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愛鳥護鳥之情》教案學科 初中美術 年級冊別 七年級下冊 共1課時教材 嶺南版 授課類型 新授課 第1課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課是嶺南版《藝術·美術》七年級下冊的內容,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教材通過展示鳥類的自然之美,引導學生了解觀鳥活動的準備和鳥類知識,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通過拍攝、制作宣傳片和海報等活動,提升學生的美術創作和實踐能力。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有一定的觀察和表達能力。但他們對鳥類知識的了解可能有限,在戶外實踐和美術創作中可能會遇到困難。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觀鳥活動,激發他們對鳥類的興趣,幫助他們克服創作中的難題。課時教學目標審美感知1. 感受鳥類的自然之美,提高對美的感知能力。2. 體會觀鳥活動中自然環境與鳥類的和諧之美。藝術表現1. 掌握拍攝鳥類的基本技巧,能夠拍攝出清晰、有美感的鳥類照片或視頻。2. 學會剪輯愛鳥宣傳片,運用合適的素材和手法進行藝術表達。創意實踐1. 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愛鳥宣傳片和海報的制作,培養團隊協作和創新能力。2. 嘗試用不同的形式表達愛鳥護鳥的主題。文化理解1. 了解鳥類與人類的關系,增強愛鳥護鳥的意識。2. 傳播愛鳥護鳥的文化,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 掌握戶外觀鳥活動的準備工作和注意事項。2. 了解常見鳥類的分類和生活習性。3. 學會拍攝鳥類的技巧和剪輯宣傳片的方法。難點1. 在戶外環境中準確觀察和記錄鳥類的特征和行為。2. 運用創意和技巧制作出有感染力的愛鳥宣傳片和海報。3. 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并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教學方法與準備教學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望遠鏡、鳥類圖鑒、相機、三腳架等。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視頻欣賞(1)播放一段精美的鳥類視頻,視頻中展示各種鳥類在自然環境中的生活場景,如飛翔、覓食、棲息等,讓學生感受鳥類的自然之美。(2)在視頻播放過程中,適時暫停,引導學生觀察鳥類的外形特征、羽毛顏色、飛行姿態等,并提問學生看到這些鳥類的感受。(3)播放結束后,與學生進行交流,分享視頻中的精彩瞬間,激發學生對鳥類的興趣。(4)提出問題:“大家想不想走進大自然,親自去觀察和記錄這些可愛的鳥類呢?”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5)介紹觀鳥活動的意義,強調觀鳥不僅可以欣賞鳥類的美麗,還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然、保護自然。(6)展示一些戶外觀鳥的照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觀鳥活動的樂趣和魅力。(7)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曾經觀鳥的經歷或對觀鳥的期待。(8)總結學生的發言,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愛鳥護鳥之情。 1. 認真觀看視頻,感受鳥類的自然之美。2. 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分享自己的感受。3. 表達對觀鳥活動的興趣和期待。4. 傾聽老師介紹觀鳥活動的意義。評價任務 觀看專注度:☆☆☆回答積極性:☆☆☆興趣激發度:☆☆☆設計意圖 通過視頻欣賞和問題引導,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鳥類的興趣和對觀鳥活動的向往,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知識講解 觀鳥準備(1)詳細講解到戶外進行觀鳥活動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首先介紹著裝方面,強調選擇暗淡低調顏色的重要性,如黑、深灰、深綠、棕色、迷彩等,避免穿鮮艷顏色或白色、反光材質的衣服。同時,根據不同的天氣情況,推薦合適的衣物,如沖鋒衣、寬沿遮陽帽、防水戶外鞋等,并解釋為什么鞋子要選擇防水且不易發出聲響的登山鞋。(2)介紹觀鳥工具,展示望遠鏡和鳥類圖鑒,說明望遠鏡的作用和不同類型望遠鏡的適用場景,如雙筒望遠鏡適合觀測林鳥,單筒望遠鏡適合觀察較遠的水鳥等。同時,介紹鳥類圖鑒可以幫助識別和了解觀察到的鳥類。此外,提及可以帶上相機或手機用于拍攝記錄。(3)講解生活必需品的準備,提醒學生帶上足夠的干糧、水和紙巾等,以及防蟲噴霧和雨具等應對戶外多變環境的物品。