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期末歷史試卷一、單選題1.1877年,唐廷樞等人擬定的《開平礦務招商章程》聲明(該局)“所有生熟鐵至津,按照市面價值,先聽機器局取用。煤照市價,先聽輪船)招商局、機器局取用。其余或在津銷售,或由招商局轉運別口銷售。”據此可知,開平煤礦()A.重視挽回國家己失利權 B.經營方式存在弊端C.助力實現“自強”目標 D.近代企業性質凸顯2.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農民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許多城鎮短時期內出現了大量農民個體或合作興辦的農貿市場,從蔬菜、瓜果、豬肉到牛羊肉等,都有出售,城區中原有的憑證購買糧食和肉食的情況消失了。這說明農村改革()A.推動了城鄉關系改善 B.增加了城市職工收入C.優化了國民經濟結構 D.完善了市場經濟體制3.如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德、法、美四國工業發展與殖民地占有位次對比表。這表明()國家 英 德 法 美1870年工業產量居世界位次 1 3 2 41913年工業產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1870--191年工業增長倍數 1.3 4.6 1.9 8.1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 1 4 2 5A.歐洲主導全球時代的結束 B.歐美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C.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加劇 D.資本主義陣營內部在分化4.《史記》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封師(姜)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于蔡。”由此可知,西周()A.注重構建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 B.統治策略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C.建立了全國性的中央集權統治 D.恪守華夏同源共祖的政治理念5.下列三幅圖片共同反映了:A.寺院建筑的中國化 B.佛教文化的傳播與發展C.文化傳播者的堅韌 D.雕塑藝術的古樸與精湛6.波斯帝國的王宮有亞述階梯式的建筑風格,垂花飾是埃及風格,墻面裝飾巴比倫琉璃磚和亞述、希臘樣式的浮雕。這可用來說明,波斯帝國()A.強化了君主專制制度 B.統一了西亞北非地區C.推動了古代文明融匯 D.致力于推廣希臘文化7.公元前15前14世紀,赫梯人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鐵器,憑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占領了米坦尼的大部分領土,并和埃及爭奪敘利亞。之后亞述人在征服赫梯人之后,迅速吸收了赫梯的鐵器技術,成為當時著名的鐵器技術上國,一度占領了整個近東地區。這反映了A.生產力進步推動文明擴張 B.文明傳播導致了戰爭頻發C.鐵器生產決定了軍事實力 D.對外征服促進了經濟交流8.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時期被西方史學界稱為HighQing”(注:清朝的鼎盛)。以下可作為依據的是,當時()A.科技創新領先 B.貿易發達開放C.經濟繁榮轉型 D.疆域開拓鞏固9.南京國民政府的公務員銓敘制度,確立了兩官分途的原則,將公務員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政務官經民選等途徑產生,事務官以考試為主要產生途徑。這一確立有利于()①減少“任人唯親”的現象②杜絕官員拉幫結派現象的出現③提高政府機關的運轉效率④減少“黨治”對事務官的影響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0.1948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解放區合并為華北解放區。9月,華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毛澤東指出,華北人民政府應該將華北、華東和西北三區的經濟、財政、交通等領導和管理工作統一起來,并且準備在不久的將來,將東北和中原兩區的上述工作也統一起來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A.開始創建人民革命政權 B.加強了抗日民主政權建設C.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 D.從局部執政走向全面執政11.《周禮》記載: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壹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賜如救則,六命賜官,七命賜國,八命作牧,九命作伯。這一記載反映了()A.國家治理的民主理念 B.官員選拔嚴謹公正C.等級森嚴的社會秩序 D.官職任命較為隨意12.“考迪羅”是獨立后的拉美各國普遍出現的一種政治統治形式,指那些以暴力奪取政權,并以暴力維護其統治的獨裁者的專制制度。“考迪羅”一般集軍閥、大地主、教主于一身的三元寡頭統治,拉美各國獨立后,雖然部分考迪羅”在人民壓力下作出了一些改革,但由于其和大莊園主在經濟及政治上的壟斷密不可分,所以未觸及大地產制度,逐漸成為拉美經濟發展的主要阻礙之一。這反映“考迪羅”統治的實質是()A.奴隸制下的貴族寡頭政治 B.封建地主階級維護統治的工具C.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表現 D.