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馬鞍山市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高一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和班級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 務必擦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計 50 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尼羅河定期泛濫為埃及帶來肥沃土壤,使其成為 “ 地中海糧倉” 。東、南部的沙漠和西部的利比亞沙漠 形成天然屏障,北部的三角洲沼澤與地中海構成了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這可用于說明古埃及( )A. 對外貿易的發達 B. 農業技術水平高超 C. 城邦林立的原因 D. 文明發展的獨特性2. 如圖為古希臘人的商路圖。這可用于研究( )A. 地中海區域文明交流的方式 B. 歐洲字母文字的起源C. 埃及對西亞文明發展的影響 D. 希臘城邦文明的衰落3. 中世紀法國《博韋莊園賬簿》記載:“ 農奴需每周耕作領主直營地 3 日,使用磨坊需繳納 1/10 收成。莊 園法庭記錄顯示,農奴因私釀酒被罰 3 便士。” 該記錄可實證中世紀莊園( )A. 農奴依附封建領主 B. 生產生活自給自足 C. 商品經濟比較活躍 D. 司法審判獨立自主4. 《日本書紀》記載:孝德天皇仿唐制設二官八省,建立戶籍和賬簿,實行班田收授法與租庯調,確立了 以天皇為中心的律令制國家框架。上述改革措施( )A. 促進日本莊園經濟發展 B. 擴大了武士集團的勢力C. 推動中央集權國家建立 D. 鞏固了鐮倉幕府的統治5. 14 世紀中葉起,廷巴克圖成為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來此經商的阿拉伯商人寫道:“ 桑科爾大學的庭院 里,學者們用阿拉伯語注釋《古蘭經》,黑人學徒們抄寫著黃金封面的典籍。” 據此可知( )·第 1頁/共 9頁A. 阿拉伯語成為馬里官方語言 B. 廷巴克圖成為地中海貿易樞紐C. 西非城市經濟發展相當繁榮 D. 跨區域交流促進非洲文化發展6. 某學者指出 “ 技術 進步與專業人員的發展尚不足以支撐對未知世界的系統發現和開拓。當時需要更大 更深層的力量來促成這一事業。這在 15 世紀上半葉發生了:歐洲缺金” 。該學者意在強調新航路開辟的根 本原因是( )A. 財富需求的迫切 B. 航海技術的進步 C. 未知世界的吸引 D. 傳播宗教的熱情7. 如圖所示海上航線,興盛于 16—19世紀,是 “ 海上絲綢之路” 的延續。航程@運輸的主要物品可能有( )A 絲綢、煙草 B. 白銀、玉米 C. 橄欖、燕麥 D. 瓷器、棉布8. 15 世紀,佛羅倫薩商人在書信中炫耀:“ 我資助米開朗琪羅雕刻的大衛像已矗立廣場,他肌肉的線條像極了古希臘雕像!那些教士卻說這是瀆神——可誰在乎呢?這座城市屬于我們‘ 肥人’ !” 這可用于說明( )A. 宗教倫理遭到摒棄 B. 科學革命的發展 C. 資產階級文化興起 D. 理性王國的建立9. 某觀點認為 “ 只要每一部分固守其正當的界限,并警惕制約其他部分超越其正當邊界的各種嘗試,那么 將會出現一種因力量旗鼓相當而帶來的穩定平衡。” 持有相近觀點的啟蒙思想家是( )A. 孟德斯鳩 B. 伏爾泰 C. 盧梭 D. 康德10. 如圖為英國漫畫家 1799 年創作的漫畫——《法國自由的退讓》,畫中拿破侖腳踩著五百人院議員的名單, 議員們則高舉著雙手四處逃竄。該漫畫反映了( )第 2頁/共 9頁A. 封建保皇派的復辟 B. 法國民主共和政治的脆弱C. 拿破侖帝國的建立 D. 英國支持法國政局的變動11. 1871 年《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聯邦議會由各邦代表組成,帝國議會由 25 歲以上男性公民直接選舉 產生。皇帝有權任命宰相,宰相只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這一政治體制的突出特點是( )A. 議會主權至上,君主統而不治 B. 民主選舉廣泛,體現共和原則C. 各邦權力平等,實行聯邦自治 D. 皇權主導政治,保留專制殘余12. 19 世紀英國的紡織工人每天都要在固定的時間上下班,且只負責紡織流程中的一道工序,如專門給機器 添加棉花。這反映出當時英國( )A. 勞工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B. 流水線生產普及C. 棉紡織業成為支柱產業 D. 工廠制度 建立13. 如圖可以用來研究( )19世紀中期工人運動和第一國際A.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 B. 資本主義制度的衰落C. 經濟大危機的周期性爆發 D. 歐洲國際局勢的變化14. 19 世紀中葉,拉丁美洲各國開始修建鐵路,但修建費用大多源于外部貸款,且鐵路線并未形成一個旨在第 3頁/共 9頁將內地相互連接起來的交通網,而是將生產中心與港口銜接起來。據此可知 ,拉丁美洲( )A. 殖民統治阻礙交通發展 B. 經濟依附色彩濃厚 C. 日漸淪為美國的殖民地 D. 民主革命進程曲折15. 1913 年德國工業產量達到全球產量的 15.7% ,首次超越英國。《泰晤士報》警告英國政府 “ 經濟霸權轉 移將重塑國際權力結構” 。這反映出當時( )A. 德國成為經濟霸主 B. 和平主義思潮盛行 C. 英德矛盾日趨激烈 D. 國際格局業已改變16. 列寧認為 “ 和狼在一起,就要學狼叫” “ 不要害怕讓共產黨員去向資產階級專家學習” ,通過學習要能 夠 “ 比自己身旁的資產階級專家做得好,要會用各種辦法振興農業,振興工業,發展農業和工業間的流轉” 。 基于此,蘇俄政府實行( )A.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 新經濟政策 C. 社會主義工業化 D. 農業集體化17. 