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日新月異通四方》教案學科 美術 年級冊別 七年級上冊 共1課時教材 嶺南版 授課類型 新授課 第1課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日新月異通四方》是嶺南版七年級上冊的內容。教材圍繞交通工具展開,介紹了其發展變化和面臨的問題,還展示了新型和仿生交通工具設計。這有助于學生了解交通工具知識,培養創新思維和美術表現能力。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美術基礎和生活經驗,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但他們在創新思維和設計表現上可能不足。教學中可結合生活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組織小組討論交流,突破設計難點。課時教學目標審美感知1. 能夠感受不同交通工具的造型美和科技美感。2. 體會仿生交通工具設計中生物形態與功能結合的審美特點。藝術表現1. 掌握交通工具設計效果圖的基本繪制方法。2. 能用繪畫形式準確表達未來交通工具的創意設計。創意實踐1. 發揮奇思妙想,設計出具有創新性的未來交通工具。2. 嘗試解決交通擁堵等現實問題,提出可行的設計方案。文化理解1. 了解交通工具發展與科技、文化的關系。2. 認識到交通工具設計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 了解不同類型交通工具的特點和發展趨勢。2. 掌握未來交通工具設計的創意方法。3. 學會繪制交通工具設計效果圖。難點1. 設計出新穎獨特且具有實用性的未來交通工具。2. 運用美術語言準確表現交通工具的創意和細節。3. 理解仿生概念并將其應用到交通工具設計中。教學方法與準備教學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繪畫工具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新知導入 引導交流(1) 教師微笑著對同學們說:“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行都離不開交通工具。現在請大家仔細想一想,說說你們身邊都有哪些交通工具呢?”(2) 鼓勵同學們積極發言,當有同學回答后,給予肯定和回應,如“你觀察得很仔細,說得非常棒”。(3) 認真傾聽同學們的回答,將大家提到的交通工具寫在黑板上,如汽車、自行車、公交車等。(4) 對同學們的回答進行總結,說:“大家說了這么多交通工具,它們讓我們的出行變得更加便捷。那隨著時代的發展,交通工具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讓我們一起去探索。”(5) 展示一些常見交通工具的圖片,如老式自行車和現代電動車的對比圖,引導同學們觀察它們的外觀和功能差異。(6) 提問同學們:“從這些圖片中,你們能看出交通工具發生了哪些變化嗎?”(7) 組織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分享自己的想法。(8) 巡視各小組,參與討論,適時給予指導和啟發。 1. 積極思考并回答身邊的交通工具。2. 觀察圖片,對比交通工具的差異。3. 參與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想法。4. 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評價任務 回答積極:☆☆☆觀察仔細:☆☆☆參與討論:☆☆☆設計意圖 通過交流身邊的交通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關注交通工具的發展變化,為后續學習做鋪墊。新知講解 介紹新型交通工具(1) 教師打開課件,展示高速磁浮列車的圖片和視頻,說:“同學們,現在我們來認識一種新型交通工具——高速磁浮列車。它兼具高速、安全、綠色、智能的特點。”(2) 詳細講解高速磁浮列車的優勢,如“它能夠填補高鐵與民航之間的速度空白,提供1500公里運程范圍內最快捷的交通模式,適合中長途出行和城市群通勤”。(3) 展示氫能自行車的圖片,介紹其特點:“這是以氫氣為動力源的自行車,摒棄了傳統電動車的電池或燃料依賴。”(4) 說明氫能自行車的成本和續航能力:“每罐氫氣的成本在8至10元之間,能支持行駛100多公里,適合城市內短途出行。”(5) 提到無人駕駛出租車,說:“隨著全球科技公司的投入,無人駕駛出租車正在市場上進行測試,這種技術將大大提高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6) 展示無人機搭載乘客的設計圖片,告訴同學們:“這種類似于直升機的無人機,預計將在不久的將來投入服務,為人們提供新的出行選擇。”(7) 組織同學們討論這些新型交通工具的優缺點,鼓勵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8) 總結討論結果,強調科技發展對交通工具變革的重要性。探討交通擁堵問題及解決辦法(1) 教師說:“交通工具發展迅速,但也帶來了交通擁堵的問題。大家想一想,面對日益擁堵的道路交通,我們能想出哪些解決辦法呢?”(2) 展示一些交通擁堵的圖片,讓同學們更直觀地感受問題的嚴重性。(3) 引導同學們觀察教材上的圖片,啟發他們思考解決辦法。(4) 鼓勵同學們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如“可以將一些交通工具進行加裝翅膀,讓它們能夠飛行”。(5) 對同學們的想法進行記錄和整理,寫在黑板上。(6) 組織同學們對這些想法進行討論和評價,分析其可行性。