殖民者進行政治滲透的代理人13.周恩來說“中美兩國人民過去來往是很頻繁的,以后中斷了一個很長的時間。你們這次應邀來訪,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我相信,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將會得到兩國人民大多數的贊成和支持。”這次“應邀來訪”是在A.1971年 B.1972年 C.1978年 D.1979年14.19世紀70年代之前,倫敦市場上中國茶葉價格的日常波動很難影響到中國國內的茶葉出口價格。隨著中英間電訊聯系的建立,中國茶葉的出口價格隨著倫敦市場的標價而變動,銷售數量也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動而波動,這()A.導致中國茶葉出口衰落B.改變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入超狀況C.促成了世界經濟一體化D.削弱了中國茶葉的國際市場地位15.學者范恩實認為“唐朝繼承了隋朝的統一局面,并創造性地發展了羈縻府州制度,改變了秦漢以來非華夏族群內附即設正州(郡)正縣、朝貢則止于冊封的二分法,通過設立羈縻州縣,將中原地區的州(郡)縣制度,以一定的變化形態推及邊緣地區。這一觀點認為該制度()A.反映了民族政權并立下的時代需求B.體現了統治者一體而治的治國理念C.削弱了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統治力度D.是羈縻思想與君主專制結合的產物16.1901年,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會奏變法事宜,提到立國之道,大要有三:一日治,3/6二日富,三日強。國既治,則貧弱者可以力求富強。整頓中法者,所以為治之具也;采用西法者,所以為富強之謀也。”這反映了當A.洋務運動主張中體西用 B.維新思潮推動了戊戌變法開展C.變法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 D.新政從根本上維護傳統統治二、材料分析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漢前期,政府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疫病甚少流行。及至后期,隨著人口增長和大量商貿活動的開展,疫病開始猖獗。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平帝詔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東漢防疫除沿襲西漢的減免田租外,還開倉放糧,巡行賜藥。六朝(指以今南京為京師的孫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這六個朝代)疫病流行至少4次,一次死亡10余萬人的大疫,晉代就發生了兩次。北魏顯祖皇興二年(公元468年),河南大疫,死亡人口達十四五萬。這一時期,政府多向官員施散醫藥,北魏政府還設立醫館、醫坊,為民治病。政府還公布了一些防疫藥方供百姓使用。-摘編自梁峻《中國古代抗疫啟迪》材料二:突如其來的黑死病”使歐洲人心惶惶,直到15世紀晚期,一份德意志手稿上還寫道“聰明的大夫有三條使我們遠離瘟疫的黃金規則:迅速離開,走得遠遠的,不要急于回來外來移民、流浪漢受到歧視和迫害,其中猶太人受害最深。1399年疫情期間,米蘭公爵詹加萊亞佐要求對病人和死亡人數進行統計,以日報形式呈交他本人,并向社會公布統計數據。這一制度也隨即被意大利其他城市借鑒和采用。嚴格的隔離措施給意大利帶來了安全,但也給意大利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這引起了商人和依靠日工資生活的雇傭工人的不滿。為了緩解防疫和經濟生活之間的矛盾,意大利在5世紀中后期引入了健康通行證制度,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的人和貨物可憑證通行。之后,隨糯死病”反復發作,應對危機的臨時委員會逐步轉變成常設的公共衛生署。意大利衛生署有處理相關事物的絕對權力,衛生署頒布的條例具有法律效力,他們還可以對不遵守防疫條例的人使用酷刑。-摘編自向榮《“黑死病”與意大利和英國的抗疫》(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國政府抗疫的主要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中國社會疫病頻發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指出意大利人在抗疫斗爭中的創新,并說明其重大意義。18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為19世紀初英國巡回法庭所審判罪犯人數。年份 犯人數量1805-1809年 234621810-1814年 306131815-1819年 586621820-1824年 65227-Michaellgnatieff,AJustMeasureofPain,p.154數據僅限英格蘭與威爾士材料二時任內政本臣皮爾在議會下院指出,盜竊犯構成了犯罪階層的主體。......其二,從地域分布來看。英國工業區或城市郊區的治安形勢明顯要比鄉村地區更為嚴峻。因為與鄉村相比,城市中的傳統禮俗和道德規范在急劇的社會轉型中受到更大沖擊。其三19世紀英國訴訟費用的降低、新警察制度的建立、執法效率的提高都會使起訴案件的數量比8世紀有大量增加。注:法院判決定罪才能稱之為罪犯。-許志強《英國工業化時期的犯罪問題及其社會成因》材料三(英國)各地監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但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不分原則的混合羈押是18世紀英國監獄遭受普遍詬病的突出問題之一不分罪行輕重、不分性別、不分年齡第二,物資匱乏導致獄犯生存境況堪憂。