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課 畫中有話:最可愛的人 教案 (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課 畫中有話:最可愛的人 教案 (表格式)

資源簡介

《畫中有話:最可愛的人》教案
學科 美術 年級冊別 七年級上冊 共1課時
教材 嶺南版 授課類型 新授課 第1課時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畫中有話:最可愛的人》是嶺南版七年級上冊的重要一課。教材圍繞抗美援朝戰爭,展示多幅相關油畫和中國畫,如《不朽的英雄楊根思》《邱少云》等。通過這些作品,學生能了解美術作品反映歷史事件和人物精神的方式,培養審美和歷史認知。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和歷史知識,但對美術作品解讀和抗美援朝精神理解較淺。他們在欣賞畫作時,可能只關注表面形象,難以深入體會內涵。教學中需引導學生觀察細節,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作品,突破解讀難點。
課時教學目標
審美感知
1. 能準確感知油畫和中國畫的不同藝術風格,體會作品中色彩、構圖、造型等元素的美感。
2. 敏銳感受作品所營造的氛圍和傳達的情感,提升對美術作品的審美敏感度。
藝術表現
1. 學會運用描述、解釋、分析、評價等方法,表達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嘗試用簡單的美術語言和形式,表現自己對抗美援朝英雄的敬意。
創意實踐
1. 從美術作品中汲取靈感,進行創意聯想和想象,培養創新思維。
2. 結合自身感受和認知,創作與抗美援朝主題相關的美術作品。
文化理解
1. 深入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背景和意義,理解抗美援朝精神的內涵。
2. 認識美術作品在記錄歷史、傳承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強文化認同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 掌握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從構圖、色彩、造型等方面分析作品。
2. 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背景和意義,體會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
3. 學習藝術家如何通過美術作品表現英雄人物和歷史事件。
難點
1. 深入解讀作品中隱含的象征意義和情感表達,體會藝術家的創作意圖。
2. 將歷史知識與美術作品相結合,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
3. 運用美術語言準確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獨特見解和感受。
教學方法與準備
教學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美術作品圖片、教材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引入主題
(1) 播放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視頻片段,視頻中展示志愿軍戰士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壯觀場景,以及戰場上激烈戰斗的畫面,槍炮聲、喊殺聲交織在一起,營造出緊張而激昂的氛圍。
(2) 播放結束后,提問學生:“看完這段視頻,你們的心情如何?腦海中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接著講述:“在這場偉大的戰爭中,涌現出了無數英勇無畏的英雄,他們被作家魏巍稱為‘最可愛的人’。今天,讓我們通過美術作品來感受他們的風采?!弊匀坏匾稣n題。
(4) 展示課題《畫中有話:最可愛的人》,并簡單介紹本節課將欣賞多幅與抗美援朝相關的美術作品。
(5) 介紹抗美援朝戰爭的起因,1950年6月25日,朝鮮半島由于領土爭端爆發戰爭,9月中旬美帝國主義糾集聯合國部隊直撲我鴨綠江邊,我國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于10月25日派遣志愿軍跨過鴨綠江。
(6) 提及作家魏巍在朝鮮戰場的經歷,他在前沿陣地上采訪3個月,被戰士們的英雄氣概震撼,從而寫出了《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文章,讓學生了解“最可愛的人”這一稱呼的由來。
(7) 強調美術作品在記錄歷史和表達情感方面的獨特作用,讓學生帶著期待和好奇進入作品欣賞環節。
(8)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在欣賞作品過程中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1. 認真觀看視頻,沉浸在視頻營造的氛圍中。
2. 積極思考并回答老師的問題,分享自己觀看視頻后的感受。
3. 聆聽老師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背景和“最可愛的人”的由來。
4. 對即將欣賞的美術作品產生濃厚興趣。
評價任務 觀看專注度:☆☆☆
感受表達:☆☆☆
興趣激發:☆☆☆
設計意圖 通過播放視頻,直觀展示抗美援朝戰爭場景,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講述背景知識,為欣賞作品奠定基礎,讓學生帶著情感和思考進入學習。
活動一:欣賞《不朽的英雄楊根思》 作品介紹與引導觀察 介紹作品背景
(1) 詳細講述楊根思的英雄事跡,在彈藥耗盡的絕境中,他抱起僅存的炸藥包沖向敵人,與四十多名敵軍同歸于盡,用生命詮釋了“人在陣地在”的誓言。
(2) 說明油畫《不朽的英雄楊根思》是如何以這一壯烈場景為創作題材的,讓學生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意義。
(3) 引導學生整體觀察畫面,提問:“從畫面中,你們第一眼看到了什么?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初步印象?”鼓勵學生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感受。
(4) 強調觀察畫面時要注意細節,如人物的姿態、表情,敵軍的狀態等。
(5) 指出作品采用了突破常規的不平衡的構圖方式,讓學生尋找畫面中不平衡的元素,思考這種構圖的作用。
(6) 引導學生發現主要人物楊根思在畫面的最高點,處于被仰視的位置,提問:“這樣的位置安排有什么寓意?”
