,松開拇指,聽到輕微的噗噗聲,說明氫氣純凈;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說明氫氣不純。
7.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
8.實驗室聞氣體的氣味時應使用“扇聞法”即用手在瓶口輕輕的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子中,不能直接用鼻子聞氣體的氣味,以防止氣體有毒。
9.膠頭滴管吸取液體后不能平放或倒置,以防液體流入膠帽,從而腐蝕膠帽。
10.連接儀器時,應先將玻璃管口用水潤濕,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進橡皮管。
11.蒸發結晶過程中應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
4.(2025·長寧模擬)下列做法不符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的是
A.踐行“光盤行動”,節約糧食
B.分類回收垃圾,實現變廢為寶
C.推廣一次性餐具,減少疾病傳染
D.開發清潔能源,調整能源結構
【答案】C
【知識點】綠色化學;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
【解析】【解答】A、踐行“光盤行動”可以節約糧食,符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選項正確;
B、分類回收垃圾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符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選項正確;
C、推廣一次性餐具會造成大量資源浪費,違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選項錯誤;
D、開發清潔能源(如太陽能、風能)能降低碳排放,符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選項正確;
故選C。
【分析】掌握常見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是解答該題的關鍵。常見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有:
(1)節約水電;
(2)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餐具,減少白色污染;
(3)綠色出行;
(4)做好垃圾分類;
(5)適量使用農藥化肥。
5.(2025·長寧模擬)下列物質的性質和用途表述錯誤的是
A.干冰升華吸熱——作制冷劑
B.小蘇打受熱易分解——作發酵粉
C.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作保護氣
D.氫氧化鈉能與鹽酸反應——治療胃酸過多
【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組成;中和反應及其應用;常用鹽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干冰是固態二氧化碳,易升華,升華時吸收大量的熱,可作制冷劑,選項正確;
B、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碳酸氫鈉受熱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團蓬松,可作發酵粉,選項正確;
C、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常用作保護氣,選項正確;
D、氫氧化鈉堿性太強,直接食用會極大的傷害身體,不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選項錯誤;
故選D。
【分析】1.空氣各組成成分的用途:
(1)氮氣可以制硝酸和化肥,可以作保護氣等;
(2)氧氣可以供給呼吸、支持燃燒等;
(3)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燈;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可用作氣體肥料;還可用作滅火。
2.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碳酸氫鈉通常被用來治療胃酸過多。
6.(2025·長寧模擬)化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二氧化碳過多會引起全球變暖
B.長期食用亞硝酸鈉腌制的食品對健康有害
C.合金、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都屬于合成材料
D.打開汽水瓶蓋時,由于壓強減小,氣體的溶解度變小,汽水會噴出
【答案】C
【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及鑒別;有害化學物質的性質與人體健康;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屬于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導致全球變暖,故選項說法正確;
B、亞硝酸鈉屬于致癌物,過量攝入會使患癌的風險增高,故選項說法正確;
C、合金屬于金屬材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都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選項說法錯誤;
D、氣體溶解度隨壓強降低而減小,打開汽水瓶蓋時,由于壓強減小,氣體的溶解度變小,汽水會噴出,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
【分析】1.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化石燃料的過量使用從而導致二氧化碳過量排放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
2.材料可以分為:無機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無機材料可分為金屬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可分為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有機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
7.(2025·長寧模擬)鈦被稱為“航空金屬”,國產C919大飛機的鈦合金用量達到9.3%。鈦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鈦說法不正確的是
A.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
B.原子核外電子數為22
C.鈦原子位于第四周期
D.鈦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易得到2個電子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在元素周期表單元格中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故鈦的相對原子質量是47.87,A正確;
B、在元素周期表單元格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所以鈦原子序數為22;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因此鈦原子核外電子數也為22,故選項說法正確;
C、由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鈦原子核外有4個電子層,則鈦原子位于第四周期,故選項說法正確;
D、由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鈦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4,所以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2個電子,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D。
