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75分鐘 100分)考情分析高考對接點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是高考頻考點,在高考中常以選擇題或填空題的形式考查單元疑難點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涉及的工藝流程及相關計算滾動知識點 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物質的量的有關計算,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典型情境題 1、2、3、4、11、12、15、17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Br 80I 127 Ba 137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鹵素及其化合物的保存方法中,主要基于其物理性質的是A.溴化劑液溴——水封保存 B.消毒劑漂白粉——密封保存C.感光劑AgI——棕色瓶保存 D.刻蝕劑HF——塑料容器保存2.下列應用與海水利用無關的是A.核電廠的循環冷卻 B.潮汐能、波浪能C.提取鈾和重水 D.提取鎂、鋁等金屬3.下列與鹵素有關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涉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是A.含氟牙膏預防齲齒 B.使用“84”消毒液進行環境消殺C.外用氯乙烷噴霧快速鎮疼 D.利用氫氟酸刻蝕石英制作藝術品4.下列有關化學事實和解釋均正確的是選項 化學事實 解釋A 液氯使用鋼瓶儲存 氯氣與鐵不反應B NaClO代替氯水作漂白劑 NaClO長期放置不會分解C ClO2代替Cl2進行水處理 ClO2的氧化性比Cl2強D 氯水久置電導率增強 HClO見光受熱易分解A.A B.B C.C D.D5.下列有關實驗室制取Cl2的操作錯誤的是A.制取Cl2 B.除去Cl2中的HCl和水蒸氣 C.Cl2尾氣處理 D.聞Cl2的氣味A.A B.B C.C D.D6.下列與鹵素有關的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A.SO2與“84”消毒液反應:SO2+2ClO-+H2O2HClO+SB.次氯酸鈉與少量CO2反應:CO2+H2O+2ClO-2HClO+CC.向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2Fe2++6Br-+4Cl22Fe3++3Br2+8Cl-D.使用稀硫酸和淀粉-碘化鉀試紙檢驗碘鹽:5I-+I+6H+3I2+3H2O7.鹵素單質均可與水反應,其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X2+H2OHX+HXO,其中F2與H2O在-40 ℃條件下發生上述反應,而在室溫下反應產生HF和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HFO的熱穩定性比HClO強B.F2與H2O在任何條件下均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C.次鹵酸的電子式可表示為D.HFO的酸性強于HBrO8.下圖為部分含氯物質的價-類二維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d的水溶液可通過減壓蒸發提高濃度B.b的水溶液中加入CaCO3,可提高d的產量C.f為Cl2O7,其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為HClO4D.用a、e制備1 mol b時,轉移6 mol電子9.工業上以食鹽為原料可得到多種化工產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制備金屬鈉,可電解熔融的NaClB.制備氯氣,可電解食鹽水或熔融NaClC.侯氏制堿法中,食鹽水先得到NaHCO3,再熱解可得碳酸鈉D.氯堿工業中,H2和NaOH均為陽極產物10.在不同條件下KClO3可將KI氧化為I2或KIO3,室溫下某小組設計了系列實驗研究硫酸濃度對反應產物的影響,實驗記錄如下表:試管編號 1 2 3 40.2 mol·L-1 KI/mL 1.0 1.0 1.0 1.0KClO3(s)/g 0.1 0.1 0.1 0.16.0 mol·L-1H2SO4/mL 0 3.0 x 9.0蒸餾水/mL 9.0 6.0 3.0 0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無現象 變藍 變藍 無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3號試管實驗中,x=6.0B.1號試管實驗的作用是作對照實驗C.4號試管實驗中,說明硫酸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慢D.4號試管實驗中,再滴加KI溶液,溶液變為藍色11.