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江蘇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江蘇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

資源簡介

江蘇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
1.(2024·南通)江海大地河網密布,水資源豐富。下列有利于構建人水和諧新南通的是
A.直接向河流中排放生活廢水 B.及時清理河道垃圾
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業用水 D.過度繁殖水生植物
2.(2024·南通)詩句“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中涉及的石灰石,其主要成分CaCO3屬于
A.酸 B.堿 C.鹽 D.氧化物
3.(2024·南通)“實驗室用H2O2、MnO2制取O2”涉及的實驗裝置及操作不正確的是
A.裝入MnO2 B.制備O2
C.干燥O2 D.收集O2
4.(2024·南通)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花生油的主要成分為淀粉
B.油鍋著火后立即用鍋蓋蓋滅
C.制作門窗的鋁合金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
D.鐵釘在干燥的空氣中比在潮濕的空氣中更易生銹
5.(2024·南通)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南通作為沿海城市,對海水資源的利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從海水中可獲得淡水、NaCl、KCl等物質,電解飽和NaCl溶液得到Cl2、H2和NaOH,Cl2、H2進一步反應生成HCl,HCl溶于水制得鹽酸。
(1)下列關于 Cl2+H22HCl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變化 B.反應前后元素種類發生變化
C.反應前后分子總數發生變化 D.反應前后原子總數發生變化
(2)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氯化鉀熔點高,可用作鉀肥
B.氯化鈉是白色固體,可用作調味品
C.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可用于吸收酸性氣體
D.鹽酸具有揮發性,可用于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
6.(2024·南通)SO2與O2反應制備SO3是硫酸工業中的重要反應,其微觀變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B.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減少
C.參加反應的SO2和O2的質量比為2:1
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O2SO3
7.(2024·南通)“侯氏制堿法”大幅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NaHCO3、NaCl、NH4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H4Cl的溶解度一定小于NaCl的溶解度
B.將20℃的NaCl飽和溶液升高5℃,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
C.40℃時,NaCl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可能小于NaHCO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D.40℃時,將15gNaCl溶于50g水中,可獲得NaCl飽和溶液
8.(2024·南通)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去除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將粗鹽溶解、過濾、蒸發
B.比較Al片、Cu片的硬度:將兩片金屬相互刻畫,觀察現象
C.探究CO和Fe2O3反應的氣態產物:按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D.判斷某水樣是否屬于硬水:用玻璃棒蘸取該水樣滴在pH試紙上,觀察現象
9.(2024·南通)學習小組為探究氫氣還原氧化銅所得固體產物X的組成,設計如下實驗:
步驟1 觀察產物X的顏色為紅色。
步驟2 向產物X中加入過量的鹽酸充分反應,過濾得到9.6g紅色固體和藍色溶液。
步驟3 向步驟2所得藍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Na2H2Y溶液,測得與CuCl2反應的Na2H2Y的質量為33.6g。
已知:①Na2H2Y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36 ②Cu2O為紅色固體
③Cu2O+2HCl=Cu+CuCl2+H2O CuCl2+Na2H2Y=CuH2Y+2NaCl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產物X為Cu單質
B.步驟2所得藍色溶液中僅含有Cu2+、Cl﹣兩種離子
C.步驟3中參加反應的CuCl2的質量為27g
D.產物X中Cu元素的質量分數為90.9%
10.(2024·南通)合成氨是20世紀偉大的成就之一。研究氨氣的組成、性質及用途具有重要意義。
(1)液氨可用作制冷劑。構成氨分子的微粒是氮原子和   。液態的氨轉化為氨氣的過程中,氨分子間的距離   (填“變大”或“變小”)。
(2)反應8NH3+3Cl2=6NH4Cl+N2可用于檢查輸送氯氣的管道是否泄漏。
①N的質子數為7,核外第一層有2個電子,則第二層有   個電子。由Cl轉化為Cl﹣的過程中,Cl   (填“得到電子”或“失去電子”)。
②中H的化合價為+1價,則N的化合價為   價。
(3)NH3在能源與環境領域應用廣泛。
①NH3燃燒生成N2和H2O,未來可用作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從產物的角度分析,作為燃料NH3相比于CH4的優點是   。
②NH3可用于煙氣脫硝,如4NH3+6R5N2+6H2O,R的化學式為   。
11.(2024·南通)實驗室以一種工業廢渣(主要成分為MgCO3,含少量FeO、Fe2O3、Al2O3)為原料制備MgCO3。實驗過程如下:
已知:①在溶液中,pH=5.0時AlCl3完全轉化為Al(OH)3沉淀,pH=8.5時MgCl2開始生成Mg(OH)2沉淀。
②MgCl2在過量Na2CO3溶液中會生成Mg(OH)2沉淀。
(1)“酸溶”時,MgCO3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氧化”時發生的反應為2FeCl2+2HCl+H2O2═2FeCl3+2H2O。
①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有O、   。
②“酸溶”時需加入稍過量的稀鹽酸,原因可能是   (寫一條)。
(3)“調pH”時,需控制溶液pH為   。
(4)“沉鎂”時,為提高MgCO3的純度,試劑加入順序為   (填“a”或“b”)。
a.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MgCl2溶液 b.向MgCl2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
12.(2024·南通)氫氣的制取與儲存是氫能源利用領域的研究熱點。
Ⅰ制取氫氣
(1)相同溫度下,相同大小的Fe片、Zn片,投入到等體積等濃度的稀鹽酸中制取H2,反應更劇烈的是   (填“Fe”或“Zn”)。
(2)高溫下C與水蒸氣反應生成CO和H2,CO和水蒸氣繼續反應得到CO2和H2。
①CO和水蒸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反應后的氣體中含有H2、CO、CO2及水蒸氣,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CaO可提高H2在混合氣體中的百分含量,原因是   。
(3)利用太陽能電廠富余電力電解水制氫,電極上微觀粒子的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太陽能屬于   (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B電極表面生成H2的過程可描述為   。
Ⅱ儲存氫氣
(4)碳納米管(圖2)與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研究表明碳納米管吸附儲氫的能力是活性炭的10倍。碳納米管吸附儲氫屬于   變化。
(5)Mg2Cu是一種儲氫合金。350℃時,Mg2Cu與H2反應生成MgHn,MgHn中Mg與H的質量比為12:1,則n=   。
13.(2024·南通)學習小組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NaHCO3溶液并探究其性質。
Ⅰ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NaHCO3溶液
(1)“稱量”時,用   (填“鑷子”或“藥匙”)從試劑瓶中取出NaHCO3粉末。
(2)“溶解”時,若需量取15.0mL的水,當量筒中已有14.6mL水時,后續加水使用的儀器為   (填字母)。
(3)配制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填字母)。
a.攪拌 b.引流 c.蘸取
Ⅱ探究NaHCO3溶液的性質
(4)取少量NaHCO3溶液,向其中滴入無色酚酞溶液后顯   色,說明NaHCO3溶液呈堿性。
(5)取三份NaHCO3溶液,向其中分別滴入CaCl2溶液。試劑用量、濃度及實驗現象如下表所示。
實驗編號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NaHCO3溶液 1mL0.8% 1mL0.8% 1mL0.8%
CaCl2溶液 1滴0.1% 1滴11% 6滴11%
實驗現象 無明顯現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無色氣體
