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教學 目標 1.歷史解釋:理解“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借口,明確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2.時空觀念:觀察《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 3.史料實證:借助史料、圖片和影視作品,知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罪行。 4.唯物史觀:通過對比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的目的、概況及影響,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5.家國情懷:通過學習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等基本史實,涵養愛國情懷。重點 難點 重點: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難點: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教法 學法 以“教學評一致性”教法為主,結合自主探究法、任務驅動法、識讀地圖法、多媒體教學法進行教學。導 與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圓明園復原的圖片和遺址圖(見課件)。教師:你去過北京的圓明園嗎 你知道它由昔日的豪華壯觀到今日的斷壁殘垣是怎樣造成的嗎 你知道有關它的什么故事呢 現在我們來學習第2課《第二次鴉片戰爭》,了解那段悲壯的歷史。 教師隨筆二、新課講授 板塊一 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閱讀材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分析英法為什么要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答案: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提出無理的修約主張,被清政府拒絕。 2.識讀圖文資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說說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借口分別是什么。 答案:“亞羅號事件”(英國)和“馬神甫事件”(法國)。 3.觀看視頻《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見課件),閱讀材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指出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的時間、發動者和支持者。 答案:(1)開始時間:1856年。 (2)發動者:英國和法國。 (3)支持者:俄國和美國。 4.觀察《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講述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階段的經過。 答案:第一階段:(1856—1858年) (1)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挑起戰爭。 (2)1857年,英法聯合出兵,攻陷廣州,對廣州實施軍事管制。 (3)1858年,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 5.識讀中英《天津條約》簽訂時的場景(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指出《天津條約》簽訂的時間、列強和主要內容。對比《南京條約》與《天津條約》開設的通商口岸,有何變化 答案:(1)時間:1858年6月。 (2)列強:俄、美、英、法。 (3)內容:①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②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③英、法兩國得到巨額賠款。 (4)變化:由東南沿海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數量變多。 6.閱讀材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指出材料與哪一條約有關。這一條約是何時與哪些列強簽訂的 其主要內容是什么 (1)條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 (2)時間:1858年。 (3)列強:美、英、法。 (4)內容:以“洋藥”進口的名義承認鴉片貿易合法。 過渡語:《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又喪失了諸多權益,這是否使侵略者得到滿足呢 讓我們繼續看看英法聯軍又是如何做的 板塊二 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 1.觀察《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講述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階段的經過。 答案:第二階段:(1859—1860年) (1)1859年6月,英、法炮轟大沽炮臺,再次挑起戰事,清軍重創英法艦隊。 (2)1860年8月,英、法兩國再次出兵占領天津,進逼北京。 (3)1860年9月,咸豐皇帝讓奕?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莊。 (4)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大肆搶劫,然后放火燒毀。英法聯軍占領安定門,控制北京城。 2.觀察《火燒圓明園》視頻和圖片(見課件),閱讀材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談談你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感受。 答案:①圓明園的焚毀是人類文明史上非常可恥的一頁。②這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留給中國人的永久創傷,暴露了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侵略者的野蠻和兇殘。③警示國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3.識讀圖片(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說說《北京條約》是在何時同哪兩個列強簽訂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案:(1)簽訂:1860年10月,同英國、法國簽訂。 (2)內容: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割九龍半島南端給英國;賠款數額大幅增加。 過渡語:馬克思說,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有一個國家“不需要花一分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獲得更多好處”。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個國家指的是誰 板塊三 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 1.識讀《俄國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和材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概述俄國割占中國領土概況。 答案:(1)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俄國趁火打劫,在1860年強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接受1858年黑龍江地方簽的《璦琿條約》,割占中國東北10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2)19世紀60年代,俄國迫使清政府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中國西北44萬多平方千米領土。 (3)從19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俄國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2.閱讀材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哪些新的危害。 答案:(1)領土主權: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長江中下游地區,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 (2)社會性質: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3.結合表格(見課件)中關于兩次鴉片戰爭的比較,分析為什么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擴大。 答案:(1)從戰爭的進程來看: ①侵略力量擴大。鴉片戰爭入侵國家只有英國;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出 兵,美俄參與。②侵略時間增長。鴉片戰爭歷時兩年多;第二次鴉片戰爭延續四年之久。③侵略區域擴大。鴉片戰爭主要在長江以南沿海地區;第二次鴉片戰爭從沿海一直侵入中國清政府的都城。④簽約國和條約增多。鴉片戰爭只與英法美三國簽約;第二次鴉片戰爭簽約國和簽約數增多。 (2)從戰爭的影響看: ①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鴉片戰爭開5處,割香港島。第二次鴉片戰爭開11處,增割九龍半島南端,喪失東北及西北大片領土。②賠款增加。鴉片戰爭是賠款2 100萬銀元;第二次鴉片戰爭新增巨額賠款。③破壞了中國更多的主權。 結束語: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所到之處無惡不作,美國和俄國也趁火打劫,充當英法的幫兇。中國戰敗后,被迫簽訂了《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增開大批商埠,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英法侵略者火燒圓明園是野蠻的、非正義的行為,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留給中國人的永久創傷,它永遠警示我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勵我們勿忘國恥,牢記使命。板書 設計當堂 達標教學 反思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承接第1課《鴉片戰爭》所授課程。在本課中重點圍繞“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進行前因后果、來龍去脈的講解。通過引導學習、分組討論、史料實證等各種方法和輔助材料,讓學生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點,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析史料、解讀史料的能力。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知識點的銜接要更自然、流暢,要增加邏輯性,在以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