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團育才二中中考三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團育才二中中考三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初三考前熱身訓練歷史學科
一、選擇題
1. 玉琮是中國古代用于祭祀禮器。下列各地出土的玉琮共同反映了( )
A. 生產工具發生變化 B. 早期國家已經建立
C. 舊石器時代的成就 D. 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答案】D
2. 春秋戰國時期,眾多思想家關注和擔憂社會發展方向,紛紛提出救世之策。各學派之間相互論辯,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這是當時( )
A. 王室日漸衰微的表現 B. 鐵制農具和牛耕推廣的直接結果
C. 政治經濟變革的反映 D. 分封制度確立的影響
【答案】C
3. 東晉南朝時期的市場,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販賣、擺攤設點的正規“市”之外,還有農民的臨時集市,與周邊民族交易的“互市”,等等。這反映了當時( )
A. 對外貿易興盛 B. 局部統一的形成 C. 商業活動的頻繁 D. 民族關系趨于和緩
【答案】C
4. 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大量隋唐文學寫本,其內容既有描述敦煌的“鄉土作品”,也有描述塞外風情的異域作品。這有助于研究隋唐時期( )
A. 兼容并包的時代特征 B. 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
C. 敦煌文化的中心地位 D. 中央集權的發展趨勢
【答案】A
5.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以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下列屬于研究遼宋夏金元時期歷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岳飛抗金》歷史劇 B. 錢維城的《平定準噶爾圖卷》
C. 《資治通鑒》譯注本 D. 出土的壁畫《契丹人引馬圖》
【答案】D
6. 通過梳理歷史線索可以明確學習主題。對下圖反映的學習主題概括最準確的是
A.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 外國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
C. 西方列強瓜分狂潮與中國人民反抗 D. 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答案】B
7. 魯迅說:“至于中國所謂的手段,在我看來,有時也應該說有的,但絕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華’。然而,夷又哪有這么愚笨呢,卻先來一套‘以華制華’給你看。”中國近代史上列強“以華制華”策略產生的影響是
A.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 中國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C. 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 D. 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答案】C
8. 蔣介石在某篇日記中提到:“至今軍閥作惡如故也,列強橫行,且有加而無已也……中國革命,不能不承認為世界革命中之一部,而實行三民主義,則共產主義即在其中矣。吾輩死者,但知中國革命與國際革命不能分而為二,則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豈有紛爭之必要。”該日記內容反映出這時的蔣介石( )
A. 同意與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 為日后叛變革命做了思想準備
C. 贊成與共產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D. 已轉變成社會主義者
【答案】C
9.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戰,用勝利贏得和平。下圖是《敵后抗日根據地形勢圖(1937—1940)》,據下圖可知( )
A. 敵后抗日根據地多在省際交界處 B. 東北抗日聯軍開展艱苦抗戰
C. 國民黨組織了多次正面戰場會戰 D. 國統區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答案】A
10. 1945年王氏夫婦創辦面包廠,建國后生意興旺。1956 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王氏夫婦將
A. 繼續擁有面包廠,并開始把利潤大部分上繳國家
B. 繼續擁有面包廠,并開始把利潤的小部分上繳國家
C. 不能繼續擁有面包廠,面包廠最終被國家沒收
D. 不能繼續擁有面包廠,但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償
【答案】D
11. 1984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國慶慶典的游行隊伍中,農民開著拖拉機,載著牌子經過天安門廣場。牌子上的標語是( )
A. 農業學大寨 B. 人民公社好 C. 時間就是金錢 D. 聯產承包好
【答案】D
12. 西方學者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間稱為“軸心時代”,在此期間,在北緯30度左右,中國的孔子、孟子、老子等提出各家學說,形成百家爭鳴的思想盛況;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相繼出現,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哲學思想。東西方同時取得思想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