①“實驗3”生成的白色沉淀為CaCO3,無色氣體為CO2,此外還生成NaCl和H2O,“實驗3”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實驗2、3”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相同,從氣體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實驗2”中沒有觀察到CO2逸出的原因是   。
③三組實驗研究表明:1mL0.8%的NaHCO3溶液與CaCl2溶液混合后,能否觀察到明顯現象與   相關。
④已知:向1mL0.8%的Na2CO3溶液中滴入1滴0.1%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設計實驗鑒別濃度均為0.8%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簡述實驗方案(包括操作、現象和結論)   。(實驗中須使用的試劑:0.1%的CaCl2溶液)
14.(2024·南通)利用CO2合成甲醇(CH3OH)是捕集CO2的一種方法。
(1)CO2催化加氫合成CH3OH的反應為CO2+3H2CH3OH+H2O。
①該反應   (填“屬于”或“不屬于”)置換反應。
②以17.6噸CO2為原料反應制得3.2噸CH3OH,計算CO2的轉化率。   
(CO2的轉化率=×100%CO2,請將計算過程寫到答題卡上)
(2)CO和H2在高溫、催化劑作用下也能合成CH3OH,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保護水資源
【解析】【解答】A、生活廢水中含有有害物質,需處理達標后再排放,故A不合題意;
B、及時清理河道垃圾,可防止水體污染,故B符合題意;
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業用水會,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故C不合題意;
D、過度繁殖水生植物,會造成水體污染,使水生動物缺氧,故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生活污水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河道垃圾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地下水的性質和用途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水生植物過多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解答。
2.【答案】C
【知識點】酸、堿、鹽的概念;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
【解析】【解答】碳酸鈣是由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組成的純凈物,屬于鹽,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鹽的定義進行分析解答。
3.【答案】B
【知識點】藥品的取用;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萬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A、取用粉末狀藥品,應將試管傾斜(或平放),用藥匙或紙槽把藥品送到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故A不符合題意;
B、用圖示裝置制取氧氣時,長頸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以防生成的氧氣由長頸漏斗逸出,故B符合題意;
C、用濃硫酸干燥氧氣時,氧氣應從長管通入,經濃硫酸干燥后由短管排出,故C不符合題意;
D、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與空氣中的其他成分不反應,因此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來收集氧氣,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實驗裝置及操作的正確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4.【答案】B
【知識點】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及鑒別;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花生油是從花生中提取的食用油,它屬于植物油,而植物油和動物脂肪的主要成分都是油脂,而不是淀粉,故A不符合題意;
B、油鍋著火時,如果立即用鍋蓋蓋滅,可以隔絕空氣(氧氣),使火焰熄滅,故B符合題意;
C、鋁合金是由鋁與其他金屬(如銅、鎂、鋅等)通過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它屬于金屬材料,而不是有機高分子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通常是由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如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故C不符合題意;
D、鐵釘生銹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潮濕的空氣中,鐵釘更容易接觸到水蒸氣,從而加速生銹過程,而在干燥的空氣中,由于缺少水蒸氣,鐵釘生銹的速度會大大減慢,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人體中六大營養物質的區分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滅火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材料的分類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鐵生銹的條件進行分析解答。
5.【答案】(1)A
(2)C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解答】(1)A、在反應前的分子是氯氣分子()和氫氣分子(),反應后的分子是氯化氫分子(),因此分子種類發生了變化,故A符合題意;
B、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質量均不變,故B不符合題意;
C、反應前的分子總數(1個分子和1個分子,共2個分子)和反應后的分子總數(2個分子)在數值上相等,但這并不能說明所有化學反應的分子總數都不變,實際上,很多化學反應的分子總數是會發生變化的,故C不符合題意;
D、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都是不變的,在化學方程式中,反應前和反應后的原子總數(包括氯原子和氫原子)都是不變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2、A、氯化鉀作為鉀肥,主要是因為它含有植物所需的鉀元素,而不是因為其熔點高,熔點高是氯化鉀的物理性質,故A不符合題意;
B、氯化鈉(是食鹽的主要成分)作為調味品,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咸味,這種味道是氯化鈉的化學性質之一,而“氯化鈉是白色固體”描述的是氯化鈉的物理性質,故B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屬于化學性質,氫氧化鈉可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反應,故C符合題意;
D、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石灰石/大理石和稀鹽酸作原料,利用了鹽酸的酸性與碳酸鈣的碳酸根離子反應,生成可溶的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1)A、根據在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一定改變、分子的數目可能改變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宏觀實質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微觀實質進行分析解答;
(2)A、根據鉀肥的判斷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食鹽的主要成分氯化鈉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堿可與酸性氣體反應生成鹽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含碳酸根/碳酸氫根的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1)【解答】A、在反應前的分子是氯氣分子()和氫氣分子(),反應后的分子是氯化氫分子(),因此分子種類發生了變化,故A符合題意;
B、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質量均不變,故B不符合題意;
C、反應前的分子總數(1個分子和1個分子,共2個分子)和反應后的分子總數(2個分子)在數值上相等,但這并不能說明所有化學反應的分子總數都不變,實際上,很多化學反應的分子總數是會發生變化的,故C不符合題意;
D、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都是不變的,在化學方程式中,反應前和反應后的原子總數(包括氯原子和氫原子)都是不變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在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一定改變、分子的數目可能改變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宏觀實質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微觀實質進行分析解答;
(2)【解答】A、氯化鉀作為鉀肥,主要是因為它含有植物所需的鉀元素,而不是因為其熔點高,熔點高是氯化鉀的物理性質,故A不符合題意;
