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教學 目標 1.時空觀念:通過《太平天國運動形勢圖》和大事年表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 2.唯物史觀:通過分析太平天國的兩個綱領性文件《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內容與作用,比較二者并對其進行評價。 3.歷史解釋: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意義,思考和認識農民運動的作用和局限性。 4.家國情懷:近代中國農民階級面對列強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壓迫,毅然舉起太平天國的大旗展開斗爭,鑄就了這場規模宏大的農民戰爭。重點 難點 重點: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天朝田畝制度》;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難點:評價《天朝田畝制度》;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教法 學法 以“教學評一致性”教法為主,結合多媒體教學法、探究法、小組合作討論法、繪制圖示法、史料分析法進行教學。導 與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人民英雄紀念碑——金田起義浮雕、貨幣》(見課件)。教師: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將農民起義推到了歷史的最高峰。太平天國運動是怎樣爆發的 它為什么能夠迅速發展起來 太平天國頒布了哪些綱領性文件 這些綱領性文件有哪些內容 太平天國為什么在14年后又覆亡了呢 現在我們來學習第3課《太平天國運動》揭開謎底吧。 教師隨筆二、新課講授 板塊一 洪秀全與金田起義 1.閱讀材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發生的歷史原因有哪些。 答案:(1)鴉片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隨著剝削的加重,統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農民的反抗斗爭不斷在各地發生。 (2)自然災害頻發,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3)個人原因:洪秀全于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并前往廣西傳教。 2.觀看《金田起義》視頻(見課件),識讀圖片(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講述金田起義是如何爆發的。 答案:爆發: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3.識讀圖文資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說說永安封王的概況,分析其影響是什么。 答案:(1)概況: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天王)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東王以下諸王均受東王節制。 (2)影響: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 過渡語:我們常說,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采取了什么措施 板塊二 定都天京 1.識讀圖片(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概述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的背景、結果及意義。 答案:(1)背景:①1852年春,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先后圍困桂林、長沙,攻克武昌。②1853年春,太平軍放棄武昌,分水陸兩路,沿長江東下。 (2)結果:1853年3月,太平軍攻占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 (3)意義:標志著太平天國正式建立起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 2.識讀圖文資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指出《天朝田畝制度》中分配土地的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如何對其進行評價 答案:(1)方法: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2)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3)評價:①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作用。②帶有濃厚的空想色彩,在長期的戰爭環境下未能推行。 3.觀察《太平天國運動形勢圖》(見課件),識讀圖片(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說說太平軍為什么要進行北伐和西征,講述各自的概況,分析上述行動的意義。 答案:(1)原因:為推翻清朝統治和鞏固政權。 (2)概況:①北伐軍曾逼近天津,最后全軍覆沒。②西征戰場取得了重大勝利。 (3)意義:到1956年,太平天國控制了從湖北武昌到江蘇鎮江的長江沿岸城鎮,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東部和江蘇部分地區,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 過渡語: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在軍事征戰和制度建設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洪秀全等太平天國領導人開始享樂腐化,爭權奪利,一場席卷太平天國的暴風雨即將開始。 板塊三 天京陷落 1.觀看視頻《天京事變》(見課件),識讀圖片和示意圖(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分析天京事變發生的原因,指出發生時間,講述其過程,理解其影響。 答案:(1)原因: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領導人開始享樂腐化,爭權奪利。 (2)時間:1856年秋。 (3)過程:東王楊秀清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意圖篡位。結果引發天京事變,楊秀清被殺,韋昌輝被處死,石達開率部出走,太平軍損失慘重。 (4)影響: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2.識讀圖片(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說說為改變不利局面,天京事變后,洪秀全是如何重新建立領導核心的。效果如何 答案:(1)政治上:洪秀全封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洪仁玕寫成《資政新篇》,未能付諸實踐。 (2)軍事上: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將領。他們協同作戰,先后取得一系列勝利,但未能從根本上改變軍事上的不利局面。 3.識讀圖文資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歸納《資政新篇》的主張是什么。其結果如何 答案:(1)主張: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 (2)結果:受當時歷史條件限制,未能付諸實踐。 4.識讀年代尺和圖片(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指出太平軍遭到中外反動勢力的哪些反撲。 答案:(1)1860年,湘軍包圍安慶,陳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敗,安慶陷落。 (2)李秀成率太平軍攻克杭州,進逼上海,遭到華爾洋槍隊和李鴻章所部淮軍的抵抗和反撲。 (3)1862年,湘軍圍困天京,李秀成回師救援,最終未能解除湘軍對天京的威脅。 5.觀看視頻《天京陷落》(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指出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標志是什么。 答案:1864年夏,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6.識讀圖文資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答案:(1)原因:①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太平天國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②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 (2)啟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由于階級的局限性和時代的局限性,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7.閱讀材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答案: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規模宏大的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壯烈篇章。 8.結合所學知識,探究太平天國運動具有哪些新的特點。 答案:(1)起義背景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起義形式新——利用外來基督教思想。 (3)治國方案新——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4)擔負任務新——反封建同時反侵略。 (5)失敗原因新——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 結束語: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洪秀全在科考失意后毅然走上反清道路,發起了長達14年、席卷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但由于時代的局限性,建設“人間天國”的美好理想最終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進攻的炮火中被炸得粉碎。歷史是一面鏡子,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勇敢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贏。板書 設計 太平天國運動當堂 達標教學 反思 本課內容較為繁雜,要在一個課時內將所有知識點完整講述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可將《天朝田畝制度》、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作為重點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白太平天國運動“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以及給我們的歷史教訓。其他內容則以學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為主,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必須要由教師引導,花費的時間較多,再加上背景、經過和《資政新篇》的講解,時間還是較為緊湊。因此,在對于知識點的取舍上,還需要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