強調一個大容量的背包的必要性,方便攜帶各種物品。(4)強調了解鳥類知識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觀鳥前學習一些基本的鳥類知識,如鳥類的生活習性和行為特點,這有助于更好地觀察和識別鳥類。(5)介紹觀鳥原則,要求學生在觀鳥過程中尊重鳥類,保持安靜,避免大聲喧嘩或做出其他可能驚擾鳥類的行為。同時,提醒學生遵守當地的規定,不要在禁止觀鳥的區域進行活動。(6)講解戶外觀鳥的安全注意事項,如避免靠近危險區域,如懸崖、河流等,盡量選擇結伴而行,相互照應。(7)展示一些觀鳥活動的圖片,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觀鳥準備工作的具體內容。(8)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交流自己對觀鳥準備工作的理解和疑問,并給予及時的解答和指導。 1. 認真聽講,記錄觀鳥準備的要點。2. 觀察老師展示的觀鳥工具,了解其用途。3. 參與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疑問。4. 提出自己在觀鳥準備方面的困惑。評價任務 聽講專注度:☆☆☆討論參與度:☆☆☆疑問提出量:☆☆☆設計意圖 通過詳細的講解和圖片展示,讓學生全面了解戶外觀鳥活動的準備工作和注意事項,為后續的戶外實踐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小組討論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鳥類認知 活動一:認識常見鳥類 圖片展示(1)展示戴勝鳥和黑頭黃鸝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它們的外形特征,如戴勝鳥有細長嘴和可展開的羽冠,黑頭黃鸝黃身黑頭。(2)介紹戴勝鳥和黑頭黃鸝的分類和生活習性,戴勝鳥屬佛法僧目戴勝科,棲息于田野草地,以昆蟲蠕蟲為食;黑頭黃鸝屬雀形目黃鸝科,棲山地丘陵,食果蟲,叫聲清脆,繁殖期筑巢于枝端。(3)提出問題:“大家還知道哪些常見的鳥類呢?”鼓勵學生分享自己認識的鳥類。(4)展示喜鵲、牡丹鸚鵡、山雀、翠鳥等鳥類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外形特點,并嘗試描述。(5)播放關于這些鳥類的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和行為特點。(6)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根據視頻內容和自己的觀察,填寫鳥類分類及習性的表格。(7)巡視各小組,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8)邀請小組代表分享填寫的表格內容,進行總結和點評,糾正錯誤,補充遺漏的信息。 1. 觀察圖片,描述鳥類的外形特征。2. 分享自己認識的鳥類。3. 觀看視頻,了解鳥類的生活習性。4. 參與小組討論,填寫表格并分享。評價任務 觀察描述能力:☆☆☆知識分享度:☆☆☆表格完成質量:☆☆☆設計意圖 通過圖片展示、視頻播放和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認識常見鳥類的外形特征、分類和生活習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小組分享可以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拍攝技巧講解 活動二:學習拍攝技巧 技巧講解(1)講解拍攝鳥類時對焦模式的選擇,如拍攝靜止的鳥可以使用單點對焦,精準對焦在鳥的眼睛等關鍵部位;拍攝運動中的鳥則適合使用連續自動對焦,以確保鳥在運動過程中始終保持清晰對焦。(2)介紹不同光線條件對拍攝鳥類的影響,如光線直接照射在鳥類身上,能清晰地展現鳥的羽毛顏色和細節,但畫面可能會比較平淡,缺乏立體感,適合拍攝色彩鮮艷的鳥類;逆光適合拍攝鳥類的剪影效果,能營造出獨特的氛圍,但要注意對鳥的邊緣進行適當的曝光控制,避免主體完全變黑;側光可以突出鳥類的輪廓和立體感,使鳥身體產生明暗對比,增加畫面的層次感。(3)強調清晨和傍晚時分是拍攝鳥類的好時機,因為此時的光線較為柔和,色彩也更加豐富,很多鳥類在這個時間段活動頻繁,是拍攝它們覓食、歸巢等行為的好機會。(4)講解長焦鏡頭在觀鳥拍攝中的重要性,它可以在不打擾鳥類的情況下將遠處的鳥拉近拍攝,獲得清晰的畫面,同時還能壓縮背景,使鳥與背景分離,突出主題。(5)展示一些優秀的鳥類攝影作品,分析作品中運用的拍攝技巧和表現手法,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感受。(6)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交流自己在拍攝鳥類方面的經驗和疑問。(7)邀請有拍攝經驗的學生分享自己的拍攝心得和技巧。(8)總結學生的討論和分享內容,再次強調拍攝鳥類的關鍵技巧和注意事項。 1. 認真聽講,記錄拍攝技巧要點。2. 觀察優秀攝影作品,分析拍攝技巧。3. 參與小組討論,交流經驗和疑問。4. 傾聽同學分享,學習拍攝心得。評價任務 技巧掌握度:☆☆☆作品分析能力:☆☆☆討論參與度:☆☆☆設計意圖 通過詳細的講解和優秀作品分析,讓學生掌握拍攝鳥類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小組討論和同學分享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提高學生的拍攝水平。