(7) 讓學生觀察亂作一團的敵軍“沉積”在畫面的右下方,與楊根思形成對比,分析這種對比所產生的視覺效果。
(8) 提示學生注意畫面中貫穿的斜線,以及線上英雄個體與敵軍人群、光亮映照的正面形象與角落中的敵軍背影形成的強烈視覺反差。
分析畫面元素
(1) 引導學生觀察楊根思的形象,他堅定的眼神、挺拔的身姿,展現出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提問:“從楊根思的表情和姿態中,你們能感受到他怎樣的精神品質?”
(2) 分析敵軍的表現,他們慌亂、恐懼的神情和動作,與楊根思的英勇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突出英雄的偉大。
(3) 觀察畫面中的色彩運用,硝煙與戰火彌漫的背景以灰暗色調為主,襯托出楊根思明亮的正面形象,強調色彩對比增強了畫面的表現力。
(4) 提及畫面中與楊根思平行的一小片較為清透的天空,引導學生思考其象征意義,它與人物高潔的精神世界形成內外呼應,也昭示著抗美援朝戰爭終究會迎來勝利的曙光。
(5)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每組圍繞一個方面,如構圖、人物形象、色彩等,深入分析作品,并記錄討論結果。
(6) 每組選派代表發言,分享討論成果,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肯定學生的觀點,補充和完善分析內容。
(7) 引導學生總結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和精神,即對英雄的崇敬和贊美,以及對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的信念。
(8)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作品的感受,如“這幅畫讓我感受到了英雄的力量,楊根思的英勇讓我無比敬佩”等。 1. 認真聆聽老師介紹楊根思的英雄事跡和作品背景。
2. 仔細觀察畫面,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分享自己的觀察和感受。
3. 參與小組討論,與組員交流對作品的分析和理解。
4. 選派代表發言,展示小組討論成果。
評價任務 觀察細致度:☆☆☆
分析準確性:☆☆☆
表達流暢度:☆☆☆
設計意圖 通過詳細介紹作品背景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讓學生深入了解作品的藝術特色和精神內涵,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強對英雄的崇敬之情。
活動二:欣賞《邱少云》《出擊之前》《跨過鴨綠江》 作品欣賞與解讀 欣賞《邱少云》
(1) 介紹畫家孫國歧和油畫《邱少云》,孫國歧是遼寧畫院專職油畫家,這幅畫是一幅英雄人物的情景肖像畫。
(2) 展示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中彌漫的戰火硝煙、枯黃的雜草、燃燒的烈火以及巋然不動的邱少云。提問:“從畫面中,你們能感受到邱少云怎樣的精神品質?”
(3) 引導學生關注畫家著力刻畫的邱少云犧牲前的表情,他緊咬牙關,緊閉雙唇,眉頭緊鎖,眼睛直視前方,分析這些表情所傳達的情感和信念。
(4) 強調邱少云右側臉頰和下巴的細節,顯示出面部肌肉的緊繃和扭曲感,汗水從太陽穴流淌下來,讓學生體會他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和頑強的意志力。
(5) 組織學生討論邱少云在烈火中堅持不動的原因,深入理解他為了整體勝利而甘愿自我犧牲的偉大精神。
(6) 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邱少云的形象,感受畫家對英雄形象的塑造。
(7) 總結《邱少云》這幅畫通過細膩的刻畫,生動地展現了英雄的堅韌和偉大,讓學生再次表達對邱少云的敬意。
(8) 引導學生思考美術作品在表現英雄人物方面的獨特優勢,與文字描述有何不同。
欣賞《出擊之前》
(1) 介紹油畫《出擊之前》的創作背景,它反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支援朝鮮,展開抗美援朝運動的歷史。
(2) 展示畫面,讓學生整體感受畫面所營造的緊張氛圍,描述戰斗前蓄勢待發的場景。
(3) 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主體形象,一名全副武裝的戰士,手中握著刺刀出鞘的步槍,神情堅毅,分析他的姿態和表情所傳達的信息。
(4) 注意畫面中掩體上方松動的塵土掉落,以及機槍手們藏在重機槍后方,目光如炬,嚴陣以待的細節,體會這些細節對表現緊張氣氛的作用。
(5) 指出畫面深處的戰士形象隱藏在掩體的陰影中,與最前面的主體人物形成鮮明的對比,提問:“這種對比有什么效果?”