【分析】1.元素周期表單元格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的中文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
3.在原子中:當電子層數大于1且最外層電子數小于4時,該原子易失去電子,使次外層成為最外層,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當電子層數大于1時且最外層電子數大于4時,該原子易得到電子,使最外層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
8.(2025·長寧模擬)下列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
A.硫酸鋁:Al2(SO4)3
B.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C.1個鈣離子:Ca+2
D.2個氫分子:2H
【答案】A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解答】A、硫酸鋁的化學式為:Al2 (SO4)3,故選項正確;
B、選項中微粒結構示意圖中質子數(11)不等于核外電子數(10),所以不是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故選項錯誤;
C、1個鈣離子可表示為:Ca2+,故選項錯誤;
D、2個氫分子可表示為:2H2,2H表示2個氫原子,故選項錯誤。
故選:A。
【分析】微粒的表示方法: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2)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數字。
(4)化學式中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為在化學式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標在數字前面。
9.(2025·長寧模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含有豐富的黃酮素,它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下列有關黃酮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分子中含有
B.黃酮素完全燃燒生成和
C.黃酮素中氧元素質量分數最小
D.黃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5:2
【答案】B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 由黃酮素的化學式可知,一個黃酮素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而非O2分子,故錯誤。
B. 由黃酮素的化學式可知,黃酮素含C、H、O元素,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故正確。
C. 由黃酮素的化學式可知,黃酮素中碳、氫、氧原子質量比為(12×15):(1×10):(16×2)=90:5:16,所以黃酮素中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小,故錯誤。
D. 由黃酮素的化學式可知,碳與氧質量比為(15×12):(2×16)=180:32=45:8,不是15:2,故錯誤。
故選B。
【分析】某種物質中元素的質量比的計算方法為: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數目之比;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所以水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等于(1×2):(16×1)=1:8。
10.(2025·長寧模擬)有關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白磷、紅磷的著火點分別是和)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②處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
B.③④處說明燃燒需要氧氣
C.①③處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
D.①④處燃燒時都能有效避免空氣污染
【答案】B
【知識點】燃燒的條件與滅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 A、紅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①處白磷燃燒,②處紅磷不燃燒,對比①②可以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A錯誤;
B、③中的白磷不與氧氣接觸,白磷不燃燒;④處的白磷與氧氣接觸,白磷燃燒,對比③④可以說明燃燒需要氧氣,故B正確;
C、①處的白磷與氧氣接觸,白磷燃燒,③中的白磷不與氧氣接觸,白磷不燃燒,對比①③可以說明燃燒需要氧氣,故C錯誤;
D、①處的白磷燃燒時產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會造成空氣污染,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物質跟氧氣發生的燃燒反應必須同時滿足如下三個條件才能發生:
(1)物質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
(2)可燃物與充足的氧氣接觸;
(3)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11.(2025·長寧模擬)我國科研團隊在二氧化碳合成乙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反應涉及3種氧化物
B.反應中原子種類發生改變
C.發生反應物質的分子個數比是1:1
D.該項研究有助于實現“碳中和”
【答案】D
【知識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解答】由微觀過程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A.氧化物的定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該反應涉及的氧化物有CO2和H2O,A不符合題意;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B不符合題意;
C.有化學方程式可知,發生反應的CO2與H2分子個數比是2:6=1:3,C不符合題意;
D.該反應將消耗二氧化碳,有助于實現“碳中和”,故說法正確,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1.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
(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
(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
2.化學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作質量守恒定律。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六不變”:(1)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2)元素的種類不變;(3)元素質量不變;(4)原子的種類不變;(5)原子的數目不變;(6)原子的質量不變。
3.“雙碳戰略”是指碳達峰和碳中和。碳達峰是指某個國家或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在某一個時間點達到歷史峰值。碳中和是指某個國家或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等于或小于其自然環境能夠吸收的總量,也就是說達到了二氧化碳排放與吸收平衡。
12.(2025·長寧模擬)為探究硝酸鉀的溶解度,進行如圖1所示的三次實驗,實驗過程中溫度不變。通過多次實驗,繪制出了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A.①為不飽和溶液