海水提取鎂的主要過程如下:海水Mg(OH)2MgCl2·6H2OMgCl2Mg已知:液態亞硫酰氯(SOCl2)遇水生成兩種酸性氣體,其中一種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試劑1、2分別為石灰乳、鹽酸B.操作2為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C.制備MgCl2的總反應為MgCl2·6H2O+6SOCl2MgCl2+6SO2↑+12HCl↑D.通電時,轉移2 mol電子,生成2 mol Mg12.碘(紫黑色固體,微溶于水)及其化合物廣泛用于醫藥、染料等領域。I2的一種制備方法如圖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轉化”過程中的離子方程式為3AgI+Fe3Ag+Fe3++3I-B.“轉化”產生的沉淀,可用HNO3處理后循環使用C.“氧化”時,應控制Cl2的量,過多或過少都會降低單質碘的收率D.獲得的粗碘可采用圖2裝置進行純化13.下列有關鹵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探究,其實驗方案、現象和結論都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方案 現象 結論A 取少量涂改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 無明顯現象 涂改液中不存在氯元素B 向次氯酸鈉溶液中滴加酚酞 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次氯酸鈉能水解,且溶液具有漂白性C 先向2 mL 0.1 mol·L-1 AgNO3溶液中滴加4滴0.1 mol·L-1 KCl溶液,再滴加4滴0.1 mol·L-1 KI溶液 先產生白色沉淀,后產生黃色沉淀 AgCl的溶度積大于AgID 先向1 mL 0.1 mol·L-1 KI溶液中滴加5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顯紅色 反應2Fe3++2I-2Fe2++I2存在一定限度A.A B.B C.C D.D14.將400 mL濃度均為c mol·L-1的FeI2、FeBr2混合液分為甲、乙、丙、丁四等份,分別通入適量的Cl2,Cl2的物質的量與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的關系如圖(只考慮氯氣與Fe2+、Br-、I-發生的反應,忽略副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中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Cl22Fe3++2Cl-B.乙中通入氯氣的體積為448 mL(標準狀況)C.丁中生成的Fe3+、Br2和I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1D.c=0.1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8分。15.(14分)三氯化氮(NCl3)是一種消毒劑,實驗室中可用氯氣和氨氣反應制取NCl3,反應原理為4NH3+3Cl2NCl3+3NH4Cl。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裝置。已知:①三氯化氮為黃色油狀液體,熔點為-40 ℃,沸點為71 ℃,不溶于冷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密度為1.65 g·cm-3;95 ℃時爆炸,熱水中能水解。②NH4Cl的分解溫度為300 ℃左右。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裝置B中盛裝的干燥劑為 (填字母)。a.堿石灰 b.無水氯化鈣 c.五氧化二磷 d.硅膠(2)裝置F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裝置C中生成的NH4Cl溶解在NCl3中,欲將二者分離可采取的操作方法為 。導管X末端應連接的裝置為 (填字母)。(4)三氯化氮濃度的測定:準確量取20 mL裝置C中反應后的溶液,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線,搖勻,吸取25 mL溶液于燒杯中,加入足量V1 mL c1 mol·L-1 Na2SO3溶液,充分反應后,向燒杯中加入足量V2 mL c2 mol·L-1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得到m g沉淀。其反應原理如下:反應Ⅰ: Na2SO3+ NCl3+ Na2SO4+ HCl+ NH4Cl反應Ⅱ:BaCl2+Na2SO4BaSO4↓+2NaCl①完成反應Ⅰ的化學方程式: Na2SO3+ NCl3+ Na2SO4+ HCl+ NH4Cl。