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光陰的色調》教案學科 美術 年級冊別 七年級下冊 共1課時教材 嶺南版 授課類型 新授課 第1課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光陰的色調》是嶺南版七年級下冊美術第一單元的內容。教材通過展示革命老物件、常見老物件等,引導學生關注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讓學生制作信息卡、攝影記錄、分享故事和策劃展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和對生活的感悟。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但對老物件可能比較陌生。他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和表達能力,但在挖掘老物件背后故事和運用美術手段表現方面還有待提高。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向長輩了解,多實踐操作,突破學習障礙。課時教學目標審美感知1. 能感受老物件獨特的造型、色彩和質感,體會其蘊含的歲月痕跡和審美價值。2. 敏銳感知攝影作品中通過構圖、色調等營造的時代感和藝術氛圍。藝術表現1. 熟練運用攝影技巧,為老物件營造富有時代感的色調并記錄下來。2. 清晰、生動地用文字和語言表達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創意實踐1. 結合老物件和教室物品進行創意搭配拍攝,展現獨特視角。2. 小組合作策劃老物件展覽,設計合理的展覽方案。文化理解1. 深入理解老物件承載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變遷,增強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2. 認識到老物件在傳承文化、延續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 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體會其承載的情感和文化價值。2. 掌握攝影構圖、色調營造等技巧,為老物件拍攝出富有時代感的照片。3. 學會小組合作策劃老物件展覽,包括確定主題、選擇作品、布置現場等。難點1. 挖掘老物件背后深層次的故事和文化內涵。2. 運用攝影技巧準確傳達老物件的時代感和情感。3. 協調小組合作,策劃出有創意、可行的展覽方案。教學方法與準備教學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相機、襯布、燈光等道具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1) 播放一段包含多種老物件的視頻,如紅軍物品、二八大杠自行車、轉盤式電話等。(2) 播放結束后,提問學生:“視頻中的老物件你認識嗎?”引導學生積極發言。(3) 接著問學生:“看完過后你有什么感受?”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直觀感受。(4) 向學生介紹革命老物件承載著對歲月的懷念,也見證著國家的變遷。(5) 提出問題:“你家中是否也有那么一件老物件?”引發學生對自家老物件的思考。(6) 強調讓我們聆聽歲月訴說,感悟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激發學生對老物件的興趣。(7) 展示一些不同類型老物件的圖片,再次強化學生對老物件的視覺印象。(8)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老物件的外觀特點,為后續教學做鋪墊。 1. 觀看視頻,識別視頻中的老物件。2. 分享看完視頻后的感受。3. 思考家中是否有老物件。4. 觀察教師展示的老物件圖片。評價任務 認識老物件:☆☆☆表達感受:☆☆☆積極思考:☆☆☆設計意圖 通過播放視頻和展示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老物件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課。感知交流 展示老物件(1) 展示紅軍物品、二八大杠自行車、轉盤式電話、黑白電視機、電風扇、收音機、石磨等常見老物件的圖片。(2) 逐一介紹這些老物件的名稱和大致用途,讓學生對老物件有初步了解。(3) 提問學生:“你認識這些老物件嗎?你知道它們背后的故事嗎?”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4) 對于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補充,豐富學生對老物件的認識。(5) 講述一些老物件在特定歷史時期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加深學生的理解。(6) 引導學生思考老物件與現代物品的差異,體會時代的變遷。(7)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老物件的特點和價值,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8) 每組選派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 1. 觀察教師展示的老物件圖片。2. 分享自己認識的老物件和其背后的故事。3. 參與小組討論。4. 代表小組發言。評價任務 認識老物件:☆☆☆分享故事:☆☆☆參與討論:☆☆☆設計意圖 通過展示和介紹老物件,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老物件的種類和用途,引導學生挖掘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活動一:制作信息卡 布置任務 介紹任務(1) 布置課后學習任務:“你的家中有什么老物件呢?向家里的長輩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并制作一張老物件信息卡。”(2) 以縫紉機為例,展示“我家的老物件”信息卡的內容,包括名稱、來源、功能和用途、背后的故事等。(3) 詳細講解信息卡各部分的填寫要求和注意事項。(4) 強調要真實、詳細地記錄老物件背后的故事,突出其情感價值。(5) 鼓勵學生與長輩深入交流,獲取更多信息。(6) 提醒學生可以用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豐富信息卡的內容。(7) 提供一些制作信息卡的示例,讓學生有更直觀的參考。(8) 說明信息卡將在后續的學習中進行展示和分享,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1. 聆聽教師布置的任務。2. 觀看縫紉機信息卡示例。3. 明確信息卡的填寫要求。4. 表示會認真完成任務。