A. 統治者鼓勵新思想的提出 B. 杰出思想家的大量涌入
C. 東西方之間的相互交流 D. 生產力發展帶來的社會轉型
【答案】D
13. “已知最早紡織棉花的人類群體是生活在印度河谷的農民……棉花最初傳入歐洲,是伊斯蘭教擴張的結果。大多數西歐語言中的‘棉花’一詞都借用了阿拉伯語qutun,法語中為coton,英語則是cotton。”材料旨在說明( )
A. 西歐語言發源于阿拉伯 B. 伊斯蘭教擴張給他國人民帶來災難
C. 棉花是印度獨有的植物 D. 阿拉伯人是溝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梁
【答案】D
14. 制作知識結構是學習歷史一種方法。圖中“?”處應該填寫( )
A. 城市的重新興起 B. 法制的建立和健全
C. 科學的發展和進步 D. 生產組織的資本主義化
【答案】A
15. 科技進步不斷為人類經濟發展開拓廣闊的前景,同時,也不斷催生新的職業。在19世紀末出現的新職業有( )
A. 汽車司機、電話接線員 B. 機器維修工、火車司機
C. 飛行員、電力工人 D. 航天員、網絡工程師
【答案】A
16. 下面年代尺主題為“20世紀世界格局的演變”,下列對年代尺解讀正確的選項是( )
A. ①段指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的形成與解體 B. ②段指第一次世界大戰
C. ③段指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與瓦解 D. ④段指世界多極化趨勢
【答案】D
17. 下圖是蘇聯畫家庫克雷尼克塞創作的漫畫《片面的經濟》,許多人用它來說明蘇聯片面發展重工業。其實,這幅畫是諷刺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軍事化的作品,從原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組文字,一是右腿上的“軍事工業”,二是左腿上的“民用工業”,三是腹部上的“資本主義經濟”。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 漫畫等藝術作品史料價值極其有限
B. 運用史料應注意甄別,應多種史料相互印證
C. 運用史料時應注意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D. 研究者的立場身份不同,研究的角度也會不同
【答案】D
二、非選擇題
18. 貨幣是商品交換和經濟發展的產物,從古至今在社會發展和人民的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學校九年級某學習小組以“小錢幣,大歷史”為題開展一次項目式學習,邀請你一起完成以下任務。
任務一 【貨幣中的經濟發展】
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大量貨幣流通在市場中,尤其南方商品經濟發展快速,所以對于貨幣數量有更高的需求……交子早期出現,是四川百姓因為鐵錢笨重,自己制造交子來方便交易…… ——摘編自楊澤成、陳浩《淺論宋代交子發行和流通》 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競爭形勢加劇,貨幣數字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推動我國經濟朝著高質量、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摘編自劉穎、上官鳴《數字人民幣的發展及影響分析》
(1)根據材料分別簡述交子及數字人民幣出現的背景,并分析它們出現的共同影響。
任務二 【貨幣中的區域統一】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補充完整圖示“歐元發行公示單”。
5歐元
歐元區成立前后的總體貿易變化趨勢
歐元發行公示單 名稱:歐元 正式流通時間:2002年1月1日 發行基礎:____ 意義:____
任務三 【貨幣中的戰爭與和平】
錢名 直徑(毫米) 穿徑(毫米) 厚度(毫米) 重量(克)
長安常歡 24.8 6.8 1.7 6.2
和同開彌縮字版 23 5.5 2 6.3
開元通寶容弱版 25.5 7.5 1.5 5
為了擾亂中國國內金融秩序,削弱國民政府的抗戰能力,逼迫國民政府放棄抵抗,日本軍方對中國發動了“貨幣戰”……偽造中國法幣,大量投放到中國市場,以造成中國貨幣貶值,通貨膨脹,進而削弱抗戰能力,就是“貨幣戰”中的重要部分。
——摘編自申晴《抗戰時期偽造法幣研究》
(3)根據材料對比日本兩次“模仿”中國貨幣的不同之處
(4)根據以上任務單和所學知識,總結影響貨幣發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背景:宋朝商品經濟發展快速;科技的發展以及國際競爭激烈。
共同影響:促進了商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的繁榮
(2)發行基礎:歐洲一體化背景下成立的歐盟的建立。
意義: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促進了西歐國家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
(3)不同:第一次是為了學習唐朝先進文化而進行的仿制;第二次是為了削弱中國抗戰能力而進行的偽造
(4)主要因素:經濟發展的程度;國際環境的影響;國家政策的需要
19. 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是歷史演進的關鍵因素。閱讀系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生產關系必須要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24年1月31日)
(1)根據材料一,分析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怎么做?
