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鈉及其化合物(75分鐘 100分)考情分析高考對接點 氫氧化鈉、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zhì)是高考頻考點,在高考中常以選擇題或填空題的形式考查單元疑難點 含鈉化合物的有關計算和實驗探究滾動知識點 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離子反應典型情境題 1、3、11、15、16、18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K 39 Co 59 Cu 64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詩詞“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描述的是煙花燃放的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焰色試驗屬于化學變化B.可以用焰色試驗來區(qū)別NaCl和KClC.某物質(zhì)在灼燒時焰色呈黃色,該物質(zhì)一定不含K元素D.將鉑絲用鹽酸洗滌后,可直接蘸取藥品灼燒2.以不同類別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為線索,認識鈉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上述轉(zhuǎn)化中發(fā)生的反應有分解反應、化合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B.①的產(chǎn)物可在呼吸面具中作為氧氣的來源C.②中鈉沉入水底并四處游動D.向足量的Na2O2 固體中通入1 mol H2O 和CO2 的混合氣體,共產(chǎn)生標準狀況下11.2 L氧氣3.如圖所示兩個實驗中,向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過量的Na2O和Na2O2。下列關于實驗現(xiàn)象或反應原理的描述正確的是A.左邊試管發(fā)生一個化學反應,右邊試管發(fā)生兩個化學反應B.只有右側(cè)試管中產(chǎn)生有顏色的沉淀C.兩支試管中均有無色氣體生成D.反應后,兩支試管中的溶液過濾后所得溶液均呈無色4.下列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A.將一小塊Na投入水中,鈉浮于水面,說明鈉的密度比水小B.將一小塊Na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變紅,說明反應生成了堿C.將一小塊Na投入CuSO4溶液中,無金屬銅生成,說明Na沒有Cu活潑D.點燃Na與肥皂水反應產(chǎn)生的氣泡,有尖銳爆鳴聲,說明有H2生成5.為除去括號內(nèi)的雜質(zhì),所選用的試劑或方法不正確的是A.Na2CO3固體粉末(NaHCO3):加熱到固體質(zhì)量不再減輕為止B.CO2(HCl):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盛足量的飽和碳酸鈉溶液、濃硫酸的洗氣瓶C.NaHCO3溶液(Na2CO3):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氣體D.Cl2(HCl):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盛飽和食鹽水、濃硫酸的洗氣瓶6.鈉鹽在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廣泛。下列性質(zhì)與用途均正確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A.NaClO有強氧化性,可用于殺菌消毒B.NaHSO3有還原性,可用于漂白紙漿C.NaHCO3能與堿反應,可用作焙制糕點的膨松劑D.Na2CO3溶液顯堿性,可用于中和胃酸過多7.下列有關Na2CO3和NaHCO3性質(zhì)的比較不正確的是A.相同條件下,溶解度:Na2CO3>NaHCO3B.等質(zhì)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別與過量鹽酸反應,放出CO2的質(zhì)量:Na2CO3C.等物質(zhì)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別與過量鹽酸反應,放出CO2的質(zhì)量:Na2CO3>NaHCO3D.將澄清石灰水分別加入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兩者都產(chǎn)生沉淀8.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15.6 g Na2O2完全溶解于100 mL 3 mol·L-1鹽酸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5.6 g Na2O2所含的陰離子數(shù)為0.4NAB.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0.4NAC.生成氣體的分子數(shù)為0.1NAD.溶液中Na+數(shù)為0.8NA9.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不正確的是A.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2OH-+H2↑B.向蘇打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Ba2++CBaCO3↓C.向飽和碳酸鈉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2Na++C+CO2+H2O2NaHCO3↓D.