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態和諧新景觀》教案學科 美術 年級冊別 七年級上冊 共1課時教材 嶺南版 授課類型 新授課 第1課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生態和諧新景觀》是嶺南版七年級上冊的內容,它聚焦現代景觀藝術設計。教材介紹了現代景觀設計的風格、設計理念及不同案例,能讓學生了解景觀設計與多學科的融合,培養學生對景觀藝術的審美和創新能力。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美術基礎和審美能力,但對現代景觀藝術設計了解較少。他們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喜歡探索新事物。不過,在理解抽象的設計理念和復雜的生態關系上可能存在困難。教學中可結合實例和多媒體資源,幫助學生突破障礙。課時教學目標審美感知1. 能夠感知現代景觀藝術設計中生態、藝術、人文、科技融合之美。2. 體會不同風格現代景觀的獨特審美價值。藝術表現1. 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描述現代景觀的設計特點和風格。2. 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現代景觀設計案例。創意實踐1. 能提出具有創新性的現代景觀設計思路。2. 初步具備將生態和諧理念融入景觀設計的能力。文化理解1. 理解現代景觀設計中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性。2. 認識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影響。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 掌握現代生態和諧新景觀的設計理念,如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等。2. 了解綠色建筑與城市綠化、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3. 理解現代景觀設計如何融生態、藝術、人文、科技于一體。難點1. 深入理解生態和諧新景觀的內涵,并將其運用到實際設計思考中。2. 分析現代景觀設計與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關系及傳承創新。3. 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創新性的現代景觀設計方案。教學方法與準備教學方法講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相關圖片和視頻資料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新知導入 介紹現代景觀藝術設計(1) 向學生講解現代景觀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的綜合學科,它建立在人文、藝術、自然學科的基礎之上。例如,在一些大型城市公園的設計中,會考慮到周邊居民的活動需求(人文因素),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景觀布局(藝術因素),同時結合當地的自然地形和生態環境(自然因素)。(2) 強調現代景觀藝術設計通過構建充滿人文精神的生態空間,體現現代城市文明發展形態。比如,一些城市的廣場設計,不僅有美麗的景觀,還設置了休閑設施和文化展示區,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3) 展示一些現代景觀藝術設計的優秀案例圖片,如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園,它將科技與自然完美結合,打造出獨特的生態景觀。(4)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提問學生對這些景觀的初步印象和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 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生態和諧新景觀,讓學生了解本節課將探討學習現代景觀藝術設計的風格。(6) 再次強調現代景觀藝術設計的綜合性和重要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后續的學習。(7) 簡要介紹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大致內容,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學習框架。(8) 提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關注景觀設計中的生態、藝術、人文等元素。 1. 認真聆聽教師講解。2. 觀察教師展示的圖片。3. 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4. 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評價任務 參與度:☆☆☆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設計意圖 通過介紹現代景觀藝術設計和展示案例,讓學生對該領域有初步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思考交流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1) 提出問題:“如何理解生態和諧新景觀?”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互相交流說說自身的理解。(2) 巡視各小組討論情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想法。(3) 提出第二個問題:“現代景觀建設可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和諧共生設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4) 提醒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要結合之前看到的案例和生活中的實際景觀。(5) 邀請部分小組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6) 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和總結,肯定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合理觀點,同時補充和完善學生的回答。(7) 再次強調生態和諧新景觀的重要性和設計的多方面性。(8) 鼓勵學生在后續學習中繼續深入思考這些問題。 1. 分組進行討論。2. 積極參與小組交流。3. 推選代表發言。4. 聆聽教師點評。評價任務 討論參與度:☆☆☆觀點合理性:☆☆☆表達準確性:☆☆☆設計意圖 通過思考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交流能力,讓學生初步思考生態和諧新景觀的設計方向。新知講解 活動一:創新設計理念講解 講解生態優先理念(1) 向學生解釋現代化景觀設計應當以生態為核心,保護自然環境,促進生物多樣性。例如,在濕地景觀設計中,要保護濕地的生態系統,為鳥類和其他生物提供棲息地。(2) 展示一些以生態優先為設計理念的景觀案例圖片,如一些自然保護區的景觀設計,讓學生觀察這些景觀中是如何保護自然環境和促進生物多樣性的。(3)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案例中采取的具體措施,如保留原有植被、設置生態廊道等。(4) 提問學生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體現生態優先理念的景觀。(5) 總結生態優先理念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和具體應用方式。(6) 強調生態優先是現代景觀設計的基礎和核心。(7) 鼓勵學生在自己的設計中也要優先考慮生態因素。(8) 提醒學生要關注生態系統的平衡和可持續性。講解可持續發展理念(1) 說明結合現代技術手段,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景觀,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比如,利用太陽能板為景觀照明提供能源,采用雨水收集系統進行灌溉。(2) 展示相關案例圖片,如一些綠色建筑的景觀設計,介紹其中運用的可持續發展技術。(3)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技術如何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環利用。(4) 提問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理解和看法。(5) 總結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和意義。(6) 強調可持續發展是現代景觀設計的必然趨勢。(7) 鼓勵學生在設計中嘗試運用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和方法。