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魚形啟巧思》教案學科 美術 年級冊別 七年級上冊 共1課時教材 嶺南版 授課類型 新授課 第1課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魚形啟巧思》是嶺南版七年級上冊中的內容,它聚焦于魚形對設計的啟發。教材通過展示不同種類的魚以及與魚相關的設計產品,讓學生了解仿生設計的概念和手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設計能力。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但對于仿生設計的概念可能較為陌生。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喜歡動手實踐。然而,在將魚的特征與設計相結合方面可能存在困難。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和實踐,幫助他們突破這一障礙。課時教學目標審美感知1. 學生能夠感知魚的形態美和與之相關設計產品的功能美與造型美。2. 培養學生對仿生設計作品的審美能力,提高對美的敏感度。藝術表現1. 學生學會運用仿生設計的手法,以繪畫形式表現與魚相關的設計作品。2. 能夠準確把握設計作品的造型和功能性,提高藝術表現能力。創意實踐1. 運用仿生學知識,以思維導圖呈現產品設計理念,培養創新思維。2. 嘗試設計因魚外形或結構啟發的物品,提高實踐操作能力。文化理解1. 了解仿生設計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其文化內涵和價值。2. 增強學生對藝術與科學融合的理解,拓寬文化視野。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 了解不同種類魚的特點及仿生設計的概念。2. 掌握仿生設計的手法,能夠運用其進行作品設計。3. 認識生活中與魚特征及原理有關聯的設計物品。難點1. 運用仿生學知識,將魚的特征與設計理念相結合。2. 設計出兼具造型美和功能性的作品。3. 準確把握設計作品的細節和整體效果。教學方法與準備教學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繪畫工具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新知導入 引入課程(1) 教師展示形態各異的魚的圖片,向學生介紹:“同學們,形態各異的魚,啟發發明家與設計師設計出了許多兼具功能美與造型美的奇特產品,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就進入本單元第三節課的學習——魚形啟巧思。”(2)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提問:“大家看這些魚,它們的外形是不是很獨特?你們能想象它們能啟發設計出什么樣的產品嗎?”(3) 給學生一些時間思考和自由發言,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4) 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簡要點評,肯定他們的想象力,然后說:“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魚的世界,看看它們能給我們帶來哪些設計靈感。”(5) 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6) 強調本節課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7) 提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積極思考、主動參與。(8) 引導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與生物相關的設計案例,為后續學習做鋪墊。 1. 觀察魚的圖片,感受其形態美。2. 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發言。3. 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4. 回顧之前學過的相關設計案例。評價任務 觀察認真度:☆☆☆發言積極性:☆☆☆目標明確度:☆☆☆設計意圖 通過展示魚的圖片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本節課的主題。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思考交流一 討論魚的種類和特點(1) 教師展示一些不同種類魚的圖片,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魚有哪些種類嗎?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呢?右圖中的魚,你認識哪幾種?現在大家互相之間交流說說。”(2)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組4 - 5人,給學生5 - 8分鐘的討論時間。(3) 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各小組,傾聽學生的交流內容,適時給予指導和啟發。(4) 邀請幾個小組代表發言,分享他們討論的結果。(5) 對小組代表的發言進行總結和補充,詳細介紹不同種類魚的特點,如金魚的色彩斑斕、形狀多樣,鯊魚的體型龐大、游速快等。(6) 展示更多不同種類魚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觀察和了解。(7) 引導學生思考魚的特點與它們生存環境的關系。(8)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探索魚的世界,了解更多關于魚的知識。 1. 參與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對魚的認識。2. 傾聽其他小組代表的發言。3. 學習不同種類魚的特點。4. 思考魚的特點與生存環境的關系。評價任務 討論參與度:☆☆☆發言準確性:☆☆☆思考深度:☆☆☆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魚的特點,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教師的總結和補充,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新知講解一 活動一:魚的種類區分 介紹不同類型魚的種類區分(1) 教師利用圖片和文字資料,詳細講解不同類型魚的種類區分,如按照生活環境可分為淡水魚和海水魚,按照外形特征可分為紡錘形、側扁形等。(2) 結合具體的魚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認識不同種類魚的外形差異。(3) 講解每種類型魚的典型代表,如淡水魚中的草魚、鯉魚,海水魚中的金槍魚、鱈魚等。(4) 分析不同種類魚的身體結構特點,如魚鰭的作用、魚鰓的功能等。(5) 對比不同種類魚的生活習性,如有的魚喜歡群居,有的魚喜歡獨居。(6) 引導學生思考魚的種類區分對設計的啟示,提問:“不同種類魚的特點能給我們的設計帶來哪些靈感呢?”(7) 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進行總結和點評。(8) 強調了解魚的種類區分對于后續學習仿生設計的重要性。 1. 