第三,缺乏監管使得監獄秩序混亂不堪。因財力所限,許多監獄都缺乏專業的管理者,地方監獄尤其如此。在此種情況下,獄監只好從犯人中選出監管者”,讓罪犯自行管理。第四,環境惡劣、疾病蔓延也是英國監獄的嚴重積弊之一。19世紀初,英國的刑罰體系遭遇了一場空前危機。“刑罰危機”促使英國政府不得不思考代替傳統刑罰的新機制。19世紀中期以后,英國監獄狀況已在整體上大為改觀。首先,新式監獄的環境變得更加整潔,有效抑制了流行病的傳播。其次,新式監獄不僅受到內政部的統一監督,也享受統一補貼。獄警開始由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來擔任,并納入帶薪公務人員行列。再者,犯人的基本食宿條件有了保證。最后,監獄管理......不再過分強調懲罰,管理中加入了更多的激勵、獎勵措施,教育感化逐漸成為新的規訓手段。英國政府何以對監獄改革報以如此高昂的熱情,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監獄問題和刑罰危機之外,通過監獄改良來提升國家威望已成為政府的重要考量。當時的一位監獄改革者亦道出了這一歸旨:糾正罪犯的惡習,使之改邪歸正,成為社會有用之才.....這不僅標志著人性的勝利,也標志著一個國家在文明世界中的崛起。-許志強《英國工業化時期的監獄改革論析》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上半葉英國犯罪問題的特點及形成原因。(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近代英國的監獄制度的變遷。(要求:史實準確,符合邏輯,表述清晰)三、論述題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0世紀中華民族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巨變。歷史大流,變幻莫測,驚濤拍岸,令人動魄。中華民族猛然醒覺,憤而尋找重生的道途。文明起落,文化興廢,民族強弱,自有緣由。過去二三百年西方文化影響著整個世界,替世界歷史定位。探尋一條在新的世界中體面地生存下去的道路,是推動近代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西方已經將這個新的世界強行推到了中國的面前。新中國成立前的一個多世紀,中國內部的腐敗和外來帝國主義的羞辱性掠奪,如同一對孿生惡魔,給社會帶來了長時期的衰落。中國為了克服這對孿生惡魔,推動社會進步,歷經1861-1895年間的自強運動、1898年的百日維新、1912年的共和革命、1919年的思想革命......直至在1949年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每一階段都是艱難的拼搏,有成功,也有失敗,但它們加到一起,共同促進了中國重現青春活力。-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中華民族尋找重生”為主題,自擬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清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2.【答案】A【知識點】農村經濟體制改革3.【答案】B【知識點】“一戰”的爆發背景與性質4.【答案】A【知識點】分封制、宗法制與禮樂制5.【答案】B【知識點】三國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6.【答案】C【知識點】波斯帝國7.【答案】A【知識點】人類文明產生的標志8.【答案】D【知識點】清朝疆域的奠定與地方治理9.【答案】B【知識點】民國時期的文官考試制度10.【答案】D【知識點】中華蘇維埃政權11.【答案】C【知識點】分封制、宗法制與禮樂制12.【答案】B【知識點】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13.【答案】A【知識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14.【答案】D【知識點】近代商業貿易變化對中國的影響15.【答案】B【知識點】唐朝的民族交融與民族治理16.【答案】D【知識點】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17.【答案】(1)主要措施:注意疫病患者的隔離;減免田租,開倉放糧;設醫館為民治病;向民眾散藥,鼓勵民眾積極抗疫;等等。原因:人口增長和大量商貿活動的開展;朝代更替頻繁,社會環境動蕩;生產力水平低下,醫療衛生條件有限;民眾的衛生健康意識薄弱;等等。(2)創新:實施嚴格的隔離措施;建立疫情通報制度;使用健康通行證;設置常設的公共衛生機構;等等。重大意義:實施嚴格的隔離措施,控制了黑死病”的傳播范圍,緩解了“黑死病”流行帶來的各種壓力;建立疫情通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會上的恐慌心理,有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也助于抗疫工作的正常開展;使用健康通行證,方便了人員的有序流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逐步復蘇;常設的公共衛生機構的設置,既體現出政府對抗疫工作的重視與支持,也有助于社會形成健康衛生的生活理念;意大利人的抗疫經驗,也給后世國家和民族抗疫斗爭提供了借鑒,影響深遠。【答案】18.(1)特點:犯罪率高;盜竊罪為主要犯罪問題;城市犯罪問題比鄉村地區更為嚴峻。(任答兩點)原因:社會大轉型,處于新舊道德過渡時期;國家治安體制的完善;工業革命進行,貧富分化加重,貧困問題較為嚴重;人口數量增加與城市規模擴大;圈地運動。(任答三點)(2)示例:近代英國的監獄制度隨時代發展更加人性化和理性化(或者現代化)。18世紀英國的監獄制度十分混亂,存在不分原則的混合羈押、物資匱乏、缺乏專業管理以及環境惡劣、疾病蔓延等問題,較之現代意義的監獄還相距甚遠。