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慶市七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一、單選題1.化學與生活、科研緊密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乙炔在氧氣中燃燒的氧炔焰常用來焊接或切割金屬B.手性藥物的對映異構體的藥理作用可能不同C.含增塑劑的聚氯乙烯薄膜可用于生產食品包裝材料D.納米晶體由于其晶體的表面積增大會有不同于大塊晶體的特性2.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A.環氧丙烷的結構簡式:B.基態氧原子軌道表示式:C.2-丁烯的鍵線式:D.σ鍵電子云輪廓圖: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濃磷酸分子間存在大量氫鍵,使得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增強,從而增加了濃磷酸的黏性B.由R4N+與組成的離子液體常溫下呈液態,與其離子的體積較大有關C.乙醇的質譜圖中,質荷比為46的峰歸屬于D.區分晶體和非晶體最可靠的方法是比較硬度4.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常溫常壓下,124 g P4中所含P—P鍵數目為4NAB.22.4 L苯乙烯中含有的π鍵數目為4NAC.0.1mol C2H6O分子中含有C—H σ鍵數目一定為0.5NAD.60 g乙酸和乳酸(C3H6O3)混合物完全轉化為CO2和H2O,消耗O2數目為2NA5.下列實驗操作或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 B檢驗乙炔的性質 制備乙烯C D制備硝基苯配制混酸 制備溴苯并驗證有HBr產生A.A B.B C.C D.D6.關于下列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向石炭酸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H2O→ +Na2CO3B.工業制乙醇:CH2=CH2+H2OC2H5OHC.實驗室用1-溴丁烷制備1-丁醇: CH2BrCH2CH2CH3+H2OCH3CH2CH2CH2OH+HBrD.蟻醛與足量銀氨溶液混合共熱: HCHO+Ag(NH3)2OH2Ag+HCOONH4+3NH3+H2O7.關于下列三種常見高分子材料的說法正確的是A.酚醛樹脂、順丁橡膠和滌綸都屬于天然高分子材料B.滌綸是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通過縮聚反應得到的C.網狀結構的酚醛樹脂制成的塑料制品可以反復加熱熔融加工D.順丁橡膠的單體與反-2-丁烯互為同分異構體8.貝諾酯是由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經化學法制備的解熱鎮痛抗炎藥,其合成反應式(反應條件略去)如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撲熱息痛既可以與酸溶液反應,也可以與堿溶液發生反應B.常溫下貝諾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撲熱息痛C.1mol阿司匹林可以和3mol H2發生加成反應D.貝諾酯與足量NaOH溶液共熱后再酸化,最終生成阿司匹林和撲熱息痛9.物質的結構決定其性質。下列實例與解釋不相符的是選項 實例 解釋A 穩定性:H2O>H2S 水分子之間存在氫鍵B 不存在穩定的H3、H2Cl和Cl3 共價鍵具有飽和性C BF3與NH3形成絡合物[H3N→BF3] BF3中的B有空軌道接受NH3中N的孤電子對D 沸點:N2低于CO 二者相對分子質量相同,但分子的極性不同A.A B.B C.C D.D10.一種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如圖所示),具有良好的儲氫性能,其中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且總和為24。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X的氟化物XF3中所有原子均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B.同周期元素中第一電離能介于X 和Y之間的元素有1種C.簡單離子半徑:Y>ZD.電負性:Y>X>W11.某立方鹵化物可用于制作光電材料,其晶胞是立方體(圖1),當部分K+被Eu2+取代后可獲得高性能激光材料(圖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1中K+的配位數為12B.圖1表示的晶體的密度為C.圖1晶胞若以Mg2+作晶胞的頂點,則F-位于晶胞的棱心D.圖2表示的化學式為KEuMg2F612.已知醛或酮可與格氏試劑(R'MgX)發生加成反應,所得產物經水解可得醇:若用此種方法制取HOC(CH3)2CH2CH2CH3,可選用的醛或酮與格氏試劑是A.與CH(CH3)2MgXB.與CH3CH2CH2MgXC.HCHO與CH(CH3)2MgXD.CH3CH2CHO與CH3CH2MgX13.已知苯胺(液體)、苯甲酸(固體)微溶于水,苯胺鹽酸鹽易溶于水。實驗室初步分離甲苯、苯胺、苯甲酸混合溶液的流程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苯胺既可與鹽酸也可與NaOH溶液反應B.苯胺、甲苯、苯甲酸粗品依次由①、②、③獲得C.加入溶液的作用是中和過量的鹽酸D.由①、③分別獲取相應粗品時可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14.有機物A分子式為C4H10O且能被催化氧化成醛,鏈狀有機物B分子式為C4H6O2且能與碳酸鈉反應。A和B發生酯化反應得到的有機產物可能結構有(不包含立體異構)A.6種 B.8種 C.10種 D.12種二、解答題15.