②裝置C反應后的溶液中三氯化氮的濃度為 mol·L-1。16.(14分)IBr、ICl、BrF3等稱為鹵素互化物,(CN)2、(SCN)2、(OCN)2等稱為擬鹵素,它們的化學性質與鹵素單質相似。回答下列問題:(1)鹵素互化物(如ICl、IF3)具有強氧化性,極易水解,如IF3+2H2O3HF+HIO2,還能發生類似水的自電離:2H2O(l)OH-+H3O+。①IBr5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1 mol BrCl與足量FeBr2溶液完全反應時,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 mol。③IF5自電離所得陰離子的空間結構為正八面體,陽離子的空間結構為正四面體,則IF5自電離方程式為 。④鹵素互化物可通過混鹽(一種陽離子與多種陰離子組成的鹽)分解而成,已知混鹽不穩定,受熱易分解,傾向于生成離子鍵更強的鹵化物和鹵素互化物,寫出CsBrCl4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⑤粗碘中通常含有ICl,二者均易升華,除去粗碘中ICl的最合適的試劑是 (填字母)。a.Fe b.KI c.KOH d.NaCl(2)擬鹵素[(CN)2、(SCN)2]與鹵素單質的結構相似、性質相近,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滿足8電子結構。已知離子的還原性:I->SCN->CN->Br->Cl-,HCN的Ka=6.2×10-10,H2CO3的=4.5×10-7、=4.7×10-11。①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②將幾滴KSCN溶液滴入含少量Fe3+的溶液中,溶液立即變紅,向其中逐滴滴入酸性KMnO4溶液,觀察到紅色逐漸褪去,請利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這一現象: 。17.(15分)溴化鋰(LiBr)是一種重要的化學物質,用作高級電池的電解質、醫用鎮靜劑等。以鹽鹵和碳酸鋰為主要原料,制備LiBr·H2O的工藝流程如下:回答下列問題:反應釜1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將氯氣通過多孔球泡(如圖1)通入鹽鹵中,其目的是 。圖1(2)聚四氟乙烯氣態膜法的基本原理如圖2所示。圖2①聚四氟乙烯氣態膜法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②已知Br2的沸點為59 ℃,得到富集液后再在反應釜2中酸化,進入蒸餾塔。蒸餾塔的溫度控制在90 ℃左右,主要原因是 。該操作不需要的儀器是 (填字母)。(3)合成LiBr時,產物中還有兩種參與大氣循環的氣體,則CO(NH2)2與Br2恰好反應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調pH時加入Li2CO3除去多余的Br2,并轉化為LiHCO3,除雜時利用CS(NH2)2去除Br,生成Li2SO4、CO(NH2)2等,寫出除雜過程中的化學方程式: 。(4)溴化鋰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3所示。從溶液中得到LiBr·H2O晶體的實驗步驟依次為 , ,過濾,用乙醇洗滌,干燥。圖318.(15分)正高碘酸(H5IO6)是白色結晶性粉末,溶于水,主要用作氧化劑和分析試劑。回答下列問題:(1)碘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除了H5IO6外,還有HIO4(偏高碘酸,不穩定)等多種形式。已知分子結構:H5IO6()、HIO4(),則等物質的量的H5IO6和HIO4分別與足量NaOH反應,消耗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2)工業上,通常使用NaI作原料制取H5IO6,其工藝流程如下:①反應1中陽極反應為 。②反應2可在圖a所示的裝置中進行,其離子方程式為 。③濾液2顯 (填“酸”“堿”或“中”)性。④檢驗反應4產生的無色氣體的方法: 。(3)正高碘酸鋇(X)易溶于水,某學習小組按如下流程進行實驗探究其化學組成:①確定溶液A中完全沉淀的方法: 。②生成紫黑色固體D的反應中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③X的化學式為 。參考答案1.A【解題分析】液溴用水封保存,主要是防止溴揮發,揮發性屬于物理性質,A項符合題意;消毒劑漂白粉要密封保存,主要是防止其與空氣中的CO2、H2O反應,屬于化學性質,B項不符合題意;感光劑AgI保存在棕色瓶中,主要是由于AgI見光易分解,屬于化學性質,C項不符合題意;HF保存在塑料容器中,不能保存在金屬容器和玻璃容器中,是由于HF能與金屬反應,且能腐蝕玻璃,屬于化學性質,D項不符合題意。