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雅禮中學2024-2025學年度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歷史命題人:本試題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8頁,時量75分鐘,滿分100分。得分:第1卷 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研究表明,山西運城崔家河遺址最早屬于距今5500余年的仰韶中期廟底溝文化,此后經歷了廟底溝文化時期的繁榮、龍山時代晚期的巨變和夏商時期的輝煌進程。該遺址可以佐證A.文明在交流互鑒中不斷發展B.制陶技術處于同期領先水平C.中華文明的發展具有連續性D.黃河中游率先步入階級社會2.魯國是西周重要封國之一,時人有“周禮盡在魯”的贊嘆。據《孟子記哉,魯國欲使慎子為將軍,孟子正告慎子:魯國初封時“方百里也······今魯方百里者五”。孟子認為魯國A.破壞了原有的禮樂秩序B.損害了新興勢力利益C.促進了禮樂文化的拓展D.強化了宗法血親認同3.西漢后期興起的“九族異姓”說,以“仁”為核心,“親親”是其特征。東漢時出現的“九族同姓”說,儒士們則將母族、妻族從九族中剔除,以“禮”為核心,“尊尊”是其特征。這一變化A.排除了外戚干政的困擾B.構建了新型的思想學說C.有助于大一統局面形成D.折射出皇權旁落的現實4.以下是東晉、北魏、唐朝三幅代表性的書法作品,據此可知A.比較完整呈現了當時各種書體B.歐陽詢書法典雅端莊舍棄法度C.唐朝書法呈現融匯南北的風貌D.造紙術進步推動書法蓬勃發展5.《唐會要卷三十九《定格令》:景龍三年八月九日敕:應酬功賞,須依格式,格式無文,然始比例。其制敕不言“自今以后”“永為常式”者,不得攀引為例。材料說明唐朝A.君主失去了立法專斷權B.正式確立了中華法系C.法典效力先于制救權威D.用例判案的做法廢止6.清朝嶺南絲織品獲得“廣紗甲天下,緞次之”的美譽。時人對此贊道:“廣之線紗與牛郎綢、五絲、八絲、云級、光煅,皆為嶺外、京華、東西二洋所貴”,“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據此推知A.嶺南絲織業成為外貿收入重要來源B.清政府放寬對外貿易限制C.嶺南絲織品對外銷量位居全國之冠D.嶺南絲織業技術不斷創新7.1905年廣東廣生行推出“雙妹”雪花膏,包裝強調“妝品雖微,利權宜爭”;1914年其參展標語稱“每日用國妝一分,便為國家存一分元氣”。廣生行的這些行為A.抵制洋貨侵略實現國貨全面替代B.以實業救國理念喚醒民族經濟意識C.響應新文化運動重塑社會價值觀D.依托清末新政法規主導輕工業發展8.1919年毛澤東在談到湖南維新運動時認為“那時候的思想是空虛的思想”“于孔老爹,仍不敢說出半個“非”字”,維新運動“僅可說是,籠統的變化,盲目的變化,過渡的變化,從戊戌以至今日,湖南的思想界,全為這籠統的,盲目的,過渡的變化所支配”。毛澤東意在A.實現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目標B.否定資產階級性質的維新運動C.批判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D.調動湖南工農群眾的革命熱情9.全面抗戰爆發后,14歲的溫聯琛-國民政府縣長的獨生女從家里偷跑出來準備去延安,被其父攔截后堅持要去,最后父親只能送她去延安。據統計,像溫聯踩這樣前后奔赴延安的青年總人數在3萬人左右,其中知識分子家庭占80%以上,中等收入以上的也有80%以上。這群青年奔赴延安A.源于中國共產黨階級性質的變化B.反映抗日民主政權建設成效顯著C.表明延安成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D.使敵后戰場成為全國抗戰主戰場10.1950年冬,湖南省開工建水塘9.8萬多個,修堤壩2.2萬多座,修溝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萬畝,農民們早出晚歸,積肥、修堤,添置耕牛和農具。這一現象A.得益于國民經濟全面恢復B.適應了國家工業化的需求C.使得封建剝削被廢除D.緣于土地制度的變革11.下圖為20世紀90年代我國民營企業產值及其增長率的變動情況。對此解讀最合理的是A.國家政策激發經濟活力 B.國內產業結構日益完善C.城市經濟改革曲折發展 D.市場經濟體制已經確立12.下圖為拜占庭帝國的圣素菲亞大教堂(局部),這種建筑風格主要源自A.古希臘 B.古羅馬C.阿拉伯帝國 D.奧斯曼帝國13.1815年9月6日,玻利瓦爾在牙買加(英屬)避難時寫的一封長信中說:“渴望和平、公正、科學、藝術和貿易的美洲人更喜歡的是共和國,而不是國王。”這主要反映出拉美獨立運動A.是歐美思想解放的回聲B.追求建立民主共和國家C.