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評一致性教學設計基礎信息 課 題 第20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文化 設計人教材版本 部編(2024)版七上 課時計劃 1課 型 新授課 授課班級 授課教師學習目標 課標分析 依據2022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學生需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科技、文學、藝術等領域的重要成就,認識這一時期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理解文化發展與時代背景的關聯,培養歷史思維與文化自信。教材分析 本課為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農學、數學、書法、繪畫、雕塑等多方面闡述該時期科技文化成就,展現動蕩局勢下文化的蓬勃發展,上承秦漢文化,下啟隋唐文化繁榮,對理解中國古代文化發展脈絡意義重大。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積累了一定基礎知識,對歷史故事和有趣歷史現象興趣濃厚。但該時期科技文化成就涉及領域多,部分內容(如圓周率推算)抽象,理解有困難,需教師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引導。目標敘寫 1. 列舉該時期科技成就,說出賈思勰與《齊民要術》、祖沖之與圓周率的史實,闡述對農業、數學發展的影響。2. 描述書法、繪畫、雕塑藝術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王羲之《蘭亭集序》、顧愷之作品、石窟藝術等),分析藝術特點,感受魅力。3. 從民族交融、經濟發展、政治局勢等角度分析科技文化繁榮原因,理解社會存在對文化發展的作用,培養唯物史觀。4. 體會古代科學家、藝術家的創新精神和對文化傳承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評估指標教學活動導學環節 學習活動 評估要點學情前測:展示該時期政權更迭示意圖,提問:“政權頻繁更迭時期,科技文化會如何發展?”引導結合已學知識思考時代背景對科技文化的影響。 學習活動:觀察示意圖,結合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動蕩與民族交融等背景,分享對科技文化發展的猜想,提出如“這一時期有哪些科技發明”等問題。 評估要點:了解學生對時代背景與文化發展關系的認知,判斷知識儲備和興趣點,為調整教學側重提供依據。情境導課:播放展示該時期科技文化成就的短視頻(含《齊民要術》書影、《蘭亭集序》摹本、石窟雕塑等),提問:“這些成就體現了古人怎樣的智慧?背后有哪些故事?”引發探究興趣。 學習活動:觀看視頻,直觀感受科技文化成就的豐富性,討論對哪些內容最感興趣,明確本課學習主題。 評估要點:觀察學生對視頻內容的關注度和討論積極性,判斷是否對課程產生興趣,能否提取關鍵信息。任務一(科技成就):展示《齊民要術》書影、祖沖之畫像及相關史料,講解賈思勰撰寫《齊民要術》的背景、內容(總結農業生產經驗、強調因地制宜等)和地位(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農書);介紹祖沖之在數學(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天文歷法等方面的成就,引導分析對后世的影響。 學習活動:能說出《齊民要術》是賈思勰所著及主要內容、地位;闡述祖沖之在數學上的突破,理解這些科技成就對農業生產和數學發展的推動作用。任務二(書法藝術):展示王羲之《蘭亭集序》摹本,介紹其書法特點(“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呈現鐘繇、胡昭等書法家的成就,引導總結該時期書法藝術的發展(楷書形成、行書盛行等)。 學習活動:描述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色,說出《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了解其他書法家的貢獻,認識該時期書法藝術的繁榮。任務三(繪畫與雕塑):展示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摹本,分析其“以形寫神”的繪畫風格;呈現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的圖片,講解石窟藝術的特點(融合中西藝術、體現佛教文化等),討論藝術與宗教、民族交融的關系。 學習活動:說出顧愷之的繪畫特點和代表作品;描述石窟藝術的宏偉與精美,理解藝術作品與時代背景、文化交流的關聯。任務四(科技文化繁榮的原因):呈現該時期民族交融、江南地區開發、統治者對文化的重視等史料,組織小組討論科技文化繁榮的原因。 學習活動:從民族交融帶來文化碰撞、經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統治者支持等方面分析原因,理解社會環境對文化發展的重要性。設計檢測題,選擇題(如“《齊民要術》的作者是( )A. 賈思勰 B. 祖沖之”“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是( )A.《蘭亭集序》 B.《女史箴圖》”)、填空題(如“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____位”)、材料分析題(給出石窟藝術的史料,分析其體現的文化交融);采用多元評價方式。 學習活動:獨立完成檢測題,小組互評,教師講解易錯點,評估對科技文化成就及原因的掌握程度。從知識回顧(科技成就、藝術成就、繁榮原因)和歷史感悟(古代先賢的創新精神、文化傳承的意義)引導學生小結。 學習活動:發言總結本課重點,分享對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感受,如“古人的智慧令人敬佩”“要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等。 評估要點:通過小結判斷學生是否梳理清知識脈絡,能否體會科技文化成就的價值,達成情感態度目標。分層作業:基礎作業為制作“三國兩晉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手抄報(分類整理成就);拓展作業為撰寫短文《我最敬佩的古代科技文化名人》,結合其成就談敬佩原因。 學習活動:按要求完成作業,基礎作業鞏固知識體系,拓展作業深化對歷史人物精神的理解。 評估要點:基礎作業看手抄報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拓展作業看對人物精神的理解深度和論述的邏輯性,強化文化自信的培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