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題號 一 二 總分1—12 13 14 15得分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新中國成立前夜,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到達的地方,駐扎在中國領土上的外國軍隊被迫完全撤走……中國的海關管理權完全回到中國人的手里。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土地上的各種特權,被一一取消。”材料表明,新中國的成立…………………( )A.贏得了民族獨立 B.摧毀了封建制度C.完成了國家統一 D.提高了國際地位2.右圖是關于1950年中央財政預算支出的兩個方案,方案調整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已經結束B.國民經濟基本恢復C.維護國家安全需要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3.土地改革后,分到田地的農民在地樁上寫下這樣的詩句:“春雷一聲平地起,斗倒地主分田地。農民翻身心歡喜,感謝恩人毛主席。”這說明土地改革后…………………………………………………………………( )A.農村經濟得到發展 B.農民成為土地主人C.國民經濟迅速恢復 D.我國走向偉大復興4.石家莊市1953年全市在職職工人數為81067人,1957年達到182188人,與1953年相比增長百分之五十之多。這主要得益于……………………………………( )A.一五計劃的實施 B.民主政治的進步C.城市功能的轉變 D.物質生活的改善5.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與時俱進,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民族復興的制度保障。以上敘述的是中國現代政治建設的…………( )A.背景、過程 B.背景、意義 C.特點、過程 D.特點、意義6.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了王進喜、焦裕祿、雷鋒、鄧稼先等一批時代英模。2020年的春天,鐘南山、張伯禮等院士臨危受命,為祖國抗疫取得勝利貢獻自己畢生所學。他們身上共同體現了………………………………………………………………( )A.開天辟地、立黨為公的精神 B.不怕犧牲、樂觀主義的精神C.保家衛國、英雄主義的精神 D.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7.皮皮同學帶著一個研究學習課題,搜集了“利改稅”“政企分開”“股份制改革”等資料。根據這些信息,判斷他的研究性課題是………………………………( )A.鄉鎮企業崛起 B.民主法制建設 C.國有企業改革 D.開放格局形成8.英國《金融時報》說:“自1978年以來,中國企業有三次創業的高潮點,分別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創業高潮點出現的背景是………( )A.建立了四個經濟特區 B.城市改革全面展開C.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 D.中國加入世貿組織9.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建設不斷取得豐碩成果,天宮遨游、蛟龍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傳信、大飛機一飛沖天、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體現了新發展理念中的………………………………………………………( )A.創新 B.開放 C.協調 D.共享10.如果為下列圖片所表述的內容擬一個共同主題,最準確的應是…………( )A.民族實現獨立 B.制度建設創新 C.國家完成統一 D.人民生活改善11.下面是八年級(1)班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后提交的部分優秀調查報告,據此可知他們研學的主題是…………………………………………………………………( )●《國慶閱兵坦克方隊受閱的調查報告》 ●《遼寧艦交接入列的調查報告》 ●《殲-20戰機研制過程的調查報告》 ●《導彈部隊發展歷程的調查報告》A.交通通訊 B.航天航空 C.文化事業 D.國防建設12.1978年,我國很少有家庭擁有家用汽車,2024年,我國城鎮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達到75輛。我國城市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從1986年的2.5臺增長到2024年的13臺。這主要反映出我國…………………………………………………………………( )A.城市建設發展 B.生活水平提高 C.傳統觀念更新 D.思維方式改變二、非選擇題。(13題10分,14題14分,15題12分,共36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在近代歷史的前80年,無數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這些斗爭和探索,每一次都對推動中國社會走向進步產生一定影響,但每一次的直接結局都是失敗。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歷史性地落到中國共產黨的身上·毛澤東曾指出:“在過去28年的長時期中,我們僅僅做了一件事,這就是取得了革命戰爭的基本勝利。”材料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領導全國人民在實踐中積累的正反兩方面經驗。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這是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得出的重要結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各項方針政策的制定都要以初級階段國情為基本依據。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以上材料均摘編自《中國共產黨歷史》(1)據材料一,指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歷史使命。(2分)(2)據材料二,歸納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在實現這一歷史使命的過程中積累的基本經驗。(4分)(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為實現這一歷史使命所作的努力。(4分)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以1949年為節點……70多年間,中國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性轉變;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從封閉半封閉到邁出對外開放步伐的歷史性轉變。當今天的人們探詢中國現代化動力,尋找“中國奇跡”發展秘笈時,往往會陷入矛盾和糾結之中……各種觀點,對詮釋中國的成功都有一定的適用性,卻都不是決定乾坤的根本因素。布萊克在《現代化的動力》一書中曾如此論證,“現代化的核心問題,是一個社會將固守于傳統系統的政治領導轉變為熱心于徹底現代化的政治領導的過程。”對于新中國而言,“政治領導的決定性作用”,才是“中國奇跡”的核心因素。——摘編自《世界通過“北京時間”感受“中國奇跡”》(1)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材料中的“歷史性轉變”對應的標志性事件。(10分)(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奇跡”的核心因素是什么。(2分)(3)立足“中國奇跡”核心因素角度,談談你從中獲得的歷史啟示。(2分)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據材料,指出上述成果主要集中在哪兩大領域?(4分)(2)從上圖所示兩大領域的成果中各選一例,分別列出一位對這一成果作出重要貢獻的人物,并從中國影響世界的角度闡述這一成果的重大意義。(8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評分參考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A 2.C 3.B 4.A 5.D 6.D7.C 8.C 9.A 10.B 11.D 12.B二、非選擇題。(13題10分,14題14分,15題12分,共36分)13. (10分)(1)近代中國人民的歷史使命是實現振興中華(或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評分說明:意思相近即可,2分)(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生產力;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堅持對外開放;實事求是,總結正反經驗。(評分說明:答出其中兩點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每點2分,共4分)(3)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行改革開放;制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評分說明:答出其中兩點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每點2分,共4分)14. (14分)(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分)三大改造完成;(2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分)中共十四大召開;(2分)十一屆三中全會(或經濟特區的建立)。(2分)(2)中國共產黨的領導。(2分)(3)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把中國帶入一個繁榮富強的現代化國家;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發揮決定作用;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均可。(評分說明:答出其中一點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15. (12分)(1)外交。(2分)科技。(2分)(2)外交舉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周恩來。(2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評分說明:意思相近即可,2分)科技舉例:培育出新型雜交水稻:袁隆平。(2分)中國的雜交水稻被推廣到許多國家和地區,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評分說明:意思相近即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