(6) 介紹畫家何孔德的創作風格,他采用直接畫法,筆觸粗中有細,顏料厚重,具有明顯的肌理感,讓學生觀察畫面中體現這些特點的地方。
(7) 組織學生討論作品是如何通過構圖、人物形象和繪畫技法來烘托大戰前夕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氛的。
(8) 總結作品的藝術特色和歷史價值,鼓勵學生學習畫家通過美術作品記錄歷史瞬間的方法。
欣賞《跨過鴨綠江》
(1) 介紹油畫作品《跨過鴨綠江》的作者吳云華,以及畫家選擇冬天夜里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這一典型時刻進行創作的意圖。
(2) 展示畫面,讓學生描述畫面中呈現的場景,鴨綠江江面白雪皚皚,志愿軍官兵們矯健的身姿,肩扛鋼槍,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昂首闊步,義無反顧走向殺敵衛國的新戰場。
(3) 引導學生注意隊伍呈“之”字形蜿蜒不絕,汽車、戰馬載馱著輜重與隊伍同行的細節,體會畫面的宏大和壯觀。
(4) 觀察寒夜的天空中閃耀的幾束探照燈光,以及被敵機炸毀的鴨綠江大橋猶如一條巨龍橫跨在江水之上的景象,分析這些元素對畫面氛圍的營造和主題的表達作用。
(5) 組織學生討論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和精神,如志愿軍的堅定信念、無畏勇氣和保家衛國的決心。
(6) 請學生對比《跨過鴨綠江》與前面欣賞的作品,分析它們在表現主題和藝術風格上的異同。
(7) 總結《跨過鴨綠江》這幅畫以宏大的場景和生動的描繪,展現了志愿軍的英雄氣概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意義。
(8) 鼓勵學生從作品中汲取靈感,思考如何用美術形式表現類似的主題。 1. 認真聆聽老師對每幅作品的介紹和分析,觀察畫面細節。
2. 積極參與討論,分享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與同學交流觀點。
3. 用語言描述畫面內容和自己的體會,鍛煉表達能力。
4. 思考不同作品在表現主題和藝術風格上的特點和差異。
評價任務 理解深度:☆☆☆
討論參與度:☆☆☆
對比分析:☆☆☆
設計意圖 通過欣賞多幅不同的美術作品,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抗美援朝戰爭和英雄人物。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作品,培養審美能力、歷史思維和藝術鑒賞能力。
活動三:欣賞《祖國永遠懷念你們》《友誼深厚情義難忘》 作品欣賞與情感升華 欣賞《祖國永遠懷念你們》
(1) 介紹油畫《祖國永遠懷念你們》的創作背景和作者高虹,1984年高虹創作此畫,表達了朝鮮戰爭結束后,彭德懷視察戰地,向志愿軍犧牲將士致敬的深情。
(2) 展示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中彭德懷元帥莊重的神情和姿勢,以及周圍肅穆的環境,感受畫面所營造的氛圍。
(3) 引導學生思考彭德懷元帥向犧牲將士致敬這一行為的意義,體會國家和人民對英雄的緬懷和感恩之情。
(4) 提問學生:“看到這幅畫,你們心里有怎樣的觸動?”鼓勵學生分享內心感受。
(5) 組織學生討論英雄烈士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銘記他們。
(6) 強調這幅畫不僅是對志愿軍犧牲將士的紀念,更是對抗美援朝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7) 請學生用一句話表達對志愿軍烈士的敬意,加深情感體驗。
(8) 總結《祖國永遠懷念你們》這幅畫以其深刻的主題和莊重的表現形式,喚起人們對英雄的敬仰和對歷史的銘記。
欣賞《友誼深厚情義難忘》
(1) 介紹中國畫《友誼深厚情義難忘》的作者蔣兆和,以及畫中的“紀念志愿軍抗美援朝十周年”題跋,點明創作時間。
(2) 展示畫面,讓學生描述畫面的主體內容,兩位朝鮮婦女正為志愿軍戰士送水,其中一位婦女還背著可愛的幼兒,感受畫面中溫馨和諧的場景。
(3) 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中志愿軍戰士們在農田幫助朝鮮人民恢復農業生產的場景,了解志愿軍在戰爭結束后,不僅鞏固防守,還幫助朝鮮人民建設新家園的歷史事實。
(4) 組織學生討論志愿軍與朝鮮人民結下深厚情誼的原因,分析這種情誼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5) 強調中朝兩國人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相互支持、并肩作戰,這種友誼是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
(6) 請學生分享自己對中朝友誼的理解和感受,思考在當今時代,這種國際友誼的價值和意義。
(7) 總結《友誼深厚情義難忘》這幅畫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情誼,體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國際意義。
(8) 鼓勵學生用美術作品或其他方式,表達對中朝友誼的贊美和對和平的向往。 1. 認真欣賞畫面,感受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和氛圍。
2. 積極思考老師的問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參與討論,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題和意義。
4. 用語言或其他方式表達對英雄和中朝友誼的敬意。
評價任務 情感共鳴:☆☆☆
思考深度:☆☆☆
表達能力:☆☆☆
設計意圖 通過欣賞這兩幅作品,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抗美援朝戰爭意義的理解,激發學生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對和平的向往,培養國際視野和情感認知。