現有七種元素,其中A、B、C、D、E、F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的基態原子價層電子排布為;液態的B2經常用于手術的冷凍麻醉;C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其內層的3倍;D 單質通常為淡黃色固體;E的基態原子未成對電子數為4;F2+的3d軌道中有10個電子;G單質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最末位。(1)寫出AD2的電子式 。(2)寫出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B、C元素能形成多種離子,如、、。 中B原子的雜化方式為 ,離子空間結構名稱為 ,、、的鍵角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用相應離子的元素符號表示)。(4)F、G均能與形成配離子,已知F2+與形成配離子時,配位數為4;G+與形成配離子時,配位數為2。工業上常用G+和形成的配離子與F單質反應,生成F2+與形成的配離子和G單質來提取G,寫出上述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用相應離子的元素符號表示)。(5)關于上述某些元素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a.元素C形成的單質都是非極性分子,均易溶于四氯化碳溶劑。b.元素A形成的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小于元素C形成的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c.元素A可形成多種單質,這些單質的熔點均很高,硬度均很大d.基態D原子中具有9種不同能量的電子,占據最高能級的電子云輪廓圖的形狀為啞鈴形16.Co、Ni是重要的戰略性金屬。一種利用廢鈷鎳礦(含較多的Co、Ni、Fe,以及一定量的Mg、Pb、Mn(Ⅱ)等元素)提取Co、Ni,并獲得一系列化工產品的工藝流程如圖:已知:①P204對Co2+、Ni2+、Fe3+具有高選擇性。②萃取的原理為。③[Co(NH3)6] 2+易被氧化成[Co(NH3)6] 3+(1)基態Ni原子的簡化電子排布式為 。鈷在火焰上灼燒產生的淡藍色光是一種 (填“吸收光譜”或“發射光譜”)。(2)浸渣1的主要成分為 (填化學式),水相1中主要含有的金屬離子有 (填離子符號)。(3)從平衡移動角度分析,“反萃取”中加入酸的目的是 。(4)“氨浸”時生成[Co(NH3)6] 3+的離子方程式為 。(5)“沉鎳”時怎樣判斷沉淀是否完全 。(6)已知一定條件下,某萃取劑(HR)萃取的分配系數()為3,則用等體積該萃取劑萃取的萃取率為 。(保留三位有效數字)17.丙酮()是重要的化工試劑,某實驗小組利用2-丙醇氧化法合成丙酮,實驗步驟如下:已知:①丙酮的沸點為56℃,不與水形成恒沸物;2-丙醇的沸點為82.6℃。②在水溶液中,呈橙紅色,Cr3+呈綠色。步驟一:制備氧化劑稱取6.00 g CrO3(過量)充分溶解于80.00 mL水中,小心加入3.00 mL濃硫酸,得到橙紅色溶液。步驟二:制備丙酮組裝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將4.50 g 2-丙醇注入三頸燒瓶,向儀器Y中加入步驟一制備的溶液,控制滴速5~6 s每滴緩慢將溶液滴入到三頸燒瓶中,當三頸燒瓶中溶液變成棕黃色,且長時間攪拌后依然保持棕黃色時,停止滴加。(1)儀器Z中冷卻水應從 (填“a”或“b”)口通入。(2)使用儀器Y相較于普通分液漏斗的優點是 。(3)寫出當三頸燒瓶中溶液變成棕黃色涉及的離子方程式(主要反應) 。步驟三:提純取少量一水合次磷酸鈉(NaH2PO2·H2O)配成硫酸酸化溶液,加入三頸燒瓶中,待其中溶液呈現綠色時,將原制備裝置改成蒸餾裝置(如圖2),收集 ℃餾分。(4)步驟三中收集的餾分溫度為 ℃。(5)圖2裝置空白處使用的儀器為 (填字母)。A. B. C.(6)本實驗共收集到餾分2.90 g,由此計算本次實驗丙酮的產率為 (保留三位有效數字);下列方法和試劑可以檢驗產品純度的為 (填字母)。A.測定沸點 B.酸性KMnO4溶液 C.新制的Cu(OH)2溶液 D.FeCl3溶液18.一種非甾體抗炎藥物(H)的合成路線如下(部分反應條件省略):已知:Ⅰ.。Ⅱ.。回答下列問題:(1)物質A的名稱 ;物質B中官能團名稱 。(2)物質C的結構簡式為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含物質A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鐵溶液,產生紫色沉淀B.反應D→E的反應類型是取代反應C.物質H中最多有13個碳原子共平面D.設計A→B和C→D兩步反應的目的是保護酚羥基的對位氫不被取代(4)E→F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用結構簡式作答)。(5)X是D的同系物,其相對分子質量比D多14,苯環上有4個取代基,則X的結構有 種(不考慮立體異構);寫出其中一種核磁共振氫譜只出現三組峰且峰面積之比為1:2:3的結構簡式 。(6)已知:。綜合上述信息,寫出以和為主要原料制備的合成路線。參考答案1.C2.A3.D4.D5.B6.B7.B8.D9.A10.C11.D12.B13.B14.A15.(1)(2)第四周期第Ⅷ族(3) sp雜化 V形(4)(5)d16.(1) [Ar]3d84s2 發射光譜(2) PbSO4 、、(3)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動,使Co2+、Ni2+進入水相(4)(5)取少量沉淀后的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NH4HCO3,觀察溶液是否變渾濁,若無明顯現象,說明沉淀完全;若溶液變渾濁,說明未沉淀完全(6)75.0 %17.(1)b(2)平衡壓強,便于液體順利滴下(3)3CH3CHOHCH3 + + 8H+ = 3 + 2Cr3+ + 7H2O(4)56(5)B(6) 66.7% AB18.(1) 苯酚 (酚)羥基、磺酸基(2)(3)BD(4) + ClCH2COCl + HCl(5) 16種 或 (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