B、氯化鈉(是食鹽的主要成分)作為調味品,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咸味,這種味道是氯化鈉的化學性質之一,而“氯化鈉是白色固體”描述的是氯化鈉的物理性質,故B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屬于化學性質,氫氧化鈉可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反應,故C符合題意;
D、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石灰石/大理石和稀鹽酸作原料,利用了鹽酸的酸性與碳酸鈣的碳酸根離子反應,生成可溶的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鉀肥的判斷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食鹽的主要成分氯化鈉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堿可與酸性氣體反應生成鹽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含碳酸根/碳酸氫根的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6.【答案】A
【知識點】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氧化反應及其應用;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二氧化硫和氧氣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三氧化硫,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二氧化硫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故A符合題意;
B、催化劑在反應前后的總質量和化學性質均保持不變,故B不符合題意;
C、參加反應的和的質量比為(64×2):32=4:1,故C不符合題意;
D、二氧化硫和氧氣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三氧化硫,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為氧化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催化劑的特征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微觀反應示意圖進行分析解答。
7.【答案】C
【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A、沒有指明溫度,的溶解度不一定小于的溶解度,故A不符合題意;
B、將20℃的飽和溶液升高5℃,氯化鈉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氯化鈉和水的質量沒有發生改變,因此,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故B不符合題意;
C、4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氫鈉的溶解度,但是,沒有指明是否飽和,則40℃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可能小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故C符合題意;
D、4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大約是36.6g,則40℃時,則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3g氯化鈉,40℃時,將15g溶于50g水中,能全部溶解,得到的不飽和溶液,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溶液的組成在溫度變化前后的是否變化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溶液是否飽和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氯化鈉在40℃時溶解度的大小進行分析解答。
8.【答案】D
【知識點】硬水與軟水;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粗鹽提純
【解析】【解答】A、將粗鹽溶解、過濾、蒸發可以去除粗鹽中難溶性雜質,故A不符合題意;
B、將兩片金屬相互刻畫,觀察是否有劃痕,可以比較鋁片、銅片的硬度,故B不符合題意;
C、一氧化碳可與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而反應物一氧化碳有毒,需進行尾氣處理,一氧化碳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按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故C不符合題意;
D、判斷某水樣是否屬于硬水,可向其中加入肥皂水攪拌,若觀察到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粗鹽提純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硬度的大小可用相互刻畫的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一氧化碳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肥皂水可鑒別硬水和軟水進行分析解答。
9.【答案】D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物質組成的綜合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A、由D中的分析可知,產物X為單質和,故A不符合題意;
B、步驟2中向產物X中加入過量的鹽酸,則溶液中的溶質含有過量的,則驟2所得藍色溶液中含有、、三種離子,故B不符合題意;
C、已知的質量為33.6g,可求出氯化銅的質量:
解:設步驟3中參加反應的的質量為
則步驟3中參加反應的的質量為13.5g,而不是27g,故C不符合題意;
D、已求出氯化銅的質量為13.5g,則可求出銅和氧化亞銅的質量:
解:設生成13.5g時,參加反應的質量為,同時生成銅的質量為
則產物X中的質量為9.6g﹣6.4g=3.2g,質量為14.4g,14.4g中銅元素的質量為,故產物X中元素的質量分數為,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產物的探究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參與物的量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氧化亞銅的質量進行分析解答。
10.【答案】(1)氫原子;變大
(2)5;得到電子;-3
(3)燃燒產物無污染(或環保);NO
【知識點】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1)氨分子()是由氮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當液態的氨轉化為氨氣時,由于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減弱,氨分子間的距離會變大,使得液態氨能夠更容易地轉化為氣態;
故答案為:氫原子;變大;
(2)①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已知的質子數為7,那么它的核外電子數也為7,由于核外第一層有2個電子,則第二層電子數應為總電子數減去第一層電子數,即7 2=5;由轉化為的過程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變為-1價,說明氯原子得到了一個電子,形成了氯離子;
②已知中H的化合價為+1價,設N的化合價為
(3)①與氧氣燃燒生成氮氣和水(產物均無毒),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與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和水,反應能產生大量的熱能,二氧化碳對全球氣候有負面影響,作為燃料相比于的優點是燃燒產物無污染(或環保);
②在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含有4個N原子、12個H原子和未知數量的R原子,反應后含有10個N原子、12個H原子和6個O原子,相差6個N和6個O,則R中含有1個N和1個O,即R的化學式為 ;
故答案為:①燃燒產物無污染(或環保);②。
【分析】(1)根據構成物質的微粒及分子的特征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原子電子排布的規律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從產物的角度進行分析解答。
(1)氨分子(NH3)是由氮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當液態的氨轉化為氨氣時,由于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減弱,氨分子間的距離會變大,使得液態氨能夠更容易地轉化為氣態;故填:氫原子;變大;
(2)①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已知N的質子數為7,那么它的核外電子數也為7,由于核外第一層有2個電子,根據原子電子排布的規律,第二層電子數應為總電子數減去第一層電子數,即7 2=5;由Cl轉化為Cl-的過程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變為-1價,說明氯原子得到了一個電子,形成了氯離子,故填:5;得到電子;
②已知中H的化合價為+1價,設N的化合價為x,則有,因此,中N的化合價為﹣3價,故填:-3;
(3)①NH3燃燒生成N2和H2O,這兩種產物都是無毒的,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CH4燃燒雖然也能產生大量的熱能,但其產物中包括二氧化碳,這是一種溫室氣體,對全球氣候有負面影響,因此,從產物的角度分析,作為燃料NH3相比于CH4的優點是燃燒產物無污染(或環保),故填:燃燒產物無污染(或環保);