2.D【解題分析】核電廠通常利用海水進行循環冷卻,A項不符合題意;潮汐能、波浪能屬于海水的綜合利用,B項不符合題意;海水中可提取鈾和重水,C項不符合題意;海水中可提取鎂、鈉、鉀等金屬,不能提取鋁,D項符合題意。3.B【解題分析】含氟牙膏預防齲齒,利用難溶電解質間的轉化,A項不符合題意;用“84”消毒液進行環境消殺,利用了其氧化性,B項符合題意;外用氯乙烷噴霧快速鎮疼,利用氯乙烷汽化吸熱的性質,使皮膚溫度降低,減小疼痛感,C項不符合題意;利用氫氟酸刻蝕石英制作藝術品,發生的反應為SiO2+4HFSiF4+2H2O,D項不符合題意。4.D【解題分析】液氯使用鋼瓶儲存不是因為氯氣與鐵不反應,而是干燥或常溫條件下反應速率慢,A項錯誤;NaClO也會分解,只是分解速率慢,B項錯誤;ClO2代替Cl2進行水處理的原因不是ClO2氧化性比Cl2強,而是因為Cl2與水體中有機物反應,生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C項錯誤;氯水久置電導率增強,是由于次氯酸在光照條件下分解生成HCl,導致水溶液中離子濃度增大,D項正確。5.A【解題分析】高錳酸鉀為粉末狀,且易溶于水,制氯氣時不能使用啟普發生器,A項錯誤;Cl2中的HCl使用飽和食鹽水除去,可減少Cl2的溶解損失,B項正確;Cl2能與NaOH反應,可用NaOH溶液吸收,且倒置漏斗可防止倒吸,C項正確;Cl2有毒,聞氣味時應在瓶口輕輕扇動,僅讓少量氣體飄入鼻孔,D項正確。6.D【解題分析】由于ClO-具有強氧化性,SO2具有強還原性,故SO2與“84”消毒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O2+ClO-+H2O2H++Cl-+S,A項錯誤;由于酸性:H2CO3>HClO>HC,所以次氯酸鈉與CO2反應,無論CO2是否過量,離子方程式均為CO2+H2O+ClO-HClO+HC,B項錯誤;由于Fe2+的還原性比Br-強,所以向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時,Cl2先將Fe2+反應完,再與Br-反應,離子方程式中之比應不大于2,C項錯誤;碘鹽中含有KIO3,在酸性條件下可與KI發生歸中反應,離子方程式為5I-+I+6H+3I2+3H2O,D項正確。7.D【解題分析】由題意可知,HFO在室溫下不能穩定存在,其熱穩定性比HClO弱,A項錯誤;F2與H2O在室溫下反應的產物為O2和HF,不是自身氧化還原反應,B項錯誤;次鹵酸的電子式應該為,C項錯誤;次鹵酸()中,F的非金屬性強于Br,共用電子對更偏向F,使得更易斷裂,酸性更強,D項正確。8.D【解題分析】HClO受熱易分解,減壓蒸發,可降低沸點,提高濃度,A項正確;Cl2的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加入CaCO3固體,CaCO3與HCl反應,使平衡向右移動,HClO的產量增多,B項正確;f為Cl2O7,對應的酸是HClO4,C項正確;HCl與KCl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5Cl-+Cl+6H+3Cl2↑+3H2O,生成1 mol氯氣時,轉移5 mol電子,D項錯誤。9.D【解題分析】用食鹽制備金屬鈉,可電解熔融NaCl,A項正確;電解食鹽水或熔融NaCl均可得到氯氣,B項正確;食鹽水中先得到NaHCO3,再熱解可得碳酸鈉,C項正確;氯堿工業中,H2和NaOH均為陰極產物,D項錯誤。10.C【解題分析】1、2、4號試管中溶液總體積都是10 mL,為確保KClO3和KI的濃度在3支試管中相同,則3號試管中溶液總體積也是10 mL,故x=6.0,A項正確;1號試管中沒有加硫酸,實驗作用是作硫酸濃度為0的對照實驗,B項正確;4號試管中加入9.0 mL硫酸,沒有顯色反應,即沒有I2生成,說明加入9.0 mL硫酸時KClO3將KI氧化為KIO3,滴加淀粉溶液無現象,與反應速率無關,C項錯誤;4號試管中含有KIO3,加入KI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5I-+I+6H+3I2+3H2O,溶液又變為藍色,D項正確。11.D【解題分析】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生成氫氧化鎂沉淀,過濾分離氫氧化鎂,加入鹽酸生成氯化鎂,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得到氯化鎂晶體,與亞硫酰氯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無水氯化鎂,電解得到單質鎂。試劑1、2分別為石灰乳、鹽酸,A項正確;操作2為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B項正確;SOCl2(亞硫酰氯)與MgCl2·6H2O中的H2O反應生成HCl和SO2,總反應為MgCl2·6H2O+6SOCl2MgCl2+6SO2↑+12HCl↑,C項正確;通電時,轉移2 mol電子,生成1 mol Mg,D項錯誤。