材料二 2024年,深圳發布“20+8”(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8大未來產業)產業集群2.0版,提升“20+8”產業集群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戰略性新型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取得顯著成效。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5%,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2.3%。
——來自深視新聞《讀報告熱詞,看深圳擔當》
(2)請你為南山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獻言獻策。
材料三
國家 崛起時期 關鍵科技創新領域 衰落/挑戰原因
英國 18-19世紀 蒸汽機、紡織機械、煉鐵技術 固守傳統產業,錯過電氣革命
美國 19-21世紀 電力、汽車、計算機、互聯網 科技優勢面臨新興國家挑戰
德國 19-20世紀 化工、精密機械、汽車制造 戰爭破壞、創新體系斷層
日本 20世紀 電子、汽車、機器人技術 創新活力不足、人口老齡化
中國 21世紀 高鐵、5G、人工智能、航天 持續保持創新動力是關鍵
(3)請根據材料三,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價值觀正確)
【答案】(1)內涵: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
舉措: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
(2)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又要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吸收國際先進經驗。
需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破除制約創新的制度障礙,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要重視人才培養,建設高素質創新人隊伍,為持續創新提供智力支持。
大力推動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新質生產力產業鏈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重點布局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依托高新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等創新載體,打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遵循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規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3)示例:觀點:工業革命推動生產力發展。
論證: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到19世紀70年代,電力開始作為動力帶動機器。在各國發明家的共同努力下,發動機、電話、電車、電報等紛紛問世。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
結論:綜上所述,工業革命促使生產力實現飛躍,也推動了人類社會產生巨大變革,我國應重視發展工業成為工業強國。初三考前熱身訓練歷史學科
一、選擇題
1. 玉琮是中國古代用于祭祀禮器。下列各地出土的玉琮共同反映了( )
A. 生產工具發生變化 B. 早期國家已經建立
C. 舊石器時代的成就 D. 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2. 春秋戰國時期,眾多思想家關注和擔憂社會發展方向,紛紛提出救世之策。各學派之間相互論辯,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這是當時( )
A. 王室日漸衰微的表現 B. 鐵制農具和牛耕推廣的直接結果
C. 政治經濟變革的反映 D. 分封制度確立的影響
3. 東晉南朝時期的市場,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販賣、擺攤設點的正規“市”之外,還有農民的臨時集市,與周邊民族交易的“互市”,等等。這反映了當時( )
A. 對外貿易的興盛 B. 局部統一的形成 C. 商業活動的頻繁 D. 民族關系趨于和緩
4. 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大量隋唐文學寫本,其內容既有描述敦煌的“鄉土作品”,也有描述塞外風情的異域作品。這有助于研究隋唐時期( )
A. 兼容并包的時代特征 B. 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
C. 敦煌文化的中心地位 D. 中央集權的發展趨勢
5.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以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下列屬于研究遼宋夏金元時期歷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岳飛抗金》歷史劇 B. 錢維城的《平定準噶爾圖卷》
C. 《資治通鑒》譯注本 D. 出土的壁畫《契丹人引馬圖》
6. 通過梳理歷史線索可以明確學習主題。對下圖反映的學習主題概括最準確的是
A.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 外國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抗爭
C. 西方列強瓜分狂潮與中國人民反抗 D. 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7. 魯迅說:“至于中國所謂的手段,在我看來,有時也應該說有的,但絕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華’。然而,夷又哪有這么愚笨呢,卻先來一套‘以華制華’給你看。”中國近代史上列強“以華制華”策略產生的影響是
A.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 中國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C. 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 D. 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8. 蔣介石在某篇日記中提到:“至今軍閥作惡如故也,列強橫行,且有加而無已也……中國革命,不能不承認為世界革命中之一部,而實行三民主義,則共產主義即在其中矣。吾輩死者,但知中國革命與國際革命不能分而為二,則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豈有紛爭之必要。”該日記內容反映出這時的蔣介石( )
A. 同意與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 為日后叛變革命做了思想準備
C. 贊成與共產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D. 已轉變成社會主義者
9.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戰,用勝利贏得和平。下圖是《敵后抗日根據地形勢圖(1937—1940)》,據下圖可知( )
A. 敵后抗日根據地多在省際交界處 B. 東北抗日聯軍開展艱苦抗戰
C. 國民黨組織了多次正面戰場會戰 D. 國統區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10. 1945年王氏夫婦創辦面包廠,建國后生意興旺。1956 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王氏夫婦將
A. 繼續擁有面包廠,并開始把利潤的大部分上繳國家