B.該溫度下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g
C.升溫可使③中固體繼續溶解
D.將t2℃的硝酸鉀溶液降溫至t1℃,一定有晶體析出
【答案】D
【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由圖1可知,①可以繼續溶解硝酸鉀,故①為不飽和溶液,不符合題意;
B、由圖1可知,一定溫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10g硝酸鉀,得到110g溶液,繼續加入10g硝酸鉀,得到溶液120g,繼續加入10g硝酸鉀,得到溶液120g,說明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g硝酸鉀,即該溫度下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g,不符合題意;
C、由溶解度曲線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所以升溫可使③變為不飽和溶液,使固體繼續溶解,不符合題意;
D、由溶解度曲線可知,將t2℃的硝酸鉀溶液降溫至t1℃,降溫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但是溶液狀態未知,不一定有晶體析出,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1.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比較物質的溶解度大小必須指定具體溫度,否則沒有意義。
2.溶解度曲線上的點有兩個方面的作用:
(1)根據已知溫度查出有關物質的溶解度或者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查出對應的溫度;
(2)比較相同溫度下不同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
3.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13.(2025·長寧模擬)當前,氨氣()的能源化應用逐漸成為研究熱點。工業上常用氮氣和氫氣合成氨氣,一定條件下,在密閉容器中加入反應物和催化劑進行該反應,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圖中有兩處被墨跡遮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參加反應的氫氣質量為6g
B.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為8g
C.氨氣分子的微觀示意圖為
D.參加反應的氮氣和生成的氨氣分子個數比為4:1
【答案】A
【知識點】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量不發生改變,由圖可知,催化劑在反應后的質量均為5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所以80+x+0+5=52+9+24+5,x=9g,所以反應后剩余9g氫氣,則參加反應的氫氣質量為15g-9g=6g,故選項說法正確;
B、由A選項分析可知,催化劑在反應后的質量均為5g,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C、由氨氣的化學式可知,一個氨氣分子由1個氮原子和3個氫原子構成,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氮氣質量為:80g 52g=28g,生成的氨氣質量為:34g 0g=34g,則參加反應的氮氣和生成的氨氣分子個數比為,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A。
【分析】1.化學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作質量守恒定律。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六不變”:(1)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2)元素的種類不變;(3)元素質量不變;(4)原子的種類不變;(5)原子的數目不變;(6)原子的質量不變。
2.催化劑參與化學反應,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不影響生成物的產量,反應前后催化劑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14.(2025·長寧模擬)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過足量灼熱的CuO
B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 加入適量的Ba(NO3)2溶液,過濾
C 鑒別羊毛纖維和棉纖維 灼燒,聞氣味
D 比較鐵和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將鐵絲浸入CuSO4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碳、一氧化碳、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鹽的化學性質;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金屬活動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灼熱的氧化銅可以與一氧化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與氧化銅反應,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B、適量的硝酸鋇和氯化銅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銅,雖然除去了雜質,但是引入了新的雜質硝酸銅,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棉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灼燒產生燒紙的氣味;羊毛纖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灼燒產生燒焦羽毛的氣味,可以通過灼燒聞氣味的方法鑒別,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D、將鐵絲浸入CuSO4溶液中,觀察到鐵絲表面析出紅色固體,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即鐵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說明鐵比銅活潑,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B。
【分析】1.除雜題的基本思路:必須在保留主要物質的前提除去雜質,且不能引入新雜質。常見的除雜方法(括號內為雜質)
Cu(Zn):加入過量的硫酸銅溶液,過濾,洗滌,干燥;
碳粉(CuO粉):加入過量的稀硫酸,過濾,洗滌,干燥;
稀鹽酸(稀硫酸):加入適量的氯化鋇溶液,過濾;
氯化鈉(泥沙):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蒸發結晶;
CO2(HCl):通入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中,干燥。
2.金屬活動性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位置越靠前,其金屬活動性就越強。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4)鉀、鈣、鈉三種金屬不能將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原因是他們太活潑
(5)一種金屬若能與兩種鹽溶液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一種鹽溶液若能與兩種金屬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
(6)金屬鐵與酸溶液或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都只能得到+2價的亞鐵鹽,不能得到+3價的鐵鹽。