向NaHCO3溶液中滴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Ca2++2HC+2OH-CaCO3↓+C+2H2O10.下列實驗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①驗證Na和水的反應為放熱反應 ②檢驗Na2O2 與H2O 反應有O2生成 ③制取氫氧化鐵膠體 ④比較Na2CO3、NaHCO3 的穩(wěn)定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1.已知0.1 mol Sr(鍶)與足量的鹽酸反應生成0.1 mol H2,鍶和鈉相似,也能形成含的過氧化物,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過氧化鍶的化學式為SrO2B.1 mol過氧化鍶與足量CO2反應,固體質(zhì)量增加22 gC.過氧化鍶不屬于堿性氧化物D.將足量的過氧化鍶加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先變藍后褪色12.某白色粉末由兩種物質(zhì)組成,為鑒別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樣品并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體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固體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樣品并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氣泡產(chǎn)生,振蕩后仍有固體存在。該白色粉末可能為A.NaHCO3、Al(OH)3 B.AgCl、NaHCO3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13.向體積均為10 mL且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同的兩份NaOH溶液中分別通入一定量CO2,得到溶液甲和乙。向甲、乙兩溶液中分別滴加0.1 mol·L-1的鹽酸,反應生成CO2的體積(標準狀況)與所加鹽酸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原NaOH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5 mol·L-1B.當0C.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質(zhì)是Na2CO3和NaHCO3D.乙溶液中滴加鹽酸后產(chǎn)生CO2的體積最大為11.2 mL(標準狀況)14.如圖,A為一種常見的金屬單質(zhì),B、C、D、E是常見的化合物,它們的焰色試驗均呈黃色。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以上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有①②③④B.反應②和③中,H2O均為氧化劑C.加熱5.00 g D和E的固體混合物,使E完全分解,固體混合物的質(zhì)量減少了0.31 g,則原混合物中D的質(zhì)量為4.16 gD.反應①中可觀察到A 迅速熔化,最后生成淡黃色固體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8分。15.(14分)物質(zhì)類別和元素價態(tài)是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zhì)的兩個重要認識視角。下圖為鈉及其化合物的價-類二維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②的化學式為 ;通常將①的固體保存在 中。(2)寫出固體②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從元素價態(tài)的視角看,NaH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 ,從H的價態(tài)分析。NaH 常用作 (填“氧化劑”或“還原劑”),NaH與水反應生成一種強堿和可燃性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常溫下,向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制備Na2CO3溶液。為測定溶液成分,某同學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3 mol·L-1的鹽酸,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壓強隨鹽酸體積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不考慮CO2溶于水)①ab段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該同學使用的NaOH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mol·L-1。16.(14分)Na2O2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多種用途。(1)將一定量的Na2O2 固體投入含有下列離子的溶液中:N 、HC 、C 、Na+。反應完畢后,溶液中上述離子數(shù)目幾乎不變的有 (填離子符號)。(2)查閱資料知:Na2O2 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zhuǎn)化為NaNO2,NaNO2 易溶于水且溶解時吸熱,有咸味,遇酸易放出氣體,人誤食會中毒。