反對殖民者的專制統治D.深受拿破侖帝國的影響14.下表為1865-1909年英國部分產品的出口值統計情況(單位:百萬鎊)。據此可知,這一時期英國年份 紡織品 有機鐵和廢鐵(包括機器) 煤1865-1870年 54.2 26.3 5.41886-1888年 59.5 35.3 10.41895-1897年 55.9 37.9 15.81907-1909年 87.6 76.5 40.3A.生產技術變革促使工業結構發生變化B.產業突破是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的關鍵C.工業的發展速度遠高于世界其他國家D.工廠制極大地提高了工業生產的效率15.一本出版于21世紀初的俄羅斯歷史教科書寫道:“新經濟政策對布爾什維克面言不能簡單說是“迫不得已”的,但應當說是“臨時的”的措施。”“新經濟政策不是被人為地“中斷”的,而是被其所肩負的沉重任務“壓倒”的。”該教科書關于新經濟政策的認識A.服務于蘇聯的意識形態B.促進了列寧思想的發展C.力圖證明斯大林模式有弊端D.強調社會環境是重要的影響因素16.下圖為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政府債務的變化圖。這可用于(注:政府債務是指由政府借入或政府擔保的債務。按國際通用標準,政府債務占GDP比重一般不能超過60%的警戒線,但沒有一個固定的“警戒線”適用于所有國家)A.證實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風險小于發達國家B.證明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信用高于發達國家C.說明南北差距的縮小與全球經濟重心的轉移D.解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發展階段的不同第II卷 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7題18分,第18題17分,第19題17分,共52分)17.(1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京滬高鐵路線圖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由隋至元水上運輸發生的主要變化,并分析大運河的重要意義。(12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從古代大運河到今天京滬高鐵體現的歷史變遷。(6分)18.(17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往者(西漢初),豪強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鐵石鼓鑄,煮海為鹽。一家聚眾,或至千余人,大抵盡收放流(即流放)人民也。遠去鄉里,棄墳墓,依倚大家(豪強)······逆朋黨之權,其輕為非亦大矣。今縣官作鐵器,多苦惡,用費不省,卒徒煩而力作不盡······鹽鐵食貴,百姓不便。-《鹽鐵論》材料二 開寶四年,置市舶司于廣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邏、阇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齋諸蓄并通貨易。-《宋史·食貨志》材料三“片板不許下海”“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一《明太祖實錄》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中國古代史知識,圍繞“國家權力與商業發展”,自擬論題,加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規范)(17分)19.(17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在魔幻中尋找歷史的落腳點:1967年拉美軍事獨裁統治,政權更迭二、哥倫比亞之痛:黨派紛爭,內戰頻繁三、考迪羅專權:獨裁下的水深火熱四、美國跨國公司統治拉關五、扯關諺語: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六、香蕉大層殺究競殺數多少人:哥倫比亞社會的撕泉七、孤獨的反義是團結:拉美要自決權和不息斗爭-《百年孤獨:折射拉丁美洲百年血淚史》目錄材料二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寫了馬孔多小鎮從建立到消亡的百年歷史,馬孔多的歷史也是整個拉丁美洲歷史的縮影。小說的主人公烏蘇拉發出了“時間像是在打圓圓”的感嘆!