②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含有4個N原子、12個H原子和未知數量的R原子,反應后含有10個N原子、12個H原子和6個O原子,相差6個N和6個O,則R中含有1個N和1個O,即R的化學式為NO,故填:NO。
11.【答案】(1)MgCO3+2HCl=MgCl2+CO2↑+H2O;
(2)Fe;廢渣溶解充分,提高原料的浸出率
(3)5.0≤pH<8.5
(4)b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酸溶”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水和二氧化碳,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故答案為: ;
(2)“氧化”時發生的反應為:
①氯化亞鐵中鐵元素由+2價上升為+3價的氯化鐵,化合價升高;過氧化氫中的氧元素由-1價降到-2價的水,因此,在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有、
②“酸溶”時需加入稍過量的稀鹽酸,原因可能是保證廢渣溶解充分,提高原料的浸出率,為過氧化氫氧化亞鐵離子提供酸性環境等;
故答案為:①
(3)在溶液中,pH=5.0時完全轉化為沉淀,pH=8.5時開始生成沉淀,因此,“調pH”時,需控制溶液pH為5.0≤pH<8.5之間;
故答案為:5.0≤pH<8.5;
(4)在過量溶液中會生成沉淀,“沉鎂”時,為提高的純度,試劑加入順序為: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
故答案為:b。
【分析】(1)根據含碳酸根的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氧化的反應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調節pH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氯化鎂和碳酸鈉的反應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1)“酸溶”時,MgCO3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MgCO3+2HCl=MgCl2+CO2↑+H2O;
(2)“氧化”時發生的反應為2FeCl2+2HCl+H2O2═2FeCl3+2H2O。
①亞鐵離子被氧化為鐵離子,化合價升高;氧元素由﹣1價還原到﹣2價,因此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有O、Fe;
②“酸溶”時需加入稍過量的稀鹽酸,原因可能是保證廢渣溶解充分,提高原料的浸出率,為過氧化氫氧化亞鐵離子提供酸性環境等;
(3)在溶液中,pH=5.0時AlCl3完全轉化為Al(OH)3沉淀,pH=8.5時MgCl2開始生成Mg(OH)2沉淀。所以“調pH”時,需控制溶液pH為5.0≤pH<8.5之間;
(4)MgCl2在過量Na2CO3溶液中會生成Mg(OH)2沉淀,“沉鎂”時,為提高MgCO3的純度,試劑加入順序為:向MgCl2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故選b。
12.【答案】Zn;;氧化鈣與水蒸氣反應,消耗了水蒸氣,使氫氣的百分含量提高;可再生能源;氫離子在B電極上得到電子生成氫氣分子;物理;2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
【解析】【解答】(1)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鐵()活潑,因此,在相同溫度下,相同大小的片、片投入到等體積等濃度的稀鹽酸中,與稀鹽酸的反應會更劇烈;
故答案為:;
(2)①一氧化碳()與水蒸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氫氣(),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氧化鈣()可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的原理為,這個反應會消耗掉水蒸氣(),從而使混合氣體中氫氣的百分含量提高;
故答案為:①;②氧化鈣與水蒸氣反應,消耗了水蒸氣,使氫氣的百分含量提高;
(3)來源于太陽,而太陽的能量是無窮無盡的,故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在電解水的過程中,B電極為負極,由圖1可知,負極上氫離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B電極表面生成的過程可描述為:水分子在電流的作用下被分解為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氫離子在B電極上得到電子生成氫氣分子;
故答案為:可再生能源;氫離子在B電極上得到電子生成氫氣分子;
(4)碳納米管與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因此,碳納米管和活性炭都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當它們用于吸附儲氫時,只是將氫氣分子吸附在表面或孔隙中,并沒有改變氫氣的化學性質,則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
故答案為:物理變化;
(5)由題意可知,在中,鎂(Mg)與氫(H)的質量比為12:1,則MgHn中氫原子的個數為2();
故答案為:2。
【分析】(1)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與酸反應的速度就越快進行分析解答;
(2)①根據題目信息進行分析解答;
②根據氧化鈣和水的反應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能源是否可再生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是否有新物質產生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進行分析解答。
13.【答案】藥匙;c;a;紅;;產生的 CO2 很少,全部溶解在溶液中;CaCl2 溶液的濃度;分別取1mL0.8%的 Na2CO3 溶液和 NaHCO3 溶液,向其中各加入1滴0.1%的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的是 Na2CO3 溶液,無明顯現象的是 NaHCO3 溶液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稱量”時,粉末用藥匙/紙槽從試劑瓶中取出;
故答案為:藥匙
(2)“溶解”時,若需量取15.0mL的水,當量筒中已有14.6mL水時,后續加水使用的儀器為膠頭滴管;
故答案為:c;
(3)配制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
故答案為:a;
(4)溶液呈堿性,而無色酚酞溶液遇堿性溶液變紅,故向溶液中滴入無色酚酞溶液后顯紅色;
故答案為:紅;
(5)①“實驗3”生成的白色沉淀為,無色氣體為,此外還生成和,則“實驗3”中發生的反應為碳酸氫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②“實驗2、3”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相同,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從氣體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實驗2”中沒有觀察到逸出的原因是產生的很少,全部溶解在溶液中;
③三組實驗研究表明:1mL0.8%的溶液與溶液混合后,能否觀察到明顯現象與 溶液的濃度相關;
④已知向1mL0.8%的溶液中滴入1滴0.1%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由表格數據可知,向1mL0.8%的溶液中滴入1滴0.1%的溶液,無明顯現象,則設計實驗鑒別濃度均為0.8%的溶液和溶液的實驗方案為:分別取1mL0.8%的溶液和溶液,向其中各加入1滴0.1%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的是溶液,無明顯現象的是溶液;
故答案為:①;②產生的很少,全部溶解在溶液中;③溶液的濃度;分別取1mL0.8%的溶液和溶液,向其中各加入1滴0.1%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的是溶液,無明顯現象的是溶液。
【分析】(1)根據藥品的取用儀器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膠頭滴管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玻璃棒的作用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碳酸氫鈉的水溶液顯堿性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題目信息進行分析解答。
14.【答案】(1)不屬于;解:設消耗CO2的質量為x。則CO2的轉化率為答:CO2的轉化率為25%。
(2)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①,該反應不符合“單質換單質”,不屬于置換反應;
②已知甲醇的質量為3.2噸,則可求出二氧化碳的質量:
解:設消耗的質量為

的轉化率為:
答:的轉化率為;
故答案為:①不屬于;②;
(2)和在高溫、催化劑作用下也能合成,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
【分析】(1)①根據置換反應是指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②根據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題目信息進行分析解答。
(1)①根據化學方程式,該反應不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
②計算過程見答案;
(2)CO和H2在高溫、催化劑作用下也能合成CH3OH,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 / 1江蘇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