B. 繼續擁有面包廠,并開始把利潤的小部分上繳國家
C. 不能繼續擁有面包廠,面包廠最終被國家沒收
D. 不能繼續擁有面包廠,但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償
11. 1984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國慶慶典的游行隊伍中,農民開著拖拉機,載著牌子經過天安門廣場。牌子上的標語是( )
A. 農業學大寨 B. 人民公社好 C. 時間就是金錢 D. 聯產承包好
12. 西方學者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間稱為“軸心時代”,在此期間,在北緯30度左右,中國的孔子、孟子、老子等提出各家學說,形成百家爭鳴的思想盛況;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相繼出現,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哲學思想。東西方同時取得思想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
A. 統治者鼓勵新思想的提出 B. 杰出思想家的大量涌入
C. 東西方之間的相互交流 D. 生產力發展帶來的社會轉型
13. “已知最早紡織棉花的人類群體是生活在印度河谷的農民……棉花最初傳入歐洲,是伊斯蘭教擴張的結果。大多數西歐語言中的‘棉花’一詞都借用了阿拉伯語qutun,法語中為coton,英語則是cotton。”材料旨在說明( )
A 西歐語言發源于阿拉伯 B. 伊斯蘭教擴張給他國人民帶來災難
C. 棉花是印度獨有的植物 D. 阿拉伯人是溝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梁
14. 制作知識結構是學習歷史的一種方法。圖中“?”處應該填寫( )
A. 城市的重新興起 B. 法制的建立和健全
C. 科學發展和進步 D. 生產組織的資本主義化
15. 科技進步不斷為人類經濟發展開拓廣闊的前景,同時,也不斷催生新的職業。在19世紀末出現的新職業有( )
A. 汽車司機、電話接線員 B. 機器維修工、火車司機
C 飛行員、電力工人 D. 航天員、網絡工程師
16. 下面年代尺主題為“20世紀世界格局的演變”,下列對年代尺解讀正確的選項是( )
A. ①段指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的形成與解體 B. ②段指第一次世界大戰
C. ③段指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與瓦解 D. ④段指世界多極化趨勢
17. 下圖是蘇聯畫家庫克雷尼克塞創作漫畫《片面的經濟》,許多人用它來說明蘇聯片面發展重工業。其實,這幅畫是諷刺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軍事化的作品,從原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組文字,一是右腿上的“軍事工業”,二是左腿上的“民用工業”,三是腹部上的“資本主義經濟”。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 漫畫等藝術作品史料價值極其有限
B. 運用史料應注意甄別,應多種史料相互印證
C. 運用史料時應注意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D. 研究者的立場身份不同,研究的角度也會不同
二、非選擇題
18. 貨幣是商品交換和經濟發展的產物,從古至今在社會發展和人民的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學校九年級某學習小組以“小錢幣,大歷史”為題開展一次項目式學習,邀請你一起完成以下任務。
任務一 【貨幣中的經濟發展】
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大量貨幣流通在市場中,尤其南方商品經濟發展快速,所以對于貨幣數量有更高的需求……交子早期出現,是四川百姓因為鐵錢笨重,自己制造交子來方便交易…… ——摘編自楊澤成、陳浩《淺論宋代交子發行和流通》 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競爭形勢加劇,貨幣數字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推動我國經濟朝著高質量、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摘編自劉穎、上官鳴《數字人民幣的發展及影響分析》
(1)根據材料分別簡述交子及數字人民幣出現的背景,并分析它們出現的共同影響。
任務二 【貨幣中的區域統一】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補充完整圖示“歐元發行公示單”。
5歐元
歐元區成立前后的總體貿易變化趨勢
歐元發行公示單 名稱:歐元 正式流通時間:2002年1月1日 發行基礎:____ 意義:____
任務三 【貨幣中的戰爭與和平】
錢名 直徑(毫米) 穿徑(毫米) 厚度(毫米) 重量(克)
長安常歡 24.8 6.8 1.7 6.2
和同開彌縮字版 23 5.5 2 6.3
開元通寶容弱版 25.5 7.5 1.5 5
為了擾亂中國國內金融秩序,削弱國民政府的抗戰能力,逼迫國民政府放棄抵抗,日本軍方對中國發動了“貨幣戰”……偽造中國法幣,大量投放到中國市場,以造成中國貨幣貶值,通貨膨脹,進而削弱抗戰能力,就是“貨幣戰”中的重要部分。
——摘編自申晴《抗戰時期偽造法幣研究》
(3)根據材料對比日本兩次“模仿”中國貨幣的不同之處
(4)根據以上任務單和所學知識,總結影響貨幣發展的主要因素。
19. 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是歷史演進的關鍵因素。閱讀系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生產關系必須要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24年1月31日)
(1)根據材料一,分析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怎么做?
材料二 2024年,深圳發布“20+8”(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8大未來產業)產業集群2.0版,提升“20+8”產業集群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戰略性新型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取得顯著成效。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5%,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2.3%。
——來自深視新聞《讀報告熱詞,看深圳擔當》
(2)請你為南山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獻言獻策。
材料三
國家 崛起時期 關鍵科技創新領域 衰落/挑戰原因
英國 18-19世紀 蒸汽機、紡織機械、煉鐵技術 固守傳統產業,錯過電氣革命
美國 19-21世紀 電力、汽車、計算機、互聯網 科技優勢面臨新興國家挑戰
德國 19-20世紀 化工、精密機械、汽車制造 戰爭破壞、創新體系斷層
日本 20世紀 電子、汽車、機器人技術 創新活力不足、人口老齡化
中國 21世紀 高鐵、5G、人工智能、航天 持續保持創新動力是關鍵
(3)請根據材料三,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價值觀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郑县| 田林县| 都江堰市| 高淳县| 广灵县| 吉首市| 玉树县| 高邮市| 仙居县| 麻江县| 会宁县| 尼勒克县| 广灵县| 安平县| 麻阳| 五峰| 灵山县| 镇赉县| 西充县| 肥城市| 祁阳县| 安多县| 大庆市| 万安县| 青神县| 哈巴河县| 东莞市| 周至县| 理塘县| 松潘县| 五台县| 芜湖市| 军事| 绥德县| 定结县| 天津市| 阿城市| 玉溪市| 陈巴尔虎旗| 靖州| 太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