12.A【解題分析】Fe3+與I-不能共存,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AgI+Fe2Ag+Fe2++2I-,A項錯誤;轉化產生的沉淀為Ag,HNO3處理后得到的AgNO3可進入富集環節循環使用,B項正確;氧化時,Cl2不足,I-未完全反應,Cl2過量,會將I2氧化,即I2+5Cl2+6H2O2HIO3+10HCl,C項正確;粗碘可用升華法純化,D項正確。13.B【解題分析】證明涂改液中是否含有Cl元素,應與KOH溶液混合加熱充分反應,再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先,向其加硝酸酸化,然后加硝酸銀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A項錯誤;向次氯酸鈉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先變紅,說明溶液顯堿性,NaClO發生水解產生HClO,使溶液褪色,說明溶液具有漂白性,B項正確;硝酸銀與氯化鉀反應后,硝酸銀溶液過量,再加入碘化鉀溶液時,只存在沉淀的生成,不存在沉淀的轉化,無法比較氯化銀和碘化銀的溶度積大小,C項錯誤;由反應2Fe3++2I-I2+2Fe2+可知,加入的FeCl3過量,滴加硫氰化鉀溶液,溶液變為紅色,無法說明反應有一定限度,D項錯誤。14.C【解題分析】由丙、丁數據可知,丙中氯氣恰好氧化Fe2+、Br-、I-,生成Fe3+、Br2、I2;n(Fe2+)=0.2c mol,n(Br-)=0.2c mol,n(I-)=0.2c mol,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知,0.6c=0.12,c=0.2,則n(Fe2+)=0.04 mol,n(Br-)=0.04 mol,n(I-)=0.04 mol。還原性:I->Fe2+>Br-,甲中的氯氣恰好將碘離子氧化,離子方程式為Cl2+2I-I2+2Cl-,A項錯誤;根據乙中轉移的電子為0.08 mol,可得通入氯氣的物質的量為0.04 mol,氯氣的體積為896 mL(標準狀況),B項錯誤;丁中生成的Fe3+、Br2、I2的物質的量依次為0.04 mol、0.02 mol、0.02 mol,它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1,C項正確;由上述分析可知,c=0.2,D項錯誤。15.(1)CaO+NH3·H2OCa(OH)2+NH3↑(2分);a(2分)(2)ClO-+2H++Cl-Cl2↑+H2O(2分)(3)在低于95 ℃的條件下,水浴加熱蒸餾(收集71 ℃餾分)(2分);c(2分)(4)①3,1,3H2O,3,2,1(2分)②0.286m(或0.29m)(2分)【解題分析】(1)CaO與濃氨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NH3·H2OCa(OH)2+NH3↑;NH3為堿性氣體,不能使用酸性干燥劑,且氯化鈣可吸收氨氣,不能用于干燥氨氣。(2)Ca(ClO)2與濃HC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O-+2H++Cl-Cl2↑+H2O。(4)①S由+4價變為+6價,失2e-,N由+3價變為-3價,得6e-,根據得失電子守恒有3Na2SO3+1NCl33Na2SO4+1NH4Cl,再結合原子守恒配平為3Na2SO3+NCl3+3H2O3Na2SO4+2HCl+NH4Cl。②由題意可知,BaSO4的質量為m g,其物質的量為 mol,根據Na2SO3~Na2SO4~BaSO4可知,消耗Na2SO3的物質的量為 mol,再根據3Na2SO3~NCl3可知,NCl3的物質的量為 mol,則20 mL溶液中NCl3的物質的量為 mol×= mol,其濃度為 mol÷20 mL≈0.286m mol·L-1或0.29m mol·L-1。16.(1)①IBr5+6NaOHNaIO3+5NaBr+3H2O(2分)②2(2分)③2IF5[IF6]-+[IF4]+(2分)④CsBrCl4CsCl+BrCl3(2分)⑤b(2分)(2)①CN-+CO2+H2OHCN+HC(2分)②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SCN-,SCN-的濃度減小,使平衡Fe3++3SCN-Fe(SCN)3向左移動,最終Fe(SCN)3完全反應,紅色消失(2分)【解題分析】(1)①IBr5中I為+5價,Br為-1價,IBr5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IBr5+6NaOHNaIO3+5NaBr+3H2O。②BrCl與足量FeBr2反應相當于溴單質與FeBr2反應生成Fe3+,電子轉移關系式為BrCl~2e-,故1 mol BrCl與足量FeBr2溶液完全反應時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2 mol。③IF5自電離所得陰離子的空間結構為正八面體形,可見陰離子為[IF6]-,陽離子為[IF4]+,其自電離方程式為2IF5[IF6]-+[IF4]+。