1.(2024·南通)江海大地河網密布,水資源豐富。下列有利于構建人水和諧新南通的是
A.直接向河流中排放生活廢水 B.及時清理河道垃圾
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業用水 D.過度繁殖水生植物
【答案】B
【知識點】保護水資源
【解析】【解答】A、生活廢水中含有有害物質,需處理達標后再排放,故A不合題意;
B、及時清理河道垃圾,可防止水體污染,故B符合題意;
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業用水會,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故C不合題意;
D、過度繁殖水生植物,會造成水體污染,使水生動物缺氧,故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生活污水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河道垃圾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地下水的性質和用途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水生植物過多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解答。
2.(2024·南通)詩句“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中涉及的石灰石,其主要成分CaCO3屬于
A.酸 B.堿 C.鹽 D.氧化物
【答案】C
【知識點】酸、堿、鹽的概念;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
【解析】【解答】碳酸鈣是由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組成的純凈物,屬于鹽,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鹽的定義進行分析解答。
3.(2024·南通)“實驗室用H2O2、MnO2制取O2”涉及的實驗裝置及操作不正確的是
A.裝入MnO2 B.制備O2
C.干燥O2 D.收集O2
【答案】B
【知識點】藥品的取用;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萬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A、取用粉末狀藥品,應將試管傾斜(或平放),用藥匙或紙槽把藥品送到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故A不符合題意;
B、用圖示裝置制取氧氣時,長頸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以防生成的氧氣由長頸漏斗逸出,故B符合題意;
C、用濃硫酸干燥氧氣時,氧氣應從長管通入,經濃硫酸干燥后由短管排出,故C不符合題意;
D、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與空氣中的其他成分不反應,因此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來收集氧氣,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實驗裝置及操作的正確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4.(2024·南通)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花生油的主要成分為淀粉
B.油鍋著火后立即用鍋蓋蓋滅
C.制作門窗的鋁合金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
D.鐵釘在干燥的空氣中比在潮濕的空氣中更易生銹
【答案】B
【知識點】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及鑒別;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花生油是從花生中提取的食用油,它屬于植物油,而植物油和動物脂肪的主要成分都是油脂,而不是淀粉,故A不符合題意;
B、油鍋著火時,如果立即用鍋蓋蓋滅,可以隔絕空氣(氧氣),使火焰熄滅,故B符合題意;
C、鋁合金是由鋁與其他金屬(如銅、鎂、鋅等)通過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它屬于金屬材料,而不是有機高分子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通常是由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如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故C不符合題意;
D、鐵釘生銹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潮濕的空氣中,鐵釘更容易接觸到水蒸氣,從而加速生銹過程,而在干燥的空氣中,由于缺少水蒸氣,鐵釘生銹的速度會大大減慢,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人體中六大營養物質的區分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滅火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材料的分類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鐵生銹的條件進行分析解答。
5.(2024·南通)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南通作為沿海城市,對海水資源的利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從海水中可獲得淡水、NaCl、KCl等物質,電解飽和NaCl溶液得到Cl2、H2和NaOH,Cl2、H2進一步反應生成HCl,HCl溶于水制得鹽酸。
(1)下列關于 Cl2+H22HCl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變化 B.反應前后元素種類發生變化
C.反應前后分子總數發生變化 D.反應前后原子總數發生變化
(2)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氯化鉀熔點高,可用作鉀肥
B.氯化鈉是白色固體,可用作調味品
C.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可用于吸收酸性氣體
D.鹽酸具有揮發性,可用于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
【答案】(1)A
(2)C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解答】(1)A、在反應前的分子是氯氣分子()和氫氣分子(),反應后的分子是氯化氫分子(),因此分子種類發生了變化,故A符合題意;
B、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質量均不變,故B不符合題意;
C、反應前的分子總數(1個分子和1個分子,共2個分子)和反應后的分子總數(2個分子)在數值上相等,但這并不能說明所有化學反應的分子總數都不變,實際上,很多化學反應的分子總數是會發生變化的,故C不符合題意;
D、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都是不變的,在化學方程式中,反應前和反應后的原子總數(包括氯原子和氫原子)都是不變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2、A、氯化鉀作為鉀肥,主要是因為它含有植物所需的鉀元素,而不是因為其熔點高,熔點高是氯化鉀的物理性質,故A不符合題意;
B、氯化鈉(是食鹽的主要成分)作為調味品,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咸味,這種味道是氯化鈉的化學性質之一,而“氯化鈉是白色固體”描述的是氯化鈉的物理性質,故B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屬于化學性質,氫氧化鈉可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反應,故C符合題意;
D、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石灰石/大理石和稀鹽酸作原料,利用了鹽酸的酸性與碳酸鈣的碳酸根離子反應,生成可溶的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1)A、根據在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一定改變、分子的數目可能改變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宏觀實質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微觀實質進行分析解答;
(2)A、根據鉀肥的判斷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食鹽的主要成分氯化鈉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堿可與酸性氣體反應生成鹽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含碳酸根/碳酸氫根的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1)【解答】A、在反應前的分子是氯氣分子()和氫氣分子(),反應后的分子是氯化氫分子(),因此分子種類發生了變化,故A符合題意;
B、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質量均不變,故B不符合題意;
C、反應前的分子總數(1個分子和1個分子,共2個分子)和反應后的分子總數(2個分子)在數值上相等,但這并不能說明所有化學反應的分子總數都不變,實際上,很多化學反應的分子總數是會發生變化的,故C不符合題意;