(7) 介紹教材上提到的其他解決辦法,如制造可收縮交通工具、設立專用軌道、升級交通系統等。(8) 總結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思路,鼓勵同學們在設計未來交通工具時考慮這些因素。 1. 觀看圖片和視頻,了解新型交通工具。2. 參與討論新型交通工具的優缺點。3. 思考并提出解決交通擁堵的辦法。4. 對同學的想法進行評價和討論。評價任務 知識理解:☆☆☆思維活躍:☆☆☆討論參與:☆☆☆設計意圖 讓學生了解新型交通工具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培養他們關注社會問題的意識,激發創新思維,為后續設計實踐奠定基礎。藝術欣賞 活動一:欣賞新型交通工具設計 展示作品(1) 教師展示ZID電動滑板車的圖片,介紹說:“這是一款新型的電動滑板車,它堅持零排放的宗旨,專為擁擠的城市街道設計。”(2) 仔細講解滑板車的特點,如“造型更靈活且占用空間更少,直立的駕駛位置展示了它的個性,下面的部分還可以兼作儲物空間”。(3) 展示智能引導滑板車的圖片,說:“這款滑板車利用其獨特的結構解決了當前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問題。”(4) 介紹智能引導滑板車的功能,如“它可以折疊也可兩腿站立,便于攜帶,充電效率更高,還擁有攝像頭可以檢測物體并發出警告,幫助引導用戶應對危險情況,防止道路傷亡”。(5) 展示特殊自行車的圖片,講解它的設計目的:“這輛自行車只有一個擋位,電驅動沒有剎車,是為了解決丘陵地區使用自行車的問題。”(6) 說明自行車的獨特之處:“它提供電力驅動和電池回收。”(7) 組織同學們對這些新型交通工具設計進行討論,讓他們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8) 引導同學們從造型、功能、環保等方面進行評價。分析設計思路(1) 教師說:“這些設計師在設計交通工具時,都有自己的思路和理念。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們是如何考慮的呢?”(2) 引導同學們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思考,如城市擁堵、環保需求等。(3) 讓同學們討論設計師是如何將科技與設計相結合的。(4) 舉例說明,如智能引導滑板車的攝像頭應用了科技手段提高安全性。(5) 鼓勵同學們在自己的設計中借鑒這些設計思路。(6) 組織同學們再次討論,分享自己在設計中可以運用的方法。(7) 總結分析結果,強調設計要注重實用性和創新性。(8) 對同學們的討論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 1. 觀看新型交通工具設計圖片,傾聽介紹。2. 參與討論,分享對設計的感受和看法。3. 分析設計師的設計思路。4. 思考并分享自己在設計中可運用的方法。評價任務 欣賞表達:☆☆☆思路分析:☆☆☆方法借鑒:☆☆☆設計意圖 通過欣賞新型交通工具設計,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設計思維,為學生的創意實踐提供靈感。實踐練習 活動二:設計未來交通工具 布置任務(1) 教師說:“同學們,現在發揮你們的奇思妙想,繪制一副未來交通工具設計效果圖。要考慮到解決交通擁堵等問題,并且可以運用仿生的概念。”(2) 強調設計要求,如造型新穎、功能實用、繪畫表現準確等。(3) 展示一些優秀的未來交通工具設計作品,為同學們提供參考。(4) 提醒同學們注意繪畫工具的使用和繪畫步驟。(5) 鼓勵同學們大膽創新,不要受到傳統交通工具的限制。(6) 說明設計時間和展示環節,讓同學們有明確的目標。(7) 巡視同學們的設計過程,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8) 對同學們的創意和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個別指導(1) 教師在教室里走動,觀察同學們的設計情況。(2) 當發現有同學遇到困難時,主動上前詢問,如“你在設計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了嗎?”(3) 針對具體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如在造型設計上提出建議。(4) 鼓勵同學們嘗試不同的表現方法,如線條的運用、色彩的搭配等。(5) 提醒同學們注意設計的細節,如交通工具的結構、功能部件等。(6) 對同學們的努力和進步給予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7) 與同學們交流設計思路,了解他們的創意來源。(8) 引導同學們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作品。 1. 明確設計任務和要求。2. 參考優秀作品,構思自己的設計。3. 開始繪制未來交通工具設計效果圖。4. 接受教師的指導,完善自己的作品。評價任務 創意表現:☆☆☆繪畫技巧:☆☆☆問題解決:☆☆☆設計意圖 通過實踐練習,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創意想法運用到實際設計中,提高他們的美術表現能力和創新能力。藝術欣賞 活動三:欣賞仿生交通工具設計 引入仿生概念(1) 教師說:“在交通工具設計中,還有一種很有趣的設計方法,叫做仿生。大家知道什么是仿生嗎?”(2) 解釋仿生的概念,即通過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和行為,并將這些原理應用于設計、制造和改善技術和產品。(3) 舉例說明生活中常見的仿生設計,如飛機模仿鳥類的翅膀。