①已知NaNO2 能發(fā)生反應:2NaNO2+4HI2NO↑+I2+2NaI+2H2O。上述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②根據(jù)上述反應鑒別NaNO2 和NaCl,可選擇以下物質(zhì)中的 (填字母)進行實驗。A.食用白醋B.碘化鉀-淀粉試紙C.淀粉D.白酒③某廠廢液中含有3%~6%的NaNO2,直接排放會造成污染,下列試劑能使NaNO2 轉(zhuǎn)化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 的是 (填字母)。A.濃硫酸 B.NH4ClC.HNO3 D.KMnO4(3)將34.2 g蔗糖(C12H22O11)完全燃燒后的產(chǎn)物通過足量Na2O2,Na2O2增重 (填“>”“<”或“=”)34.2 g。(4)測定1.5600 g氧化鈉中Na2O2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操作流程如圖:①操作Ⅰ的名稱是 。②需直接測定的物理量是 。③操作Ⅱ需要的儀器除了酒精燈外,還有 (固定、夾持儀器除外)。17.(15分)為測定放置已久的小蘇打樣品中純堿的質(zhì)量分數(shù),設計如下實驗方案。(1)方案一: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樣品,置于坩堝中加熱至恒重后,冷卻,稱量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計算。實驗中加熱至恒重的目的是 。(2)方案二: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①實驗前先 。分液漏斗中應該裝 (填“稀鹽酸”或“稀硫酸”)。D裝置的作用是 。②實驗中除稱量樣品質(zhì)量外,還需稱 (填裝置的字母代號)裝置反應前后質(zhì)量的變化。③根據(jù)此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測定的結果有誤差。因為實驗裝置還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陷,該缺陷是 。(3)方案三:稱取一定量樣品,置于小燒杯中,加適量水溶解,向小燒杯中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過濾、洗滌、干燥沉淀、稱量固體質(zhì)量,計算。①實驗中判斷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 。②若加入的試劑改為氫氧化鋇溶液,已知稱得樣品9.5 g,干燥的沉淀質(zhì)量為19.7 g,則樣品中碳酸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18.(15分)Na2O2具有強氧化性,H2具有還原性,某同學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推測Na2O2與H2能發(fā)生反應。為了驗證此推測結果,該同學設計并進行如圖所示實驗。Ⅰ.實驗探究(1)儀器a的名稱是 。(2)A裝置中用粗鋅和稀鹽酸制取氫氣,B裝置中所盛放的試劑是 ,其作用是 。(3)下列是實驗過程中的重要操作,正確的順序是 (填字母)。A.加熱至Na2O2逐漸熔化,反應一段時間B.用小試管收集氣體并檢驗其純度C.打開K1、K2,通入氫氣D.停止加熱,充分冷卻,關閉K1、K2(4)實驗過程中觀察到淡黃色粉末慢慢變成白色固體,無水硫酸銅未變藍色。由此可推出Na2O2與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Ⅱ.數(shù)據(jù)處理(5)實驗結束后,該同學欲測定C 裝置硬質(zhì)玻璃管內(nèi)白色固體中未反應完的Na2O2的含量,其操作流程如下:一定質(zhì)量(m1 g)樣品收集到標準狀況下11.2 L氣體①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②Na2O2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用含m1的代數(shù)式表示)。參考答案1.B【解題分析】焰色試驗是物理變化,A項錯誤;可以用焰色試驗來區(qū)別NaCl和KCl,B項正確;某物質(zhì)在灼燒時焰色呈黃色,則該物質(zhì)一定含Na元素,可能含K元素,C項錯誤;將鉑絲用鹽酸洗滌后,灼燒至與原來的火焰顏色相同時,再用鉑絲蘸取藥品灼燒,D項錯誤。2.C【解題分析】碳酸氫鈉分解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屬于分解反應,鈉和氧氣反應生成過氧化鈉,屬于化合反應,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屬于置換反應,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屬于復分解反應,A項正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可在呼吸面具中作為氧氣的來源,B項正確;鈉的密度小于水,浮在水面上,C項不正確;向足量的Na2O2 固體中通入1 mol H2O 和CO2 的混合氣體,共產(chǎn)生0.5 mol氧氣,D項正確。3.D【解題分析】兩支試管中分別發(fā)生Na2O、Na2O2與水的反應,均有NaOH生成,繼而發(fā)生NaOH與鹽的反應,A項錯誤;兩支試管中分別有Cu(OH)2藍色沉淀和Fe(OH)3紅褐色沉淀生成,B項錯誤;Na2O與水反應只生成NaOH,無氣體生成,C項錯誤;由于FeCl3、CuSO4與NaOH反應時均被消耗完,故反應后過濾所得的溶液均呈無色,D項正確。