D、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都是不變的,在化學方程式中,反應前和反應后的原子總數(包括氯原子和氫原子)都是不變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在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一定改變、分子的數目可能改變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宏觀實質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微觀實質進行分析解答;
(2)【解答】A、氯化鉀作為鉀肥,主要是因為它含有植物所需的鉀元素,而不是因為其熔點高,熔點高是氯化鉀的物理性質,故A不符合題意;
B、氯化鈉(是食鹽的主要成分)作為調味品,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咸味,這種味道是氯化鈉的化學性質之一,而“氯化鈉是白色固體”描述的是氯化鈉的物理性質,故B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屬于化學性質,氫氧化鈉可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反應,故C符合題意;
D、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石灰石/大理石和稀鹽酸作原料,利用了鹽酸的酸性與碳酸鈣的碳酸根離子反應,生成可溶的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鉀肥的判斷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食鹽的主要成分氯化鈉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堿可與酸性氣體反應生成鹽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含碳酸根/碳酸氫根的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6.(2024·南通)SO2與O2反應制備SO3是硫酸工業中的重要反應,其微觀變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B.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減少
C.參加反應的SO2和O2的質量比為2:1
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O2SO3
【答案】A
【知識點】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氧化反應及其應用;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二氧化硫和氧氣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三氧化硫,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二氧化硫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故A符合題意;
B、催化劑在反應前后的總質量和化學性質均保持不變,故B不符合題意;
C、參加反應的和的質量比為(64×2):32=4:1,故C不符合題意;
D、二氧化硫和氧氣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三氧化硫,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為氧化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催化劑的特征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微觀反應示意圖進行分析解答。
7.(2024·南通)“侯氏制堿法”大幅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NaHCO3、NaCl、NH4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H4Cl的溶解度一定小于NaCl的溶解度
B.將20℃的NaCl飽和溶液升高5℃,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
C.40℃時,NaCl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可能小于NaHCO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D.40℃時,將15gNaCl溶于50g水中,可獲得NaCl飽和溶液
【答案】C
【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A、沒有指明溫度,的溶解度不一定小于的溶解度,故A不符合題意;
B、將20℃的飽和溶液升高5℃,氯化鈉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氯化鈉和水的質量沒有發生改變,因此,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故B不符合題意;
C、4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氫鈉的溶解度,但是,沒有指明是否飽和,則40℃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可能小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故C符合題意;
D、4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大約是36.6g,則40℃時,則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3g氯化鈉,40℃時,將15g溶于50g水中,能全部溶解,得到的不飽和溶液,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溶液的組成在溫度變化前后的是否變化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溶液是否飽和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氯化鈉在40℃時溶解度的大小進行分析解答。
8.(2024·南通)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去除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將粗鹽溶解、過濾、蒸發
B.比較Al片、Cu片的硬度:將兩片金屬相互刻畫,觀察現象
C.探究CO和Fe2O3反應的氣態產物:按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D.判斷某水樣是否屬于硬水:用玻璃棒蘸取該水樣滴在pH試紙上,觀察現象
【答案】D
【知識點】硬水與軟水;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粗鹽提純
【解析】【解答】A、將粗鹽溶解、過濾、蒸發可以去除粗鹽中難溶性雜質,故A不符合題意;
B、將兩片金屬相互刻畫,觀察是否有劃痕,可以比較鋁片、銅片的硬度,故B不符合題意;
C、一氧化碳可與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而反應物一氧化碳有毒,需進行尾氣處理,一氧化碳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按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故C不符合題意;
D、判斷某水樣是否屬于硬水,可向其中加入肥皂水攪拌,若觀察到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粗鹽提純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硬度的大小可用相互刻畫的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一氧化碳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肥皂水可鑒別硬水和軟水進行分析解答。
9.(2024·南通)學習小組為探究氫氣還原氧化銅所得固體產物X的組成,設計如下實驗:
步驟1 觀察產物X的顏色為紅色。
步驟2 向產物X中加入過量的鹽酸充分反應,過濾得到9.6g紅色固體和藍色溶液。
步驟3 向步驟2所得藍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Na2H2Y溶液,測得與CuCl2反應的Na2H2Y的質量為33.6g。
已知:①Na2H2Y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36 ②Cu2O為紅色固體
③Cu2O+2HCl=Cu+CuCl2+H2O CuCl2+Na2H2Y=CuH2Y+2NaCl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產物X為Cu單質
B.步驟2所得藍色溶液中僅含有Cu2+、Cl﹣兩種離子
C.步驟3中參加反應的CuCl2的質量為27g
D.產物X中Cu元素的質量分數為90.9%
【答案】D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物質組成的綜合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A、由D中的分析可知,產物X為單質和,故A不符合題意;
B、步驟2中向產物X中加入過量的鹽酸,則溶液中的溶質含有過量的,則驟2所得藍色溶液中含有、、三種離子,故B不符合題意;
C、已知的質量為33.6g,可求出氯化銅的質量:
解:設步驟3中參加反應的的質量為
則步驟3中參加反應的的質量為13.5g,而不是27g,故C不符合題意;
D、已求出氯化銅的質量為13.5g,則可求出銅和氧化亞銅的質量:
解:設生成13.5g時,參加反應的質量為,同時生成銅的質量為
則產物X中的質量為9.6g﹣6.4g=3.2g,質量為14.4g,14.4g中銅元素的質量為,故產物X中元素的質量分數為,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產物的探究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參與物的量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氧化亞銅的質量進行分析解答。