認真聽講,學習魚的種類區分知識。2. 觀察圖片,認識不同種類魚的外形差異。3. 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發言。4. 理解魚的種類區分與仿生設計的關系。評價任務 知識掌握度:☆☆☆觀察仔細度:☆☆☆思維活躍度:☆☆☆設計意圖 系統地講解魚的種類區分知識,讓學生對魚有更深入的了解。引導學生思考其對設計的啟示,為后續學習仿生設計奠定基礎。思考交流二 活動二:聯想與魚有關的設計物品 討論與魚特征及原理有關聯的設計物品(1) 教師說:“通過上述對不同種類魚的身體結構的分析,現在請大家思考,能否啟發到你聯想到生活當中有哪些物品的設計與魚特征及原理有關聯?互相之間交流說說。”(2) 再次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3) 巡視各小組,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如從魚的外形、功能等方面進行聯想。(4) 邀請小組代表發言,分享他們小組討論的結果。(5) 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歸納,展示生活中常見的與魚特征及原理有關聯的設計物品,如潛水艇、飛機、船等。(6) 詳細介紹這些設計物品與魚的關聯,如潛水艇模仿了魚的沉浮原理,飛機的機翼設計借鑒了魚鰭的作用等。(7) 引導學生觀察這些設計物品的圖片,分析它們的設計特點。(8) 讓學生思考這些設計物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體會仿生設計的價值。 1. 參與小組討論,積極聯想與魚有關的設計物品。2. 傾聽其他小組代表的發言。3. 觀察設計物品的圖片,分析其設計特點。4. 思考仿生設計的價值。評價任務 聯想豐富度:☆☆☆交流活躍度:☆☆☆分析能力:☆☆☆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創新思維。展示與魚有關的設計物品,讓學生了解仿生設計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其價值。新知講解二 活動三:介紹仿生設計 講解仿生設計的概念和原理(1) 教師說:“結合多種學科,模仿生物的形態、質感、結構、功能等,運用這些特征原理進行設計,這就是仿生設計。”(2) 以潛水艇、飛機、船等設計物品為例,詳細解釋仿生設計的概念和原理。(3) 展示更多仿生設計的案例,如仿照荷葉自潔功能設計的建筑材料、仿照蝴蝶翅膀顏色變化設計的防偽標簽等。(4) 分析這些仿生設計案例的設計思路和創新點,讓學生了解仿生設計的多樣性和創新性。(5) 引導學生思考仿生設計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可能性,提問:“除了我們提到的這些,你們覺得仿生設計還能應用在哪些方面呢?”(6) 給學生一些時間思考和發言,鼓勵他們大膽想象。(7) 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和總結,肯定他們的創新思維。(8) 強調仿生設計對于推動科技進步和改善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 1. 理解仿生設計的概念和原理。2. 觀察更多仿生設計案例,分析其設計思路。3. 思考仿生設計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可能性。4. 體會仿生設計的重要意義。評價任務 概念理解度:☆☆☆案例分析能力:☆☆☆思維拓展度:☆☆☆設計意圖 系統地講解仿生設計的概念和原理,通過豐富的案例讓學生了解其多樣性和創新性。引導學生思考其應用可能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思考交流三 分析飛魚和飛機、鯊魚和潛水艇的關系(1) 教師說:“請用仿生學的知識分析飛魚和飛機、鯊魚和潛水艇的關系,互相之間交流說說彼此的見解。”(2)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結合之前學過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深入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3) 巡視各小組,傾聽學生的討論內容,適時給予指導和提示。(4) 邀請小組代表發言,分享他們小組的討論結果。(5) 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點評,展示飛魚和飛機、鯊魚和潛水艇的對比圖片,詳細分析它們的相似之處。(6) 如飛魚寬大、三角形的胸鰭、尾鰭,使飛魚騰空而起,與現代的飛機很相似;魚鰭對應指揮塔圍殼,尾鰭對應方向舵,魚身對應流線型的身體。(7)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種仿生設計的優勢和意義。(8) 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發現更多仿生設計的例子。 1. 參與小組討論,分析飛魚和飛機、鯊魚和潛水艇的關系。2. 傾聽其他小組代表的發言。3. 觀察對比圖片,理解它們的相似之處。4. 思考仿生設計的優勢和意義。評價任務 分析準確性:☆☆☆交流邏輯性:☆☆☆思考深度:☆☆☆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深入理解仿生學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思考仿生設計的優勢和意義,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習慣。作業設計基礎作業1. 完成一幅以魚為靈感的仿生設計繪畫作品。2. 用文字簡要說明作品的設計理念和靈感來源。3. 收集至少3個生活中仿生設計的案例,制作成手抄報。拓展作業1. 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個與魚有關的仿生設計小模型。2. 與同學合作,設計一個與魚有關的仿生設計方案,并進行簡單的展示。3. 寫一篇關于仿生設計的小短文,表達自己對仿生設計的理解和感受。板書設計魚形啟巧思一、魚的種類1. 淡水魚、海水魚2. 外形特征分類二、仿生設計1. 概念:模仿生物特征原理設計2. 案例:潛水艇、飛機、船三、設計手法1. 畫稿 2. 上色3. 豐富細節 4. 加背景教學反思成功之處1. 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如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和講授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參與度較高。2. 利用豐富的圖片和案例,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了魚的種類和仿生設計的概念,教學效果較好。3.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不足之處1. 在小組討論環節,部分小組的討論深度不夠,教師的引導還可以更加深入。2. 給學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時間有限,部分學生的創意和想法沒有得到充分展示。3. 在教學過程中,對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關注不夠,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