宣傳片制作指導 活動三:宣傳片制作指導 創意啟發(1)提出問題:“如果要制作一個愛鳥護鳥的宣傳片,大家有哪些創意和想法呢?”引導學生思考宣傳片的主題、內容和表現形式。(2)展示一些優秀的愛鳥護鳥宣傳片案例,分析它們的創意亮點、素材運用和剪輯手法,啟發學生的創作靈感。(3)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確定宣傳片的主題和初步方案。(4)巡視各小組,了解討論情況,給予創意指導和建議,幫助小組完善方案。(5)講解宣傳片剪輯的基本技巧,如素材的選擇和整理、鏡頭的銜接、節奏的把握、轉場效果的運用等。(6)介紹一些常用的視頻剪輯軟件,如剪映、快影等,并簡單演示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7)強調宣傳片制作中要注意的問題,如素材盡量不要重復使用,保證視頻鏡頭的多樣化;注重聲音與聲音之間的銜接等。(8)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出有特色的愛鳥護鳥宣傳片。 1. 思考并分享宣傳片的創意想法。2. 觀看宣傳片案例,學習創意和剪輯手法。3. 參與小組討論,確定宣傳片方案。4. 學習宣傳片剪輯技巧和軟件操作。評價任務 創意提出量:☆☆☆方案完善度:☆☆☆技巧學習效果:☆☆☆設計意圖 通過問題引導、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激發學生的創意靈感,幫助學生確定宣傳片的主題和方案。講解剪輯技巧和軟件操作,為學生制作宣傳片提供技術支持。總結與實踐安排 課堂總結(1)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觀鳥準備、鳥類認知、拍攝技巧和宣傳片制作等方面的知識。(2)強調愛鳥護鳥的重要意義,呼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保護鳥類。(3)介紹戶外實踐活動的安排,以小組為單位拍攝3 - 5張鳥類照片或者視頻,填寫觀鳥記錄表,記錄時間、地點、鳥種、行為、形態特征等內容。(4)再次強調戶外實踐活動的安全注意事項,如準時集合、乘車系安全帶、活動聽指揮、提前做好防護、愛護環境等。(5)提醒學生拍攝的照片或視頻要留存好,為下節課制作愛鳥護鳥海報做準備。(6)鼓勵學生在戶外實踐活動中積極觀察、認真拍攝,充分運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和技巧。(7)解答學生關于戶外實踐活動的疑問,確保學生對活動安排和要求有清晰的了解。(8)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激發學生參與戶外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1. 傾聽總結,回顧本節課知識。2. 明確愛鳥護鳥的意義和行動方向。3. 了解戶外實踐活動的安排和要求。4. 提出關于戶外實踐的疑問。評價任務 知識回顧效果:☆☆☆行動意識激發度:☆☆☆實踐安排理解度:☆☆☆設計意圖 通過課堂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強化愛鳥護鳥的意識。明確戶外實踐活動的安排和要求,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指導,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作業設計基礎作業1. 復習本節課所學的觀鳥準備、鳥類知識和拍攝技巧等內容。2. 準備好戶外觀鳥活動所需的物品。3. 思考愛鳥護鳥宣傳片的進一步完善方案。拓展作業1. 查閱資料,了解更多關于鳥類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2. 向家人和朋友宣傳愛鳥護鳥的知識和意義。3. 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對愛鳥護鳥的理解。板書設計愛鳥護鳥之情一、觀鳥準備1. 著裝2. 工具3. 必需品4. 知識5. 原則6. 安全二、鳥類認知戴勝鳥、黑頭黃鸝等三、拍攝技巧對焦、光線、時機、鏡頭四、宣傳片制作創意、剪輯教學反思成功之處1. 通過視頻欣賞、圖片展示和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2. 小組討論和實踐活動的安排,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思維。3. 詳細講解了觀鳥準備、拍攝技巧和宣傳片制作等知識和技能,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和理解。不足之處1. 在教學過程中,對個別學生的關注不夠,部分學生的參與度有待提高。2. 宣傳片制作指導環節,由于時間有限,學生的實踐操作不夠充分,需要在后續課程中加強。3. 戶外實踐活動的組織和安全管理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細節,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