烏蘇拉的這一句話揭示了拉丁美洲的歷史不是螺旋的上升,而是重復宿命的輪國。拉丁美銅要想獲得真正的發展,只能重新尋找新的出路。-摘編自《丁美洲的百年孤獨體現了怎樣的不幸與苦難》根據上述材料,結合世界史相關知識,以“拉丁美洲的宿命與未來”為主題寫一則歷史小論文。(要求:題目自擬,立論正確,史論結合,史實充分,邏輯清晰,表述成文)(17分)雅禮中學2024-2025學年度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A D C C A B A B D A B A A D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7題18分,第18題17分,第19題17分,共52分)17.(18分)(1)變化: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元朝大運河以北京為中心,南北路線由曲變直;(2分)元朝新增海上運輸路線。(2分)原因:隋朝的都城在長安,洛陽亦是東都,元朝都城在北京,政治中心發生變化;(2分)元朝時經濟重心已南移,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便于將南方財賦、糧食順利北運。(2分)意義:貫通南北,鞏固統一;(1分)促進南北經濟、政治、文化交流;(1分)促進運河沿岸城市發展;(1分)成為中華民族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1分)(2)從傳統水上運輸到新興高效陸上運輸(或南北交通更便捷,南北聯系更緊密);從服務國家政治、經濟需要向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轉變;從傳統人力、手工制造(或農業文明)到現代電力、高科技制造(或工業文明);從古代水運奇跡到領先世界、創新型的現代化中國物質文明象征。(一點2分,任答三點,共6分)18.(17分)示例論題:中國古代國家權力對商業而言是一把雙刃劍。闡述:中國古代國家權力通過壟斷重要資源實現經濟控制,如漢代的鹽鐵官營、宋代的對外貿易、明代的海禁政策。漢代鹽鐵官營,剝奪了商人利潤,將財富集中于國庫,打擊了地方豪強勢力,強化了中央集權,為王朝財政提供了保障,但同時也因價格高昂,加重了民生負擔,扼殺了市場的自主性,不利于商業健康發展。宋代延續這一邏輯,設立“榷場”和“市舶司”,由國家壟斷邊境貿易與海外貿易,規范了海外貿易流程,貿易稅收成為宋朝重要的財政來源。明代的海禁政策同樣是國家權力的表現,厲行海禁,“片板不許下海”,雖然一定程度上隔絕了外來騷擾,但也抑制了市場活力,催生畸形經濟,反而促使走私貿易猖獗。總之,國家權力對商業而言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壟斷政策增強了集權國家的財政韌性,維護了社會穩定;另一方面,權力對市場的過度干預,使中國古代商業始終依附于政治體制,未能形成獨立的經濟體系。評分參考一檔(13-17分) 題目與材料相符,有合適的題目,比如中國古代國家權力對商業而言是一把雙刃劍。正反兩方面分析中國古代國家權力對商業的影響。邏輯清晰,史論結合,表述清晰二檔(6-12分) 題目與材料不太相符。比較好地分析中國古代國家權力對商業的一個方面的影響。邏輯清晰,表述準確,史論結合較好三檔(0-5分) 題目與材料不相符或者沒有題目。中國古代國家權力對商業的影響分析不合理。邏輯不清晰,表述不準確,史論結合不到位19.(17分)一檔(13-17分) 題目與材料相符,有合適的題目:比如拉丁美洲的苦難與未來。能很好地分析拉丁美洲重復宿命輪回的原因:拉丁美洲獨立以后經濟上依然是大地產制,軍事上考迪羅獨裁統治,經濟結構不合理,對外經濟依賴性強。能夠很好地指出拉丁美洲的發展新路:進行民主改革,清除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殘余勢力。發展經濟,進行科技創新,建立本民族的優勢產業,建立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和交流,參與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邏輯清晰,表述準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二檔(6-12分) 題目與材料不太相符。分析拉丁美洲重復宿命輪回的原因欠到位。指出拉丁美洲的發展新路欠合理、欠充分。邏輯欠清晰,表述欠準確,史論結合不到位三檔(0-5分) 題目與材料不相符或者沒有題目。分析拉丁美洲重復宿命輪回的原因單一或者不正確。指出拉丁美洲的發展新路不合理或不充分。邏輯很不清晰,表述不準確,史論結合不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