受啟蒙思想影響,人權更受重視,加之工業革命開展,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提供物質條件,19世紀英國監獄環境更整潔,管理更科學,基本食宿條件得到保證,管理機制更具彈性,朝著人性化和理性化發展。這一變化有利于提升英國政府威望,完善政府治理,使英國進一步向現代化國家發展,也為其他國家提供經驗和借鑒。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處置罪犯的措施日趨文明,人類文明會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進步。18.(1)第一小問的解答需下表為19世紀初英國巡回法庭所審判罪犯人數“盜竊犯構成了犯罪階層的主體“英國工業區或城市郊區的治安形勢明顯要比鄉村地區更為嚴峻及所學,可以從犯罪率高、盜竊罪為主要犯罪問題、城市犯罪問題比鄉村地區更為嚴峻等角度分析歸納即可;第二小問的解答依據材料中“城市中的傳統禮俗和道德規范在急劇的社會轉型中受到更大沖擊19世紀英國訴訟費用的降低、新警察制度的建立、執法效率的提高“工業區”及所學,可以從社會大轉型、國家治安體制的完善、貧富分化加重、人口數量增加與城市規模擴大、圈地運動等角度分析歸納。18.(2)解題時需從英國監獄制度變遷的背景、過程、影響等方面論述。首先結合材料不分原則的混合羈押“物資匱乏導致獄犯生存境況堪憂”“缺乏監管使得監獄秩序混亂不堪“環境惡劣、疾病蔓延”分析18世紀英國監獄的情況,然后論述19世紀英國監獄制度變革的背景和過程,接著評析19世紀英國監獄制度變革的影響:這一變化有利于提升英國政府威望,完善政府治理,使英國進一步向現代化國家發展,也為其他國家提供經驗和借鑒。最后作總結升華: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處置罪犯的措施日趨文明,人類文明會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進步。【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提煉有效信息及知識運用的能力,解題時需要閱讀史料,得出英國犯罪情況的特點及原因,然后對英國監獄制度進行評價。19.【答案】示例一論題:近代中華民族面對侵略英勇抗擊、自強不息。闡述: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的不斷侵略,中華民族進行英勇抗擊。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后,林則徐等人在積極應戰的同時,主動了解西方國家,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洋務派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開展洋務運動,揭開了中國近代化的序幕。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和滅亡中國的圖謀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迫使政府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1931年起,中國人民進行了十四年之久的抗日戰爭,最終取得了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完全勝利。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一次次侵略,不斷反抗,直至最終取得了完全勝利,中華民族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是充滿了斗爭的歷史,是彰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斗爭精神的歷史。示例二論題:面對列強侵略,近代先進國人不斷探索救國道路。闡述: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的不斷侵略,中國人民為了實現民族獨立與富強,進行了不懈努力。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后,林則徐等人開眼看世界,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洋務派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開展的洋務運動,揭開了中國近代化的序幕。甲午中日戰爭后,康有為等維新派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孫中山等革命派開展了一系列反清斗爭,最終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1915年,陳獨秀等人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開展了新文化運動,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使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新中國的建立最終結束了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使中國走向了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道路。【知識點】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五四運動;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其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