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五四運動教學 目標 1.歷史解釋:知道新文化運動“新”在哪里,理解新文化運動的性質;理解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分析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向西方學習內容以及口號和主張的不同。 2.史料實證:通過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分析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通過五四運動的口號,分析五四運動的性質。 3.時空觀念:從地點、主力、形式、結果等方面歸納1919年6月前后五四運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家國情懷:通過了解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在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事跡,學習他們勇于創新、積極進取的精神;通過分析五四運動對中國社會變革產生的影響,認識民族精神對國家命運和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感悟五四青年表現出的愛國主義精神,深刻領會“五四精神”的內涵。重點 難點 重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難點: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作用;五四運動的意義。教法 學法 以“教學評一致性”教法為主,結合圖示法、史料教學法、情境創設法、小組討論法進行教學。導 與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光榮啊,中國共青團》(見課件)。教師:歌曲中唱到: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壯麗的事業,激勵著我們繼往開來。光榮啊,中國共青團,光榮啊,中國共青團。母親用共產主義為我們命名。視頻歌曲中“‘五四’的火炬”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它與中國共青團有何關系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1課《五四運動》,了解那段歷史。 教師隨筆二、新課講授 板塊一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閱讀材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分析,新文化運動是在什么歷史背景下興起的 答案:辛亥革命的失敗和民國初期的政治混亂,使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革新運動,把人們從封建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培養國民獨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2.觀看視頻《新青年創刊》(見課件),識讀圖文資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指出新文化運動是如何興起的。 答案: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 3.識讀圖片和人物信息表(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說出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 答案: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 4.識讀圖片和材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指出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 答案:《新青年》和北京大學。 5.識讀圖文信息(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歸納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答案:(1)思想革命:①新文化運動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②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大口號,提倡民主就是要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就是要反對愚昧。 (2)文學革命:白話文和新文學普及開來,更多人接受了新思想。導 與 學 過 程 6.識讀圖文信息(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分析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有哪些。 答案:(1)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2)新文化運動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 (3)新文化運動對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到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7.分析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過程有何特點。 答案:從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到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再學習西方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層層遞進,逐漸深入。 過渡語: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兩大口號,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對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到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板塊二 五四運動的爆發 1.識讀對話和圖片(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說說引燃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 答案: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觀看視頻《五四運動的過程》,識讀圖文資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講述五四運動是如何爆發的,口號有哪些,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案:(1)爆發: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3000多名學生匯集在天安門前,發表宣言,揭露帝國主義列強侵略行徑,并舉行示威游行。 (2)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 (3)要求:嚴懲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 3.識讀圖文資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指出,1919年6月起,五四運動的擴大有什么表現 運動的主導力量、中心有什么變化 答案:(1)表現: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 (2)主導力量:青年學生→工人。 (3)中心:北京→上海。 4.識讀圖文資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說說五四運動取得了哪些初步勝利,說明了什么 答案:(1)初步勝利: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職務。中國代表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2)說明: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得到實現,這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次重大勝利。 過渡語: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交響樂中的一部雄渾的青春樂章,是中國青年引以為豪的光榮歷史。歷史走過昨天,歷史見證今天,歷史暢想明天,讓我們一起感悟五四精神吧! 板塊三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閱讀材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分析五四運動的性質。 答案:(1)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 (2)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 (3)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 2.識讀圖示,閱讀材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分析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答案:(1)五四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2)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3.閱讀材料(見課件)并結合教材知識,你認為五四精神的內涵是什么 答案: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 教師隨筆導 與 學 過 程 結束語: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文化運動興起。這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里的延續。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弘揚了民主、科學的思想,使中國出現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運動為以后五四運動的開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它既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繼續,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這場運動中,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顯示了偉大的力量,中國歷史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精神的核心就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青年學生應該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奮斗,勤奮學習。板書 設計當堂 達標教學 反思 本堂課授課內容包括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教學時宜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史實為基礎,以問題為載體,以情境為主線,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以活動為實現方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經過全體課堂參與者的閱讀、思考、討論、分析、對比,使每個學生都能經歷一個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過程。通過圖片、文字史料、視頻等形式,讓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解放,感受五四精神,樹立家國情懷意識;通過表格分析對比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學生能夠深切認識到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培養學生比較、分析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