4.C【解題分析】鈉比銅活潑,將一小塊Na投入CuSO4溶液中,首先,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然后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所以得不到銅,C項不正確。5.B【解題分析】Na2CO3加熱不分解,NaHCO3加熱分解生成Na2CO3,A項正確;CO2和HCl氣體都能和Na2CO3發(fā)生反應,B項不正確;通入足量的CO2氣體,發(fā)生反應Na2CO3+H2O+CO22NaHCO3,C項正確;Cl2幾乎不溶于飽和食鹽水,HCl氣體易溶于飽和食鹽水,D項正確。6.A【解題分析】NaClO有強氧化性,可用于殺菌消毒,A項正確;NaHSO3有還原性,但其還原性與能漂白紙漿無關,B項錯誤;NaHCO3用作焙制糕點的膨松劑是因為其受熱易分解產(chǎn)生CO2,與其能與堿反應無關,C項錯誤;Na2CO3溶液顯堿性,但其堿性較強,不能用于中和胃酸過多,D項錯誤。7.C【解題分析】相同條件下,溶解度:Na2CO3>NaHCO3,A項正確;等質(zhì)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別與過量鹽酸反應,放出CO2的質(zhì)量:Na2CO38.C【解題分析】15.6 g Na2O2的物質(zhì)的量為0.2 mol,所含陰離子數(shù)為0.2NA,A項錯誤;過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4HCl4NaCl+O2↑+2H2O,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OH+O2↑,0.2 mol Na2O2參與反應時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0.2NA,B項錯誤;2Na2O2+4HCl4NaCl+O2↑+2H2O、2Na2O2+2H2O4NaOH+O2↑,0.2 mol Na2O2反應生成0.1 mol O2,C項正確;溶液中Na+數(shù)為0.4NA,D項錯誤。9.D【解題分析】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2OH-+H2↑,A項正確;向蘇打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Ba2++CBaCO3↓,B項正確;向飽和碳酸鈉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2Na++C+CO2+H2O2NaHCO3↓,C項正確;向NaHCO3溶液中滴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Ca2++HC+OH-CaCO3↓+H2O,D項不正確。10.D【解題分析】鈉與水反應放熱,具支試管中溫度升高,導致氣體壓強增大,使U形管中紅墨水左低右高,可驗證該反應為放熱反應,①能達到實驗目的;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氧氣,則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可驗證該反應有氧氣生成,②能達到實驗目的;將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備氫氧化鐵膠體,③不能達到實驗目的;大試管中溫度高于小試管,應該將穩(wěn)定性較強的碳酸鈉放在大試管中,小試管中應為碳酸氫鈉,④不能達到實驗目的。11.B【解題分析】0.1 mol Sr(鍶)與足量的水反應生成0.1 mol H2,則鍶形成的化合物中鍶顯+2價,過氧化鍶的化學式為SrO2,A項正確;2SrO2+2CO22SrCO3+O2,1 mol過氧化鍶與足量CO2反應,固體質(zhì)量增加28 g,B項不正確;過氧化鍶與酸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過氧化鍶不屬于堿性氧化物,C項正確;過氧化鍶與水反應會生成強堿,過氧化鍶有強氧化性,將足量的過氧化鍶加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先變藍后褪色,D項正確。12.C【解題分析】取少量Na2SO3、BaCO3并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體未溶解,該固體是BaCO3,再加入足量稀鹽酸,BaCO3也溶解,產(chǎn)生的氣體是SO2、CO2,取少量Na2SO3、BaCO3并加入足量稀硫酸,產(chǎn)生的氣體是SO2、CO2,振蕩后仍存在的固體是BaSO4。13.A【解題分析】根據(jù)圖像可知,V(HCl)=50 mL時,得到的產(chǎn)物為NaCl,則n(NaOH)=n(NaCl)=n(HCl)=0.1 mol·L-1×0.05 L=0.005 mol,原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為0.5 mol·L-1,A項正確;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溶液中溶質(zhì)的組成可能有NaOH和Na2CO3、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四種情況,由圖中HCl的用量與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體積的關系可知,甲溶液的溶質(zhì)為Na2CO3和NaHCO3,所以當014.B【解題分析】A為Na,B為Na2O2,C為NaOH,D為Na2CO3,E為NaHCO3。