15.(2025·長寧模擬)“端午時節,粽葉飄香”。包粽子的主要食材包括糯米、瘦肉、植物油等。
(1)從分子的角度分析,“端午時節,粽葉飄香”的原因是   ;從營養角度考慮,除水、食鹽等無機物外,上述食材未涉及的營養素是   。
(2)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以離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其中帶正電荷的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
(3)若煮粽子用的燃料是天然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
(4)二氧化碳與水參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其能量轉化形式是太陽能轉化為   能。此外,二氧化碳還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同樣是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產物卻不相同,原因是   。
【答案】(1)分子在不斷地運動;維生素
(2)
(3)
(4)化學;反應條件不同
【知識點】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1)從分子的角度分析,“端午時節,粽葉飄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香味;
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屬于糖類;瘦肉中富含蛋白質;植物油中富含油脂;因此從營養角度考慮,除水、食鹽等無機物外,上述食材未涉及的營養素是維生素;
(2)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以離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其中帶正電荷的離子是鈉離子,離子符號表示為Na+;
(3)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是;
(4)二氧化碳和水在有光照和葉綠素的作用條件下才能生成葡萄糖,其能量轉化形式是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溫下反應生成碳酸,而二氧化碳和水在有光照和葉綠素的作用條件下才能生成葡萄糖,這兩個反應的反應條件不同,所得到的產物也不同。
【分析】1.分子每時每刻都在做無規則運動。
2.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
(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
(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
(1)從分子的角度分析,“端午時節,粽葉飄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香味;
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屬于糖類;瘦肉中富含蛋白質;植物油中富含油脂;因此從營養角度考慮,除水、食鹽等無機物外,上述食材未涉及的營養素是維生素;
(2)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以離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其中帶正電荷的離子是鈉離子,離子符號表示為Na+;
(3)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是;
(4)二氧化碳和水在有光照和葉綠素的作用條件下才能生成葡萄糖,其能量轉化形式是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溫下反應生成碳酸,而二氧化碳和水在有光照和葉綠素的作用條件下才能生成葡萄糖,這兩個反應的反應條件不同,所得到的產物也不同。
16.(2025·長寧模擬)閱讀下列科普短文,回答問題。
新能源汽車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與傳統汽車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車的能量來源更加多元化。電動汽車:電池能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幾類電池的部分性能指標如圖1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單位體積的電池所具有的能量:氫內燃車:氫內燃車以氫氣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氫氣可通過電解水(原理如圖2)等多種方式獲得。據測算,1kg氫氣完全燃燒可釋放kJ的熱量,1kg汽油完全燃燒可釋放kJ的熱量:乙醇汽車:乙醇汽車以乙醇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過發酵甘蔗、玉米等農作物,或發酵糧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稈大量提取;太陽能汽車:以太陽能電池驅動,低碳環保,真正實現了零排放。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未來可期。
(1)依據圖1,鋰電池優于鎳氫電池的性能指標是   。
(2)1kg氫氣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質量為   kg。
(3)依據測算數據可知,氫內燃車與汽油車相比的優勢是   。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
A.依據圖1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時,鋁空電池的體積最小
B.圖2中,A口產生的氣體為氫氣
C.農業大國盛產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廣乙醇汽車
D.報廢的電動汽車電池,要及時用土進行掩埋處理
(5)太陽能電池需要大量的單質硅,單質硅是由石英固體(SiO2)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制得的,同時生成一種可燃性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能量密度
(2)8
(3)熱值大
(4)
(5)
【知識點】電解水實驗;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1)由圖1幾類電池的部分性能指標可知,鋰電池優于鎳氫電池的性能指標是能量密度;
(2)解:設1kg氫氣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質量為x。
故1kg氫氣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質量為8kg;
(3)據測算,1kg氫氣完全燃燒可釋放kJ的熱量,1kg汽油完全燃燒可釋放kJ的熱量,因此氫內燃車與汽油車相比的優勢是熱值大;
(4)A、依據圖1可知,鋁空電池能量密度最大,提供相同能量時,鋁空電池的體積最小,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電解水時,連接電源正極的一側產生的是氧氣,連接電源負極的一側產生的是氫氣,故圖2中,A口產生的氣體為氧氣,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乙醇汽車以乙醇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過發酵甘蔗、玉米等農作物,或發酵糧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稈大量提取,因此農業大國盛產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廣乙醇汽車,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報廢的電動汽車電池要回收利用,不能用土進行掩埋處理,以免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C.