10.(2024·南通)合成氨是20世紀偉大的成就之一。研究氨氣的組成、性質及用途具有重要意義。
(1)液氨可用作制冷劑。構成氨分子的微粒是氮原子和   。液態的氨轉化為氨氣的過程中,氨分子間的距離   (填“變大”或“變小”)。
(2)反應8NH3+3Cl2=6NH4Cl+N2可用于檢查輸送氯氣的管道是否泄漏。
①N的質子數為7,核外第一層有2個電子,則第二層有   個電子。由Cl轉化為Cl﹣的過程中,Cl   (填“得到電子”或“失去電子”)。
②中H的化合價為+1價,則N的化合價為   價。
(3)NH3在能源與環境領域應用廣泛。
①NH3燃燒生成N2和H2O,未來可用作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從產物的角度分析,作為燃料NH3相比于CH4的優點是   。
②NH3可用于煙氣脫硝,如4NH3+6R5N2+6H2O,R的化學式為   。
【答案】(1)氫原子;變大
(2)5;得到電子;-3
(3)燃燒產物無污染(或環保);NO
【知識點】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1)氨分子()是由氮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當液態的氨轉化為氨氣時,由于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減弱,氨分子間的距離會變大,使得液態氨能夠更容易地轉化為氣態;
故答案為:氫原子;變大;
(2)①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已知的質子數為7,那么它的核外電子數也為7,由于核外第一層有2個電子,則第二層電子數應為總電子數減去第一層電子數,即7 2=5;由轉化為的過程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變為-1價,說明氯原子得到了一個電子,形成了氯離子;
②已知中H的化合價為+1價,設N的化合價為
(3)①與氧氣燃燒生成氮氣和水(產物均無毒),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與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和水,反應能產生大量的熱能,二氧化碳對全球氣候有負面影響,作為燃料相比于的優點是燃燒產物無污染(或環保);
②在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含有4個N原子、12個H原子和未知數量的R原子,反應后含有10個N原子、12個H原子和6個O原子,相差6個N和6個O,則R中含有1個N和1個O,即R的化學式為 ;
故答案為:①燃燒產物無污染(或環保);②。
【分析】(1)根據構成物質的微粒及分子的特征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原子電子排布的規律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從產物的角度進行分析解答。
(1)氨分子(NH3)是由氮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當液態的氨轉化為氨氣時,由于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減弱,氨分子間的距離會變大,使得液態氨能夠更容易地轉化為氣態;故填:氫原子;變大;
(2)①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已知N的質子數為7,那么它的核外電子數也為7,由于核外第一層有2個電子,根據原子電子排布的規律,第二層電子數應為總電子數減去第一層電子數,即7 2=5;由Cl轉化為Cl-的過程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變為-1價,說明氯原子得到了一個電子,形成了氯離子,故填:5;得到電子;
②已知中H的化合價為+1價,設N的化合價為x,則有,因此,中N的化合價為﹣3價,故填:-3;
(3)①NH3燃燒生成N2和H2O,這兩種產物都是無毒的,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CH4燃燒雖然也能產生大量的熱能,但其產物中包括二氧化碳,這是一種溫室氣體,對全球氣候有負面影響,因此,從產物的角度分析,作為燃料NH3相比于CH4的優點是燃燒產物無污染(或環保),故填:燃燒產物無污染(或環保);
②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含有4個N原子、12個H原子和未知數量的R原子,反應后含有10個N原子、12個H原子和6個O原子,相差6個N和6個O,則R中含有1個N和1個O,即R的化學式為NO,故填:NO。
11.(2024·南通)實驗室以一種工業廢渣(主要成分為MgCO3,含少量FeO、Fe2O3、Al2O3)為原料制備MgCO3。實驗過程如下:
已知:①在溶液中,pH=5.0時AlCl3完全轉化為Al(OH)3沉淀,pH=8.5時MgCl2開始生成Mg(OH)2沉淀。
②MgCl2在過量Na2CO3溶液中會生成Mg(OH)2沉淀。
(1)“酸溶”時,MgCO3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氧化”時發生的反應為2FeCl2+2HCl+H2O2═2FeCl3+2H2O。
①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有O、   。
②“酸溶”時需加入稍過量的稀鹽酸,原因可能是   (寫一條)。
(3)“調pH”時,需控制溶液pH為   。
(4)“沉鎂”時,為提高MgCO3的純度,試劑加入順序為   (填“a”或“b”)。
a.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MgCl2溶液 b.向MgCl2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
【答案】(1)MgCO3+2HCl=MgCl2+CO2↑+H2O;
(2)Fe;廢渣溶解充分,提高原料的浸出率
(3)5.0≤pH<8.5
(4)b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酸溶”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水和二氧化碳,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故答案為: ;
(2)“氧化”時發生的反應為:
①氯化亞鐵中鐵元素由+2價上升為+3價的氯化鐵,化合價升高;過氧化氫中的氧元素由-1價降到-2價的水,因此,在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有、
②“酸溶”時需加入稍過量的稀鹽酸,原因可能是保證廢渣溶解充分,提高原料的浸出率,為過氧化氫氧化亞鐵離子提供酸性環境等;
故答案為:①
(3)在溶液中,pH=5.0時完全轉化為沉淀,pH=8.5時開始生成沉淀,因此,“調pH”時,需控制溶液pH為5.0≤pH<8.5之間;
故答案為:5.0≤pH<8.5;
(4)在過量溶液中會生成沉淀,“沉鎂”時,為提高的純度,試劑加入順序為: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
故答案為:b。
【分析】(1)根據含碳酸根的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氧化的反應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調節pH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氯化鎂和碳酸鈉的反應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1)“酸溶”時,MgCO3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MgCO3+2HCl=MgCl2+CO2↑+H2O;
(2)“氧化”時發生的反應為2FeCl2+2HCl+H2O2═2FeCl3+2H2O。
①亞鐵離子被氧化為鐵離子,化合價升高;氧元素由﹣1價還原到﹣2價,因此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有O、Fe;
②“酸溶”時需加入稍過量的稀鹽酸,原因可能是保證廢渣溶解充分,提高原料的浸出率,為過氧化氫氧化亞鐵離子提供酸性環境等;
(3)在溶液中,pH=5.0時AlCl3完全轉化為Al(OH)3沉淀,pH=8.5時MgCl2開始生成Mg(OH)2沉淀。所以“調pH”時,需控制溶液pH為5.0≤pH<8.5之間;
(4)MgCl2在過量Na2CO3溶液中會生成Mg(OH)2沉淀,“沉鎂”時,為提高MgCO3的純度,試劑加入順序為:向MgCl2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故選b。
12.(2024·南通)氫氣的制取與儲存是氫能源利用領域的研究熱點。
Ⅰ制取氫氣
(1)相同溫度下,相同大小的Fe片、Zn片,投入到等體積等濃度的稀鹽酸中制取H2,反應更劇烈的是   (填“Fe”或“Zn”)。
(2)高溫下C與水蒸氣反應生成CO和H2,CO和水蒸氣繼續反應得到CO2和H2。
①CO和水蒸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反應后的氣體中含有H2、CO、CO2及水蒸氣,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CaO可提高H2在混合氣體中的百分含量,原因是   。
(3)利用太陽能電廠富余電力電解水制氫,電極上微觀粒子的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太陽能屬于   (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B電極表面生成H2的過程可描述為   。
Ⅱ儲存氫氣
(4)碳納米管(圖2)與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研究表明碳納米管吸附儲氫的能力是活性炭的10倍。碳納米管吸附儲氫屬于   變化。
(5)Mg2Cu是一種儲氫合金。350℃時,Mg2Cu與H2反應生成MgHn,MgHn中Mg與H的質量比為12:1,則n=   。
