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賞服飾知禮儀》教案學科 初中美術 年級冊別 七年級上冊 共1課時教材 嶺南版 授課類型 新授課 第1課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課程是嶺南版七年級美術上冊第一單元“禮”行天下的第三課。教材介紹了中國傳統服飾的基本形制、特點及相關禮儀知識,如冕服、玄端、襦裙等。這些內容能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但對中國傳統服飾和禮儀知識了解有限。他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和表達能力,但在深入理解傳統服飾文化內涵方面可能存在困難。教學中可結合圖片、視頻等資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實踐,突破學習障礙。課時教學目標審美感知1. 能敏銳感知中國傳統服飾的色彩、款式和紋飾之美。2. 體會傳統服飾所蘊含的禮儀文化和審美觀念。藝術表現1. 能夠準確繪制中國傳統服飾的基本樣式。2. 運用綜合材料制作人物服飾,并展現相應禮儀動作。創意實踐1. 發揮創意,設計獨特的傳統服飾宣傳小手冊。2. 嘗試將傳統服飾與現代元素結合,進行創新實踐。文化理解1. 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演變和發展。2. 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 掌握中國傳統服飾的基本形制和特點。2. 理解傳統服飾所蘊含的禮儀文化內涵。3. 學會運用綜合材料制作傳統服飾作品。難點1. 深入體會傳統服飾文化中禮儀與服飾的緊密聯系。2. 準確把握不同傳統服飾的細節特征并進行藝術表現。3. 在創意實踐中,將傳統與現代元素自然融合。教學方法與準備教學方法講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繪畫工具、綜合材料等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詩詞引入(1) 教師朗誦“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詩句中描繪的畫面。(2) 提問學生,從詩句中能感受到怎樣的服飾形象,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服飾的興趣。(3) 展示一些中國傳統服飾的精美圖片,如古裝劇截圖、博物館藏品照片等,讓學生直觀感受傳統服飾的魅力。(4) 介紹中國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引出本節課的主題——賞服飾知禮儀。(5) 簡要說明中國傳統服飾與禮儀的緊密關系,強調學習傳統服飾文化的重要性。(6)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自己所知道的中國傳統服飾有哪些。(7)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傳統服飾場景,如婚禮、傳統節日等。(8)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點評,自然過渡到新課內容。 1. 認真聆聽詩詞,想象畫面。2. 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分享感受。3. 觀看圖片,感受傳統服飾的美。4. 思考并分享自己知道的傳統服飾。評價任務 詩詞理解:☆☆☆興趣激發:☆☆☆問題回答:☆☆☆設計意圖 通過詩詞和圖片導入,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自然引入新課內容。知識講解 傳統服飾形制介紹(1) 詳細講解中國傳統服飾的基本形制,包括衣裳制、深衣制和袍服制。展示不同形制的服飾圖片,對比它們的特點。(2) 以冕服為例,介紹其定義和特點。說明冕服是古代帝王及貴族在重大禮儀場合穿著的禮服,象征尊貴地位。(3) 講解冕服的等級象征,如多層衣裳、玄衣、纁裳以及繡有日月星辰等圖案的裝飾。(4) 介紹冕服的禮儀用途,如用于祭祀天地、宗廟等重要儀式,體現對神靈和祖先的尊敬。(5) 同樣方法介紹玄端,包括定義、形制特點、色彩與紋飾,強調其用于朝會、祭祀等重要場合,體現尊貴與莊重。(6) 講解襦裙的起源與發展,從漢代的直裾到后來的曲裾演變過程。(7) 分析襦裙的款式特點,如上衣短小緊身,下裙寬大飄逸,展現女性柔美。(8) 總結不同形制傳統服飾的特點和文化內涵,加深學生理解。 1. 認真聽講,觀看圖片,理解傳統服飾形制。2. 記錄重點知識,如冕服、玄端等的特點。3. 思考不同服飾所蘊含的文化意義。4. 積極參與討論,分享自己的看法。評價任務 知識理解:☆☆☆記錄情況:☆☆☆討論參與:☆☆☆設計意圖 系統講解中國傳統服飾的形制和特點,讓學生全面了解傳統服飾文化,為后續的實踐活動奠定基礎。活動一:交流討論 活動一:了解傳統服飾觀念 小組討論(1) 提出問題:就中國傳統服飾所蘊含的觀念談談看法。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4 - 5人。(2) 發放相關資料,如介紹傳統服飾文化內涵的文章片段,讓小組圍繞問題進行討論。(3) 巡視各小組,觀察討論情況,適時給予指導和啟發。(4) 鼓勵小組內成員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5) 提醒小組記錄討論要點,以便后續匯報。(6) 要求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準備在全班進行匯報。(7) 控制討論時間,確保討論有序進行。(8) 對小組討論的表現進行初步評價,肯定積極參與和有獨特見解的小組。 1. 分組后積極參與討論,分享觀點。2. 認真閱讀資料,結合所學知識思考。3. 推選代表,準備匯報。4. 記錄討論要點。評價任務 討論參與度:☆☆☆觀點獨特性:☆☆☆記錄完整性:☆☆☆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深入思考傳統服飾所蘊含的觀念。