1919—1923 年間,非洲多次召開了泛非主義者大會,其領導者宣稱: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國家,現在該 輪到(全世界)4 億黑人來宣稱非洲是他們自己的了。這表明非洲( )A. 殖民體系的瓦解 B. 種族平等觀念興起 C. 獨立意識的覺醒 D. 一體化進程的加快18.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向國聯提出控訴,國聯當時僅要求中日雙方停止沖突,12 月才派遣調查團赴中國 東北。直至 1933 年 2 月,國聯才通過報告譴責日本侵略,但無制裁措施。這一事件反映( )A. 國聯的運行機制存在缺陷 B. 綏靖政策達到頂峰C. 法西斯國家主導國際政治 D. 華盛頓體系的崩潰19. 二戰期間某場戰役結束后,蘇軍指揮官崔可夫回憶:“ 每座樓房都是堡壘,每條街道都是墳墓。” 希特勒也承認 “ 東線攻勢至此終結” 。這場戰役是( )A. 莫斯科保衛戰 B. 斯大林格勒戰役 C. 庫爾斯克會戰 D. 柏林戰役20. 1956 年,美國在巴黎博覽會展示自動洗碗機與搖滾樂唱片,宣稱 “ 自由市場帶來幸福” ;1957 年,蘇 聯承辦國際青年節,邀請青年參觀航天發射場,宣揚 “ 社會主義引領科技進步” 。這反映出( )A. 美國物質文化更具吸引力 B. 經濟全球化進程進一步加快C. 美蘇意識形態的爭奪激烈 D. 蘇聯的重工業實力遠超美國21. 據下表可知,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聯邦德國、日本就業人口分布的變化表經濟部 門 農業 工業 服務業年份 1950年 1990年 1950年 1990年 1950年 1990年第 4頁/共 9頁美國 12. 2% 2. 8% 34. 7% 25. 8% 48. 9% 71. 4%聯邦德 國 23. 2% 5. 1% 42. 2% 40. 5% 32. 4% 54. 4%日本 50. 7% 7. 2% 22. 2% 33. 6% 26. 6% 59. 2%A. 社會結構出現新變化 B. 民權運動此起彼伏 C. 普遍建立 “ 福利國家” D. 強化國家宏觀調控22. 有人將 20 世紀 60、70 年代的蘇聯比作一輛巨大的卡車,這輛卡車的駕駛員用一只腳使勁往下踩加速器, 用另一只腳踩剎車。這折射出蘇聯( )A. 工業化建設成果顯著 B. 官僚集團素質低下 C. 忽視科學技術的作用 D. 政治經濟體制僵化23. 1961 年,鐵托在貝爾格萊德會議上提出:“ 不結盟并非消極中立,而是反對一切形式的殖民主義和霸權 主義。” 這一主張旨在( )A. 聯合歐洲對抗美蘇 B. 維護新興國家獨立自主 C. 建立社會主義聯盟 D. 打破傳統國際政治秩序24.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所國際公寓發生火災,里面住著的猶太人先搬出他的保險箱,法國人先拖出他的 情人,美國人先抱出他的妻子,中國人則先背出他的老母親。這個故事反映出,當今世界( )A. 生活的差異性 B. 文明的共生性 C. 交往的國際性 D. 文化的多樣性25. 1992 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各國代表簽署了《 21 世紀議程》,該議程涉及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所有領域,提供了 21 世紀如何使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全球性行動綱領和藍圖。這反映出( ) A 冷戰思維仍舊主導國際事務 B. 全球性問題需國際合作解決C. 發達國家承擔環保主要責任 D. 聯合國職能被區域組織取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2 小題,其中 26 題 28 分,27 題 22 分,共 50 分。)2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世紀末,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開辟了新航路,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了直 接的商業聯系。原產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等作物傳入歐亞大陸,非洲的黃金和奴隸被運往美洲,亞洲的 絲綢、香料則流向歐洲。——摘編自弗蘭克《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材料二 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從英國逐步擴展到歐洲大陸和北美。工業革命帶來的巨 大生產力和剩余資本,迫使各強國去尋找殖民地作為其投資和商品輸出的場所,攫取殖民地的欲望不斷增 長。憑借自身的實力、便利的交通和不斷發展的科技,歐美少數強國使地球上的很大一部分地區都成為其第 5頁/共 9頁附屬物。與此同時,工業資本主義的全球作用導致了對世界人力物力資源的更為廣泛、協調和有效的利用, 一個完整的世界經濟體系出現。——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到 21世紀》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進一步促進了 經濟全球化進程。20世紀 90年代,跨國公司迅猛發展,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進一步推動了貿易自由化和關 稅減免,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了全球信息和資本的流動 ……戰后全球化的推進既源于制度創新與技術 進步,也受制于權力結構不平等和規則失衡。因此,全球化需在效率與公平、增長與可持續之間尋求平衡, 才能真正實現人類共同發展。——摘編自楊寄榮《全球化的問題》等( 1 )根據材料一 ,指出新航路開辟后全球貿易出現的新現象。( 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的影響。