④根據“受熱易分解,傾向于生成離子鍵更強的鹵化物和鹵素互化物”可知,鹵化物應為CsCl,CsBrCl4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CsBrCl4CsCl+BrCl3。⑤要除去粗碘中的ICl,不能使用Fe和KOH,因為兩者與I2和ICl均會反應,也不能使用NaCl,因為NaCl與I2和ICl均不反應,而KI可與ICl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KI+IClKCl+I2,再通過升華與KCl分離,既除去ICl,又得到I2。(2)①根據電離常數可知,酸性:H2CO3>HCN>HC,故CO2通入NaCN溶液中的離子反應為CN-+CO2+H2OHCN+HC。②現將幾滴KSCN溶液滴入含少量Fe3+的溶液中,溶液立即變紅,向其中逐滴滴入酸性KMnO4溶液,酸性高錳酸鉀氧化SCN-,SCN-的濃度減小,使平衡Fe3++3SCN-Fe(SCN)3向左移動,最終Fe(SCN)3完全反應,紅色消失。17.(1)2Br-+Cl2Br2+2Cl-(2分);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1分)(2)①3Br2+6OH-5Br-+Br+3H2O(2分)②溫度過高,會蒸餾出較多的水蒸氣,得不到純凈的溴(2分);df(2分)(3)1∶3(2分);4LiBrO3+3CS(NH2)2+6LiHCO34LiBr+3CO(NH2)2+3Li2SO4+6CO2↑+3H2O(2分)(4)蒸發濃縮(1分);冷卻至44 ℃結晶(1分)【解題分析】(1)反應釜1中的離子方程式為2Br-+Cl2Br2+2Cl-。使用多孔球泡可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2)①由圖可知,工作原理中的離子方程式為3Br2+6OH-5Br-+Br+3H2O。②蒸餾時溴先汽化,若溫度過高,則會蒸餾出較多的水蒸氣,得不到純凈的溴;蒸餾操作時需要用到的儀器有蒸餾燒瓶、溫度計、直形冷凝管、錐形瓶。(3)CO(NH2)2中N的化合價從-3升高到0,Br2的化合價從0降低到-1,根據化合價升降相等可得兩者恰好反應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根據題意可知,反應物為LiBrO3、CS(NH2)2、LiHCO3,生成物為Li2SO4、CO(NH2)2、LiBr、CO2和H2O,即4LiBrO3+3CS(NH2)2+6LiHCO34LiBr+3CO(NH2)2+3Li2SO4+6CO2↑+3H2O。(4)由圖可知,LiBr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溫度低于44 ℃時為LiBr·2H2O,溫度高于44 ℃時為LiBr·H2O,則從溶液中得到LiBr·H2O晶體的實驗步驟:蒸發濃縮,冷卻至44 ℃結晶,過濾,用乙醇洗滌,干燥。18.(1)5∶1(2分)(2)①I-+3H2O-6e-I+6H+(2分)②I+Cl2+2Na++3OH-Na2H3IO6↓+2Cl-(2分)③酸(1分)④將帶火星的木條靠近氣體,看木條是否復燃(2分)(3)①直接向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稀硫酸,不再產生白色沉淀(2分)②7∶1(2分)③Ba5(IO6)2(2分)【解題分析】(1)根據H5IO6和HIO4分子結構可知,二者分別為五元酸和一元酸,等物質的量的H5IO6和HIO4分別與足量NaOH反應,消耗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5∶1。(2)①電解過程中陽極上I-放電生成I,其電極反應為I-+3H2O-6e-I+6H+。②氯氣將碘酸鈉氧化為不溶于水的Na2H3IO6,其化學方程式為NaIO3+Cl2+3NaOHNa2H3IO6↓+2NaCl,離子方程式為I+Cl2+2Na++3OH-Na2H3IO6↓+2Cl-。③反應2中生成Na2H3IO6,則反應3中加入AgNO3溶液發生的反應為Na2H3IO6+5AgNO33HNO3+2NaNO3+Ag5IO6↓,濾液2中含有HNO3,溶液顯酸性。④反應4中發生的反應為4Ag5IO6+10Cl2+10H2O4H5IO6+20AgCl+5O2,則生成的無色氣體是氧氣,其檢驗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靠近氣體,看木條是否復燃。(3)①由于該實驗為定量實驗,所以不能將溶液A取出來進行檢驗,應直接向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稀硫酸,若不再產生白色沉淀,則證明沉淀完全。②H5IO6和HI發生反應生成I2和H2O,其化學方程式為H5IO6+7HI4I2+6H2O,該反應中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7∶1。③根據題意可知,n(BaSO4)=0.05 mol,n(I2)=0.08 mol,0.02 mol H5IO6,則X的化學式為Ba5(IO6)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