(5)單質硅是由石英固體(SiO2)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制得的,同時生成一種可燃性氣體,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因此該氣體為一氧化碳,即二氧化硅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分析】(1)根據圖1分析可知,鋰電池優于鎳氫電池的性能指標是能量密度來解答;
(2)根據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水的方程式中已知氫氣的質量和式量來計算氧氣的質量來解答;
(3)根據氫氣是理想的新能源的原因是熱值高,來源廣泛且對空氣無污染來解答;
(4)根據圖1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時,鋁空電池的體積最小;電解水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開發新能源防止空氣污染,減少化石燃料燃燒,回收廢舊金屬來愛護環境來解答;
(5)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可知,二氧化硅和單質碳反應生成硅和一氧化碳來解答。
17.(2025·長寧模擬)硫酸鐵銨是一種重要的鐵鹽,常用作分析試劑。在實驗室中采用廢鐵屑來制備硫酸鐵銨晶體,具體流程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與其類似的物質的名稱為   。
(2)步驟②中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步驟③發生的反應是,為   。
(4)硫酸鐵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且變化較大,步驟⑤可采用的操作是   。
(5)下列三種物質中含氮量從高到低依次排列順序為   (用序號表示)。
①②(相對分子質量266) ③
【答案】(1)+3;硫酸亞鐵銨
(2)
(3)
(4)降溫結晶(或冷卻熱飽和溶液)
(5)①③②
【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銨根化合價為+1,硫酸根化合價為-2,設鐵元素化合價為x,可列式:(+1)+x+(-2)×2=0,x=+3,所以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
與其類似的物質,可設鐵元素化合價為y,可列式:(+1)×2+y+(-2)×2=0,y=+2,所以的名稱為硫酸亞鐵銨;
(2)步驟②中是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與氫氣,化學方程式為;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反應前鐵原子有2個、硫原子有2個、氧原子有10個、氫原子有2個,反應后,鐵原子有2個、硫原子有3個、氧原子有14個、氫原子有4個,可推測X中含有1個硫原子、4個氧原子、2個氫原子,可推測X的化學式為:H2SO4;
(4)硫酸鐵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且變化較大,步驟⑤可采用的操作是降溫結晶(或冷卻熱飽和溶液);
(5)①相對分子質量為,含氮量為;
②相對分子質量266,含氮量為 ;
③相對分子質量為,含氮量為;
則三種物質中含氮量從高到低依次排列順序為①③②。
【分析】1.單質中任何元素的化合價都為零;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在化合物,各元素常顯的價態:
(1)H、K、Na、Ag:+1;
(2)Ca、Ba、Mg、Zn:+2;
(3)Al:+3;
(4)O:-2,在過氧化物中,氧元素顯-1價;
(5)Fe:+2、+3
(6)Cl和N為變價元素。
2.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
(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
(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
3.化學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作質量守恒定律。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六不變”:(1)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2)元素的種類不變;(3)元素質量不變;(4)原子的種類不變;(5)原子的數目不變;(6)原子的質量不變。
(1)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銨根化合價為+1,硫酸根化合價為-2,設鐵元素化合價為x,可列式:(+1)+x+(-2)×2=0,x=+3,所以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
與其類似的物質,可設鐵元素化合價為y,可列式:(+1)×2+y+(-2)×2=0,y=+2,所以的名稱為硫酸亞鐵銨;