( 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二戰后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具體表現并分析其原因。( 4 )綜合上述材料,談談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風險。2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權利法案》以 “ 恢復古老權利 ” 為名,逐條列舉議會與臣民的具體權利,如 “ 未經議會同 意不得征稅 ” “ 議會選舉自由 ” 等。其措辭回避抽象理論,將英國中世紀以來的《大憲章》《權利請愿書》 等先例法典化,鞏固 “ 王在議會 ” 的憲制傳統。——摘編自程漢大《英國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新體制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建立一個既有足夠權威來保護和發展各州的共同利益,但又 不損害各州主權和人民權利的全國性政府。……針對行政部門的權力是否應由總統一人掌管的問題,代表們 也爭論不休,既擔心總統執掌大權形同英國國王,又擔心立法機構濫用權力。最終憲法規定聯邦政府享有 立法、軍事、外交等權力,總統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可以限制國會活動,國會也可以限制總統權力,甚 至有權彈劾和審判總統。——摘編自王希《原則與妥協:美國憲法的精神與實踐》( 1 )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權利法案》和 1787 年美國憲法所蘊含的核心政治理念。( 2 )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美兩國所確立的政治體制并分析其共同影響。( 3 )綜合上述材料,概括影響制度選擇的因素。第 6頁/共 9頁馬鞍山市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高一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和班級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 務必擦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計 50 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題答案】 【答案】D 【 2 題答案】 【答案】A 【 3 題答案】 【答案】A 【4 題答案】 【答案】C 【 5 題答案】【答案】D【 6 題答案】 【答案】A【7 題答案】 【答案】B【 8 題答案】 【答案】C【 9 題答案】 【答案】A【 10 題答案】 【答案】B【 11 題答案】第 7頁/共 9頁【答案】D【 12 題答案】 【答案】D【 13 題答案】 【答案】A【 14 題答案】 【答案】B【 15 題答案】 【答案】C【 16 題答案】 【答案】B【 17 題答案】 【答案】C【 18 題答案】 【答案】A【 19 題答案】 【答案】B【 20 題答案】 【答案】C【 21 題答案】 【答案】A【 22 題答案】 【答案】D【 23 題答案】 【答案】B【 24 題答案】 【答案】D【 25 題答案】 【答案】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2 小題,其中 26 題 28 分,27 題 22 分,共 50 分。)第 8頁/共 9頁【 26 題答案】【答案】( 1 )新現象: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建立直接商業聯系;物種跨洲交流;非洲的黃金和奴隸被 運往美洲;亞洲的絲綢、香料流向歐洲等貿易格局變化。( 2 )影響: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極大提高,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進一步拓展;加強了資本主 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間的經濟聯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逐步確立。( 3 )表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等國際經濟組織建立并發揮作用;跨國公司 迅猛發展;世界貿易組織推動貿易自由化和關稅減免;互聯網技術加速全球信息和資本流動等。 原因: 戰后各國的制度創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二戰后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各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推 動等。( 4 )措施: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解決權力結構不平等和規則失衡問題;在全球化進程中 注重效率與公平、增長與可持續的平衡;加強國際合作與協調,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發展中國家要抓住 機遇,應對挑戰,實現自身發展等。【 27 題答案】【答案】( 1 )《權利法案》:議會主權;傳統法治:限制王權。 1787年美國憲法:聯邦制平衡;三權分立、 權力制衡;人民主權。( 2 )英國:君主立憲制 美國:聯邦制共和政體。共同影響:奠定政治穩定基礎;推動民主政治發展;促 進經濟與社會進步;影響世界政治文明。( 3 )因素:歷史傳統、現實需求、思想文化與利益訴求。第 9頁/共 9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