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總結作品,升華主題
(1)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欣賞的所有美術作品,包括《不朽的英雄楊根思》《邱少云》《出擊之前》《跨過鴨綠江》《祖國永遠懷念你們》《友誼深厚情義難忘》等,強調每幅作品的主要特點和傳達的精神內涵。
(2) 總結抗美援朝精神的內涵,即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3) 強調這些美術作品不僅是藝術的呈現,更是歷史的見證,它們讓我們更加直觀地了解抗美援朝戰爭和英雄們的事跡。
(4) 提問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對‘最可愛的人’有了怎樣的新認識?”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以英雄為榜樣,傳承和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6)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作品,寫一篇觀后感,進一步表達對作品的理解和對英雄的敬意。
(7) 推薦相關的書籍、電影、紀錄片等資料,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上甘嶺》《冰血長津湖》等,讓學生在課后繼續深入了解抗美援朝戰爭。
(8) 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再次強調美術作品和歷史文化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提高審美素養。 1. 跟隨老師回顧作品,加深對作品和抗美援朝精神的理解。
2. 認真思考并回答老師的問題,分享自己的學習感悟。
3. 明確課后作業和拓展學習的任務。
4. 對課后繼續了解抗美援朝戰爭和欣賞美術作品產生興趣。
評價任務 總結歸納:☆☆☆
感悟分享:☆☆☆
興趣激發:☆☆☆
設計意圖 通過總結和回顧,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深化對作品和抗美援朝精神的理解。布置作業和推薦資料,引導學生課后繼續學習,拓展知識面,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作業設計
書面作業
1. 選擇一幅本節課欣賞過的美術作品,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觀后感,要求結合作品內容和歷史背景,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2. 查閱資料,了解一位抗美援朝英雄的事跡,用簡潔的語言記錄下來,并談談從他身上學到了什么。
3. 收集一些與抗美援朝戰爭相關的美術作品圖片,制作一個小型的手抄報,展示作品并配上簡短的介紹。
實踐作業
1. 嘗試用繪畫、手工等形式,創作一件與抗美援朝主題相關的美術作品,表達自己對英雄的敬意。
2. 與家人或朋友分享本節課學到的知識和感受,一起討論抗美援朝精神的意義。
3. 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或紀念館,了解更多關于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和文化。
板書設計
畫中有話:最可愛的人
一、抗美援朝背景
起因、經過、意義
二、作品欣賞
1. 《不朽的英雄楊根思》 構圖、人物、精神
2. 《邱少云》 表情、細節、品質
3. 《出擊之前》 氛圍、技法、歷史
4. 《跨過鴨綠江》 場景、情感、主題
5. 《祖國永遠懷念你們》 緬懷、傳承
6. 《友誼深厚情義難忘》 情誼、國際意義
三、抗美援朝精神
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樂觀主義、忠誠精神、國際主義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 教學方法多樣,通過播放視頻、展示圖片、組織討論等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課堂氣氛活躍。
2. 結合歷史背景講解美術作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和價值,學生對“最可愛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3. 注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思考和表達,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學生在討論和發言中表現出了積極的思維和獨特的見解。
不足之處
1. 在作品欣賞環節,時間把控不夠精準,導致部分學生對一些作品的分析不夠深入,討論不夠充分。
2. 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足,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在理解作品和表達觀點時存在一定困難,未能及時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3. 教學內容的拓展延伸可以更加豐富和深入,如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開展主題演講等活動,讓學生更全面地感受抗美援朝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清市| 布拖县| 随州市| 湾仔区| 湘乡市| 河北省| 满洲里市| 达尔| 和静县| 灵台县| 大名县| 治多县| 甘肃省| 嘉定区| 茌平县| 公主岭市| 乳山市| 开原市| 南靖县| 岐山县| 大洼县| 刚察县| 高阳县| 长岭县| 南陵县| 石楼县| 徐水县| 昂仁县| 漳州市| 焉耆| 渭源县| 浪卡子县| 寿宁县| 连山| 温泉县| 平顺县| 铁力市| 古蔺县| 屯门区| 绥阳县| 夹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