(4) 展示Armadillo概念摩托車的圖片,說:“這就是一款仿生交通工具設計,設計師將摩托車想象成一個有胳膊、腿、身體和頭的角色。”(5) 引導同學們觀察摩托車的造型,分析它模仿了哪種生物的特點。(6) 組織同學們討論仿生設計的優點,如更好的性能、獨特的造型等。(7) 讓同學們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仿生交通工具設計。(8) 總結仿生設計在交通工具領域的應用和意義。拓展思維(1) 教師說:“大家可以從更多的生物中尋找靈感,設計出更獨特的仿生交通工具。比如,我們可以從昆蟲、魚類等生物身上得到啟發。”(2) 展示一些昆蟲和魚類的圖片,引導同學們觀察它們的身體結構和運動方式。(3) 提問同學們:“從這些生物身上,你們能想到哪些交通工具設計的創意呢?”(4) 組織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創意想法。(5) 巡視各小組,參與討論,給予啟發和引導。(6) 鼓勵同學們將這些創意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作品中。(7) 總結討論結果,強調仿生設計能為交通工具帶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8) 對同學們的積極思考和創意表現給予肯定。 1. 理解仿生概念,觀察仿生交通工具設計。2. 參與討論仿生設計的優點。3. 從生物中尋找靈感,分享創意想法。4. 思考如何將創意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中。評價任務 概念理解:☆☆☆創意分享:☆☆☆思維拓展:☆☆☆設計意圖 通過欣賞仿生交通工具設計,讓學生了解仿生設計方法,拓展他們的設計思維,豐富設計創意。課堂評價 展示作品(1) 教師說:“現在請同學們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大家一起欣賞。”(2) 組織同學們按順序上臺展示作品,介紹自己的設計思路和創意。(3) 為同學們提供展示的平臺,如投影儀或展示板。(4) 鼓勵同學們在展示時聲音洪亮,表達清晰。(5) 提醒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尊重他人的作品。(6) 對同學們的展示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7) 記錄同學們的展示情況,為后續評價做準備。(8) 營造積極的展示氛圍,讓同學們感受到成就感。評價作品(1) 教師說:“接下來,我們對這些作品進行評價。評價可以從創意、造型、功能、繪畫表現等方面進行。”(2) 先讓同學們進行自評,說說自己作品的優點和不足。(3) 組織同學們進行互評,鼓勵他們客觀地評價他人作品,如“我覺得這幅作品的創意很新穎,但在繪畫表現上還可以再提高”。(4) 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同學們的努力和創意,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方向。(5) 對優秀作品給予表揚和獎勵,如頒發小獎品或榮譽證書。(6) 強調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大家的學習和進步。(7) 鼓勵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努力,創作出更好的作品。(8) 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強調交通工具設計的重要性和意義。 1. 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設計思路。2. 進行自評,反思自己作品的優缺點。3. 參與互評,客觀評價他人作品。4. 傾聽教師的總結評價,明確改進方向。評價任務 展示清晰:☆☆☆評價客觀:☆☆☆反思積極:☆☆☆設計意圖 通過展示和評價作品,讓學生分享創意,提高表達能力,同時從他人評價中學習,促進自身發展。作業設計基礎作業1. 完善課堂上未完成的未來交通工具設計效果圖。2. 用文字描述自己設計的未來交通工具的功能和特點。3. 收集更多新型和仿生交通工具的資料,制作一份手抄報。拓展作業1. 與同學合作,設計一個未來交通系統方案,包括交通工具和道路規劃。2. 嘗試用廢舊材料制作一個未來交通工具的模型。3. 參加學校或社區組織的創意設計比賽,展示自己的作品。板書設計《日新月異通四方》一、新型交通工具高速磁浮列車、氫能自行車等二、交通擁堵問題解決辦法:飛行、收縮、專用軌道等三、仿生設計Armadillo摩托車等四、未來交通工具設計創意、造型、功能教學反思成功之處1. 教學內容豐富多樣,結合了生活實例和科技前沿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討論法、實踐法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合作能力。3. 展示和評價環節讓學生有機會分享自己的創意和作品,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不足之處1. 在時間把控上不夠精準,導致實踐練習環節有些倉促,部分學生作品未完成。2. 對個別學生的指導不夠深入,他們在設計創意和繪畫表現上仍存在較大困難。3. 在引導學生理解仿生概念時,可提供更多實例和互動活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設計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