(2)步驟②中是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與氫氣,化學方程式為;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反應前鐵原子有2個、硫原子有2個、氧原子有10個、氫原子有2個,反應后,鐵原子有2個、硫原子有3個、氧原子有14個、氫原子有4個,可推測X中含有1個硫原子、4個氧原子、2個氫原子,可推測X的化學式為:H2SO4;
(4)硫酸鐵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且變化較大,步驟⑤可采用的操作是降溫結晶(或冷卻熱飽和溶液);
(5)①相對分子質量為,含氮量為;
②相對分子質量266,含氮量為 ;
③相對分子質量為,含氮量為;
則三種物質中含氮量從高到低依次排列順序為①③②。
18.(2025·長寧模擬)某興趣小組在跨學科實踐課上制作了一臺簡易化學“制氧機”,如圖1所示,該制氧機通過A、B兩種物質產生氧氣,其中是過碳酸鈉白色固體,是二氧化錳黑色粉末。過碳酸鈉加水溶解會分解生成和。
用該制氧機制氧時,在反應倉中加入適量水,再先后加入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反應倉內有黑色粉末翻騰,變得渾濁,倉壁變得溫熱,過濾倉底部導氣管口有氣泡冒出。
(1)反應倉中生成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   ,過濾倉中的水除了有過濾雜質提純氧氣的作用外,還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號)。
A.可以通過氣泡觀察氧氣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氣溫度 C.加快氧氣的生成
(2)驗證過濾倉導出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   。
(3)如果在實驗室用過碳酸鈉、二氧化錳、水制取氧氣,從圖2中可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是   (填裝置序號,下同),收集裝置是   。
【答案】(1);AB
(2)在導管口放一根帶火星的木條,若木條復燃,證明為氧氣
(3)B;C或E
【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檢驗和驗滿;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反應倉中H2O2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過濾倉中的水除了有過濾雜質提純氧氣的作用外,氧氣不易溶于水,所以還可以起到的作用是可以通過氣泡觀察氧氣生成的速率、降低氧氣溫度,故選:AB;
(2)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驗證過濾倉導出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是在導管口放一根帶火星的木條,若木條復燃,證明為氧氣;
(3)在實驗室用過碳酸鈉、二氧化錳、水制取氧氣的反應物狀態是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則應選B固液反應常溫型裝置,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裝置可以是C或E。
【分析】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式一般有3種: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氯酸鉀在加熱及二氧化錳催化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生成氧氣和水;前兩種的發生裝置都是固體加熱型,后一種的發生裝置為固-液常溫型。
2.發生裝置的選擇:需要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可分為固體加熱型裝置、固液常溫型裝置、固液加熱型裝置。
3.收集裝置的選擇:需收集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可以選用向上排空氣法;需收集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可以選用向下排空氣法;需收集的氣體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可以選用排水集氣法;相對于排水法,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氣體更干燥;相對于排空氣法,排水法收集到的氣體更純凈。
19.(2025·長寧模擬)同學們為提升化學實驗操作技能,在實驗室練習如下實驗:
(1)實驗時,小明觀察到A試管中現象是   ;寫出試管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實驗完畢后,小明誤將試管中的物質倒入試管中,充分振蕩后,觀察到混合后溶液為無色。小明對該無色溶液的成分產生興趣并展開探究。
【提出問題】混合后無色溶液的溶質除酚酞外還有什么?