反應中①為鈉的燃燒,②為Na與水的反應,③為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④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均屬于氧化還原反應,A項正確;反應③中H2O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B項錯誤;利用差量法計算:2NaHCO3Na2CO3+CO2↑+H2O Δm 2×84 62 x 0.31 g計算得到原混合物中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x=0.84 g,所以原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zhì)量為5.00 g-0.84 g=4.16 g,C項正確;反應①中可觀察到Na 迅速熔化,最后生成淡黃色固體,D項正確。15.(1)Na2O、Na2O2(2分);煤油(或石蠟油)(2分)(2)2Na2O2+2CO22Na2CO3+O2、Na2O+CO2Na2CO3(2分)(3)-1(1分);還原劑(1分);NaH+H2ONaOH+H2↑(2分)(4)①NaHCO3+HClNaCl+H2O+CO2↑(2分)②0.15(2分)【解題分析】(3)NaH中Na顯+1價,則H的化合價為-1;H元素處于最低價態(tài),其化合價只能升高,因此NaH常用作還原劑;NaH 與水反應生成NaOH和H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H+H2ONaOH+H2↑。(4)由壓強隨鹽酸體積的變化曲線可知,a點到b點才有二氧化碳氣體產(chǎn)生,導致壓強明顯變大,說明a點溶液溶質(zhì)為碳酸氫鈉,與鹽酸按物質(zhì)的量之比1∶1反應,消耗的鹽酸的體積為(50-25) mL=25 mL,且反應開始到a點無氣體產(chǎn)生,消耗鹽酸的體積為25 mL,根據(jù)元素守恒可知,最終溶液的溶質(zhì)為氯化鈉,n(Na)=n(Cl),所以原來氫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n(NaOH)=n(HCl)=0.3 mol·L-1×0.05 L=0.015 mol,所以100 mL NaOH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c===0.15 mol·L-1 。16.(1)N (2分)(2)①1∶1(2分)②AB(2分)③B(2分)(3)>(1分)(4)①溶解(1分)②生成NaCl的質(zhì)量(2分)③玻璃棒、蒸發(fā)皿(2分)【解題分析】(1)Na2O2固體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電離出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氫氧根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反應生成碳酸根離子和水,則碳酸氫根離子數(shù)目減小,鈉離子、碳酸根離子數(shù)目增大,硝酸根離子數(shù)目幾乎不變。(3)蔗糖完全燃燒后的產(chǎn)物是二氧化碳和水,Na2O2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吸收水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固體增加的質(zhì)量可看作是CO、H2的質(zhì)量,將34.2 g蔗糖完全燃燒后的產(chǎn)物通過足量Na2O2,過氧化鈉增加的質(zhì)量大于34.2 g。17.(1)保證NaHCO3全部分解(1分)(2)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分);稀硫酸(2分);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CO2進入C裝置中(2分)②C(2分)③A、B裝置中的CO2無法全部進入C裝置中被吸收(2分)(3)①向沉淀靜置后的上層清液中繼續(xù)滴加BaCl2溶液,無沉淀生成(2分)②55.8%(2分)【解題分析】(1)方案一中發(fā)生反應2NaHCO3Na2CO3+CO2↑+H2O。加熱至恒重是為了保證NaHCO3完全分解。(2)①由于實驗中會生成CO2氣體,因此實驗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由于鹽酸具有揮發(fā)性,因此分液漏斗中的試劑應選用稀H2SO4,這樣A中產(chǎn)生的CO2中只含有水蒸氣,通過B裝置中的濃硫酸干燥后,CO2被C裝置中的堿石灰吸收。D裝置中堿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CO2和水蒸氣進入C裝置中而引起誤差。②根據(jù)A裝置中發(fā)生的反應和各裝置的作用可知,還需稱量C裝置反應前后的質(zhì)量,質(zhì)量差即為CO2的質(zhì)量。③根據(jù)CO2氣體的產(chǎn)生和氣體流向可知,A、B裝置中都殘留部分CO2氣體,無法被C裝置吸收。(3)①檢驗沉淀已完全,可向沉淀靜置后的上層清液中繼續(xù)加入BaCl2溶液檢驗有無C剩余。②設Na2CO3、NaHCO3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x mol、y mol。則,解得,樣品中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55.8%。18.(1)分液漏斗(1分)(2)堿石灰(2分);吸收氫氣中的水和氯化氫(2分)(3)CBAD(2分)(4)Na2O2+H22NaOH (2分)(5)①H++OH-H2O(2分);2Na2O2+4H+4Na++2H2O+O2↑(2分)②×100%(2分)【解題分析】(3)實驗開始應先通入氫氣排出裝置中的空氣,以保證探究Na2O2與H2能否發(fā)生反應實驗的準確性和安全性,確定氫氣純凈后,加熱Na2O2反應一段時間,停止加熱充分冷卻后再停止通入氫氣,綜上分析,正確的順序是CBAD。(5)n(Na2O2)=2n(O2)=1 mol,m(Na2O2)=78 g,w(Na2O2)=×10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