活動二:繪制宣傳手冊 活動二:繪制宣傳小手冊 任務布置(1) 介紹活動內容:繪制一份展現中國傳統服飾和禮儀的宣傳小手冊。(2) 展示一些優秀的宣傳手冊范例,分析其內容和設計特點,如排版、色彩搭配、圖案選擇等。(3) 講解宣傳手冊的制作要求,包括主題明確、內容準確、設計美觀等。(4) 提供一些參考資料,如圖書館的相關書籍、網絡資源鏈接等,讓學生獲取更多素材。(5) 指導學生確定宣傳手冊的結構,如封面、目錄、正文、封底等。(6) 提醒學生在繪制過程中要注意線條的流暢、色彩的協調和圖案的準確。(7) 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加入自己的獨特元素。(8) 安排學生開始繪制,教師巡回指導,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 1. 認真聽取任務要求和范例分析。2. 確定宣傳手冊的主題和內容。3. 收集素材,開始繪制。4. 遇到問題及時向教師請教。評價任務 任務理解:☆☆☆創意發揮:☆☆☆繪制質量:☆☆☆設計意圖 通過繪制宣傳手冊,鍛煉學生的繪畫技能和創意設計能力,加深對傳統服飾和禮儀知識的理解。活動三:制作人物服飾 活動三:運用材料制作服飾 示范操作(1) 展示制作人物服飾所需的綜合材料,如布料、彩紙、針線、剪刀等,并介紹其用途。(2) 親自示范人物服飾的制作過程,包括頭部制作、軀干部位及服裝樣式的完成和服飾裝飾。(3) 詳細講解每個步驟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如裁剪的尺寸、縫合的方法、裝飾的搭配等。(4) 強調制作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如使用剪刀時要小心。(5) 讓學生分組進行制作,每組選擇一種傳統服飾進行模仿制作。(6) 鼓勵小組內成員分工合作,提高效率。(7) 巡回檢查各小組的制作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8) 提醒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體現傳統服飾的特點和禮儀動作。 1. 觀看教師示范,學習制作方法。2. 分組選擇服飾樣式,進行分工。3. 運用材料制作人物服飾。4. 積極與小組成員合作,解決問題。評價任務 材料運用:☆☆☆合作效果:☆☆☆服飾表現:☆☆☆設計意圖 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傳統服飾的制作過程,提高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課堂總結 總結評價(1) 請各小組展示制作的人物服飾作品和宣傳小手冊,并介紹設計思路和制作過程。(2) 引導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評價,從創意、制作工藝、文化內涵等方面發表看法。(3) 教師對每個小組的作品進行全面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4) 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服飾的形制、特點、禮儀文化以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5) 強調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重要價值,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繼續關注和傳承傳統文化。(6)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7) 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參與熱情給予表揚和鼓勵。(8) 宣布本節課結束。 1. 展示作品,介紹設計思路。2. 認真聽取他人評價,學習經驗。3. 反思自己的作品,接受教師建議。4. 明確課后作業任務。評價任務 作品展示:☆☆☆評價參與:☆☆☆總結理解:☆☆☆設計意圖 通過作品展示和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同時相互學習和交流??偨Y本節課內容,強化學生的學習記憶,培養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作業設計基礎作業1. 完善課堂上繪制的宣傳小手冊,使其內容更加豐富、設計更加精美。2. 對制作的人物服飾作品進行修飾和改進,提高制作質量。3. 整理本節課的筆記,加深對中國傳統服飾和禮儀知識的理解。拓展作業1. 收集更多中國傳統服飾的資料,舉辦一次小型的班級展覽。2. 嘗試將傳統服飾元素運用到現代服裝設計中,設計一款獨特的服裝。3. 向家人和朋友介紹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傳播傳統文化。板書設計賞服飾知禮儀一、中國傳統服飾形制1. 衣裳制2. 深衣制3. 袍服制二、典型服飾介紹1. 冕服2. 玄端3. 襦裙三、實踐活動1. 宣傳手冊2. 人物服飾制作教學反思成功之處1. 通過詩詞和圖片導入,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2. 小組討論和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培養了合作學習和動手能力。3. 對學生作品的評價客觀全面,學生能從中獲得有價值的反饋。不足之處1. 在講解傳統服飾文化內涵時,部分學生理解不夠深入,后續可增加更多案例和互動環節。2. 實踐活動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導致部分學生未能按時完成作品。3. 對個別學生的關注不夠,未能及時發現和解決他們的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