【查閱資料】溶液、溶液顯中性。
【猜想與假設】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
(2)經分析猜想三錯誤,其理由是   。
【設計并進行實驗】
(3)為了驗證其余猜想,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解釋與結論
取少量混合后的無色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鋅粒     解釋現象: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得出實驗結論:猜想二正確
【反思與拓展】
(4)I、有同學提議將上表操作中的鋅粒換成另一種藥品或用品:   (除金屬外),也可得出猜想二正確的實驗結論。
II、小明誤倒后,如果觀察到試管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層清液為紅色,則上層清液中一定有的陰離子是   (填寫離子符號)。
【答案】酚酞溶液變紅;;氫氧化鈣呈堿性,能使酚酞變紅,因此不含有氫氧化鈣;有氣泡產生;;碳酸鈉(合理即可);、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A試管中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B試管中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2)混合后溶液顏色呈無色,所有溶液中不含堿性物質,氫氧化鈣呈堿性,能使酚酞變紅,因此不含有氫氧化鈣,故猜想三錯誤;
(3)根據實驗結論是猜想二正確,猜想二中含有HCl,加入鋅粒后,鋅粒會和HCl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可觀察到的現象為:有氣泡產生,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4)Ⅰ、實驗結論是猜想二正確,則溶液中含有鹽酸,加入的試劑需證明鹽酸的存在,故除了鋅粒外還可以是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Ⅱ、試管B中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誤倒后,若試管底部有白色沉淀,說明試管B中的碳酸鈉有剩余,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氫氧化鈉,觀察上層清液為紅色,說明上層清液顯堿性,上層清液中一定有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故一定有的陰離子為OH-和Cl-。
【分析】1.紫色石蕊試劑遇酸性溶液變紅,遇堿性溶液變藍;無色酚酞試劑遇堿性溶液變紅,與酸性溶液不變色。
2.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
(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
(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
3.金屬活動性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位置越靠前,其金屬活動性就越強。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4)鉀、鈣、鈉三種金屬不能將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原因是他們太活潑
(5)一種金屬若能與兩種鹽溶液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一種鹽溶液若能與兩種金屬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
(6)金屬鐵與酸溶液或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都只能得到+2價的亞鐵鹽,不能得到+3價的鐵鹽。
20.(2025·長寧模擬)《天工開物》記載了錫的冶煉方法:入砂(指錫砂)數百斤,叢架木炭亦數百斤,鼓鞲(指鼓入空氣)熔化,用鉛少許,(錫)沛然流注。其反應原理為。
(1)基本反應類型屬于   。
(2)現有含的錫砂,理論上可以煉出錫的質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置換反應
(2)解:設理論上可以煉出錫的質量是x。
答:理論上可以煉出錫的質量是。
【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根據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一種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2)見答案。
【分析】1.化合反應定義為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特點可以總結為“多變一”。
分解反應的定義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的反應,特點可以總結為“一變多”。
復分解反應的定義為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化學反應。
置換反應的定義為反應物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第一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確的數據,第三計算過程要完整。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搞清楚問題是什么,即題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
其次,要弄清楚化學反應的原理,寫出化學方程式,并明確題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
第三,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與生成物間的定量關系,確定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
第四,將上述關系列成比例式求解;
最后,檢查計算過程和結果 。無誤后,簡明地寫出答案。
(1)根據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一種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2)見答案。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互助| 上饶县| 丹江口市| 台东县| 江油市| 长乐市| 德昌县| 岚皋县| 普兰店市| 桓台县| 平潭县| 汾西县| 天祝| 攀枝花市| 天台县| 永寿县| 霍山县| 襄樊市| 毕节市| 永宁县| 鄂伦春自治旗| 遵义市| 高阳县| 宁城县| 沅陵县| 乐山市| 安宁市| 常德市| 瑞昌市| 乌兰浩特市| 胶州市| 绥中县| 额敏县| 翁源县| 泰顺县| 北海市| 恭城| 兴城市| 五河县| 治县。| 德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