(8) 提醒學生要考慮景觀的長期效益和環境影響。 1. 認真聆聽教師講解。2. 觀察教師展示的圖片。3. 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4. 思考相關設計理念。評價任務 理解程度:☆☆☆分析能力:☆☆☆參與積極性:☆☆☆設計意圖 通過詳細講解創新設計理念,讓學生掌握現代景觀設計的重要理念,為后續學習和實踐打下基礎。新知講解 活動二:綠色建筑與城市綠化講解 講解生態建筑(1) 向學生介紹采用綠色建筑技術,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降低能耗排放,打造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建筑。例如,一些采用節能材料和智能控制系統的建筑。(2) 展示生態建筑的案例圖片,如德國的被動式房屋,介紹其采用的綠色建筑技術和節能效果。(3)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建筑是如何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如建筑的朝向、外觀設計等。(4) 提問學生對生態建筑的優點和意義的理解。(5) 總結生態建筑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作用和價值。(6) 強調生態建筑是實現生態和諧新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7) 鼓勵學生在設計中考慮采用生態建筑技術。(8) 提醒學生要關注建筑與周邊環境的融合。講解城市綠化(1) 說明加強城市綠地建設,增加植被覆蓋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景觀品質。比如,建設城市公園、街頭綠地等。(2) 展示城市綠化的案例圖片,如新加坡的花園城市建設,介紹其城市綠化的成果和經驗。(3) 引導學生分析城市綠化對城市生態環境和景觀品質的影響。(4) 提問學生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中對城市綠化的感受和建議。(5) 總結城市綠化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和實施方法。(6) 強調城市綠化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7)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城市綠化活動。(8) 提醒學生要愛護城市綠化成果。 1. 認真聆聽教師講解。2. 觀察教師展示的圖片。3. 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4. 思考相關設計內容。評價任務 知識掌握:☆☆☆分析能力:☆☆☆參與度:☆☆☆設計意圖 讓學生了解綠色建筑與城市綠化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和保護意識。新知講解 活動三: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講解 講解生態保護理念(1) 強調加強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保護珍稀瀕危物種,維護生態平衡。例如,在一些自然保護區的景觀設計中,要嚴格保護珍稀植物和動物的棲息地。(2) 展示相關案例圖片,如大熊貓棲息地的景觀設計,介紹其中采取的生態保護措施。(3)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措施如何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物種。(4) 提問學生對生態保護的重要性的認識。(5) 總結生態保護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意義和具體做法。(6) 強調生態保護是現代景觀設計的社會責任。(7) 鼓勵學生在設計中也要考慮生態保護因素。(8) 提醒學生要尊重自然和生命。講解文化傳承理念(1) 說明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借鑒傳統建筑與景觀設計理念,融入現代化景觀中,實現文化傳承與創新并存。比如,在一些歷史文化名城的景觀設計中,會保留和修復古建筑,同時融入現代元素。(2) 展示相關案例圖片,如蘇州博物館,介紹其如何借鑒傳統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同時融入現代建筑技術。(3)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案例中是如何實現文化傳承與創新的。(4) 提問學生對文化傳承的理解和看法。(5) 總結文化傳承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價值和方法。(6) 強調文化傳承是現代景觀設計的靈魂和特色。(7) 鼓勵學生在設計中挖掘和運用當地的歷史文化元素。(8) 提醒學生要注重文化的內涵和表達。 1. 認真聆聽教師講解。2. 觀察教師展示的圖片。3. 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4. 思考相關文化內涵。評價任務 理解深度:☆☆☆思考能力:☆☆☆文化意識:☆☆☆設計意圖 使學生明白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藝術欣賞 對比蘇州博物館與傳統蘇州園林(1) 展示蘇州博物館和傳統蘇州園林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兩者的外觀和布局特點。(2) 引導學生對比兩者的異同點,如建筑風格、空間布局、景觀元素等。(3) 提問學生對兩者的感受和喜好。(4) 講解蘇州博物館是如何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融入傳統蘇州園林的元素,實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5) 分析現代景觀設計是如何融生態、藝術、人文、科技于一體的,以蘇州博物館為例進行說明。(6) 總結現代景觀設計與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關系,強調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性。(7) 鼓勵學生在欣賞景觀時要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和思考。(8) 提醒學生要學習傳統園林藝術中的優秀設計理念和方法。 1. 觀察圖片。2. 對比兩者異同。3. 回答教師問題。4. 思考現代景觀設計特點。評價任務 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審美能力:☆☆☆設計意圖 通過對比欣賞,讓學生理解現代景觀設計與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審美和分析能力。作業設計基礎作業1. 搜集1 - 2個現代生態和諧新景觀的資料,分析其設計理念及如何實現和諧共生。2. 用文字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個景觀,并分析其優點和不足。3. 繪制一幅簡單的現代景觀設計草圖,體現生態和諧理念。拓展作業1. 與同學合作,設計一個校園景觀改造方案,運用所學的設計理念。2. 調查當地的一個景觀項目,了解其設計過程和實施情況,并撰寫調查報告。3. 嘗試用電腦軟件制作一個簡單的景觀設計模型。板書設計生態和諧新景觀一、創新設計理念1. 生態優先2. 可持續發展二、綠色建筑與城市綠化1. 生態建筑2. 城市綠化三、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1. 生態保護2. 文化傳承教學反思成功之處1. 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情境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參與度較高。在思考交流環節,學生積極發言,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2. 結合大量實際案例進行講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抽象的設計理念和復雜的生態關系。例如,在講解生態優先理念時,通過濕地景觀設計案例,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3. 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在藝術欣賞環節,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分析景觀的特點和價值。不足之處1. 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基礎較弱的學生關注不夠,導致部分學生在理解一些復雜的設計理念時存在困難。2. 實踐練習環節時間安排不夠充裕,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高質量的設計作品。3. 教學評價方式較為單一,主要以教師評價為主,缺乏學生自評和互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