評價任務 理解任務:☆☆☆明確要求:☆☆☆態度積極:☆☆☆設計意圖 通過布置制作信息卡的任務,讓學生向長輩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對家庭文化的認知,為后續教學活動做準備。活動二:攝影記錄 講解攝影知識 介紹攝影(1) 講解攝影藝術是造型藝術的一種,以照相機和感光材料為工具,運用畫面構圖、光線、影調(或色調)等造型手段來表現主題。(2) 說明拍攝者使用照相機反映社會生活和自然現象,表達思想感情。(3) 介紹攝影的暗房制作工藝程序,讓學生了解照片制作的過程。(4) 展示一些優秀的老物件攝影作品,分析作品中運用的構圖、色調等技巧。(5) 講解常見的構圖方法,如三角形構圖、對角線構圖、三分法構圖等,并結合作品進行分析。(6) 強調構圖的作用是引導觀眾的視線,增加畫面的層次感和動態感。(7) 介紹拍攝中常見的景別,如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遠景、空鏡等,以及它們的特點和用途。(8) 提醒學生在拍攝老物件時要注意捕捉最能體現歲月痕跡的角度。 1. 聆聽教師講解攝影知識。2. 觀看優秀攝影作品。3. 學習常見的構圖方法和景別。4. 思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拍攝老物件。評價任務 理解知識:☆☆☆觀察作品:☆☆☆思考運用:☆☆☆設計意圖 通過講解攝影知識和展示優秀作品,讓學生了解攝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為學生用攝影方式記錄老物件奠定基礎。活動二:攝影記錄(續) 實踐操作 布置拍攝任務(1) 布置拍攝任務:“請你結合老物件背后的故事,運用襯布、燈光等道具為它營造富有時代感的色調,并用攝影的方式記錄下來。”(2) 準備好襯布、燈光等道具,向學生展示如何選擇和使用這些道具。(3) 指導學生根據老物件的特點,布置合適的拍攝場景,突出老物件的時代特點。(4) 強調注意取景構圖、對焦,捕捉老物件最能體現歲月痕跡的角度。(5) 讓學生分組進行拍攝實踐,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問題。(6) 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拍攝角度和構圖方法,發揮自己的創意。(7) 提醒學生注意拍攝安全,合理使用燈光等設備。(8) 拍攝結束后,組織學生整理照片,為后續分享做準備。 1. 明確拍攝任務。2. 學習使用道具布置拍攝場景。3. 分組進行拍攝實踐。4. 整理拍攝的照片。評價任務 明確任務:☆☆☆實踐操作:☆☆☆整理照片:☆☆☆設計意圖 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攝影知識和技巧,為老物件拍攝富有時代感的照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活動三:故事分享會 組織分享會(1) 介紹分享會的流程,包括開場介紹、故事分享、互動交流、總結反思。(2) 安排小主持人介紹分享會的目的和意義,營造良好的氛圍。(3) 讓每小組同學代表輪流分享自己的老物件故事,展示照片或實物。(4) 要求分享者講述老物件的名稱、來源、功能和背后的故事,表達清晰、生動。(5) 組織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鼓勵他們在分享結束后提問和討論。(6) 設置問答環節,讓同學們就感興趣的故事進行提問和交流。(7) 引導學生總結分享會的收獲,如對老物件的新認識、對家庭文化的感悟等。(8) 對分享會進行總結和評價,肯定學生的表現,提出改進的建議。 1. 了解分享會流程。2. 小組代表分享老物件故事。3. 傾聽他人分享并提問。4. 總結分享會收獲。評價任務 了解流程:☆☆☆分享故事:☆☆☆總結收獲:☆☆☆設計意圖 通過故事分享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加深學生對老物件背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活動四:策劃老物件展覽 引導策劃(1) 提出任務:“小組合作,一起策劃‘尋覓家鄉美·訴說光陰故事’的主題展覽,留存記憶,珍視時光!”(2) 引導學生思考策劃展覽要考慮的因素,如展覽主題、作品選擇、展示方式、宣傳推廣、展覽地址、時間安排等。(3) 講解展覽策劃的“六步驟”,即確定展覽主題、撰寫展覽策劃書、制作活動宣傳資料、征集參展作品、布置展覽現場、展覽宣傳推廣。(4)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確定小組的分工和初步的策劃方案。(5) 巡視各小組的討論情況,給予指導和建議,幫助小組完善方案。(6) 提醒學生在策劃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老物件的特點和展覽的主題。(7) 鼓勵學生發揮創意,設計獨特的展覽方案。(8) 要求各小組在課后繼續完善策劃書,并準備后續的展覽工作。 1. 明確策劃展覽的任務。2. 思考策劃展覽的因素。3. 分組討論并確定分工。4. 表示會課后完善策劃書。評價任務 明確任務:☆☆☆思考因素:☆☆☆分組討論:☆☆☆設計意圖 通過策劃老物件展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策劃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老物件的價值和意義,增強對家鄉文化的傳承意識。作業設計必做作業1. 完成“我家的老物件”信息卡的制作。2. 按照要求拍攝老物件的照片,并整理好。3. 參與小組策劃老物件展覽,完善策劃書。選做作業1. 根據老師提供的老物件和教室里的物品進行搭配,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意拍攝。2. 為策劃的展覽設計一張宣傳海報。板書設計《光陰的色調》老物件:紅軍物品、自行車、電話等攝影知識:構圖(三角形、對角線、三分法)、景別活動:制作信息卡、攝影記錄、故事分享、展覽策劃教學反思成功之處1. 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如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參與度較高。2. 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如制作信息卡、攝影記錄、策劃展覽等,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3. 注重引導學生挖掘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增強了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和對生活的感悟。不足之處1. 在攝影實踐環節,部分學生對構圖和色調的把握還不夠準確,教學指導還需加強。2. 小組策劃展覽時,個別小組的分工不夠明確,導致進度較慢。3. 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故事分享會的時間有些緊張,學生的交流不夠充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