【答案】Zn;;氧化鈣與水蒸氣反應,消耗了水蒸氣,使氫氣的百分含量提高;可再生能源;氫離子在B電極上得到電子生成氫氣分子;物理;2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
【解析】【解答】(1)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鐵()活潑,因此,在相同溫度下,相同大小的片、片投入到等體積等濃度的稀鹽酸中,與稀鹽酸的反應會更劇烈;
故答案為:;
(2)①一氧化碳()與水蒸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氫氣(),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氧化鈣()可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的原理為,這個反應會消耗掉水蒸氣(),從而使混合氣體中氫氣的百分含量提高;
故答案為:①;②氧化鈣與水蒸氣反應,消耗了水蒸氣,使氫氣的百分含量提高;
(3)來源于太陽,而太陽的能量是無窮無盡的,故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在電解水的過程中,B電極為負極,由圖1可知,負極上氫離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B電極表面生成的過程可描述為:水分子在電流的作用下被分解為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氫離子在B電極上得到電子生成氫氣分子;
故答案為:可再生能源;氫離子在B電極上得到電子生成氫氣分子;
(4)碳納米管與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因此,碳納米管和活性炭都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當它們用于吸附儲氫時,只是將氫氣分子吸附在表面或孔隙中,并沒有改變氫氣的化學性質,則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
故答案為:物理變化;
(5)由題意可知,在中,鎂(Mg)與氫(H)的質量比為12:1,則MgHn中氫原子的個數為2();
故答案為:2。
【分析】(1)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與酸反應的速度就越快進行分析解答;
(2)①根據題目信息進行分析解答;
②根據氧化鈣和水的反應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能源是否可再生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是否有新物質產生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進行分析解答。
13.(2024·南通)學習小組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NaHCO3溶液并探究其性質。
Ⅰ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NaHCO3溶液
(1)“稱量”時,用   (填“鑷子”或“藥匙”)從試劑瓶中取出NaHCO3粉末。
(2)“溶解”時,若需量取15.0mL的水,當量筒中已有14.6mL水時,后續加水使用的儀器為   (填字母)。
(3)配制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填字母)。
a.攪拌 b.引流 c.蘸取
Ⅱ探究NaHCO3溶液的性質
(4)取少量NaHCO3溶液,向其中滴入無色酚酞溶液后顯   色,說明NaHCO3溶液呈堿性。
(5)取三份NaHCO3溶液,向其中分別滴入CaCl2溶液。試劑用量、濃度及實驗現象如下表所示。
實驗編號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NaHCO3溶液 1mL0.8% 1mL0.8% 1mL0.8%
CaCl2溶液 1滴0.1% 1滴11% 6滴11%
實驗現象 無明顯現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無色氣體
①“實驗3”生成的白色沉淀為CaCO3,無色氣體為CO2,此外還生成NaCl和H2O,“實驗3”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實驗2、3”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相同,從氣體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實驗2”中沒有觀察到CO2逸出的原因是   。
③三組實驗研究表明:1mL0.8%的NaHCO3溶液與CaCl2溶液混合后,能否觀察到明顯現象與   相關。
④已知:向1mL0.8%的Na2CO3溶液中滴入1滴0.1%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設計實驗鑒別濃度均為0.8%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簡述實驗方案(包括操作、現象和結論)   。(實驗中須使用的試劑:0.1%的CaCl2溶液)
【答案】藥匙;c;a;紅;;產生的 CO2 很少,全部溶解在溶液中;CaCl2 溶液的濃度;分別取1mL0.8%的 Na2CO3 溶液和 NaHCO3 溶液,向其中各加入1滴0.1%的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的是 Na2CO3 溶液,無明顯現象的是 NaHCO3 溶液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稱量”時,粉末用藥匙/紙槽從試劑瓶中取出;
故答案為:藥匙
(2)“溶解”時,若需量取15.0mL的水,當量筒中已有14.6mL水時,后續加水使用的儀器為膠頭滴管;
故答案為:c;
(3)配制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
故答案為:a;
(4)溶液呈堿性,而無色酚酞溶液遇堿性溶液變紅,故向溶液中滴入無色酚酞溶液后顯紅色;
故答案為:紅;
(5)①“實驗3”生成的白色沉淀為,無色氣體為,此外還生成和,則“實驗3”中發生的反應為碳酸氫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②“實驗2、3”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相同,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從氣體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實驗2”中沒有觀察到逸出的原因是產生的很少,全部溶解在溶液中;
③三組實驗研究表明:1mL0.8%的溶液與溶液混合后,能否觀察到明顯現象與 溶液的濃度相關;
④已知向1mL0.8%的溶液中滴入1滴0.1%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由表格數據可知,向1mL0.8%的溶液中滴入1滴0.1%的溶液,無明顯現象,則設計實驗鑒別濃度均為0.8%的溶液和溶液的實驗方案為:分別取1mL0.8%的溶液和溶液,向其中各加入1滴0.1%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的是溶液,無明顯現象的是溶液;
故答案為:①;②產生的很少,全部溶解在溶液中;③溶液的濃度;分別取1mL0.8%的溶液和溶液,向其中各加入1滴0.1%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的是溶液,無明顯現象的是溶液。
【分析】(1)根據藥品的取用儀器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膠頭滴管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玻璃棒的作用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碳酸氫鈉的水溶液顯堿性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題目信息進行分析解答。
14.(2024·南通)利用CO2合成甲醇(CH3OH)是捕集CO2的一種方法。
(1)CO2催化加氫合成CH3OH的反應為CO2+3H2CH3OH+H2O。
①該反應   (填“屬于”或“不屬于”)置換反應。
②以17.6噸CO2為原料反應制得3.2噸CH3OH,計算CO2的轉化率。   
(CO2的轉化率=×100%CO2,請將計算過程寫到答題卡上)
(2)CO和H2在高溫、催化劑作用下也能合成CH3OH,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不屬于;解:設消耗CO2的質量為x。則CO2的轉化率為答:CO2的轉化率為25%。
(2)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①,該反應不符合“單質換單質”,不屬于置換反應;
②已知甲醇的質量為3.2噸,則可求出二氧化碳的質量:
解:設消耗的質量為

的轉化率為:
答:的轉化率為;
故答案為:①不屬于;②;
(2)和在高溫、催化劑作用下也能合成,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
【分析】(1)①根據置換反應是指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②根據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題目信息進行分析解答。
(1)①根據化學方程式,該反應不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
②計算過程見答案;
(2)CO和H2在高溫、催化劑作用下也能合成CH3OH,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申扎县| 万盛区| 喀喇沁旗| 洛阳市| 即墨市| 横峰县| 安阳县| 牡丹江市| 诏安县| 夹江县| 涿州市| 长寿区| 杭锦旗| 巴彦淖尔市| 浦江县| 民权县| 乐山市| 安宁市| 新竹市| 安岳县| 惠东县| 措勤县| 渭南市| 天峨县| 望奎县| 贡嘎县| 商城县| 湘西| 嘉鱼县| 文安县| 泰和县| 富平县| 额济纳旗| 沧源| 无棣县| 新余市| 南宫市| 东城区| 旬邑县| 大埔县|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